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迷人的复杂性,在《乡土中国》中认识当代中国 | Mentor计划2020年秋季课程
今年6月底,全世界正处在疫情的一片扑朔迷离当中时,我在伦敦被Lockdown的城市家中构思了”少年三明治Mentor计划“,想为中国12-16岁的孩子设计一个全新地认识世界、思辨社会、调研议题的课程。
如果你是下一任美国总统,将怎么面对和处理对华关系?
对比Youtube和抖音、B站上,在华印度人和在印中国人的个人频道内容,他们之间的拍摄视角有什么差异?如果你去印度,你会怎样去拍摄印度?
如果你是中国能源决策者,在未来五年里,你主张走继续倚重煤炭的自给自足路线,还是清洁能源(天然气)进口路线?如果走煤炭路线,你打算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如果走天然气路线,你打算如何缓解能源安全方面的隐患?
观察一个平时你不太会与之对话的人,并记录下来。
……
Mentor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员的个人研究。自选主题之后,学员们在多对一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初步尝试问卷、访谈和焦点小组等调研工具,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不少学员是第一次用英文进行学术写作,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从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选题。孩子们也在导师持续的建议和指导下,不断完善着自己的研究开题、问卷、调研。
在这个秋季,Mentor计划将并入我们在伦敦刚刚设立的“Story Leading Education”旗下的Story Leading Academy 创新表达学院(SLA)课程体系当中,为对在今天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下仍然对全球化学习模式感兴趣的孩子和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利用我们在学术界、媒体、社会更领域的资源为孩子搭建灵活多样但却有脉络可循的学习体系。
在秋季,我们将进一步为Mentor计划开出两个课型:社科研究和人文精读。
社科
研究
01
走进闹市,地铁站、行人潮、写字楼,城市的众多事物之间是否有着看不到的关联?
走出家门,有多久没和邻居打过照面?街道规划对城市居民及社区文化有什么影响?
走进商场,H&M、ZARA、Newlook……便宜又时尚的服饰背后,是谁在为价格红利买单?
走进影院,是否发现黑豹的瓦坎达与上海、伦敦也共享着人口、权利、环境危机?
走过伦敦、纽约、上海,相似的摩天大楼之外,是否能嗅到城市理念、市民生活的差异?
……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试着感受,自己熟悉的街景里是否有被忽视的角落,自己所在的社区是否有需要优化改善的设施,是否要为特定的人群和社会问题发出呼喊,自己每天穿着的衣服背后连接着怎样的生产者,又关系到哪些值得讨论的伦理议题。
因此这个秋天,我们将会探讨城市的逻辑、城市与社区营造、城市中的时尚与伦理、科幻与城市和社会、城市的文化空间这五个主题。
我们也将延续Mentor计划的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型课程的研究传统,在秋季学期中增大引导孩子们做研究项目的时间比例,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感兴趣、能实际着手的研究主题,并带领他们应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循序渐进地完成一份初具学术范式的英文个人研究报告。
主题1:城市的文化空间——城市的风格与市民生活背后的城市理念 主题2:城市的逻辑——城市的众多事物之间是否有着看不到的关联? 主题3:城市与社区营造——街道规划如何影响城市居民及社区文化 主题4:城市中的时尚与伦理——循环材料与可持续的时尚 主题5:科幻与城市、社会——科幻创作当中的城市社会议题
学生将在授课导师带领下逐步拆解调研的各个环节,就自己选择的主题开展调研,逐步推进,每节课后完成一个特定的研究任务。最终完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性别学者,伦敦政经学院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沈洋也将提供客座指导。
第7课:研究课题的确立及开题报告——我好奇什么?为什么好奇?
第8课:文献的搜索和综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第9课:问卷、访谈、焦点小组和田野观察——了解更多人的意见与看法
第10课:主题分析与数据呈现——收集到的信息说明了什么
第11课:结论与未来方向——解答好奇,并发现新的好奇
05 主讲嘉宾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双学位,为中国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以现实主义和新浪潮风格而着称,被视为“中国的威廉·吉布森”。作品曾多次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科幻奇幻翻译奖短篇奖等国内外奖项。
· 城市的文化空间
日本学者,著名专栏作家。1984年出生于日本伊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现任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客席副教授,纽约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中文专著有《我所发现的美国》《中国的逻辑》《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等。
· 城市的逻辑
第一财经旗下城市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入选2018年福布斯中国“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
· 城市中的时尚与伦理
独立设计师、FAKE NATOO女装品牌创始人,再造衣银行创始人、主理人,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可持续时尚设计师。
· 城市与社区营造
建筑学/城市设计学双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获奖者。2015年从乡村建设经历开始关注社区营造,转而投身社区建设领域,社区设计/社区营造/自组织发展的跨界践行者。
06 授课导师
三明治写作学院写作导师。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扶轮社联合国大会演讲者,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曾供职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联合国妇女署,后又在美国的公立小学、国内的外资教育规划机构从事教育和媒体工作。
07 学术社群
08 学习成果
1)个人研究项目:每位学员都将在指导下,完成一篇初具学术范式的英文研究报告;
2)专题分享课:课后,学员将围绕课上讨论领域完成思考题,可能以短视频、音频、中文写作等不同的创意方式呈现作品。
我们还将推荐孩子进入其所感兴趣的社会领域进行实习、实践或进一步接受导师指导。
09 招生人数 10-15人,将进行远程面试评估方可入选。
人文
精读
02
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孩子应当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通过精读文本,去回溯、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社会及文化变迁。
在《认识中国:“西学东渐”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与<乡土中国>》人文精读主题课中,我们将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上海大学哲学系的人文导师团,用12堂课程,围绕两个主要主题进行文本精读及研究:
“西学东渐”以来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及社会变革 费孝通先生著作《乡土中国》文本精读与讨论
01 学习主题
认识中国:“西学东渐”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与《乡土中国》
02 课程时间
9月20日-12月20日
每周日下午15:00-17:00
03 适合程度
04 学习计划
Week 1 - Week 6
费孝通先生著作《乡土中国》文本精读与讨论。
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孩子应当如何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在这片土地?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中国?在14亿人口的土地上,贫穷与富裕,发达与落后,东部与西部,英语和方言,如此迥异的人们,拥有着什么共同的观念?
精读《乡土中国》这本经典作品,将给我们带来对几个问题的思考:什么是中国社会的本色?中国与西方,是否真的在观念上存在着隔膜?传统中国靠什么进行社会治理?我们将通过精读文本和共同启发的方式,去回溯、了解中国社会的原貌。
我们将会结合《乡土中国》文本,讨论以下问题:
中国人和土地的深度绑定,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强调“关系”的熟人社会,是不是一个糟糕的社会?
什么是差序格局?怎么理解“公”与“私”
礼治还是法治,中西方社会的不同选择
皇帝和族长,谁才是乡村的老大
Week 7 - Week 12
“西学东渐”以来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及社会变革。
1840年以来的近代史,向我们逐渐揭示了中国如何由一个前现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也为当代中国人留下许多有待思考和讨论问题,比如:
中国为什么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完成了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过渡?
中国为什么比其他民族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更为激进,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又为什么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技文明,放弃了悠久的经史子集传统?
对于世界而言,1840年以来的中国是否就是一个落后的、贫瘠的的“腐朽国度”?
对于中国而言,1840年以来的世界是否就是一个虎视眈眈的、利欲熏心,充满着“金铁主义”的可怕敌人?
从创生机制上讲,中国的近代究竟是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刺激-反应”的结果?
从政治启蒙上讲,中国的近代史如何从“家国”转向“国家”,又如何从“君主立宪”走向“工农联盟”?
从教育改革上讲,中国是如何确立新式学制、推进留学制度、创立现代学校的?
在人文主题精读课中,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老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费孝通先生入室弟子赵旭东老师进行客座指导,这两位教授将负责其中两节课程的授课,与学生们深度交流讨论。
赵旭东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入室弟子,在城乡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人类学等领域均有突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新亚人文学院主编。喜马拉雅爆款课程“中国通史大师课”主编,新亚读书会创始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上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近代学制改革、儒家哲学,主要编著作品有《<曾国藩家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专著《仁心与仁政:〈孟子〉》等。
07 招生人数
10-15人
了解项目费用及相关课程详情
请扫描二维码
添加三明治写作学院小中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