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路线还是体制内路线?这对姐妹告诉你,文化归属比教育路线更重要 | 故事星球

2018-01-17 lulu、许佳 故事星球杂志


小朋友的生活就是上学放学?来看看酷小孩的特别活法。


文|lulu、许佳



“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中出现了以炫耀为目的而学习,并非源于自身热爱的现象,孔子认为,久而久之,社会会失去真正有学识的人,也就失去了其核心与本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一现象却依然时时处处可见,只是曾经的炫耀穿上了略带装饰的外衣


“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作为一名高中留学生,我时常会看到一些关于升本的文章,多半都会提到很重要的一点:resume-building。换句话说,也就是寻找各种有价值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简历,而有些活动可能并非真正源于自身的兴趣。”


这段话,出自一个17岁女孩之笔。在文章中,她用自己的视角,解读了《论语·宪问》中的“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延续以上的解读,她接着写道:


“尽管我深知一份优秀的简历需要有充实的内容,但我一直对刻意而为的一些活动不敢苟同。刻意参加一些出挑的活动而非遵循自己的兴趣,即是孔子所说的‘今之学者为人’, 这些活动有的只持续了一年甚至仅仅几个月而已,只是为了能够向别人展示一个需要的结果。我认为真正‘为己’的活动是自己渴望追求并执着热爱着的。”


结合自己在学校参加戏剧社团的经历,她总结道:“当你的顾问再次不断地向你列举一条条的活动时,请你向他摆摆手,认真地告诉他,我的参与并非为了修饰一篇文书,我的坚持并非为了履历中的光环,我的目标是充实自己,让我成为更加真实的自己。”



钱君棠目前就读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所私立女中。在IB课程中,学生们都需要做自己的personal project。“有人拍了一部电影,有人设计衣服,有人研究慰安妇主题,有人做了健康食谱,还有人写了离开手机四个月的报告。我选择了这个project,因为我对《论语》很有感情。”她说。


她口中的project,是一本小书,名叫《木铎的声音》。书中摘录了她挑选的来自《论语》的段落,作了英文翻译和注释,并配以双语解读文章及手绘插图。




《木铎的声音》


IB课程所考核的,与其说是最终的作品,不如说是整个项目的制作过程。撰写小书之外,她用英语记录了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九年级转去加拿大之前,君棠在上海接受的是纯体制内教育。在保持学业成绩优秀的同时,也拓展了许多课外的特长。用妈妈的话说,是“最循规蹈矩的学习模式”,所有学习的内容,都有相应的证书作为证明,钢琴也是很早就考出十级。“但什么事情都各有利弊,那时候的她太拘谨了,并不显得很自信。”说着,妈妈转过头看了看君棠眯起眼睛乐呵呵的样子。


“到加拿大念中学,这个选择真是太正确了!”君棠开心地说,“离开父母,我反而觉得更轻松,自己可以做决定了。”


妈妈也同意女儿的想法。“在加拿大的这几年,她快速成长,整个气质发生了改变,认知也有所提升。她必须自己考虑学业、社交等等的事情,不能再依赖大人。”


“如果幸福都寄附于父母身上,可能会不那么幸福。”君棠说完这句话,母女俩相视而笑。




如果说妈妈对女儿今天的学业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那应该就是母语了。在采访过程中,妈妈经常笑着责备她“说话又断片儿”、“好多中文词不记得”。在外人看来,尽管君棠表达观点时偶尔会蹦出英文单词,但她可以用母语生动流畅地表达复杂的想法。两个多小时的交谈,让人充分感受到她充满哲学思辨的认知力、充满圆融智慧的处事方法。


对母语学习,君棠并没有因为身在国外就选择放弃。因为从小喜爱古文,她主动要求妈妈帮她找一位古典文学老师。现在,有一位毕业于复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的老师,正通过网络,长期指导她阅读中国古代典籍,已经读了《论语》和《庄子》。


君棠表示,她更喜欢《论语》。


“《论语》非常贴近生活。”她说,“我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内容,作为自己的处事准则”。她举了个例子:“以前我很自我,爱排斥和自己不同的人。现在,我觉得‘容忍’非常重要。我愿意去包容别人、帮助别人、无条件地为别人付出。我还和小时候特别排斥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因为我发现了她的闪光点。这就是成长吧。”


在《木铎的声音》中,她讲到了《论语·卫灵公篇》中“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一句——


“读《论语》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禁感叹于孔子对人心深入的理解和他对社会有批判性的认知。句中,孔子提出了他对偏见的看法,并提倡人们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偏见。我想或许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一门学问被称作‘心理学’,但孔子早已挖掘到了心理学的深度。


“在心理学中,偏见可被分为多种效应,他们皆是人们被外界或内心的定式所影响后产生的想法。因为人们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来考虑他人的事物,偏见便在无意识中渐渐形成。”


结合现代心理学,君棠解读了孔子所说的道理,并且把这一理解,运用到与自己切身相关的议题上去:


“我们常常看到新闻上关于美国黑人受到种族歧视的报道。也许有时我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们从未有所经历。但追溯到二十世纪,我们的祖先也同样在北美洲被列入‘种族歧视’的弱势群体。我曾经略知一二,直到今年学校的年级大会,才真正参与讨论了当时人们对亚洲人的偏见。


“……在我们的立场看来,就算他们对亚洲的文化有所精通,这样以偏概全的作法也是不公平也不公正的。偏见的关键正是于此,我们在认知片面的情况下,以个人的立场去分析一件事物。


“……偏见的产生往往由小至大,人们口耳相传有偏见的想法,却缺乏了个人思辨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便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结果。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尝试着换位思考,学会评价和判断他人的看法,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认知的渺小和局限性,当我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偏见时,也许正是因为他背后还隐藏着许多许多不为我们认知的真相。”




认识到了偏见对人的认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君棠决定,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偏见,更全面地看待人和事。她还总结了孔子所提出的四个自我规范:


1.谨言慎行

2.待人坦荡诚实

3.追求朴素而非名利

4.对人的自身修养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遵循着千百年前中国智者的处世智慧,她在加拿大交到了很多朋友。在学校,她当上了宿舍长,更在同学们的支持下,去竞选学生会会长。“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我是不会做这些尝试的。”


“到了国外,才发现中国的文化有多厉害。”她说,“我想大学毕业之后回国工作。我觉得随着社会进步,各个国家的人更为趋同,大家会更相近。出国学习加强了我的自我认同,回国会更有归属感。”


君棠在音乐剧HONK!中饰演小鸡Henrietta。戏剧让她放下内心的包袱,成为更真实的自己。


在我们交谈的全过程中,一个小女孩始终安静地坐在旁边,忽闪着大眼睛,一会儿看看这个人,一会儿看看那个人,一会儿低头翻翻面前的书。圆圆的脸,开朗的表情,她的样子跟君棠有几分相似。


她就是君棠的妹妹沁榕,今年9岁。她是故事星球英文精读和写作工作坊的学员,又在去年暑假加入了中文文学启蒙工作坊。她根据李娟的散文《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改写的《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我》一文,还入选了星球2017年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中文作品。(点击蓝字阅读)



沁榕曾写过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的一家人。在她笔下,姐姐是一个“笑点很低的人”,家里吃晚饭时只要有她,就会笑声不断。一家人谈谈笑笑,十分开心。不过,偶尔也会碰到大家观点冲突的时候。在吵吵嚷嚷中,妈妈突然大声说:“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于是饭桌归于安静。


谈及家庭争论,姐姐则笑着说:“全家人都辩不过妹妹的,她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目前还没法跟她做深度交流。”


妈妈也说:“她不同意的时候,会跟我辩。”写《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我》那篇文章时,全家在莫干山度假,因为怎么也不接受妈妈对标题提出的建议,沁榕崩溃大哭。妈妈说,那你别写了吧。“最后,哭过了,还是自己趴在房间的茶几上,写下了我建议的这个标题。”回忆起那一幕,妈妈忍俊不禁,“可能心里认可,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吧。”


与姐姐不同,妹妹从小走国际教育路线,计划好去加拿大念中学。“妹妹从来没考过证书,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妈妈总结道,“不过,她似乎比姐姐聪明一些。接触过姐妹俩的课外班老师,都有这种感觉。”


听到别人说妹妹比自己聪明,姐姐会不会觉得受打击?君棠乐呵呵地说:“我早就习惯了。”


也许是《论语》教会了她更向内自省,而不是对外追求他人的肯定。


妹妹就读的学校以英语为主要学术语言,但妈妈没有放松对她母语的要求。沁榕五岁时就通篇背诵《大学》,尽管不了解意思,却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妈妈自己是文学爱好者,平时言谈身教,引导两个女儿多读文学作品。可能因为自身的阅读量大,妈妈总是忍不住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姐妹俩,尤其对妹妹,她常说她语文学得不扎实。


姐姐在一边也打趣:“你三年级了,写文章还出现拼音。这在我那时候是不可能的!”妹妹瞥了妈妈和姐姐一眼,笑嘻嘻地说:“老师说,你不会写的,只好用拼音啊。”


国际路线与体制内路线的教学侧重差异,在姐妹俩身上体现出来了。“妈妈很严格的,字写得不好会帮我擦掉,还不让我知道。”妹妹向我诉苦。


让妈妈安慰的是,好在妹妹喜欢语文课,也喜欢阅读。在这方面,就算她工作再忙,也愿意花精力陪伴。


“我从小给姐姐读宗璞、三毛、席慕容。她都很喜欢。”她说,“这也是我小时候喜欢的作家。”


姐姐在一旁补充说:“我最喜欢的是三毛!好向往她那样的生活,那样纯真的爱情!”

她们心目中最酷的孩子是——


钱君棠眼中的酷小孩:


觉得自己很酷。


钱沁榕眼中的酷小孩:


应该很聪明,有时候很皮,但能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好,还应该很幽默。


扫描二维码

填写故事星球会员申请表

我们期待陪伴每一位孩子

成为独一无二的

独立阅读者、创意表达者


如需进一步咨询

请联系故事星球小E老师


我们是谁?


我们是一份关注儿童阅读创作以及家庭教育发展的儿童杂志,有不定期纸质版和定期更新的微信版。由STORYLAND故事星球主办。


“故事星球”集结了一群热爱教育并脚踏实地地帮助孩子“讲故事”的伙伴:资深稳定的外籍导师,陪伴孩子成长的阅读导师,专业的戏剧艺术家,共同专注培养4-12岁儿童的阅读素养与创意表达,坚信他们能让孩子成长为有趣丰富的“全人”。




点击文章标题,阅读往期文章


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独立阅读者,家长首先要放下虚荣心 | 徐小创专栏



招聘 | 在星球,每个人都有机会提升,不只是职位,更多的是思维和学习力




点击文章标题,了解故事星球最新产品


有点替孩子的英文写作和口头表达着急,这个寒假能好起来吗?


因为怕冷不想出门……宜燃起阅读暖气!| 故事星球线上课程


这不是一本作文选,而是由孩子主笔的儿童独立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

立刻拥有《故事星球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