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路,你想要的青春,这里都能找到
春夏季节,宁海路的树影会变得浓深。
枫杨树拖出长长的穗子,梧桐毛絮迷得人睁不开眼睛。
在这条路上走路、吹风,像永远活在二十岁;但另一面,从南到北,从繁华走到消逝,一切又像是光阴不回头。
没有任何一条路像宁海路,市井文化、学院文化、政商文化在这里纠葛了半个多世纪,渐渐被岁月打磨出一种别样的气质。
那是一种许多文化和人群聚集在一起的独特风流。
宁海路北段,与颐和路、牯岭路、江苏路、莫干路交集,生长出南京最美的民国脉络。
马鸿逵公馆、蒋锄欧旧居、黄仁霖旧居……夜色里站在宁海路口,你可以看见紫峰的灯火,照亮整个鼓楼。而宁海路上,寂寞的树影,伴着路灯,在牙黄的墙壁上打上岁月的光影。
宁海路39号,宁海中学。当满城飘起梧桐絮的时候,学生们不管离开多久,那段宁海路的青春就开始倒流。
操场边的紫藤,盛开的四五月间,纷垂披挂,整个世界都是紫色的。花期过去,长廊又变成青葱的海。女生们就坐在这深绿色的阴影里,呆呆地看球场上狂奔的少年。夏虫喁喁,就是记忆里最美的时光。
年轻人的食欲总是旺盛而野蛮,学校周围的小店就成了乐园。乐园的魔力在于,让两眼抹黑的英语时态和累觉不爱的速写水粉都暂时忘掉。
小马牛肉面加卤蛋,七家湾锅贴配一碗牛杂汤,或晃到天目路二十九中附近,吃飘着蛋皮丝的胖子馄饨。蛋糕披萨鸡排奶茶,被试题掏空的脑袋和胃,轻易就被填满。
百年风华太抽象,烟火情怀最可亲。没拆迁前的宁海路,是靠美食刷存在感,不少网红店要回宁海拜祖师爷。
那时的宁海路太迷人,满街飘散着各种食物的香味。你可以拎着包子去吃碗鸭血粉丝,或者鸡丝面配一盘锅贴。周边学校至少4所,从幼儿园纵贯到南师大,很容易在撕扯鸭腿的瞬间碰见老同学,甚至,初恋。
金春锅贴的油香,能一直飘进随园的围墙。煎到金黄酥脆,上桌时还在滋啦啦响。有人习惯买上三四两,拿到隔壁民间老鸡汤面馆,就着鸡汤吃。
滚烫的鸡丝面端上桌,面上覆盖着好多鸡丝,汤金黄油亮,跟自家炖出来的一样。香浓的鸡汤下肚,连李志都说“半夜来一碗,你可以原谅很多事”。
门外不远,就是卖蜜汁藕的小档口。一个老式的电饭锅,永远煲着滚烫的糖藕。挑一节,称好切片,然后浇上浓稠的卤汁。糯米塞得满满的,桂花的甜香最是勾人。
吴家生煎没搬迁之前,什么时候去都排着长队。师傅掀开锅盖,一瓢热油顺势而下,跟香味同时喷涌而出的,是老客的食欲。生煎包个个浑圆精神,底煎得金灿焦脆,汁水饱满会“爆浆”,即使咬很小的口,汤汁也会喷射而出,浓郁、鲜甜。
巴子烤鹅,对于住在附近的人,一份吃了十几年的烤鸭象征了归属感。巴子的烤鸭除了卤汁,还会撒上芝麻花生碎,外带的塑料袋一打开,香味就扑鼻而来。
巴子烧鹅出现在月星餐厅的几率,跟吴家生煎出现在回味的概率是持平的。月星餐厅任性,苍蝇馆子一招鲜,一盆酸菜鱼像开了挂。那些年,关于金良、月星、何记、小爽……到底哪家才是南京酸菜鱼NO.1,争议从来不断。你又如何辨得清呢,味道一旦有了习惯与记忆的加盟,总是无敌。
这些食色烟火在宁海路的拆迁中,早已四下散去。那些店,有些搬走继续在别处延续新的情怀,有些坚持留守在附近,却再也拼凑不出,记忆里那条活色生香的宁海路了。
宁海路以南师大为轴心,辐射出早些年的南京文艺青年集散地。一代人的青春实录是:宁海路吃酸菜鱼,四海秋明买打口碟,南师大门口麦记看美女。
南师门口的麦当劳,1996年开业,夫子庙第一家拆掉后,它成了南京现存最早的麦记。在学校、酒吧、年轻人的包围中,早已是一处闪亮的地标。
攻陷这里的,是眼神到处飘荡的河海男生,是气质娇好的南师姑娘,又或是随园的留学生。考试季你会看到很多在麦当劳刷夜复习的学生,一杯咖啡他们能续一整晚。
而那些淘完打口碟坐在麦当劳听歌的人,转眼就看到来蹭厕所的四海老板。
南京的80后,听歌煲碟的躁动青春,大多避不开四海秋明。
音像店的鼎盛时期,文艺青年从四面聚拢而来。两家蹩脚小店挤得满满的,留学生更是一大包一大包地买。
学生们省下午饭钱,翘掉午自习,包里塞个CD机去淘打口碟。多少人在这里接受了文艺的启蒙:结识了此生挚爱的欧美摇滚乐团,接触了人生第一部文艺片。
互联网大爆炸的时代,填平了那些年对影音资源难以名状的饥渴。多年以后,你整理好所有的碟,擦净码齐再入柜,像跟一个时代说了再见。
从随家仓始发的3路车,依然走一个循环。
而你的青春,注定在宁海路,走一条不回首的单行线。
部分图片来自微博@Forwhy-黄老师@小布啾啾啾@布里奇特叶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直接点击,阅读更多】
关注南京人的生活 | 陪你吃逛吃逛
☟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