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携程亲子园事件:除了愤怒和谴责,作为家长,更应该做的是这些!

2017-11-10 米蓝妈妈说育儿

孩子的安全,是父母不能触碰的底线。


近日上海“携程托管亲子园教师打孩子,向孩子喂食不明食物”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妈妈们的强烈关注,真的丧心病狂啊~


△网上视频截图


那些可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啊,“老师们”竟然下得了手!想想孩子当时无助的小心灵,真是特难受,更别说像米蓝这种当妈的了。


其实,在学校里,孩子受到老师欺凌的情况毕竟是少数,而孩子真正受到的欺凌伤害更多来自于同学。



●  2017年6月18日,一段“唐河疯传‘校园暴力’视频,您怎么看?”的视频在网络发酵,视频中五名男学生轮流对一名男生进行掌掴。整个视频时间持续1分27秒。视频中教室内播放着音乐,打人者说“你知道不知道”“咋办”“拿多少钱”等,最后有人说“有人过来,有人过来了”,视频结束……


●  2017年6月16日,网络上爆出一段视频,视频反映四川广安市邻水县某中学数名女生在厕所内欺凌一名女同学。被欺凌的女同学站在墙角,几名女生对墙角的女同学进行言语侮辱和扇耳光……


●  2017年5月19日,陕西靖边一中学厕所内,多名身着黑白相间校服的女生殴打和羞辱一名戴眼镜的小姑娘,面对轮番暴力,受欺凌者只能轻轻躲避,刺耳的打耳光声和辱骂声,令人揪心……



这些校园暴力事件让人痛心,也让人警醒,校园同学欺凌事件往往有些共通的特点,及早知道才能提前做好预防:


校园同学暴力事件会让孩子心里蒙上阴影,甚至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更严重的可能做出自杀等极端行为,所以家长要对孩子多了解、多观察,当你的孩子出现以下不寻常的表现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1

不愿意上学了

2

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者损失

3

身体有伤痕

4

睡眠出现问题或者沮丧等

5

有自我伤害倾向



特别提醒

校园欺凌绝不仅仅是拳打脚踢,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主要是指打骂等,间接欺凌包括散播谣言(包括在网上)、排挤受欺凌者、给他人起绰号等。   



校园欺凌重在预防,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份防欺凌秘籍:


1自尊自信  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遭遇校园欺凌的孩子中,普遍存在“自卑”“低自尊”的现象,所以避免“被欺凌”,首先要培养自尊、自信的人格,壮大自己的气场。

2广泛交友  与同学友好相处

在学校多交朋友,和同学友好相处,平时不要过于争强好胜,说话要注意分寸,给自己给别人都留点面子。不要拉帮结派或加入社会帮派,避免和一些喜欢惹是生非的学生走得太近。

3加强体育锻炼  强身健体

身体弱小的同学、不善交流的同学、朋友不多的同学,都建议培养一项体育方面的爱好,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一方面可以通过运动结交好朋友,有朋友的陪伴就不容易被欺凌。

4在学校里不露富不佩戴贵重饰品,不显露钱财,以免引起他人的贪念。
5外出时不走小路  尽量结伴出行

放学后有校车的尽量乘坐校车回家,没有的可以和同学们结伴而行,同时不要走小路、抄近路,避开一些有潜在危险的地带,尽量不要单独待在厕所、操场、校园偏僻的角落。



也要特别告诉孩子,一旦遭遇了校园欺凌,决不能忍气吞声,要记牢这几招:


第一

拖延时间,瞅准机会逃跑


若被多人围困,要懂得周旋,一旦对方放松警惕,立刻趁机逃跑;如果你有把握劝服他们,那就尽可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不让暴力事件发生。



第二

不要强硬对峙


有时欺凌者拦截受害者,是想要钱物,你可以先把财物交给他们,事后再向大人求救或报警,千万不能和欺凌者硬碰硬!


第三

抓住机会呼救或报警


若正好有人经过,一定要大声呼救;如果你携带手机,一定要及时拨通电话报警,或发送求救短信至12110。报警时要小心以免被对方发现。



第四

 发现校园欺凌事件不要坐视不理


当发现有同学遭受校园欺凌时,应尽快报告老师或报警,不要坐视不理,默默走开,更不能围观。


米蓝有话说


我们那么想送孩子去幼儿园、学校融合,如果去了之后遭遇到这样的老师,非但不会让孩子在语言社交上有任何进展,反而会雪上加霜,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这样的事件不是第一次,也极有可能不是最后一次。米蓝看到很多妈妈在说实在后怕,都不敢送孩子去幼儿园了。


其实,大多数老师是很好的,但即使不安全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可要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米蓝认为孩子在学校学到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安全却是绝对的第一位的。


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遭受虐待,是他在人生起跑线阶段的巨大创伤,如果家长不引起重视的话,会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


编辑:残哥

介绍:在微信上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优解

投稿:xieyin@youmi.net

图文来源于:央视新闻,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等


往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色标题可直接阅读)

关于护理



关于教育



关于家庭





了解0-3岁育儿方法,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