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路上的苦难与浪漫
钱海峰从2008年开始不间断拍摄《绿皮火车》,记录高速时代来临之际,这一缓慢的交通工具所承载的人间百态。
一晃十年,绿皮火车也似乎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老一辈的人谈起当年的经历五味杂陈,年轻人则对这种慢悠悠的出行抱有着浪漫的想象。无论是没有空调、漫长难熬的旅途,还是晃晃悠悠的车厢、悠长的鸣笛、萍水相逢的旅人,它们共同构建了关于绿皮火车的一切。绿皮火车,这里上演着一部部苦涩而温情的真实人间故事。
如今,飞机高铁纵横,只有春运才会出现当年的拥挤程度和一票难求,仿佛是一场昨日的再现。
“苦难中的浪漫,当它绽放时刻,
才会有更深刻的力量。”
——严志刚评《绿皮火车》
(文末有为正在回家路上的大家准备的礼物)
获奖之后至今,您主要在做些什么?这个奖项给您带来了哪些帮助?
获奖之后和获奖之前做的事差不多,还是一边当我的电工,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去追火车。不过也有些影响,采访的媒体多了,时间有点不够用。还有朋友圈的人多了,以前路上一个人默默行走,现在有人知道我出行,会很关心问我今天到哪里了。要说奖项对我的帮助吧,就是认识了更多摄影界的有识之士,感觉进入一个更好的平台,对我之后的摄影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
请给我们讲两个您在拍摄绿皮火车的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吧!
在怀化到澧县的绿皮车上认识一个做小生意中年妇女,主要卖:芝麻糖、花生糖、姜糖,大家都叫她糖姐姐。她说:她坐这趟绿皮比乘务员坐得还多,为什么呢?这里赶集每5天一个轮回,5天里她有4天坐这趟绿皮去沿线的乡镇赶集。只有一天在麻阳本地赶集,不坐绿皮车。2005年开始至今天天如此。就是因为票价便宜,如果去其它地方赶集的话,车费就贵了,一天也就挣个几十元钱,节假日可以挣得多些,靠着绿皮车赶集做点小生意,硬把两个孩子拉扯大。绿皮车上有很多像糖姐姐这样的人,他们没有太多的欲望和诉求,只求平安简单的活着。
火车上也有美好的事,2014年在西安的火车上,对面坐了一位在西安上大学的安徽小伙,也是驴友,边上还有姑娘,我们聊得都挺开心,我还随手拍了几张,大家互相留下了QQ号。
2017年一月收到一条留言:大哥,您好!2014年9月29日在火车上,我从西安上车,就坐在您旁边,当时还有一个坐在我旁边的女孩,现在成为了我的女朋友。那晚是我和那女孩第一次见面,对我来说非常特别非常美好。记得您当时拍了一些照片,请问一下您还保存着吗?如果还有,可否传给我一份?我从硬盘里找到照片发给他,收到照片后他说这些照片太珍贵了。 没有想到一张随意拍摄的照片还见证了他俩的初识。
哈哈!有趣的故事太多了,可以装满一火车。
快过年了,我们聊聊春运。您有在春运期间拍过绿皮火车上的人们吗?跟平时拍有什么不同?
每年春运我都会去拍绿皮车,现在高铁时代,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就春运期间才有绿皮车,都是临时加开的,增加了这么多车,还是一票难求,这才有了摩托大军返乡,那个感觉比坐绿皮火车更惨烈。跟平时拍摄也没啥不同,就是去记录一下,没想太多。
跟平时不同的是,为了能买到车票,也得盯着12306刷屏抢票,买到的基本也是站票,那就必须养足精神,上了火车就基本无眠了,大拍一场。还有, 春运是单边拥挤,这不前几天,我坐成都到上海的春运临客绿皮回家,18节车厢就2节车厢有少量的人,跟专列似的,人人可以躺下。但绿皮车没有空调晚上很冷,那些有“被”而来的,都是有经验的,有些只能抱团取暖,冻得只能站着搓手跺脚,来回走动。
您那个时代的春运,跟现在最大的差别是什么?相同的是什么?
差别最大的就是售票处。以前春运买张车票,裹着被子连夜排队,现在网购了,售票处排队的人少了,自动售(取)票机上人多的得排队了,还有这些年背个蛇皮袋的人少了,基本都是拉杆箱,特别是年轻的打工者和上一代的打工者观念明显不一样,他们穿着靓丽的服饰,弄个时尚的发型,抱个布娃娃,玩着手机并不屑说着:买不到高铁票,只能坐绿皮回家了。年长的就比较现实,他们不是买不起高铁票,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负担挺重,平时节俭惯了,必须把钱花在他们认为值得花的地方,比如在老家造房子,孩子的教育,结婚这些大事上,交通上他们更愿意选择便宜些的,因为火车上这点辛苦劳和他们在工地上的劳累程度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还有这2年车厢里明显比以前干净了,随地乱扔的人少了。
相同的还是相当的拥挤,只是比以前好多了。都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坐一趟绿皮火车回家挺不容易的,一些临客绿皮,为了让更多的人乘坐,卧铺车厢全部改成硬座,几十个小时,车厢里虽有温馨,但更多的是疲惫和辛酸。
最亲民的是绿皮车票价,跟以前一样,没涨过,上千公里,票价最多就一百出头。
您的照片中,人物的情绪和肢体都十分自然,一颦一笑都让人觉得真实、可亲。您是如何在狭小密闭的空间里,让陌生人能在镜头前如此富有表现力的?
不是一上车就拿个照相机见啥拍啥的,得和乘客交流,先混个脸熟,我是驴友,脸皮厚,会主动搭讪。熟悉后再拍。就是这样,不设防了,在不经意中拍摄的照片感觉就更有意味了。还有车厢里,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世俗下的、没有利害关系的交流,是坦荡的,真诚的,很美妙的,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丰富的人性社会。至今我都认为我拍的这么多照片,聊天起了关键作用。好多照片我觉得都是聊出来的,拍只是按一下快门而已。
坐绿皮车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长长的,属于自己的故事,聊得多,看得多,见识自然就广了 。这些照片留下了绿皮车上的记忆,构成了彼此的一段经历。
高铁时代,空间更宽敞,也更加规整,人们似乎也不如绿皮火车时代那般易于亲近了。这对您的摄影创作有什么影响?
绿皮车的座位是面对面的,便于沟通交流。你看,高铁的座位,朝向是一致的,不经意间,已经阻隔了人和人的亲近。贴地飞行的速度,纯粹到只剩下交通这2字。就起点和终点,中间的过程被省略了很多。相对于高铁而言,站站停,行驶慢的绿皮车上的生活场景就丰富多了。真正的慢生活,慢了才有生活。我也坐过高铁,很少,找不到绿皮车上的感觉,那不是我的料。
您如何理解人文精神?
这个还真说不好,路上我喜欢拍人,拍人的生活,一路也看到很多美景,但我一直觉得有人的风景才有生命力,都说人是万物之灵,有了人,就有灵性,有活力了。如果非要说如何理解人文精神,我的理解很简单,作为一名摄影师,那就是关注现实,关注当下的生活,看到人性,真诚地记录,作品里看到人性。
接下来的计划是?
只要中国大地上还有绿皮火车,就会持续地追下去,力所能及,全面彻底。 同时会乘坐普通的空调列车继续行走,大的主题不会改变,就是在路上记录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受访 / 钱海峰
采写 / 路舒、杜扬
编辑 / 路舒
感谢人文奖支持媒体(及自媒体公号):新浪图片 看见 大众摄影 头图会 数码影像 头条图片 色影无忌 谷雨计划 图虫 快拍快拍网 摄影之友 影像视觉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理想国
在评论区写下你对绿皮火车的记忆
或春运回家的路上的故事
我们将选出点赞数最高的15人
送上阮义忠《回家的路上》2018精美挂历
祝大家新春快乐!
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已经开始征集作品
戳“阅读原文”,进入赛事官网查看具体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