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星球2017年度代表性儿童中文作品 | 故事星球

2018-01-12 故事星球小作者们 故事星球杂志

文 | 许佳和故事星球的小作者们

什么样的孩子算是“擅长写作”?

什么样的文章可以叫做“好作品”?

孩子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写作?

我们希望在孩子们的笔下看到什么样的内容?


关于这些问题,在过去几个月中,我们已经说了不少。今天,我们打算换一种方式。既然是谈写作,就让作品说话。


80个孩子在2017年参加了故事星球的中文阅读和写作工作坊,总共写了将近600篇文章。(一个大概的数字,不一定精确,因为许佳老师数学不好。)


从这些文章当中,我们选出了十篇,作为2017年度故事星球最有代表性的中文作品


它们的作者,是从七岁到十四岁的孩子,有的接受体制内教育,有的走国际化教育路线。来到故事星球的时候,他们有的人表达了对写作的爱好,有的人则是写一两句完整的话也要挠头。


文字本由心生,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和心情的最好工具。我们希望陪伴孩子找到表达的乐趣,并以此为起点,从写作中探索更多可能,甚至是用笔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鼓励他们摆脱套路和负担,进行自由的文字表达,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和风格。


你将要读到的这些文章,完全没有经过成年人的加工修改。在很多方面,它们是不完美的,还透着稚嫩。但它们又可以说是接近完美的。它们完美表达了作者的所思所想,质朴而独特,充满了活泼的生活气息。我们认为,这就是好的创作。


这十篇文章只是一个缩影。几乎每个来到故事星球的孩子,都曾经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真诚表达的乐趣。


有几次,妈妈告诉我们,在家指导孩子写作的时候,对方说:你不懂,我有我的想法!我们为孩子感到开心,因为他显然已经拥有了写作的自信,希望探索自己的表达方式。妈妈,就当一个读者吧。



你喜欢这些孩子的创作吗?最喜欢哪一篇呢?欢迎在文末投票并留言说明理由。获得点赞数最高的留言者,连同获票数最高的小作者一起,将各得到《故事星球》杂志一份。





今天我问妈妈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她说:“你生出来的时候要到医院开一张出生证明,上面要写小朋友的姓名,但我还没给你起好合适的名字,实在想不出了,就希望你每天都笑,所以就叫你夏笑天。”爸爸听了说是他取的,但妈妈说明明是她取的。


妈妈又说:“三岁的时候,你可以说是夏哭弟,有一天你从早上八点哭到下午两点,六个小时哭五次,每次哭半小时,可想你小时候有多爱哭!”我听了之后扑在沙发上哈哈大笑,因为我觉得小时候我很好玩。

妈妈说:“你现在还是这样的,动不动就哭。”一听这话,我生气极了,手叉在腰上不服气地说:“我只不过做要哭的动作,让你觉得我要哭了而已。”


妈妈告诉我有一次她带我坐电梯,我想按关门的按钮,但我还没按,电梯门就自己关上了,然后上了楼,我“哇”地哭了起来,妈妈怎么哄都不行,最后没办法只好带我下楼再坐一遍,这次我按了按钮才不哭的。听了之后我才发现,小时候我真爱哭啊!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作者第一次在课堂上朗读这篇文章,读到“夏哭弟”时,一屋子的孩子都大笑起来。他没有一板一眼地解释名字的意思,而是通过名字去写儿时的回忆。写回忆,也不是单调地叙述,而是通过和妈妈的对答来展现,写得灵动活泼。一问一答当中,充满了家庭生活的轻松和快乐。“手叉在腰上不服气地说”的样子,更为叙事增添了喜剧效果。


夏笑天是一个充满幽默感的小作者。我们做过他作品的专题推送,不少读者读了都留言说:这个孩子太可爱了!想读他的更多文章,请点这里

(点评:许佳)


读了夏笑天的开头就乐了,他的幽默不是普通的幽默,竟然有一丝卡夫卡式的荒诞,寥寥几句话,写出了妈妈不拘的性格。


“爸爸听了说是他取的,但妈妈说明明是她取的。”这句话读起来也颇有玩味,有一种不追求正确答案的感觉,反正名字已经取了,现在争抢谁取的,也不那么重要了。


从夏笑天的文字中,能感觉得到他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中,和妈妈的对话诙谐好笑,但他偏偏没有写笑的故事,而是讲了几个关于哭的故事,妈妈还称他“夏哭弟”,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点评:龚晗倩)


2014年是我们家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我升中班了,爸爸换工作了,我们家增加了两抹红:第一个是买了一辆红车——是我选的;第二个是我的妹妹出生了,我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小红”,妈妈说,丹就是红色的意思,所以妹妹叫丹丹,而我叫双双,我们家就有了丹丹和双双。


我们家喜欢集体行动。比如说起床,妈妈起来叫丹丹,丹丹起来叫我,我起来叫爸爸。出门,先送我,再送丹丹,再送爸爸,最后是迟到的妈妈。回家的时候,妈妈要先接我,再接爸爸或丹丹。我们也会定期一起逛超市。所以,除了在家之外,我们呆在一起时间最多的地方,是车里。


我们的车上有吃的,喝的,还有充气床。我们经常开车到南京去看婆婆,最远还开了2000多公里,到四川去看奶奶。车上有我们喜欢的音乐,我们常常一路打闹,一路高歌。


妈妈常说:“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我觉得这根本改变不了,就像凌乱的房间、吵闹的姐妹、迟到的妈妈……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习作的要求是写自己的家。七岁的小作者很有匠心地用一辆车串起了家中的每个成员。


相信很多人读了都会有同感——的确,在家里,各人有各人的空间,只有在车上,才是一家人最济济一堂的时候吧。妈妈早上送每个人上班、上学的情景,忙忙碌碌,充满了喜剧色彩。长途旅行的车内场景,又十分惬意。短短的篇幅,一动一静,让人体会到这家人简单而快乐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的开头,和带着一丝冷幽默的结尾,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完整而风格独具。


这篇文章刊登在《故事星球》杂志的创刊号上。

(点评:许佳)


在一个冬天的雪夜,我又冷又饿,拖着疲惫的身体,绝望地走在冰天雪地里。突然,我的后腿被重重地夹住了,我失去平衡,被吊在半空中,就这样,我失去了自由,成了猎物。


我被带到一户人家,关进了一个铁笼子,虽然住在一个又黑又脏的角落,但比起外面的冰天雪地还算暖和。这家人每天都会给我送来不同的食物。他们有时会对我叽里咕噜说一些什么,有时会伸进一只手摸摸我的身体。但是他们一直不把我放出笼子,我又担心又恐惧,不知道她们究竟想对我做什么。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后腿的伤好了,身体也变得强壮起来。雪白的皮毛中扎出一根根灰黄色的毛来。春天一定不远了,可我还能回到它的怀抱吗?


一天,我在笼子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洞,我用前爪刨了几下,居然挖出了一些土。我激动起来,一直挖下去,就能回到自由自在的从前了吧!于是我在这漆黑冰冷的地下没日没夜地挖呀、挖呀……


饿了,我只能从地道挤回到笼子,希望能找到点吃的。可是再也没有人送来过食物。我只能啃地上的煤渣纸板箱。不知道是因为力气越来越小,还是地下的土冻得太硬了,地道再也挖不动了。我奄奄一息地挣扎着回到笼子,因为我不想死在那又黑又冷的地道里。


不知道是谁发现了我,也不知道是谁救活了我,当我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春天,我终于可以在院子里奔跑、撒欢。更重要的是,我和我的主人成为了朋友。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李娟的《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写的是作者一家人喂养一只意外得来的雪兔的故事。读过之后,孩子们转换视角,假设自己就是雪兔,用它的视角来重写这个故事。这个任务有难度,从你的行文当中,就能看出你读懂整个故事了没有,又读到了多少细节。


钱沁榕充分地利用原文中的情节和细节,用雪兔的口吻,写出了一个流畅、完整、动人的故事。对雪兔的一些状态的表述,比如“拖着疲惫的身体”、“我担心又恐惧”、“春天一定不远了,可我还能回到它的怀抱吗?”,也十分准确。作者能设身处地地想象故事中主人公的境况,并把它表述出来。

(点评:许佳)


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我的背上,积成薄薄的一层,又湿又冷。我一动不动,四足直挺挺地立着,在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停的喧嚣、熙攘的行人的漩涡中想着心事:我已经停在这个地方很久没动了,我们从午饭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虽说我一下午都没动,但我还是十分饥饿。唉,要再这样站下去,今天连买燕麦的钱都赚不到。我呆呆不动,想起了曾经吃过的糖块和燕麦。在鞭声的催促下,恍惚间,我听见了主人吧嗒嘴唇的声音。我迷迷糊糊地弯起冻得僵硬的腿,迟疑地走了几步,没几步,我就听到咒骂声,只好急忙掉转方向,却撞到了行人。一路上,主人都在不停地搭话、找话,可惜这些不成功的谈话一场也没有持续下去。


终于,我回到了大车店,我站在马房里,不断地嚼着草料,蹄子还在隐隐作痛。突然,主人推门进来了。我埋怨地瞪了他一眼,我已经好几天没尝到燕麦了。他沉默了一会,开始向我不停地诉说,说着他的母马,说着他死去的驹子。我一边吃草,一边入迷地听着,朝他的手上呵气,安慰他,他讲着讲着,终于离开了。在一片黑暗中,我不禁想起了当我还是一匹小驹子的时候,那时,我无忧无虑,那时,地上都是草,没有残酷的、坚硬的石头。常常会有小的人坐在我的背上,他总是喂我一种白色小方块,很硬,比草甜。现在,总有一个可怕的家伙绑在我后面,不管跑多远,它都拖在我背后“哐当哐当”地响。我回忆着干净的马厩和松软的干草,渐渐地睡着了。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同上面的习作一样,这是学生们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后所做的一篇转换视角的改写。改写对象是契科夫的名篇,《苦恼》。在《苦恼》中,契诃夫写了车夫约纳一晚上的经历。孩子们假设自己就是约纳所驾的那匹马,来重写整个故事。郑坤的叙述充分展现出她的才华。她的笔触是如此温和而天真,甚至能让人感应到马的个性。她还运用了自己平时在阅读中积累的有关马的知识,写到了燕麦、糖块、柔软的草地,让读者进入这匹可怜的马的精神世界,甚至跟着它回到童年时代。作者给整篇文章安排了一个甜蜜与辛酸交织的结尾,对车厢的陌生化描写(“一个可怕的家伙绑在我后面”)也是神来之笔。

(点评:许佳)


上星期日,我去图书馆,一开始,那里有吵吵闹闹的小朋友,到了中午,小朋友们走了,老师去吃饭了,就我一个人坐在图书馆里。天越来越黑,但妈妈还没来,我很孤独。


我在想:“怎么办?”这时候,我的肚子饿了,我想了起来:妈妈一出门,她就给我带了一块面包。我赶紧拿出面包,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心里想:“妈妈应该马上就要来的,我再等一等吧。”我跑出图书馆,在外面焦急地大叫着:“妈妈!”没有人回答我。我再次感到孤独,我又回到图书馆,坐在那儿等妈妈,那时,我坐立不安,也没有心情阅读,就一直等着妈妈。这时,老师来了,老师对我说:“你妈妈还有半个小时才能到,你再看点书吧。”


天已经全黑了,我心里很害怕,用我的iPad从半小时开始倒计时等到0秒。我又看了一本书,妈妈没来,我再看了一本书,没来,我又看了一本书,妈妈来了!我高兴起来,连忙冲出图书馆,差点把书包给忘了!幸好有一本有趣的书陪伴了我,让我高兴起来!


我现在知道了在孤独的时候我该怎么做。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七岁的小作者用一个非常小的日常事件,把无形无影的“孤独感”写得有血有肉。孤独的感觉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明确、深入,与紧张、害怕等心情交织在一起,最后又从内心外化到动作,催动“我”大叫起来、坐立不安、用iPad倒计时,写得层次分明,精细入微。当妈妈最终来到的时候,所有的情绪都被释放了,读者也随着作者高兴起来。

(点评:许佳)


我从前最好的朋友是麦麦,他很喜欢和我玩电子游戏。可是自从我妈妈不让我玩的那时起,他就不和我那么要好了。今年,我们一起和另一个朋友去爬山。那天,他们把我当作空气,自顾自地聊天、玩耍,却不让我参加。一起去吃饭也是,我们坐同一辆车,他们硬不让我坐最后,一定要我坐到中间一排,和他们分开;跟他们玩的时候,他们要么不理会我,要么说我烦。所以整个路程,我一会儿发呆,一会儿看风景,一会儿翻翻书包,一会儿玩自己的手。吃饭的时候就更糟了,他们在外面玩儿,我也跟了出去,没想到,他们和我一起比赛跨梯,即使我做的动作是对的、好的,他们也说我输了,还笑。甚至我还听到他们说我什么什么不好,还说我笨……好一些带有讽刺感觉的话。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爸爸妈妈安慰我,说我和麦麦从前是一起走同一条路的,现在叉开了,可能还会合并起来。如果不合并回来,不要太伤心,至少这一段一起走的路是很开心的,况且你还会结识许多其他朋友,太伤心的话,可以哭一会儿,但是不要过于悲伤。回家想了想妈妈说的话,心里好受多了,觉得她是对的,所以,我在暑假剩下的几周里,和其他朋友玩了个痛快。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作者在写下这个故事时,没有纠结好朋友究竟为什么排斥他,而是详细地写了各种遭到排斥的细节。他不正面描写内心的感受,而是通过讲述自己在旅途中的一系列百无聊赖的动作,来表现心里的压力。第一段的叙述,干净简洁而不乏感染力,把人深深带入情境。


最令人喜欢的,是这篇文章中透露出的真挚。在第二段中,作者写到了一个转折,即父母如何安慰他,并给予他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朋友的远去。他仍旧没有描写心理活动,而是转述了父母的话。读者能体会到他对这一席话所倾注的感情。我们常觉得男孩在写作中对情感的表述不如女孩细腻,而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属于男孩的表述方式,细腻程度丝毫不亚于女孩。不同性格的人必定写出不同的文字,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述方式,一个人才能最有效地进行表达。

(点评:许佳)


我家有一把躺椅,它长长的,软软的,摆放的位置特别巧妙:在开空调的时候,它正对着空调吹风的地方;在没开空调时,它正好在通风的地方。有了它,仿佛四周都变凉了。


爸爸老是躺在躺椅上看手机小说。有一次,爸爸他看小说看到打呼噜。妈妈大喊:“你快点移到房间去!”他也没听见。最后是我拍他肚子,他才醒,还说:“谁打扰我睡觉?”说着又睡了过去。


还有一次,我趁爸爸不在,坐在了躺椅上,觉得非常舒服。爸爸回来了,“生气”地挠我痒痒,叫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觉得这是一把有魔力的躺椅,因为爸爸每次坐上去就不想下来,老是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妈妈就亲切地称他为“等一会儿先生”。


欢迎你们也来我家,坐坐这把有魔力的躺椅!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出了强烈画面感——爸爸躺在躺椅上刷手机的样子、打呼噜的样子,妈妈大发雷霆的样子,“我”恶作剧地拍他肚子的样子,全部跃然纸上。机灵的作者找到了“躺椅”这个小小的道具,来讲述她的家庭生活,写得引人发笑,而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我小时候,家里也有一把这样的躺椅,真的人人都想趁别人不在时坐上去呢。


这篇文章刊登在《故事星球》杂志的创刊号上。

(点评:许佳)


今天我故事星球的同学告诉我:“我们老师要给我们每人一个螺蛳回家养!”


我不明白,为啥叫我们养螺蛳?不会是要我们写“螺蛳日记”吧?


“那螺蛳我看见啦!好大好大的!”

“哦。”


下课时,许佳老师说:“我要你们写一篇文章。”我就知道!我想着。“是关于蜗牛的。”什么?蜗牛?不是说螺蛳吗?我脑子里全是问题,可一个都不想问(上课说话会减分的!)。


就这样,老师把装有小“螺蛳”的小笼子放在桌上,我挑了一只爬在天花板上的,嘿,真好玩儿!在回家时,我问我自己:“蜗牛怕兔子吗?”……


“要喷水,要吃的,要阳光,要啥啥啥的……”我读着老师给的蜗牛的一封信,想象一个要你跟在屁股后面的一岁不到的婴儿,你就知道要同时养一只蜗牛和一只兔子有多少事要干!不过这蜗牛还蛮漂亮的,一动不动时像块有美丽花纹的石头。想想看,花时间养一个漂亮的小蜗牛是蛮值的!


可是这蜗牛是作业,作业!我本来蛮喜欢它的,可想到要蹲在那里老半天,为了写一篇关于一只一动不动的蜗牛的文章,就有点无奈……


对于这只蜗牛,我的心情很矛盾。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坦率的口吻,令这篇文章特别惹人喜爱。作者写出了自己既喜欢小动物,又为做作业犯愁的心情。


情绪是坦率的,表达的手法却有曲折。在文章的一开头,她就设置悬念,接着一步步揭开悬念。当真相大白时,她又陷入了矛盾。故事是短的,情节也简单,贵在写得一波三折,笔触也很自信。


舒亦含的创造力很强。她最大的爱好是画画。点击这里,看舒亦含的绘画作品特辑。

(点评:许佳)


我在地铁里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忍不住笑出了声,和许佳老师一样,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坦率。


舒亦含的文字好像哆啦A梦的传送门,我仿佛来到了教室,看到她好奇地等待“螺蛳”出现,终于等到下课了,却原来不是“螺蛳”的错愕感。


我发现舒亦含的内心戏是很丰富的,她从看到蜗牛,心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蜗牛怕兔子吗?、同时养一只蜗牛和一只兔子有多少事要干、花时间养一只漂亮的小蜗牛还是蛮值的……


想到作业又很无奈,对蜗牛的心情很矛盾,读到这里忍俊不禁,因为它是作者当时最真实和直接的想法。写出这些想法对一个小作者来说,是最最难能可贵的,因为它们太小了,在脑子里面一晃而过,往往容易被忽视掉,或被认为不重要。而写作是最讲究真心实意的,往往是这些一闪而过的灵光,点亮了整个故事。

(点评:龚晗倩)




晴天,云散得很开,后面的天空非常蓝,云好像是用画笔点上去的。这个时候,一点也看不出来下午会是什么天气,很像是一个很普通的晴天。



今天的天空几乎一朵云都没有,是完完整整的蓝天,照片里,只有左上方和右上方有少许小小的云片片。窗户上,雨点的痕迹还在。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你所看到的,是金嘉琳为期十天的“天空观察笔记”中两天的记录。每一天,她都在自家窗前给天空拍一张照片,然后用几句话记录下当天的所见。她不仅记录天空的样子、云的样子,也记录玻璃窗上的污渍和雨痕。


这是我非常鼓励的一种写作方法:最小化写作。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每天进行观察和思考,用只言片语去记录,日积月累,就攒下不少素材。每个人都可以去进行这一尝试,从此开始,找到写作的乐趣。


这一作品刊登在《故事星球》杂志的创刊号上。


生活中的金嘉琳是什么样的呢?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业计划(点击查看)。

(点评:许佳)


我的时间是一列不停“火车”,不管什么事情发生它都一直“开着”。火车一分一秒地开着,直到撞上那堵死亡的墙。那件事发生后,那辆火车不会再开动,因为所有的时间都过去了,也不会再回归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

我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

孩子们在工作坊期间阅读了德国幻想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的小说《毛毛》。在《毛毛》里,写到了每个人的时间被制造出来的地方,而且,每个人心目中的这个地方是不一样的,那取决于他们对时间的理解。我要求孩子们想象一下,他们的时间是在什么样的地方制造出来的?


七岁的朱迅啸写了这样一个段落,把妈妈都震住了。他非常精准地把自己对时间的理解具象化为一个场景,其中的每个设置都有其意义。当被问及“为什么火车最后不是抵达终点站,而是撞墙呢?”时,他回答说:“抵达终点站,还有可能重新启动。撞上墙壁才意味着彻底结束。


所有读到这段话的人,都表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写出来的。而孩子的想象力能抵达多远多深,其实不受我们的限制。


点击这里听朱迅啸的电台,看他组建的读书会。

(点评:许佳)


你喜欢这些孩子的创作吗?最喜欢哪一篇呢?欢迎投票:



也欢迎到文末留言,并说明喜欢该作品的理由哦!获得点赞数最高的留言者,连同获投票票数最高的小作者一起,将各得到《故事星球》杂志一份。(截止至2018年1月15日中午12:00)


上期获奖者:知之妈。

请后台留言姓名和地址以便我们寄送礼物。


我们是谁?

我们是一份关注儿童阅读创作以及家庭教育发展的儿童杂志,有不定期纸质版和定期更新的微信版。由STORYLAND故事星球主办。


“故事星球”集结了一群热爱教育并脚踏实地地帮助孩子“讲故事”的伙伴:资深稳定的外籍导师,陪伴孩子成长的阅读导师,专业的戏剧艺术家,共同专注培养4-12岁儿童的阅读素养与创意表达,坚信他们能让孩子成长为有趣丰富的“全人”。




点击文章标题,阅读往期文章


在shopping mall长大的一代 | 李梓新专栏


7年学琴,12岁达到演奏级,他的博士爸爸做了5本音乐笔记 | 故事星球


点击文章标题,了解故事星球最新产品


电影导演、戏剧表演、童话创作……寒假变身艺术家的5种可能 | 故事星球艺术项目


这不是一本作文选,而是由孩子主笔的儿童独立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

立刻拥有《故事星球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