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生存法则——Do Deep Work In Less Hours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口袋哈工程
这篇名为‘Your life ambition’的著名漫画,幽默风趣地调侃着众多博士生的心路历程。
PhD函数
博士第一年:Win Nobel Prize!
博士第二年:Revolutionize my field↓
博士第三年:Get a job at top university↓
博士第四年:Just get a job↓
博士第五年:能参加(有免费茶歇)的会议↓
去年10月,小编有幸拜读此画,彼时意气风发,王师北定中原日!对画中的ambition函数不以为然,坚信自己的“诺奖逐梦之旅”注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长征!如今再遇此画,小编笑容渐渐消失(见鬼了!我的ambition函数似乎跌落得比A股还迅猛)我咬咬牙:好男儿志在远方,无缘诺奖又何妨!
此刻,小编忽然想起了年轻时拜读过的著名德国作家黑塞的代表作——《荒原狼》(好吧,黑塞先生还获得过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小编又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总有一天会更好地学会玩这人生游戏,帕博罗在等着我,莫扎特在等着我。您应该学会笑,您应该理解生活的幽默,生活的绞刑架下的幽默。
这种幽默感,与喜感格格不入,它是智慧,亦属风流。
接下来,隆重推出英文网站:Next Scientist,一个旨在帮助博士生保持科研动力,顺利毕业,并在工业界求职的网站。
该站主是一位读博期间成功战胜抑郁,工作后大放异彩的PhD,工作后他决定站出来帮助更多在读PhDs。在进入本文重点之前,小编觉得有必要再引入另一条函数曲线。我们称之为PhD动力波!
作者认为,读PhD期间的动力并不是稳定不变(也不似开篇漫画中那样持续走低)实际上它的正确波形更像起伏不定的过山车。而众博们的心情也不断游走在“喜马拉雅之巅”与“告诉我天台怎们走”之间。动力波的周期视不同博而定。比如小编,博士一年就仿佛经历了四季(smile),以下小编以身试法,亲历讲述:
动力波
第一阶段:莫名自信
初登大雅之堂,自我感觉超好,听说一位日本小职员闲暇造出了一只发蓝光的灯泡就得诺奖啦?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第二阶段:知情悲观
一入学界深似海,夸下海口,半天做完的实验,持续一周了,还不见进展,让我静一静。
第三阶段:堕入谷底
熟悉的课题毫无价值,有价值的课题能力不足。有价值且有能力去做的课题无法让我找到高薪工作(Hopeless→Despair)。
第四阶段:知情乐观
也许,事情没我想的糟糕。我开始主动找老师谈我科研的想法,并且获得了他的支持与帮助,我的价值观开始重塑。我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专注有价值的问题。至于赚钱,这当然很重要。我开始在闲暇时间学习经济,购买一份非银行的定期和基金,虽然年利率还非常低,但也够我每天喝半杯咖啡了。我认为PhD并不意味着你只能精通一个狭小的领域,而对金融、文学、艺术嗤之以鼻。一个会炒股的博士可能不是一个正经儿的PhD,anyway,开心就好。还有另一种情况:不乏直接从第三阶段进入‘黑色死亡’崩盘。
OK!跟各位老朋友们絮叨了半天,终于决定进入本文的主题:Deep work in less hours。直白说:花更少时间,深度工作!这是来自Next Scientist置顶的一篇文章,小编用自己咀嚼后的语言,删繁就简,希望能领异标新二月花。(下面与诸位对话的,已不是小编,请即使调整角色)
深度工作
学术大佬们,在分享成功经历时,总不忘强调:More hours, More Success。但我认为这是一种‘brute force’(很虐、很暴力),这种方式实则是对资源的浪费:你的时间、健康与快乐。
我博一的时候,一个刚入组的同伴每天下午5点就离开实验室,每当他走过我忙碌的通风橱,都不忘停下来瞅一眼拿着移液枪麻木不仁的我问:
“你还要待多久?”
“至少再过几小时吧”
“你们都这么努力,只有我每天回去那么早,感觉自己读了个假博士”,听得出 来,他的嗓音充满了愧疚与失落。
“朝九晚五,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熬夜工作,周末加班,才是成功者的标配!”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长时间工作,是PhD不言而喻的golden rule。
在我们PhD初期,非常依赖导师的指导。然而不幸的是,导师们并不会考虑你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点我非常理解)。此刻,大家一定非常期待我分享一个‘不用长时间工作就能取得PhD学位的成功案例’,Sorry,恐怕要令诸君失望了。在我读PhD的时候,身边充斥着“疯狂”的博士与博后们,他们超长待机,并以此为荣!所以我决定follow them。但即使如此,我的进度也没快到哪儿去,在我博士毕业找工作期间,我仍在为我的毕业论文绞尽脑汁。这让人非常懊恼——难道5年日日夜夜的overwork对于获得一个博士学位还是不够?
我们是不是需要工作更长时间?
或者我们忽略了另一些重要因素?
《Deep Work: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
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的一名副教授撰写的一本书。这位教授除了授课、搞科研、发表学术论文外还同时经营着自己的博客并且写出了多本荣登《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畅销榜的书籍。即使有这多的事儿,他也只工作‘正常时长’,不过分牺牲玩乐时间。(小编:微信读书有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略读,还是有些收获的)下面列出本书的一些principle concepts,也许能帮助诸位加速PhD进程,不被吃掉更多时间。
首先,Deep Work的定义——全神贯注地push自己达到认知能力的极限。作为一个PhD不要让过多的meetings和emails大大削减了你专注的时间。以下八大法则(干货)让你deep work in your PhD。
01
训练你的脑部肌肉
‘Deep work’是一项技能,不要与习惯混为一谈。打个比方,你每天晚上睡觉前刷牙是一个习惯,因为刷牙这个动作已经嵌入了你的日常生活,它对你而言毫无挑战,也不需要你逼迫自己达到极限(没听说过谁声嘶力竭的刷牙吧?)
再比如,从今天开始,你下定决心每天跑10km,在没有任何准备前,你的第一次尝试往往会无功而返。因此,你会发现自己需要慢慢树立自信,直至达成目标。所以一开始就逼迫自己长时间专注工作,就好比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鲜肉卧推50KG杠铃。
你渐渐地就会发现:阅读英文文献、分析复杂数据、写学术论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些都是你deep work获得的经验。也就是说,其实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训练自己的Deep work能力。想想,如果你有目的去训练它,将会达到多么棒的效果!
书中提到了一项提升Deep work能力的方式——‘productive meditation’(小编不知如何翻译为好)。当你在慢跑或等公交(身体受到束缚,但精神很自由),尝试着冥想一些工作上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02
将Deep work列入你的日常规划
美国意识流文学代表William Faulkner(这位老兄又是一名诺奖得主)曾说:
I only write when I am inspired.
Fortunately I am inspired at 9 o'clock every morning.
所以,试着每天分配几小时,或一周分配几天,一个月分配一整周的Deep work时间给自己。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抛开一切杂事,一切杂念,just doing deep work!(小编: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都在反复的查看邮件、清理桌面、刷朋友圈、逛淘宝、玩手游、看抖音中消磨殆尽)
03
减少分心
几乎很少有博士奢侈到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大部分博士的办公室就好比‘一罐沙丁鱼,踩着彼此的脚’或者‘一锅热汤里的水饺’。
找到一个能让你全神贯注的安静环境。搞清楚办公室什么时候人尤其少,那么就在那时去工作!通常大清早的实验室人口密度极低,但是这对早起困难户是一大挑战,但想想下面的好处:你可以心无旁骛的工作,并且保证质量与回报;你会非常自由,并且感觉轻松愉悦。
或者,你可以选择一些outside location进行Deep work,比如图书馆或者宿舍,关键在于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小编就认识一个同学,每天起个大早去食堂读书,这位仁兄尤其享受锅碗瓢盆的撞击声,服了服了)再插句话:最近小编,从实验室转战图书馆,感觉每天的效率提升了至少1.5-2倍。
04
提前预定好目的地
大家是否觉得:在deadline之前的几天,效率出奇的高,这是因为你对需要达到的目的与时间期限再清楚不过了。因此,试着deep work之前,在没有实际DDL情况下为自己预设一个目标和期待。Decision and Planning永远是保持脑力充沛的法宝。
05
让大脑远离快餐
这里的快餐并不是那些让你身材走样的fast-food,而是流行的快餐文化。如果你的大脑时刻准备着对任何即时信息进行反馈,相信我,你不可能做到聚精会神的工作。那么我该怎么做呢?首先,发现并关注你的坏习惯,然后尝试一点点戒掉它。
举个例子:你是否总是鬼使神差的摸出口袋里的手机,漫无目的地开始brush,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个坏习惯,试着缩短刷手机时间,并试着隔一段时间不碰它。
06
让大脑歇一会儿
你必须限制自己的工作时长,并且安排定期的休息时间。我知道这之于众博来说‘难于上青天’,几乎所有的博士都秉持着一条坚定的信念:更长的工作时间=更高的产率。但事与愿违,请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每天真正的productive hours有多少? trust me,一只手肯定数的过来。
你大脑能量已经消耗殆尽,你在实验室继续熬夜,除了感动自己,还会影响第二天脑资源的恢复(当然不排除一些特例:无法中断的实验、提交初稿前夕)。总之,别让overworking成为你的习惯!
07
利用潜意识思考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一整天都没有解决的难题,睡一觉醒来就轻松想到了解决方案。
这其实基于一个潜意识(无意识)思考理论(unconscious-thoughttheory)。有一个听起来很疯狂的事实:我们大脑的潜意识似乎更适合去解决复杂问题。所以,你应该给自己大脑的潜意识模式留出足够的空间。比如:a good sleep, a longer shower, a walk in little woods,都能帮助你使用潜意识思维。
08
Practice deep work skill
只坚持一天的健康饮食与力量训练,对你的身材毫无帮助,你需要持续、进阶的努力。做好Deep work记录,让自己看到进步。
Deep work for further career。憧憬博士毕业后的工作生活,可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Deep work能力对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工作都至关重要,可能对于工业界会更重要一些,因为你会与众人共处一个开放的办公室,繁杂的邮件、社交这些都会阻碍你进行Deep work。
最后,祝愿诸博Succeed In PhDs,Humor In Everyday!
See you(* ̄︶ ̄)
作者:孙丝儿,很酷的信通小姐姐,爱与你分享直博清华的日常。微信公众号:清水辣椒丝儿。(ID:SunSi_Shing)
— 推荐阅读 —
(点击蓝字即可阅读)
那些科研背景过硬、拿下牛推、进入名校的同学都做了些什么?丨绝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