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传》编辑:留在南京,努力编书

游戈昊 南京有个号 2023-12-30


一本《南京传》,集叶兆言四十年写作之大成,三十多万字书写南京两千年历史。


南京的历史,是滚滚长江跌宕起伏的大历史。南京的历史,亦是茫茫普通人为生活努力的小故事。


《南京传》有叶兆言的文字,有朱赢椿的设计,也有年轻编辑焦亚坤留在南京编写自己生活和事业的故事。



可能有很多人从小立志做一个作家,但不太可能立志做一个图书编辑。


反正焦亚坤在读研究生之前都没考虑过。



不过,来南京读研之前,焦亚坤就对这座城市有着神往之情。


在老家山东泰安上中学的时候,这个文科生就在优秀作文选里读到了南京大学是个牛X的存在。


高考,第一次以失败告终。复读一年,以不错的分数进入山东师范大学。


如果命运是无形的手,那么爱情在里面占了很大部分。


大一的时候,焦亚坤与高中同学谈起了恋爱。——十年后两人在南京的家里争夺书柜,那是后话。


因为复读,所以到了考研的季节,高一级的男朋友先考一步,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



于是,焦亚坤想起了自己读南京大学的梦想。


2013年,她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南大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读研。



有的人从研一就开始规划职业,有的人则终日泡在图书馆里。


焦亚坤属于后者。


一晃三年研究生毕业,男朋友已在南师读博,焦亚坤希望留在南京。



作为中文专业的研究生,其实就业面比较窄。


要么传媒出版行业,要么考编,或者试试运气进大厂。附加上“留在南京”四个字,那就更不容易。


焦亚坤还是先回济南工作了两年。


男朋友读完博留校任教,焦亚坤再次坚定了来南京工作的决心。



决心和运气,可能缺一不可。


正好,这一年译林出版社招聘,焦亚坤一眼看到招聘要求里有中文专业。而在这之前,译林只招外语或者历史等专业。


焦亚坤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进入新成立的译林出版社原创文学出版中心。在中心主任陆志宙麾下,成为部门第三个编辑。


后来,这个部门合并为世界文学出版中心。



一本书的责任编辑到底干些什么活?


除了不写书,其他事情都干。


作者几十万字的word文件交到编辑手里。编辑要把这个word文件变成一本装帧精美、没有错误、符合规范的书。


而且,编辑还要让你知道它,让你有兴趣买它,让你喝咖啡的时候捧着它。


焦亚坤在译林编辑的第一本书是夏坚勇的散文。第二年,在2018年3月,叶兆言30多万字的《南京传》来了。


当时焦亚坤已经怀孕,拿到书稿估算了一下,大概能在生娃前把书做好。



责任编辑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就是将一本书稿以最合适的形态做成一本书。


整个过程,专业而繁琐。


在选题通过之后,进行erp的选题申报,发稿和书号申请,走各种线上流程。


与线上流程同步进行的是,要找到这个选题明确的定位和方向,与同类书相比,找到它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尽可能做出精准的读者画像。


这些可以说都是做一本书的开胃菜。之后,进入书稿的三审三校,同时联系设计师做封面设计,撰写文案。顺利的话,才进入付印环节。


三审三校中,改错误是最基础的,别字、病句、事实性、史实性差错,细致到每句、每字乃至标点。


但其实,书稿的大小、开本、版式、体例、厚薄,甚至精装平装和封面内文的纸张选择,也都需要一个编辑的全程把控。


书摆到书店中,上到网店里,还不算完,或者说一个过程才刚刚开始。编辑需要撰写新书资料、媒体资料、新闻通稿和微信推文,提炼卖点和营销点,根据渠道或媒体要求打磨各类文章。


有时还要去豆瓣维护,去视频号、抖音、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去种草或推荐,联系达人带货,或者联络嘉宾和媒体,到书店做落地活动,在视频平台直播。



书,有着它的精神属性,但书,也是一种商品。


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买书读书之人是否还在?


事实证明,在南京,读书人还在。



原创文学的编辑,可以第一时间读到作者的全稿,不得不说是一种别人无法享受的福利。


但痛苦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读书成了工作。



特别是面对《南京传》这样的作品,编辑的人文历史素养需要接受挑战。


焦亚坤每天都在想尽办法查资料,古典文献专业的老公也派上了用场。


定居南京后,两人在桥北买了一套二手房,家里一共有8组书柜。一个是图书编辑,一个是古典文献学博士,争夺书柜不可避免。



焦亚坤在编辑的过程中,对南京的了解深入了很多。

在《南京传》里,有玄武湖沧海桑田又沧海。玄武湖畔的译林出版社,焦亚坤享受着沉浸式的编辑体验。


又比如五马渡,没有读《南京传》之前,这个地方对她来说就是一个非常习焉不察的普通地点。但看完《南京传》,她了解了一个简单地名背后深藏的历史故事。那不是普通的马,也不是寻常的渡。


《南京传》中写道:“永嘉之乱中,西晋王室人员大多数被杀,中原大乱,生灵涂炭,宗藩多绝,幸存下来的只有琅邪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彭城王司马纮,都慌不择路地逃命躲到江南来了,史称‘五马渡江‘。”“因为有了五胡乱华,于是南京就有了‘五马渡江开国处’的意外。




后来,司马睿在建康(南京)正式建都,创建了东晋王朝。“五马渡”也因此而得名。


叶兆言将南京的历史悲辛与今天的地理名物相勾连,也给每一个身处南京的现代人熏染上历史的风骨和余韵。


如果在今年夏天,你去过五马渡后备厢文化市集,请不要只顾着吃。可以迎着江风,回首1700年,脑补一下衣冠南渡。


叶兆言的平民视角和戏谑语言,也让焦亚坤对南京人刮目相看。


《南京传》对六朝格外钟情,因为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还给了南京传流至今的性格底色。《南京传》认为,今天南京人性格中,常常会有不服输,不服输也得服,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就大约和六朝历史有关。



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果编辑改动太多,风格就被破坏了。


比如叶兆言不喜欢用“的地得”,不喜欢太多用助词副词,不喜欢用除了逗号句号之外的其他复杂标点符号。


有时候,校对会改掉这些带有作者风格的“错误”,但焦亚坤又会改回来。


这样反复修改和推进中,书稿日趋完善,焦亚坤也迎来了孩子出生的时刻。



焦亚坤去生孩子的时候,到了封面设计的阶段。陆志宙和朱赢椿反复商议,最后确定了城墙为封面。


看到这个封面,焦亚坤觉得有一句话特别适合自己的心境:如果南京的代表是城墙,那么我们都是一块砖。


“砖不需名字,刻在哪里,便编号在哪里。能够在《南京传》上留下编号,幸甚至哉。”


如果从2013年读研开始算,焦亚坤已经来到南京第十年。


在给南京添砖的同时,觉得这个城市就像老南京叶兆言一样,是一个有亲和力,不高冷的城市。



《南京传》之后,焦亚坤统筹编辑了鲁敏的《金色河流》、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等书。


预计今年下半年,夏坚勇的“宋史三部曲”也将准备问世。


日复一日的编辑工作,正在继续。


南京,文学之都。这个城市里,总有与文字打交道的人,默默忙碌着。



摄影 / 泽南
商务 / 怀俐 (微信号:H13337716453)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