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入围作品:李扬《404 NOT FOUND》(组照40张)

人文奖 阮义忠摄影中心 2021-02-13




1984年出生于404,在404生活19年后离开。2007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HVAC)专业。2007-2013年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CNPE)从事核电站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工作。2013起至今作为自由摄影师工作居住在北京。展览经历:2016.06,《乏城计划 (Spent City)》,中央美术学院2016本科生毕业展,中国,北京;2016.09,《殊归同途(Convergences)》,第16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平遥。





《404 NOT FOUND》创作自述


404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它在中国的地图上没有任何标记,也没有名字,只有一个代号叫做“404”。鼎盛时期有大约5万人在这个仅1平方公里的地方工作生活。

 

404是中国最早、最大的核技术生产科研基地。404的创建,实现了中国核武器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1964年、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外交地位做出了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404虽小,生活区中公检法等行政机关一应俱全,设有公安局、土地局、教育局、中级人民法院等行政机构。小小的404拥有相当于地级行政区的管理权限。

 

404与世隔绝。这里地处荒漠,自然环境恶劣,只有骆驼草和石头是自然产物,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经过人工种植的。

 

当年建设之初从中国各地抽调了一批各行各业的精英份子来到这里,404汇集了当时全国最顶尖的核专家、技工、厨师、教师、医生等。他们亲手在荒漠上建起了这座城市,之后便再没有离开,繁衍生息半个世纪,最后也埋葬在了这里。

 

我已是在此生活的第三代人。这组照片里的每一个场景都与我以及我身边的人息息相关:有我上过的小学,我的父母也曾就读于同一所小学;有我们每周都去的公共浴池,那里曾是一个重要社交场所,还有我亲手种下的两颗白杨……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地方。

 

经过了半个世纪后,人们从这里迁离,留下了这些空空的场景,待我再次回来,站在镜头后面,看着它们,恍如隔世。
















































此次参赛人文奖的作品《404 NOT FOUND》(官方邮箱投稿),由七位初审评委共同票选而入围终审。在之后的推送中,我们都会特邀其中一位初审评委,对入围作品再做具体的点评。今天特邀傅拥军老师,看看他的评论。





傅拥军,著名摄影家、快拍快拍网发起人。1969年生于浙江龙游,现生活于杭州,供职《都市快报》,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两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获得者。2014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策展人“飞马”奖。出版著作《那么西湖》、《镜头朝下》等。



点评如果你带着地图去找这个拍摄地,是永远找不到的。它在世界任何地图上都没有出现过,现在这个代号404的地方终于完成了使命,真的要不存在了。毫无疑问这个非虚构的故事让人充满好奇,引人注意。摄影师心平气和,带着我们去看他曾经生活成长的地方。照片中安静得要死,听不到一点风。这样的情璄是自然生长的,并非摄影师刻意营造。我喜欢这样的冷静。


404有点像卡夫卡笔下的城堡,你永远休想抵达。最后一幅照片里,两棵树就像两个人一样站在那里,让我很感动,并且想起一句话,我们再艰辛,也要像树一样有尊严地活着。










附404深度采访


404,我消失的故乡

口述:李扬  采访:王晶




 一


我叫李扬,我出生在404。404是个代号。今天,上网看见404,就是在告诉你网页找不到。同样,不管是在公开发行的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城市列表、车牌号、电话区号,淘宝可送达的城市列表上,你都找不到我出生的404城。

 

404是一个地级市的代号,它只有代号而无名称。与其他城市相同,404有公检法、土地局、社保局、电视台、报社以及一切你想得到的行政机关;不同的是,这座城市从最外围算起,也只有四平方公里,而人们的生活区域仅1平方公里。在这里,中国建成了它的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你找不到它,因为这曾经是中国造原子弹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基本废弃了。

 

照片里看上去,404像是个普通的废弃掉的北方小城市。其实你先想想,在沙漠上怎么可能有湖,有公园,有假山?那水是引的祁连山脉的水,有饮水工程;是我爷爷和父亲那两代人种树、挖渠、盖楼,造出了原子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管自己叫核城。从1958年建造开始,国家就把全国最好的工人、劳模调了过来。因为这个,404集结了各行各业的高人。不光核专家,上海冠生园最牛的顶级厨师、南京路上的劳模售货员,各地最好的技工……全调到了404。其目标只有一个:举全国之力,造出原子弹。

 

这里的人们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鼎盛时期,别说造原子弹的工厂,404连酿醋厂都有。茫茫沙漠里,这座城市的人们能喝上自己酿的醋,吃上自己做的冰棍和雪糕。他们还给自己造了公园,里面有一架退役战斗机、一座流水假山,还有五个笼子:第一个笼子装熊,第二个装鸟,第三个装猴子,第四个装孔雀,第五个装梅花鹿……还从其他地方调动物来,轮换着给我们看。

 

404有句口号,叫“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他们一待就是三代人。我就是第三代。

 

 

 二


在404,每天都有风。风沙大了,我们就得戴安全帽出门,因为直径三四厘米的石头能刮得漫天飞起来,跟枪林弹雨一样。这里没有不刮风的天,汽车玻璃都被风沙打毛了。平时全是大晴天,太阳晒在戈壁滩上。一到阴天下雨天,大家心情都特别好。

 

我们有两个小学,每一届两个班,一个班大概30人。我们全都互相认识,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和高中,我们一直都在一起。从爷爷辈开始,我们的长辈就互相认识。我们的父母就是在这里一起长大的发小,而我们这代孩子又是一起长大,所以我们关系特别好,就跟亲兄弟似的。

 

过年买新衣服,我们一群孩子就租一辆面包车,司机开100公里带我们到最近的市区。我妈给我100块钱,我爸再偷偷地塞给我20,一共120块钱。我们跑到地方,花2块钱买碗面吃饱,再买身新衣服回家,就算过年了。一年就这一次。外面孩子从小到大玩变形金刚、CD、模型,去少年宫……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

 

18岁离家之前都怎么玩?大家晚上找个地方,烤土豆,看星星,买点啤酒坐在马路边上喝。有段时间,404还有旱冰场。女孩不少,但是漂亮女孩少,漂亮女孩大家都喜欢,老打架。404与世隔绝,人都傻。孩子打架也都狠。骨折、脑震荡是常事。

 

但别看地方小,这地方是有监狱的,而且今天里面还有犯人。一个小城市有这种功能是不是有点吓人?别忘了404首先是个企业,而有自己的监狱和中级法院,因为它是唯一的政企合一的企业。这是有法律的地方。那个监狱特别小,大概就两间房子,我发小打架就蹲过监狱。

 

关键是狱警,说不定就是你舅舅。你知道这个意思吧?大家都太熟了,只是大家职业不一样。

 

但是也发生过严重的事。我们没有什么娱乐。初中的时候,有个老头开了台球室。大家玩台球,就牵涉到胜负,牵涉到钱。我一个朋友背了一些账,其实今天想想也就几十块钱。他掏不起这个钱。台球室老头就老去学校门口堵他,跟他说你要不还钱,我告诉你老师,我报警,不让你考学,让你一辈子没有前途。

 

结果这个小孩带着斧子去敲开了台球室老头的门。他知道老头住哪儿。404特别小,这地方没有隐私。老头一开门,他就把老头给劈死了,劈完以后,请他的朋友吃了一顿饭,说:“我走了,你们好好的。”就坐火车走了。还没有坐几十公里,就被逮回来了。

 

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我亲眼见到他的死刑。404有中级法院。他的案子在市中心公审,大家在底下听着。就听见法官喊:“死刑,立即执行!”

 

然后押出来。两个武警背着冲锋枪,戴着眼罩、口罩,扶着他,架在东风卡车后面。他脖子后面插着个牌子。那是上世纪90年代了,404的公审和处决还插牌子。

 

404只有一条主干道,这条主干道也就两三百米。我们小孩就骑自行车跟着。车一直开出城外,开到戈壁里。

 

我认识这个人,我们关系还挺好的,他爸跟我爸是同事,小的时候我们老在一块玩。我不敢看,但还是好奇,就跟着。骑车没东风开得快。还没有骑到,就听见枪响了。

 

处决犯人就在戈壁滩,离我拍的最后一张照片里的那两棵树不远。执行完死刑后,执行者立马走了,开车原路返回,冲着我们迎面轰轰开走了。

 

我们还没骑到地方,就闻到一股特别浓的酒味。原来杀死刑犯,是要洒高粱酒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说是为了辟邪,而且把杀人现场的腥味降下来。整个戈壁滩全是白酒的味道。

 

孩子们如果受不了这里,想走怎么办?只有考出去。但404实在太隔绝了,没人愿意过来教书。我的英语老师是中专毕业生,没有上过高中。就as这个单词,我上大学才知道,那读艾兹,不读呃丝,我们老师高中教我们读了三年呃丝。

 

但是404政治地位高。它有自己的高考考点、自己的招生办公室。北京的高考可能有十万人,但我们的招生办公室,每一届高考只管60到70个人。如果落档了,招办主任现场就帮你打电话,就问你愿意不愿意去没招够的学校,给你补录。基本上每一个人都能照顾到,所以基本没有复读生。

 

404汇聚了全国的技术能人,这不吹牛。造原子弹需要高超的机械加工技术,这都要靠能人来干。我发小现在的师傅是钳工,你给他一把钥匙,只给他看一眼,他就能从一个钥匙胚子锉出一把一模一样的钥匙;一拧,真的能打开门。气锤你知道吧?靠踩进去的气顶起好几百公斤的锤子,当时的工业靠这玩意儿加工金属件。以前404有一个老工人,要跟大家亮一手,跟我爸说:“小李,你把那个表放到气锤底下,抹一层油。”那是我爸结婚才买的瑞士梅花表。他踩了一锤子下去,几百公斤的锤子落下去,贴到表的表面上,沾起了表面上的油,但就是砸不到表。

 

后来我看公开报道,还有个叫“原三刀”的师傅。切原子弹的核心部件就靠他,切了三刀出来,分毫不差。

 

404有很多这种人。他们今天差不多都死了,埋葬在沙漠上。

 

为了这些实际投入生产的人,我们建了一个几万人的城市。因为每一个下厂工作的人,都需要医院、学校、住房、土地、规划、行政来为他服务。全部这些单位加起来,就得有10个服务的人——也不叫服务,其中有领导——那是管他的人。也就是说,这里面得有人给他盖房子,有人给他看病,有人给他分房,也有人在行政上管着他。

 

所以它虽然是个小社会,社会的上中下层一样也不少。除了上层领导,中层技术骨干和工人,还有捡破烂的。

 

谁也不知道他哪儿来的,我们管他叫张富贵。我听人讲过,他跟他老婆在404收废品的时候,累得都躺在塑料瓶子上睡着了。但是现在超有钱。有好几辆上百万的车。果然富贵了。

 

捡破烂的怎么会富贵?因为他有生意头脑。他先捡破烂,然后开馆子。404那个地方特别奇怪,大家没有去过外面。开一个馆子火一个馆子,张富贵有商业头脑,404那边的人则完全没有商业头脑。比如说,这城里只有一个国营百货商店,6点上班,9点下班,跟大家一样。过了下午6点,就买不到东西了。

 

所以404的人在街上走着,就是跟附近的人不一样。一个404人走在附近市里,当地市民立马就能分辨出来这是404的人:第一,他说普通话,第二,他精神面貌和当地人差别太大了。那里有一种今天我们在农村才能看到的朴实和热情。

 

虽然说为国奉献光荣,其实那个光环褪去以后,人还是想离开这个地方。这里条件毕竟太苦了。在我拍404的照片里,有一栋楼。那栋楼的一个窗户之后,就是“文革”里我爷爷过世的房间。

 


 三

 

苏联人知道这地方,美国人肯定也知道。

 

我照片里面有:在我们学校门口,有一个像土包似的东西,那是地道。

 

404这个城市建设的时候,已经考虑到打核战的危险了,所以它有整套的城市防御体系。在1968到1969年,中苏珍宝岛发生局部战争。苏联在国际上宣称要给中国的核基地做个外科手术。

 

中国的核基地不就是404吗?404有一部分是苏联老大哥帮着建造的,404医院就是当时的苏联专家楼。那个楼特牛,特别厚实,冬暖夏凉,全实木地板。苏联人十分了解这个地方,这是个把柄。

 

那时我妈小学四年级,天天得背干粮袋儿上学,干粮袋儿里有炒面、馒头等干粮。经常正上着课,警报就响了,老师同学就往掩体,即地道里面跑。那时家家户户的玻璃要求用纸条贴成“米”字形状,以防止空袭后玻璃震碎伤人。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左右。

 

实际上,1954年苏联人就做过了原子弹作为战术武器投放战场的实验。在他们代号“雪花”的实地核试验里,核爆5分钟后,苏联人就派出了轰炸机再次轰炸核爆地区;20分钟后空降兵就进入了爆心;3小时后,装甲部队就开入了核爆地区。

 

真打起核大战来,在窗户上贴纸条什么用都没有。但是因为拥有核武装的中国对苏联具有牵制力,美国这次选择站在中国一边:1969年10月15日,尼克松透过基辛格表示:“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他们将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他们将首先参战。”美国的核弹对准了苏联,苏联才没打404。

 

404生于冷战,也差点毁于冷战。冷战听起来很远,其实它跟我们当时每个人都有关,而且是生死攸关。

 


 四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快速经济发展轨道。404仍然生活在与世隔绝之处,与世界变化没有发生关系。

 

404的地下开始塌陷。一夜之间,学校的体育场整个全塌陷了。国家一知道情况,立马拨款选址搬迁。

 

怎么搬?找军队来。每家安排一辆军用卡车,做好安排部署,军人给你扛东西,你只要收拾好就行了,搬家公司就是军队。每天60辆军车,每天跑两次,每天搬120户。一共7000~8000户,陆续搬了半年。结果这个事情被美国发现了,美国就有间谍过来了:中国是不是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其实是我们在搬家,搬了半年。搬家时,我在读大学,不在这个地方。我上次回家,我们家整个儿还都在,等下次回去就变成一片废墟了。

 

我对搬迁过去的城市不熟。404人太傻。搬迁过去的地方虽然偏,但其实物价不高。404物价才高。所以老太太们搬过去以后,一到菜市场上,说这馒头怎么才3毛钱,我们那儿都5毛钱,第二天,市场上全都涨到5毛钱了。

 

404是靠行政命令,突然建立起来。我拍摄的这部分,是一个专业生产基地的生活区。它不是正常城市那样生长出来的社会,而是在1平方公里内,人为地建成的环境和社会。

 

所以,我来北京以后,跟其他地方的孩子差得太多了。其实我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主流社会。404太小,没有公交车,没有出租车。我考大学出了404以后,不会坐公交车,不懂上车要买票。我就观察,看别人怎么坐公交车。到宿舍报到的时候,我不敢进去,我不知道进去以后,怎么跟这些人去交流,因为我没和生人打过交道。

 

但是现在反过头想这个事,哪怕到现在,对我好的影响是,我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好奇心。因为以前什么都没见过,出来之后什么都很好奇。

 

说起来挺奇怪的,现在,我们404第三代人长大了。再回到那个地方,觉得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地方待那么多年?而且当时一点儿都没觉得无聊。小孩子逗蚂蚁就能玩一下午。但是那些大人是怎么过来的?我特别想不通,他们怎么在那儿待一辈子的?那就一条主干道,大家每天吃完饭,所有城市里面的人,都跑到主干道上遛弯,在毛主席像下面打招呼。这个城市的各个工种,检察院的法官、公安局的领导,小偷、打架的坏孩子,全都融洽地在一块散步。大家上班在一起,下班在一起,都认识,连离婚率都低。没有办法偷情。你离婚了干什么去?还是天天在一起。

 

如果不搬到附近的市区,我们连淘宝都用不了。现在起码我们能在淘宝上买东西了。404就是今天北京的一个小区那么大,50年,三代人,困在沙漠里这块地方上。

 


 五

 

2014年9月,我回404拍下了这些照片。我的身份证已经是北京的了,所以我被当作外地人处理,我得说明进入404的理由。我能有什么理由?寻找回忆呗。整个9月间,我前后进去了3次,一次一天,还得算路上的时间。

 

到了地方后我就开始寻找我的回忆,背着相机闲逛。这个地方给我留下的回忆太多,逛到每一处都能勾起脑海中曾经的场景。我会想起教室里上课的场景,早读声,以及我当时的同桌,大家座位的位置,这些我都清晰地记得。我以前老玩一个游戏:闭着眼睛,我能在脑子里把404的每一条路走下来。其中一草一木,一个小水渠,一个突起来的小石头,甚至一块常年摆那儿的砖头,我都记得清楚。

 

但是这两年,我记得没那么清楚了。所以我非得拍这套东西不可。我现在特别没有归属感,我觉得我的家乡没了。你问我为什么拍这个东西?因为我没有家乡了。



* 该文章2015年11月发表于《生活月刊》。本平台使用已得到作者授权。









编辑:夏楠   田方方

设计:邹巍  

校对:董晓鹏

图片及资料来源:生活月刊  阮义忠摄影中心





第一届人文奖的前3名评选过程,由四位终审评委(Bryn Campbell,阮义忠,陈丹青,吕楠)参与。我们将于11月初在本公众号发布前3名候选人名单。并拟于2016年11月26日,在木心美术馆举行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颁奖典礼,将在颁奖典礼揭晓第1名、授予第1名10万元人民币(税前)的奖金;同时为前3名颁奖。





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特别感谢名单

 

人文奖终审评委  Bryn Campbell 阮义忠 陈丹青 吕楠

人文奖初审评委  秦伟 沈昭良 晋永权 颜长江 傅拥军 严志刚 任悦


人文奖颁奖典礼场地支持  木心美术馆

人文奖筹备会场地支持  书香酒店集团

人文奖初审、终审场地支持  花间堂

人文奖合作征稿平台  快拍快拍 图虫 新浪爱拍

人文奖手册印刷支持  中原造像(台湾) 

人文奖奖杯设计制作支持  「上下」

人文奖文化衫设计制作支持  單農

人文奖嘉宾礼品支持  「上下」+ 單農

 

特别感谢以下企业及个人对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捐助: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浙江汇丰塑业用品有限公司

浙江礼德进出口有限公司

黄岩瑞升工艺品有限公司

秦伟先生

傅拥军先生

吴洁女士

张伟女士


人文奖支持媒体(及自媒体公号):7788文化  新浪图片  腾讯图片  图虫网  快拍快拍网  色影无忌  蜂鸟网  iWeekly  生活月刊  新视线  外滩画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摄影  秘境  影艺家  米拍  黑书  过曝  蝴蝶效应  拍电影网  电影摄影师  人間福報(台湾)  旺報(台湾)  经济观察报书评  新京报拍者  都市快报  文艺生活  迷路  上海译文出版社  浦睿文化  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成都影像艺术中心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方所文化  衡山和集  单向街书店  慢书房  木格堂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数码摄影  现代摄影网  亦安畫廊(台北)  每日商报  搜狐艺术  TOPYS  凤凰网  站酷网  摄影之友  铁葫芦图书  单农  李吉他  eslite誠品  财新文化  二更  雅昌艺术网  文茜大姐大  老树画画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  豆瓣·书  一席  一条  凤凰周刊  当代中国画报 「上下」 福建电视台《新视觉》  中国网图片中心  美的专业主义  行走江河  哈尔滨日报 · 镜界文化  视觉志(持续增加中...)


人文奖标志视觉设计:何明;特别鸣谢瑞意宋字体设计师战国栋先生及汉仪字库的支持


法律顾问:北京市大器律师事务所 刘玥律师;Bird & Bird, Christine Yiu

 


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组委会名单

 

创始人  阮义忠

总顾问  傅拥军 何明

执行总监  夏楠

执行组委会  夏楠 蒋理 贺珺 邹巍 董晓鹏 狄夏 李继松 田方方 宿东 韦树祥 鲍守廷 姚捷 周海川 彭娌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