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亿欧大健康总裁高昂:双向创新以终为始,医疗产业数字化正当时

CHS2022 亿欧健谈 2023-02-24
●  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


导语


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创新是以健康中国为核心指导原则,以安全可控为基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基层落地为任务,以创新应用为手段,以生态价值为路径,以业务的最终升级为终点。


12月29日,CHS2022年度盛典在北京正式召开,峰会由亿欧大健康主办,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支持。会上,亿欧董事总经理、亿欧大健康总裁高昂发布报告《双向创新以终为始,医疗产业数字化正当时》。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今天的主题是“双向创新以终为始,医疗产业数字化正当时”,这其实是我们往届大会主旨的延续。

2020年,我们提出“分布式创新”,因为当时的产业格局正呈一种星星之火的状态;而到2021年,需求开始集中,政府或一些医疗机构会牵头把这些需求区域化的集中呈现,行业创新也因此呈现出一种集成创新的趋势。

到了今年,我们发现创新形成了双向奔赴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恰好发生在整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当下。

亿欧一直在关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认为在这一波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呈现出4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以客户为中心、数据驱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以及构建行业新生态。

构建行业新生态非常关键,创新都以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行业新生态为方向和终点。新技术在这条产业链中实现多方面的提升,也为整条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升级。

在大健康产业中,数字化正推着我们双向创新。当前的产业数字化创新是以健康中国为核心指导原则,以安全可控为基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基层落地为任务,以创新应用为手段,以生态价值为路径,以业务的最终升级为终点——这也是我今天这个主题“以终为始”的由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驱动的双向创新之下形成了一些产业变局,我们从4个视角来挖掘一些机会。

首先从监管来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可及、延伸,以及通过技术去实现资源的复制和配置,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发现很多机会。同时也明确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将回归以健康为中心的严肃医疗。此外,医保控费、技术赋能部分也会涌现出很多机会。

其次是医疗视角。临床价值驱动的单病种纵向深挖贯穿预防、治疗、康复整个流程,进行全链条价值挖掘,先纵后横。我们认为,有很多企业的尝试已经产生了一定成果。而且,很多领先性的,颠覆性的创新产品会在这一格局中涌现。

从产业视角来讲,我们认为单一产品的商业回报在未来会逐步降低。对于企业来讲,应该看长线,从整个生态构建的过程中挖掘商业机会,而非把所有筹码压在一件产品上。

同时产业现在存在交叉,医工人才的稀缺。产业也会参与到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是漫长的,这一过程中必须是整个产业全部环节的参与。过去一年,有很多产业的参与者在逐步的加入其中。

最后站到市场视角。过去几年,市场端关于健康的认知和付费意识认知在逐步提升,大家在追求主动健康,未来这一趋势会更加的明显。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围绕这些创新做了很多行业观察,接下来我会快速把我们这一年来的观察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医疗碳中和。在既定的核心假设前提下,医疗机构的碳排放会在2029年达到顶峰。这个数值会在3.3亿吨左右,现在医院有很多其他任务,可能还没把碳中和放在最紧急的位置。

我们提出了“2151建设体系”推进医疗机构碳中和的路径,两大目标、一套方案、一套班子、五大步骤,在此不做详细展开。

数字病理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数字病理报告由我们和瑞金医院上海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合作完成。我们认为当前数字病理已经具备了产业链基础,但产业发展和建设呈现出一种不匹配的状态。

当前扫描仪的发展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数字病理切片扫描的病理诊断要求,但整个病理科室数字化的建设相对来讲比较落后,渗透率较低,处于中低水平。

这影响了其在实际场景应用中的发展。接下来会有一些机会,在头部医院和第三方病理中心得到快速爆发,这些存储压缩企业会通过技术企业降低成本,谁能更快速地降低成本,谁就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AI算法突破也会加速新产品的获批进程,加速整个数字病理的商业化进展。

关于数字疗法,这是过去两年诞生的新物种。当前是按软件类器械来进行监管, 我们和“中康促”一起做的数字疗法报告把重点放在了地方产业发展研究上。

地方政策呈现非常明显的不同。而在北上广依然是综合优势型,在其他几个区域都呈现出有突出优势的一些地区,如江苏的产业链资源,浙江的人才资源和数字经济的规模,四川的临床资源,湖南的政策支持……当然也有海南,大力推动数字疗法的审批、注册、落地,都是非常好的创新土壤。

我们研究发现,数字疗法需要贯穿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它目前较大的难点在于路径不对称和极其复杂的商业逻辑。

对于数字疗法的创新企业,其对整合运营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在上游的产品端要往下游的经销端、医院端、患者端甚至是医保支付端全部链打通。同时这个过程中还要有产品流、服务流、数据流、资金流不同的走向。在产品整合资源能力上对数字疗法企业提出了高要求。

AI影像,这是是我们持续关注五、六年的领域,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今年我们发现企业实现了在AI治疗端的营收。未来一直到2030年,能够看到明显的趋势——治疗端的营收比重占比会在整个AI影像领域持续增长。

AI影像是这一波数字医疗率先进院的产品创新尝试,逐渐被验证之后,企业们逐渐掌握了销售渠道,部分医院已经开始采购,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在2021年,由设备厂商与影像企业之间结算的比例还在80%—90%,今年已经下降到50%-60%;AI影像直接和医院进行结算的比例上升了35%左右,其中还有5%左右按照次数进行结算,是非常好的一种尝试。从对医院、医生的调查中也能看到,约有4.7%的医生看到AI影像实现了院内向患者收费。

简单说一下数字化营销,这两年企业对主数据系统和线上医生运营的需求呈增长趋势。一些第二梯队的企业表现非常令人期待,例如清贇科技在数字化营销这一块呈现出向基层延伸,以销售结果为导向的趋势,这也是我们期待的变化。

在制药企业数字化方面,我们提出帮助药企高质量发展,并尝试给药企高质量发展下了一个定义:有价值的临床发现,高效研发避免资源浪费,自主可控的安全生产、精准的营销、合理的商业利润,以及完整的生态。

康复医疗领域,诊疗需求逐渐向消费拓展,像特殊人群、肥胖人群、运动人群、产后人群非常值得关注。通过技术赋能,呈现了非常多的连接,也让疾病康复、产后康复、运动康复等领域有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后面是创新药,我们发现由于医保谈判、集采等很多政策性因素,导致市场呈现出非常多变化,最大的趋势是不断地在压缩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创新药产品研发投入巨大,但在市场中面留给企业收回成本,获取利润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而且曲线上也呈现了非常陡峭的变化趋势。

考虑到这些非市场的因素,我们重新去梳理了生命周期,并且提出了这个CCBP创新产品生命周期的模型,从临床疗效、商业能力、成本利润、运营的角度来去观测新产品,希望能够给产业一些建议和思考。

我们用这个模型对今年比较热的产品GLP-1做了简单模拟,当前市场主导的是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度拉糖肽,我们后续看到礼来会有新的Tirepatide产品,还有我们国内创新药企业的格鲁塔珠单抗,都会呈现不错的市场变化。



另外,从这个模拟中还能看到,在集采后,司美格鲁肽市场营收的占比逐渐走低,其他几个产品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实,提前看到这样的趋势,做好资源部署,相信产品生命周期中能有更大的价值挖掘空间。

我们今天还会首发一份关于惠民保的研究报告,因为创新支付是各个领域都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们认为在未来支付创新领域,惠民保是流量的入口。这当中拥有大量的健康人群,很多业务都会围绕惠民保开展,而其明确定位就是衔接医保与商保。

在2020年政府大力推广后,能看到市场的产品数量在几年时间里快速增加。2019年只有4个,2020年有91个,到现在已经有210多个。产品分布并不均匀,浙江、广东、江苏都有10以上的产品,但黑龙江这类省份还没有,或者只有一两个。

整体参保人数每年都增长,甚至翻倍,但渗透率还没有超过10%。政府期望理赔情况能达到85-95%,这样能最大限度利用资源。但其实大部分赔付目前还达不到这一比例,例如江苏常州赔付率只有31%。

总之,这里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企业在二开转化部分抱有很大期望,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结果。  

我们目前看到的,不同政府给出的支持力度不同,对当地的参保率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例如丽水是个人自愿支付,同时政府开放数据给保险公司,参保率能达到93%,应该是比较好实践的方式。

简单讲几个趋势。第一是保费呈上涨趋势,它的保障范围也在逐渐升级。但与百万医疗相比仍是侧重基础保障。

第二,为避免出现惠民保死亡螺旋,添加健康管理、数字疗法等增值服务是惠民保运营关键。也就是说,在增值服务这一块,惠民保产品其实比百万医疗产品要更多一些,为了让健康人群有更多感知。

第三,形成“3+N” 惠民保合作运营模式。政府部门、保险公司、TPA公司和理赔公司、医药企业、保险科技公司、健康管理公司、数字疗法公司等等形成的完整的闭环,形成生态圈。

后面会形成不同趋势,一些发展比较好的省份会出现“一城多策”,像厦门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惠民保产品;而在黑龙江那就是“一省一策”,先以普及和推广提升渗透率为主要任务。

这些是我们过去一年的研究成果,非常荣幸在跟大家分享。亿欧站在产业的三方的视角,会始终保持对于价值的挖掘和传播。

我们推出了包括价值传播、价值提升、价值共创的3V产品体系,ToIPO创新企业评价模型。希望在这一体系下,我们能够跟合作伙伴和产业的上下游形成更好地联动,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

近期热门文章

尴尬的国产新冠口服药:赶不上群体免疫,也迈不过Paxlovid

医保国谈第二天:战火初燃,MNC高管悉数出场,P药或降至700元/盒?

直击医保谈判首日:企业代表面色各异,据悉降价温和

难产的核药,在中国“翻红”

请尊重原创,转载需获得许可


  联系我们 


添加好友请注明单位、姓名和职位




我知道你  在看  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