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Bricolage | 用一本作品集,讲一个故事
Zoe
城乡规划
| 录取结果 |
MArch Urban Design, Bartlett, UCL
Edinburgh | Manchester | Sheffield | Cardiff | Nottingham
| 出国与选校 |
对于建筑与城市,我一直有着自己的理解;5年的本科规划背景也让我能够站在更综合的视角综合地看待建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很早就笃定未来会继续深造来更深入地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但相比国内硕士,也许换一个环境和思路去学习能会给我带来更加宽广的视野,因此最终选择了去国外读Master。
选校之初我征求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多方的了解让我对国际上的顶尖院校都有了比较粗浅但全面的认知;这一点我认为在申请之初非常重要,很多人太过于看重院校排名,以至于忽略了自己想要研究和学习的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学院和平台,这样是有悖于学术心态的,会让人变得过于功利,甚至可能会刻意地去迎合院校的风格,反而忘了自己的初心。我个人非常喜欢UCL Bartlett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脑洞大开的设计项目,而且Bartlett在建筑领域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领导者地位,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虽然不能确定一定能申上,但我在作品集的整个准备过程中内心一直抱着竭尽全力、不留遗憾的心态,所以付出的努力也是最大的。
| 时间线 |
| 主题选择 |
我给我的作品集取了个名字 URBAN BRICOLAGE
BRICOLAGE源自法语,大意是修修补补,我很喜欢这个微妙的词汇,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就像打补丁一样,哪里坏了就去解决,通过一点一点的修整使整体慢慢完整。设计师就像一个修补匠一样,做一个解决城市问题的角色。
URBAN BRICOLAGE的理念是我在学习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在对设计和城市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后,我的内心便有了这样的想法:城市设计要注重去解决社会问题。所以我的每个设计,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维度,都会去静下心来思考“场地有什么矛盾,设计的手段能解决什么问题,我的方案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 设计思考 |
我作品集中的作品是3+1,三个城市设计加一个小的建筑设计,也是基于我规划的背景。四个作品都是从URBAN BRICOLAGE这同一个叙事理念的不同方向出发,我本人很喜欢Christopher Nolan的电影,因此我的四个作品的名字都取自于电影的名称或台词改编。我用这本作品集讲了一个故事,属于我的故事。我希望当学校教授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能够了解我喜欢什么,也能够了解我的设计理念,并且也能够看到整个故事的思考逻辑。这就是我整本作品集的设计思考。
在我看来,方案的理念和叙事是比如何把一张图画的酷炫要重要的多的事情,我的1对1老师TANG在指导的过程中反复跟我强调:你的设计理念,你的思考逻辑是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张图都应该有你自己的思考,没有一张图是没意义的。
| 自己的图,自己的风格 |
每一条通往Dream School的路都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没有捷径。
我开始尝试去找寻和剖析UCL图纸风格背后的逻辑,在进行第一个作品创作时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画了很多图,TANG老师在设计逻辑和表达风格上给了我很多帮助,结合设计哲学,找到组合式的表达方式,进而启发我把内心想要讲的故事表达出来。在一次次尝试不同的效果和技法之后,我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学会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
| Wall of Hexagram |
四个作品中我最满意的作品是Wall of Hexagram,它是一个随处可置过滤器,我的设计初衷是考虑如何通过一个装置去影响城市环境,因为对于城市里任何一个为使用者服务的设计,城市环境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 学长 Tips |
不要比图,把重点放到讲故事上来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在申请国外的Master的时候很喜欢针对学校讨巧的模仿,想用一张好看的图来打动考官,但过于注重图纸表达很容易因为追求表现而丧失对主题的把控。LAC的学术主管Deng老师反复说过,对作品集审核官而言,好看的图不知道见过多少,他们对这一点已经比我们想象的要免疫得多,他们懂得如何抛开表现抓要害。
参加有质量的竞赛
好学校在选择学生时也会倾向于选择国内“老八校”的学生,如果和我一样本科并没有特别强势的话,那么参加比赛并获得一定的奖项对于申请帮助就会非常大。(2017年全国城市设计竞赛三等奖还是为我加了分)
尽早申请
这是我的一个小心得,很多同学会选择在12月份寄出自己的作品集,但实际上寄到考官手中是在临近圣诞节,西方的“年假”时间,申请就会很容易拖延。因此我在11月就早早的把自己的作品集寄了出去,对于我能够拿到offer也有一定的帮助。
跟着老师的步伐
关于作品集辅导是否有必要,值不值得花这么多钱,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国内的本科学习阶段,因为任务书制定了很多产出结果要求(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限制”),我们在任务书的引导下可能往往对于设计结果更加功利,因此而比较忽视设计逻辑的,而设计逻辑恰好又是国外院校最看重的。在我的整个作品集制作和学习过程中,老师其实是在用他在国外学习到的内容和知识储备在帮助我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在不断进步的,也更加能够理解国外的设计和组织逻辑,也更加能适应未来的学习模式,感觉像上了一个预科。
| 感言 |
感谢一路给我引导和帮助的Tang老师,感谢LAC学术团队对我作品集的全程把控和在投递前给我信心;LAC是一个用心的机构,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能够在这里获得成长。
往期公开课,戳这里👇
LAC 课程笔记0407|UCLA毕业后去哥伦比亚大学GSAPP念第二个Master & 去明星事务所的帅气学霸们
LAC 课程笔记0403|UVA弗吉尼亚作品集审核官谈如何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探索建筑的多元
LAC 课程笔记033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or LA ?
LAC 课程笔记 | 生态都市主义的找形逻辑——哈佛大学景观学核心课程演绎
LAC 课程笔记 | 洛杉矶河——灰色基础设施向城市绿洲的转变
LAC 课程笔记 | 空间的定义——学室内的我们除了提交效果图还能干什么
LAC 课程笔记 | 用出色的渲染为作品加分--V-Ray建筑渲染心得
LAC 课程笔记 | Digital & Physical - 沙子中的建筑帝国
LAC 课程笔记丨泡沫街区 – 一场尊重历史与案例分析的遐想式设计
LAC 课程笔记丨BIO 瓷砖体—从设计与材料出发 去考虑人们常说的“生态建筑”
LAC 课程笔记 | 学霸传奇 - 我是如何通过“装逼”拿到UCL第一的
LAC 课程笔记 | 英、美留学申请大长篇——你所不知道的申请细节
LAC 课程笔记 | 让作品为自己代言--教你打造精致饱满的Final Drawing
LAC 课程笔记 | 换个角度看建筑——从宾夕法尼亚到AA建筑联盟
LAC 课程笔记丨乌托邦之巴别塔之村 - 政策引导下探索可持续的深圳城中村再生运动
联系LAC客服,免费作品集评估
END
官方网站地址
http://www.lac-studio.com
上海工作室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哈尔滨路160号1913老洋行C101
(海伦路地铁站步行5分钟)
北京工作室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金泉广场3座2202
联系电话
400-716-3580
联合 Linking | 学术 Academic | 创新 Creation
联合而不仅是连接-我们搭建老师、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联合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把宝贵的经验与大家互通分享。
学术而不仅是学院-我们不仅提供学院的教学环境,创造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更注重学术知识的研究、传播。
创新而不仅是创意-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全面的能力,不仅有好的思想,更有强大的技术,有把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