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愚蠢只有一种,那就是健忘
怀侠肝义胆气魄,写痛快淋漓文章
老魏出品,篇篇原创
最近的几个庚子年都相当地不明觉厉,基本上都是划时代性质的。虽然结篇往往虎头蛇尾,但破题照例石破天惊。
对一个民族来说,真正的愚蠢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健忘。道理很简单,以群体而言,无论整体智商如何,只要不是太健忘,总可以鉴古知今,多少有些长进。而如果健忘,那就难说了。
画像中的满清大员在洋人面前无不气宇轩昂。
比如1900年的大清,虽然离上一个丧权辱国的庚子年才相去仅仅60年,而离甲午战争更只有区区几年功夫,但居然就自我感觉好到超凡脱俗的程度。
同时对十一国宣战这样的盛举,算是树起了人类宣战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啧啧!
如此找死般的宣战,说到底其实也不是别的错,也就是健忘,健忘而已。
倘若不健忘,总该知道拳民杀几个赤手空拳的传教士其实是算不得什么“辉煌战绩”的,于“挫败西寇列强”更是荒诞不经。如果说三元里人民就可以打得洋鬼子屁滚尿流,区区五千英国佬加印度阿三实在不够杀的,又哪里会“进犯京畿”?
想那鸦片战争开战之初,真正是“捷报频传”啊,只信官方捷报的道光老儿,差点以为前方的威武之师都要荡平西寇了。类似的捷报,六十年后的“圣母皇太后”同样接得手发软,听得耳起茧。
是啊,咱们的“神武大师兄”们,刀枪不入用兵如神,而且砍杀“二毛子”“三毛子”直至“十毛子”这些崇洋媚外的卖国贼早就上十万了,经验丰富,手法娴熟,属于“熟练工”。更何况还有让百姓闻之丧胆的八旗绿营,几个黄毛野鬼岂在话下!
这些人报给朝廷的“廊坊大捷”,事后被证实不过是打死洋鬼子一名。这样的“大捷”在大清晚期的历次战争中可谓屡见不鲜,算得上是一大优良传统。
坦率滴说,这样的“大捷”其实用不着兴师动众,想那八国平均每天累死的、病死的、误伤而死的,乃至于喝水呛死的都不止一个两个,“捷”起来轻而易举。
大清从王公大臣、商贾市民到游民脚夫,大多生活在“夷人一天天坏下去”的美好想象之中。大清的子民当然有足够多的理由骄傲,自豪.,意气风发:天降英武老佛爷,一扫我大清子民数十年落后挨打的屈辱局面,如今专灭彼洋鬼子志气,长我辫子军威风。
老佛爷这个级别的人健忘不打紧,只要江山还在,总也不是大麻烦。而臣子级别的人健忘,脑袋可就比不得韭菜可以再生。
鸦片战争中,主战派也罢,主和派也好,杀头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而已。乃至于催生了一个奇葩的“六不总督”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战”与“和”都免不了一个死,所以也犯不着多此一举去求“死”。“守”也是守不住的,而“降”和“走”则只会贻祸患于家人,所以也就无为无不为了。
区区六十年之后,大清的臣子们重蹈覆辙,先是反对宣战的被咔嚓嚓,后是支持宣战的被咔嚓嚓。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倒也如出一辙。
唯一的进化是催生出“磕头派”。相比叶名琛的“六不主义”,曹振镛的“磕头主义”得以大放光彩。老佛爷求计问策,就一概只磕头不说话,要说就反反复复一句“圣上英明”。
“磕头主义”之集大成者,平庸至极却能步步高升。
这样的朝臣,主子嘴里骂是骂,心里是欢喜的。提拔重用起来,丝毫都不含糊。不用几年,庙堂里列班而站的,基本上就都是此类货色了。
至于老百姓,那健忘程度就更不用说了。只要吃上三天饱饭,你要说他们不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子民,他立马就跟你急。
所以说啊,没事翻翻陈年旧事,虽不说醍醐灌顶,至少也能让人额头清凉甚多,不至于三杯酒下去就满嘴胡话,高烧不退。
信不信由你。
往期精彩回顾:
1.领导的耳光甩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