查看原文
其他

代理起家,押注吻合器,东星医疗上市首日大涨有多少泡沫?

林怡龄 亿欧健谈 2023-02-24

导语



东星医疗在吻合器赛道上的发展前景,又能否让它持续获得资本青睐?

文丨林怡龄

编辑丨刘  聪


医疗器械近年来颇受资本关注,一家依靠代理和收购的医疗器械公司,也叩开了IPO的大门。

11月30日,江苏东星智慧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星医疗”)登陆创业板,开盘报价51.03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5.7%,盘中最高时一度达到59元/股,截至今日收盘,东星医疗报每股53.12元,市值为53.21亿元。

从发展时间来看,东星医疗并非一家刚刚创建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它成立于1996年,早年以代理业务起家,到如今已有20多年。

东星医疗的业务转型,始于其在新三板挂牌的2015年,不过它并非一转型就直接跨入吻合器赛道,也并非依靠自研,而是先通过收购和合资布局医疗设备制造,然后才在2017年收购威克医疗,正式进入吻合器赛道,业务重心也随之转移。

可以说,东星医疗主要依靠代理和收购撑起了如今的身躯。正因如此,其研发费用率和重点布局的吻合器赛道就成了业界焦点。那么,东星医疗在吻合器赛道上的发展前景,又能否让它持续获得资本青睐?

01

代理和收购起家,“买”来研发能力


成立至今,东星医疗的业务都绕不开代理业务。早些年,它依靠代理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医疗器械积累了第一桶金。从品类来看,其代理的主要是外科手术设备和低值耗材两类,代理品牌包括明基三丰、迈瑞、碧迪、百合等,涉及外科手术室、麻醉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耗材。

不过,东星医疗并不甘于此。2015年,它开始谋划“自主”研发和生产,只是它选择的路径不是自己从0到1搭建,而是拿着代理业务攒下的钱开始收购布局,从医疗设备逐步跨到吻合器。

先看医疗设备。东星医疗销售的医疗设备,以代理明基三丰、迈瑞医疗等品牌产品为主,包括手术无影灯、手术床、监护仪、呼吸机等,以及自主生产的吊塔吊桥、手术无影灯、电动液压手术床等。

报告期内,医疗设备类产品销售收入分别约为9013万元、7534万元、8791万元和317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49%、21.23%、19.86%和15.03%,占比逐年下降。

再看吻合器业务。东星医疗布局吻合器有其必然因素。它所在的城市——常州,是全国吻合器大市。当地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国共70多家吻合器生产企业,有60%都集中于此。加之,东星医疗此前大多深耕在手术领域的医疗器械,吻合器恰巧也是其中一类,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被业界所看好。

由于微创手术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吻合器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也将迎来迅猛发展。丁香园《吻合器行业发展概况》就曾预计,中国吻合器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8.27亿元增长至2019 年的94.79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8%。而到2024年,中国吻合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90.58亿元。

2015年挂牌新三板后,东星医疗的目标便冲着拓宽融资渠道,为后续收购吻合器企业积攒资金。它的目标,是拿下吻合器的全产业链。

2017年,东星医疗通过收购威克医疗100%股权,先实现向吻合器等外科医疗器械的延伸。2019年后,它继续收购孜航精密100%股权,拿下吻合器产品的上游零部件、组件,使其自身具备从吻合器产品设计、零部件研发和生产、产品组装至最终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至此,东星医疗的业务重心已经转移。从业绩情况来看,东星医疗核心产品和利润主要依赖收购的威克医疗和孜航精密两家子公司。

而随着后两项业务逐渐起量,东星医疗代理业务所创营收的占比正逐年减少。

2020至2022年上半年,东星医疗总营收分别为3.55亿元、4.43亿元和2.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028万元、1.11亿元和5227.53万元。其中,2021年,东星医疗自产业务收入3.56亿元,占总营收的80.41%;代理业务收入约8.67千万元,占19.59%。

02

能在吻合器赛道挣得什么地位?


那么,东星医疗在自己极为看好的吻合器赛道,处于什么地位呢?

据招股书介绍,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医疗器械,原理与订书机相似——通过向组织内击发并植入相互交错的钛钉进行交叉缝合,实现钛钉对组织的离断或吻合。

相对于传统手工缝合,吻合器缝合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手术效率等优势,因此也深受下游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师的青睐和推崇。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吻合器可分为开放式吻合器和腔镜吻合器。开放式吻合器主要应用于开放外科手术,替代手工缝合伤口。腔镜吻合器则是微创外科医疗器械,能够解决在术野狭小或部位

较深等微创外科场景下手工操作不便的难题。只不过,后者因其生产材料和制造工艺的要求较高,与开放式吻合器相比,具有较高技术门槛。

眼下,东星医疗的产品涵盖了上述两种吻合器品类,以及吻合器零部件。报告期内,这一业务的营收分别约为1.65亿元、2.44亿元、3.19亿元和1.6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55.81%、68.77%、71.98%和76.42%。

不过,在招股书中,它未曾提及产品市占率。目前,国内吻合器市场上大部分为进口品牌,尤以强生和美敦力为主导。有数据显示,这两家企业的市占率就超过60%,而国产品牌则极为分散,瑞奇外科、法兰克曼、派尔特、天臣医疗等皆是东星医疗的竞争对手。

虽然东星医疗声称其在国产品牌中居前列,但其体量相较于国内外行业龙头还是有一定差距,不得不担忧其市场份额会被挤占。

加之东星医疗虽然研发投入有逐年增加趋势,但其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因此其技术迭代升级能力也易遭质疑。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东星医疗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8%、4.89%、4.63%,同期可比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91%、7.68%,差距明显。

而近些年带量采购的推行,也让东星医疗的产品线面临终端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截至2022年7月底,渝、黔、滇、豫四省联盟、江苏、山西、福建、湖南、重庆等八省市联盟、北京等18省市联盟、广东省联盟、山东等四省联盟等省份/采购联盟已经陆续开展涉及吻合器等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东星医疗在北京等18省市联盟、广东省联盟、山东等四省联盟中皆有产品中标。

东星医疗也在招股书中预测了其吻合器产品的毛利率变动情况:

图源自东星医疗招股书

此外,观察东星医疗的前五大客户可发现,报告期内,其前五大客户中有不少做经销商的个体户和小微企业。眼下,东星医疗应收账款占比比较高,2019年至2021年,东星医疗应收账款账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9.45%、24.93%和 23.80%。

在招股书中,东星医疗将强生、美敦力等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以及迈瑞医疗、乐普医疗等国内医疗器械代表性企业的发展史视为可复制之路,它表示,这些企业的发展史既是技术升级史,也是一部并购史,它们大多围绕核心产品线,进行主营业务的整合,逐步成为某一领域的平台型公司,这一过程中科室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是其常采取的销售模式。

诚然,东星医疗也在朝着这条路径前进,但在吻合器赛道现下的发展境况中,它要想借此转型成功,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难度并不低。


近期热门文章

专访中金公司郭榕榕:穿越周期修炼内功,看好源头创新和科技赋能

荷兰人发明的类器官,中美却可以了?

走!到海南去搞数字疗法

专访丨王仪震:做中国的WPP,退休后想拥有一家自己的养老院



请尊重原创,转载需获得许可


  联系我们 


添加好友请注明单位、姓名和职位




我知道你  在看  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