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插花,离不开一颗文人的创作之心

左颗颗 自然乡土 totheNature 2022-12-25

这门艺术起源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宫廷,如今却成为日本的国艺。

是的,我所说的就是中国的插花艺术。


在今天,很多人提起“花艺”这个词,首先想起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现代花艺,这是一种生活花艺。比如我们走进高端商务酒店的大堂,就会看到厅堂中出现的巨型花艺,或是圣诞节的花环,情人节时女孩子收到的表白花束。


对于插花人来说,拿起花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满足


如果把花再往艺术圈靠一靠,研习植物艺术的人会告诉你,日本保存了东方的花道。在花道的世界里,植物不仅仅具有装饰的作用,它更像是一种美的修行,研习者通过对植物的选取、修剪、在花器中的组合,完成和环境相映,和内心相应的花道作品,成为空间的艺术,让观看者可以品赏很久。能够独立创作花道作品的人,被称为花道家,和茶道家、书法家、视觉艺术家一样,受到世人的尊重。

 

日本一共有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花道流派,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坐落于千年古都京都六角堂的池坊。其他的流派,比如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未生流、远洲流等等,后面都有一个“流”字,因为它们都是从池坊中派生出来的花道流派。而池坊却不能称为池坊流,因为它是源头。池坊最早的记载插花艺术的书成书于日本的中世,大约在室町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宋元时期。最早的花传书中记载,日本的插花艺术是由遣隋使小野妹子在隋文帝时期从中国学习而来的,日本花道的前身就是中国的佛前供花。而佛前供花仅仅是中国悠久插花艺术中的一种而已。除了南北朝时最早诞生于中国的佛前供花,中国的插花还包含之后历代的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插花,尤其是文人插花,由于中国的文人构成了影响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因此特别讲究在生活空间中的赏花与插花,还经常以诗文来记载,以绘画来品赏插花,文人花就成为中国插花艺术的主体,文人花对日本花道的影响、对中国插花发展的影响都是最大的。我们在汉唐的壁画中可以看到佛前供花的明证,在宋元明清的绘画中,则是文人用瓶花传达的自然与人文的美学了。


宋徽宗的听琴图,注意湖石上有一尊铜顶,插着岩桂花


文人将不同季节的花材植物组合起来,那不仅仅是花与花间色彩的调配,文人还会考虑花与器的质感是否相称,花木是否有代表文人道德追求的寓意,来看看历代文人是怎么歌咏插花的吧:


写下《哀江南赋》的庾信是六朝时候江南的门阀士族,他写杏花是“金盘衬红琼”,金盘就是金色的铜盘,把山杏花插在铜盘中以待宾客,是南朝风流;


晚唐的天才诗人李商隐笔下的莲花是“花如金盆叶作尘”,在史书的记载中,中国人最早的插花所使用的就是莲花,这大概与印度佛教的贤瓶供花有一定的关系。莲花是兼有儒释道三家美学理想的花,从南北朝到唐宋都很受上层社会的倾慕;


宋朝人和唐人一样热爱的还有牡丹,文豪苏东坡的“银瓶满送洛阳春”就是写华丽的花瓶插满牡丹,欧阳修还写过《洛阳牡丹记》,不过我疑心苏东坡最爱的还是海棠花,“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他觉得海棠本身就很美,都不需要名贵花器的衬托,怎么插都美。可以看出插花体现出唐宋审美思潮的流变,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和书法一样,唐代人讲究标准,宋代人追求个性了。


南宋的诗人杨万里非常精于插花之道,他的诗文里的插花都有个性,“青瓷瓶插紫薇花”,紫薇有红白二色,和南宋的龙泉在一起,有清新之感。“胆样银屏玉样梅”,是说白梅花要插在胆瓶里,简练的造型更能突出梅花枝崎岖遒劲的美,“红白莲花共玉瓶”是一种自然温润,梅花和杏花“折来双插一铜瓶”,是素朴高华的美。


元代文人不能参政,他们更多寄情于山水书画,擅画的文人都擅插花。元四家之首的倪云林有首诗咏正月的花“寒梅标素艳,幽卉弄研姿,团团紫绮树,共耀青阳时。折英欲遣远,但恐复华滋,置之玉壶水,芳馨消歇迟。”这首诗写了梅、水仙、瑞香三种花,插于玉壶中,能常保色香,简直就是诗中有画,瓶花成画了。


画家的插花写出来都是画面感,明四家之首的沈周先生写梅花,“铜瓶倚玉枝”,五个字就是梅花知己。到了清朝的郑板桥就是“谁插晶瓶一箭兰”,几乎可以看到日本当代花道风格的前身了。中国的插花没有称为“花道”,是因为中国文人的道是庙堂之高,而花是江湖之远,是生活的艺术,是心灵的隐逸。文人花不拘样式,却也绝对不是小道儿戏。


唐代欧阳詹写过春盘赋,从章怀太子墓的壁画上也能看到唐代的盘中插花


明代的把花,比西方花束早几百年


《中国插花简史》:元代至明代是文人绘画的全盛时期,插花艺术也随之兴起


今日中国花艺之市场,不可谓不热闹。官方对插花艺术的复兴造势,也愈演愈烈。然而,却极少能见到让人感动的作品了。究其原因,恐怕与晚清民国以来对西学的追捧和对传统的轻贱不无关系。海内最后对文人花的记述,仅仅见于苏州文学家周瘦鹃的文集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台湾历史博物馆供职的画家黄永川先生开始研究中国插花,创立了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他从古代书画典籍中整理出资料,又结合对日本花道技法的学习研究,创造了当代的中华插花。这些花型和技巧后来被中国大陆的园林业学者借鉴模仿,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传统插花”,其中能感动人的作品少之又少,很多仅仅以艺术的标准来看,都是不合格的。然而当我翻开黄永川先生的作品集,却时常为他插作的作品所感动。可见,中国插花,离不开一颗文人的创作之心。


去年春节在朋友的空间做岁朝清供,岁朝图在元代就成为文人插花的固定题材



作者介绍:左颗颗,灵岩山房江南文人家具展示馆执行总监。十年媒体人,现专注于东方花道的写作与策展。致力于在文人美学生活体验体系中寻找中国插花艺术的未来。今日头条号:文人花艺实验室。


文、图:左颗颗

编辑:自然乡土

图文由左颗颗授权刊登,自然乡土编发



_

• 更像文化 | 自然乡土

• 对自然乡土的再认识,以促成连结和发展

• 主编:http | thisishttp@foxmail.com


↙ 进 入 更 像 文 化 微 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