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这样的妈妈,才是家庭最大的福气!

2017-11-22 米蓝 米蓝妈妈说育儿

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其实,有这样的妈妈,也是家庭的福分。


生了女儿之后,米蓝越来越觉得,我的三观很大程度受到我妈妈的影响。她的个性,她的教育,她的行为举止,让我长成现在的我。


现在,叶先生有时会说,小好某些地方就是翻版的我,我作为一个妈妈影响力太大了。对呀,在中式家庭,孩子的养育,大部分都由妈妈承担。妈妈和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更亲密,影响也深远。另一边,妈妈和爸爸又是最密切的夫妻关系,是父子/女关系的润滑剂。由此可见,妈妈在家里的地位,真是非常重要。


米蓝发现,家里有这样的妈妈,真是最大的福气,爸爸们要好好珍惜哦。



关注家人健康的妈妈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一切都是零。


米蓝觉得,我们公众号的读者们,都是很好的妈妈。大家经常会在后台或者微信号,询问米蓝各种护理问题。很多妈妈都会说:“我真没用,什么都不懂。只能来问。”


米蓝想说:这么关注孩子健康的妈妈,简直就是孩子最值得依赖的人。要是对孩子不管不顾,哪还会四处问人要怎么带娃。再说了,没有人天生就会带孩子,都是一步一步学着来的。


除了孩子健康,妈妈还挂心老公、爸妈、婆婆公公的健康。如果你加了妈妈的朋友圈,一定看过类似这样的文字:

孩子手足口病刚退烧,在家养着。结果老公又感冒,婆婆要检查耳鸣,本月为了照顾孩子老公,已经在医院累计熬了3个通宵,感觉可以成为医院的vip了。


平日里,妈妈会为给家人做什么饭菜想空脑袋;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秋天正适合旅游;该提醒老公多运动,他最近太胖,影响健康;要给老人家买些营养品,别让他们信了那些虚假广告……


这样用心的妈妈,难道不是家庭的福气吗?



成为孩子知心好友的妈妈


米蓝从小到现在,遇到难事或者不开心的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告诉我妈。因为我知道妈妈吃过的盐比我吃的米多,她更有经验;因为我妈妈不会随便批评我,而是站在我的角度给我提建议;因为妈妈是最能给我安全感的人,无论对错,她总是支持着我。因为妈妈,我遇到事情,不会憋在心里,把自己憋坏,更有底气做自己。


所以我当了妈妈后,我也想努力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当孩子想跟我聊的时候,我安静的听,不批判,不批评;当孩子不想和我聊的时候,我不强求,不强迫,只要她能保护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违背道德,我选择相信她;将来孩子希望我给建议的时候,我也会站在她的角度,替她考虑。


所以很多妈妈在后台说:我的孩子早恋了/我的孩子成绩不好……但是孩子都不跟我说,还是我偷偷看他们聊天记录/日记才知道的。


我跟妈妈这样说:虽然我知道你很着急,但是也请你相信孩子,把他们当朋友吧。


这样贴心的妈妈,难道不是家庭的福气吗?



情商高的妈妈


米蓝上面说了,妈妈简直就是家庭关系的纽带。妈妈的高情商,简直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神器。


高情商的妈妈,未必会每天呵呵笑,但是会给家人传达正能量;高情商的妈妈,未必不会伤心失落生气,但是会对事不对人,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高情商的妈妈,未必孩子就是绝对优秀,但是她们绝对不会放弃孩子,用鼓励和信任支持着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我有一个读者,燕姐,她孩子今年刚考上大学,读体育院校。但孩子以前是老师眼中的“差生”。燕姐记得孩子初三,班主任很直接跟她说:“我觉得孩子不适合读书,要不放弃中考吧。其实去读个技校或者中专对他来说是更好。”


燕姐说:“当时我听到这话,是真的伤心。但是我想,无论怎样,尊重孩子才最重要。”


燕姐当天就和孩子聊了一个晚上,发现孩子竟然有这种想法:“原来他想读体育专业,孩子确实体育很好,篮球打得特别厉害,还代表学校参赛。”了解孩子想法后,燕姐无限支持:赞助读高中,补习文化课,强化体育课。结果,孩子很争气考上了体育学院。


这个当初被班主任劝弃考的孩子,四年后毕业拿的是重点体院的本科学历呀!


这样积极的妈妈,难道不是家庭的福气吗?



美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他让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


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


结果,孩子彻底崩溃了。


实验到最后,母亲恢复了好的情绪,孩子才从绝望哭泣的状态好转过来。


可见,妈妈的精神面貌、三观习惯对孩子、对所有家庭成员影响都太大了。如果说一个家是一个花园,我愿意把妈妈比作是滋养花草的水分和养分,有了妈妈的精心呵护和灌溉,家庭这座花园,才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都好好珍惜家里的福宝——妈妈。


原创:米蓝妈妈说育儿

编辑:林杰西

图片:网络

如果你有关于育儿、教育见解,欢迎给米蓝投稿:xuyanshan@youmi.net



往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色标题可直接阅读)


关于护理



关于教育



关于家庭



了解0-3岁育儿方法,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