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国禁办豪华婚礼:为何“酒席和婚车”成了面子工程?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针对国内盛行举办豪华婚礼的习俗,乌兹别克斯坦议会通过一项特别的法案,要求举办简朴婚礼。据悉,新法规定,包括婚礼在内的家庭庆祝活动邀请的客人不得超过200人(20桌客人),新婚夫妻的婚车车队不得超过3辆车。此外,家庭的庆祝活动“限一天”内进行完毕,即当地时间早6时至晚23时。


就事论事,立法干涉私人庆祝活动,看起来有些不妥当。但是,回到法令的初衷,议会的考虑源于一些居民“好面子”,并借债举办豪华婚礼,而为还债,他们在婚礼之后,不得不到国外打工挣钱。为此,议会通过立法形式限制婚礼的庆祝活动规模,对铺张浪费行为下禁令。



据报道,在乌兹别克斯坦,许多家庭以能为孩子举办一场豪华婚礼为荣。根据该国的传统习俗,婚礼庆祝活动至少持续一天以上,而出席婚礼的嘉宾越多,表明家庭越受尊敬。因此,在乌国很少有少于500人的婚礼。每场婚礼的费用通常都达数万美元,而该国居民的平均月工资仅数百美元。不少家庭为了所谓的面子而举办豪华婚礼,导致负债累累。


实际上,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一直试图限制豪华婚礼,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呼吁在国内普及简朴的婚礼,他还禁止官员参加婚礼和生日庆祝活动,认为容易产生腐败。议员们呼吁媒体加强宣传,促使公民逐步改变举办奢华婚礼的习俗。


有乌政府官员在此事上已为公民做出榜样。此前苏尔汉河州副州长阿利波夫的婚礼在乌引发关注,婚礼庆典上没有演艺界的明星,也没有豪华的宴请。餐桌上加上记者在内总共只有167名宾客。


在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简朴“婚车”是被推崇的。


事实上,类似乌兹别克斯坦人“好面子”的风气,在各国都有存在。尤其在婚庆典礼中,热衷大操大办。并且,也如乌兹别克斯坦人一样,许多家庭以能为孩子举办一场豪华婚礼为荣,而出席婚礼的嘉宾越多,表明家庭越受尊敬,越有社会地位。


笔者认为,这种世逻辑导致所谓的“体面”成为一种结构性的秩序。人们对于婚礼等活动,不再是为活动本身的存在进行筹备,而是为所谓的“体面”进行的一种大比拼。而这样的风俗化秩序,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来讲,还能接受,对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无异于一种“飞来横祸


婚礼越办越大,派头越搞越足,而“酒席和婚车”,因最容易、更直观地被看到,就成为高标准的核心配置。所以,作为乌兹别克斯坦在明令禁止豪华婚礼中,主要强调“酒席和婚车”,也就不难理解。



当然,大家都很清楚“婚礼和葬礼”,在世俗的秩序中,算是较为重要的两个礼俗活动。但是,随着礼俗的结构化,导致人们在操办活动的时候,就是为所谓的“面子”,而对于“新人”或“逝者”,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由此会发现,各种没底线的“邀请”,才会横行霸道。


笔者称,对于婚礼来讲,本是两个人的事情儿,但是,在俗世的秩序中,却硬生生的搞成两家人的“弥合”。并且,这种“弥合”,并不体现在价值观上,而是体现在具体的经济交互上。尤其,在典礼的过程中,就好像在聚光灯下一样,各种浮华的装扮。


同样的,葬礼也是如此。很多人逝世后的礼俗,比活着的时候风光。在不少地域,就算再怎么不孝顺的儿女,也会尽量的把葬礼办得很风光。只是,谁都清楚,这种所谓的风光,依旧是活人的风光,而逝者本身,却成了仪式中的“道具



从某种意义上讲,乌兹别克斯坦立法禁办豪华婚礼,看起来并不可取。但是,当太多人将流俗变成一种洪流式的灾难时,就足以说明问题。


笔者写道,当然,我们也不是否定传统秩序,说“婚礼和葬礼”本身有问题。而是,希冀所谓的“仪式感”不要失掉初衷。也就是,婚礼为新人祝贺,葬礼为逝者送行,让生命更有尊严,而非让“生命”成为一种为体面而设的道具,被消费,被践踏。


来源:百度原创作者姬鹏、环球网

文章内容均由本平台整理发布

转载请标注来源“乌国新观察”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中乌再谈判,20余年仍未敲定的“中吉乌”铁路到底难在哪?

中乌联合发布《乌鲁木齐宣言》,共促咸海区域生态治理

撤销刑事追责,首次违反乌国逗留规则将被驱逐出境



丝路新观察网站:www.siluxgc.com

监制|张兴鼎 责编|宋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