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丨让“小车厢”跑出“大正义”
△人民法院报2023年08月13日第01版
从“你来”到“我往”,从“好传统”到“高科技”,重庆法院迭代升级“车载便民法庭”,集中承载和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
七月的重庆,骄阳似火。
早晨,年逾九旬的熊大爷站在街道卫生室的门口,时不时朝路口方向远远张望着:“法院说的上门开庭,真的会来吗?”
渐渐地,一辆印有“车载便民法庭”字样的汽车行驶在车流稀疏的马路上,映入了熊大爷的眼帘。
这个被誉为“行走的法院”的“车载便民法庭”,由重庆法院自主研发,具备全域立案、全域送达、智能庭审、诉调确认和当场裁判五大核心功能,目前已迭代升级至第三代。
“真的来了!”熊大爷激动地拄着拐迎了上去,他从未见过这样的车,但他知道,“车载便民法庭”来了,问题就要解决了。
从“你来”到“我往”
山城重庆,集城市、农村、山区、库区于一体,拥有好山好水的优良自然资源,但也成为了群众诉讼和提升法治意识的“天堑”。
熊大爷是一名空巢老人,他所居住的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地处南北纵贯重庆主城区的中梁山脉中段,地势高峙,山峦起伏。
今年5月,因为与南岸区某商贸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熊大爷将该公司诉至南岸区人民法院,但接到开庭传票后,他却犯了难:自己年事已高,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无法通过互联网远程参与诉讼,得亲自跑一趟法院。“我家到法院往返有70多公里,公共交通换乘至少要3个小时,我这把年纪,不晓得有多恼火。”熊大爷向承办法官表达了担忧。
“您不必跑一趟,我们可以上门开庭!”开庭时间正值7月,是重庆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了解到熊大爷的情况后,承办法官许桂永决定将“车载便民法庭”开到熊大爷的家门口,就地开展巡回审理,“这样既能保障审判效率,又能解决老人的出行难题,还能为附近的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可谓是一举三得。”
7月12日,许桂永和法官助理邓稳随着“车载便民法庭”一起来到了熊大爷家门口,运用车辆搭载的在线远程庭审功能,迅速完成了案件审理流程。
不用往返70多公里,困扰自己的烦心事在家门口就彻底解决了,熊大爷很开心。
庭审结束后,他戴上自己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与“车载便民法庭”合了一张影。“作为一名老党员,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亲眼见证国家司法的进步,我很自豪!”熊大爷说。
“‘车载便民法庭’集中承载和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的‘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的主动作为。”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永利说,“车载便民法庭”实现了开庭方式从“你来”到“我往”的重大变革,既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又满足了人民群众便捷司法需求。开展巡回审判和送法下乡,不仅可以解决具体纠纷问题,而且向社会输送了看得见的公平和正义。
从“好传统”到“高科技”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政法工作,重在基层。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庭撤并工作的完成,一个法庭要管辖多个乡镇的案件,如何有效弥补静态法院(法庭)的不足,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好司法服务?
为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司法资源下沉路径,重庆法院坚持回应型、服务型、主动型司法理念,推出深化落实强基导向“六项工作”,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水平。“车载便民法庭”就是强基导向“六项工作”的两个支撑之一,在坚持巡回司法的传承和现代科技支撑下,探索出“好传统+高科技”的巡回司法服务模式。
“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型法庭。”重庆高院信息技术管理处处长张伟介绍,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是“车载便民法庭”的最大特点,法庭配备自助诉讼服务一体机、移动诉讼服务平台、AI身份识别、电子质证、语音识别、电子签名、5G直播、360度全景记录智能庭审以及在线远程庭审等5G应用场景,可开展法治宣传、智能诉讼、多元解纷、执行指挥、远程接访等多项业务。
“不交粮也不交钱,这个地我空着也不租给你了!”
“就是,我们家也是这个情况,再不交,我的地闲着也不租了!”
5月25日,璧山区七塘镇阳岫村的广场上,33户村民手拿诉状,将承包人刘某层层围住,要求他立即结算租金并终止承包合同。
这是一起土地承包纠纷。2010年,刘某与阳岫村的33户村民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约定村民们以每亩900元的价格将土地出租给刘某,出租时间为14年。
然而,自2022年12月起,刘某未再按期支付租金,双方协商无果后,村民们将刘某起诉到了璧山区人民法院璧北人民法庭。
为了更好了解案件情况、方便村民参与诉讼,璧北法庭将“车载便民法庭”开到了阳岫村,还邀请了“老马工作室”驻庭调解员和村社干部共同参与化解纠纷。
“你们的心情我们能理解,法律一定会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调解现场,法官与调解人员组织村民和刘某来到“车载便民法庭”前,详细了解双方的矛盾点,并针对案件开展释法宣讲。最终,通过各方共同努力,33户村民与刘某顺利达成调解协议,法官通过“车载便民法庭”现场出具了调解书。
车厢里,高悬的国徽下,村民们心里的石头落下了,阳岫村的近百亩耕地也实现了有序稳定流转。
车厢外,通过大屏幕观看调解全过程的村民不禁感叹:“法官以案释法讲得很透彻,以后再遇到类似纠纷怎么维权心里有底了。”
在重庆,类似这样“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场景比比皆是。
垫江县人民法院法官将“车载便民法庭”开进机动车驾驶人考场,巡回审判一起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案的同时,给准驾驶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梁平区人民法院法官将“车载便民法庭”开进四川省大竹县观音镇大板村,与当地法院共同调解一起赡养纠纷,并针对赡养相关的法律问题为村民们普法解惑;
合川区人民法院法官将“车载便民法庭”开到沙鱼镇,巡回审案的同时趁着“赶场日”开展暑期防诈骗、防溺水、防性侵“三防”普法宣传活动;
……
2022年至今,重庆法院通过“车载便民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全域立案、法治宣传7200余次,提供证据提交、案件查询、文书送达等智能诉讼服务1.7万余件次,惠及基层群众50万人次以上,在深化诉源治理和助力社会治理方面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
让“小车厢”跑出“大正义”
“法官能坐在里面吗?”
“庭审的时候网络稳定吗?”
盛夏的北京,生机盎然。7月10日至11日,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车载便民法庭”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车载便民法庭’是重庆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保障作用,立足‘山城、库区’实际自主研发的。”展会现场,讲解员将“车载便民法庭”的功能、特点、应用成效、历史沿革娓娓道来。
据悉,2013年,重庆法院率先在全国自主研发推出第一代“车载便民法庭”,并于2016年迭代更新至了2.0版。2021年6月,在5G技术支持下,车体小、外观美、功能强、造价低的第三代“车载便民法庭”实现首车线下交付,并于2022年在全市法院推开应用。这次升级,“车载便民法庭”实现了从单机互联到5G物联、从订单式服务到常态化运用、从单一性供给到综合性发挥、从坐堂问案到多元解纷、从单点运用到组网运行等多项转变,先后获得工信部5G应用征集大赛社会治理专题一等奖、首届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全国唯一特等奖、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等荣誉。“车载便民法庭”的工作成果多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并于今年全国大法官研讨班期间亮相国家法官学院,成为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体现。
如今,在重庆8.24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搭载着公平正义的“车载便民法庭”频频驶入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将多元解纷、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原来的司法“天堑”成了“通途”。
重庆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重庆法院将继续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以迭代升级“车载便民法庭”为“小切口”,做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让“小车厢”真正跑出“大正义”!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刘洋
通讯员:陈丽英
编辑:吴辉、罗姗姗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