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4!央视这部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
本文已获得“一条”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id:yitiaotv)
央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不动声色地火了,
播出至今,豆瓣评分9.4,
超过70%的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以及15位中国院士。
外科是其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两百年》总导演陈子隽
我们采访了总导演陈子隽。
“生而为人蛮不容易的,
可是生而为人又是一件骄傲的事情。
我们其实是在向死亡和死神发起挑战,
面对疾病、伤痛,做一些逆天的事情。
自述 陈子隽 编辑 陈星、石鸣
最后就是打开心脏。心脏是人类攻克的最后一个内部器官。它会蹦,又带血,是人体所有血液运动的发源地,可是外科手术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手术刀触及的器官必须静止,视野清晰无血,这样做才能缝得仔细。所以这是一个悖论。
通过回顾这两百年,我们看到,人类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悖论,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挑战,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类医学的发展,充满了让人难以想象的黑暗、禁忌和曲折。
最早的时候,解剖人体是非法的。古罗马时代的名医盖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解剖学。他是一个角斗士医生,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看到人体的伤口和创面。
但是他只能解剖动物来做研究。他解剖了兔子、狗、猪、山羊等很多哺乳动物,从中推断人体的情况。有很多重要发现,但也有很多错误。
他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认为人有四种体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你一旦生病,就是因为体液失去了平衡。为了恢复平衡,就要放血,这也是放血的理论基础。
放血这个事情延续了很长很长时间。一直到18世纪末,像美国的华盛顿总统,最后都是死于放血的。
对人类尸体的禁忌一直延续到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医生们束手无策,教廷迫于压力,才解除了这一禁忌。
然而,之后几百年里,用于解剖的尸体来源一直很成问题。直到19世纪,死刑犯仍然是尸体的唯一一个合法来源,很多人就干起了盗墓、偷挖尸体然后转卖给医学院的生意。
爱丁堡是当时的解剖重镇。当地的很多人特别担心自己死后被挖坟掘墓,所以当地好多墓地是上了锁的,就是为了防止盗墓。这些人还给自己的子孙写信,说请一定要把我的尸体保存好。
在这种极端缺乏尸体来源的情况下,就发生了爱丁堡最丑恶的杀人事件。1827年,一个叫威廉·伯克的人,和他的兄弟一起开了一个旅馆,专门杀掉来住店的人,然后把他们的尸体卖给外科大夫做解剖。
他们杀了15个人左右才被发现,威廉·伯克的兄弟跑掉了,威廉·伯克被绞死。他死后,遗骸被制成标本,放在爱丁堡的一个医学院的图书馆里面,旁边就是医学生们在写作业。
他的遗骨放在那里,就是为了昭告所有的学生,医学的第一原则是不可伤害,然后才是救助他人。
最早的时候,外科大夫其实是一个兼职。
那个时候,内科医生有专业的学习,外科是没有的。由于理发师的工作要动刀子,有时就会见血,所以就把外科的事情也做一做,拔牙、截肢之类。
16世纪开始,外科学之父帕雷解决了体外截肢大出血的难题,之后止血也在慢慢往前走。1846年10月16日我们有了麻醉。19世纪末,我们也终于解决了消毒的问题。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医学影像学开始发展,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巨大进步。等于之前你要打开身体才能看到病灶,现在,通过照X光,就可以先行诊断了。
1936年立的X射线纪念碑,现位于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
消毒这件事情上,也有一个悲情人物,匈牙利的医生塞麦尔维斯。他是一个生活得很好的中产,有着漂亮的妻子,很好的家世,是一名妇产科医师。
如果看历史图片就能发现,19世纪初期的医生做手术,不穿手术服,穿漂亮的西装,做手术前也是直接拿起工具就做。
洗手到现在已成为卫生常识
这个片子我们拍了三年,去了12个国家,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土耳其,印度等等。
全片采访有50多位全球各地的顶级的医学专家,国内的院士我们拍摄采访了15位。
这些人物如果查一下他们的履历,很多人可能都会尖叫,因为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大拿。
有些人好奇我们怎么请到这些嘉宾的,这也是我们比较自豪的一件事情。我们所有的制片和外联,都是自己完成的,没有外请国外的制片或者拍摄机构。
走访了12个国家
做《手术两百年》这个题目时,一开始我们就在考虑,要不要打破现有的比较本土的框架,从一个比较国际化的视角去客观地记录和呈现。大家都说,医学是全人类的,对于健康和生命的研究成果,其实是全人类共享的。
我们几乎是用诚意打动了国内最顶级的一批医生,然后几乎把所有的医生都变成了我们的国际外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医生一直在做一线的国际互动,我们顶级的医生的手术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厉害的,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全球领先。
可能因为中国人天生手巧。或者因为我们现在确实发力了,有非常好的团队,我们的脑外科、心外科、器官移植,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而且中国人口数量多,手术量非常大,这样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国外的医院,大夫每天的手术量大部分都是固定的,而中国医生的工作量可能是他们难以想象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医生真的是太辛苦了。
她年纪很小,大学读的是设计,想做个摄影师。她拍别人的脸拍得很漂亮,可自己却没有一张可以看的脸。
2005年,法国曾经有一例全世界最早的换脸手术。当时那位患者的脸部是来自一名捐献者,移植了之后,一直需要服用药物来抵御身体的排异反应。2016年4月,这名换脸者去世了,年仅49岁。
通过在她自己的身体上注入水囊,扩充皮肤,“长”出一大片血供丰富、颜色与脸部接近、超薄而便于塑形的“脸皮”。还将金琪自身的软骨,为她构建出缺损的鼻子和嘴唇,并在彻底成型后将它们完整移植到金琪的面部。
这个手术要做七次,时间跨度也有好几年。
我们称之为外科学之父的帕雷,其实是中世纪的一名军医。那个时候,战场上做得最多的手术就是截肢,人们用烧红的烙铁烫在伤口上止血。很多人当时止住血了,可事后烫伤造成大面积的皮肤坏死和感染,最后还是导致死亡。
帕雷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他耳闻目睹士兵们的痛苦,心生悲悯,想尽办法改进止血的方式。最后他发明了鸦嘴钳,把血管从组织中拽出来牢牢夹住,不让它喷血,用针线来缝合。帕雷的钳夹止血法,一直到现在还在沿用。
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指出一千多年来的地心说是错误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同年,维萨里出版了七卷本《人体构造》,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做了一个全景而详实的人体描绘。维萨里试图通过书本告诉我们,解剖是为了理性认识活着的人体。
这等于人类同时迈向了探索宇宙和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时刻。实际上,你说人活在世界上是想干嘛?他对外仰望星空,想知道自己的坐标,对内观察身体,想知道我是谁。
生而为人,现代人不自知的幸福
今天,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70多岁了,但是1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医学的进步。
以前的医学,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安慰剂。很多时候,它手段很简单,也没有那么举足轻重。
在医学飞速发展的这两百年里,我们有了很多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就越来越高了。
很多观众看这个片子,会问:导演,片子里拍的这些做了手术的患者都活下来了吗?显然,被拍摄的对象都是找了最好的大夫,挑选了可能是最好的器械,和得到了医疗保障,那么他们都活下来了吗?并不是绝对的。
医学到最后,还是有一项不可控的部分。你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之后可能还有别的问题。
第七集里,我们专门讨论了癌症。很多人可能觉得癌症跟外科手术没有太大关系,但我还是坚持放进去。
一方面,梳理一下癌症的历史就会发现,到目前为止,手术刀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武器之一。
另一方面,前面几集的内容都在展示人类如何战胜疾病,那么在快到结尾的时候,我们想要做一下停留,因为人其实终究有一天是要面对生死的。
癌症某种程度上界定了“生”和“死”的一个边界。里面有一位专家说,如果你活得足够老,你迟早或早或晚都会得上一种癌症,因为癌症是伴随你生命的细胞不停地分裂而产生的,你只要会分裂你就有可能出错。
我们蛮想让观众感受到,其实手术刀不是万能的。今天的我们,已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更享受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旅程。
我们不需要自己是医生,或者是什么特殊身份,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就已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人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了。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幸福事情。
▲▲▲
“68%的中国女性对X生活不满意”,今天我们正经聊聊这件羞羞事
单身硕博看过来!
如果还没加入理想岛研究生交友群,
请点击下方蓝色标题↓↓速速进群。
北大女硕士、87年、身高167,想找一个77至89年的男青年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关注公众号理想岛(ID:lixiangdao002),提升认知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