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心之迷宫” | 哈利·波特魔法读书会

栗子 三明治文化中心 2023-03-24

高高的树篱在小径上投下乌黑的影子,不知是由于树篱又高又密呢,还是因为施了魔法的缘故,他们一进入迷宫,观众的声音就听不见了。哈利几乎感到自己又像到了水底。他抽出魔杖,念道:“荧光闪烁。”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什么时候讲火焰杯?我觉得火焰杯最好玩。”


我的好朋友果子在学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时,曾严加催逼,要求赶紧讲他最喜欢的第四部。


我问他为啥喜欢第四部,他说,“特别刺激!而且这个闯关特别解压,我就喜欢闯关!”


我:“当你面对一条匈牙利树蜂的时候就不会这么想了。”


果子:“我又不是勇士……我只是普普通通的观众。贼刺激!特别喜欢看有意外发生。而且上得吓死人,我感觉特别激动。”


我:“不要盲目寻求刺激。”


怎么说呢,我遇到好多小孩,都是因为三强争霸赛好看才特别喜欢“火焰杯”。但假使这本书只读出个好玩刺激,那就可惜了。书几乎白读了。

这个暑假伊始,终于跟想读“火焰杯”的孩子们碰面了。我一上来就跟他们说,这个故事矛盾激化的地方,在于黑魔头东山再起。虽然书名叫“火焰杯”、书中大头都在讲三强争霸赛,但其实这个比赛只是一个大工具,目的是将哈利一步一步传送到里德尔墓地,“助力”伏地魔复活。


在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过程中,我们吭哧吭哧讲到三强争霸赛。我说,这是十课里边最简单的一课了,估计大家印象最深,很多问题都容易解决。


但私心仍在加难度。要光讲这三关比试什么,那真的讲都不用讲。这本书写作上有意思的是,三个关卡的排布:火龙——大湖——迷宫。不知读过第四部的朋友是否感受到,这些关卡的设置,在慢慢避开观众的视线。


勇士从火龙身边取走金蛋,大伙儿都坐在场地上看,每个人用了什么魔法、出了什么岔子,看得一清二楚。到大湖救人这一关,大家只能在岸上看,湖底下发生了什么,是不知道的。不过第二关比第三关迷宫好一点,至少观众对勇士们上岸的时间有大致的把握,而且谁先回谁后回,也一目了然。


到迷宫里就不一样了。不但无法看到高高的树篱里面发生了什么,而且勇士们谁会先拿到三强杯、要花多久才能拿到,都是未知的。哪怕天空中突然升起一串红色火花,观众也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到底是谁遇险了。


所以作为“普普通通的观众”的果子,在围观后面两关时,除了干着急,理论上并不能看到什么惊险刺激的事。

三关里面,看上去哈利准备得最充分的迷宫,实则最难。用一句话概括,“人进了迷宫,就会变得不大一样。”所谓的“迷”,意味着迷惘、迷失、迷乱……所谓的“宫”,会让人联想到复杂的线路图、死胡同、无法确认的方向……


我请孩子们把自己“放进”一个真正的迷宫。里面道路狭长,树篱有两层楼高,深蓝的夜幕下,连自己的影子都看不太清。你一个人向前走着,四下很安静,风吹过叶片的声音让人汗毛立起。


走迷宫的目的,大约是走出迷宫。或者像三强争霸赛那样,要尽快找到三强杯。我问他们,走在迷宫里的自己,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小汤说,在这样高大的、无法翻越的树篱面前,她会很害怕,就像身心都被封闭了一样。确实,墙越高,人就越渺小,压迫感会像一张撕不开的胶带,贴在自己每一寸肌肤上。


小江说,这个环境很黑暗,很阴森,带来强烈的恐怖感,所以会想快点拿到三强杯,快点摆脱危险。——哪怕不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求胜心,迷宫中的人也可能为摆脱困境而变得不择手段,甚至会想干掉对手。


但反过来说,正因为迷宫给人的恐惧,如果能有相伴而行的队友,多一双眼睛,多一个大脑,我们也许就不那么害怕未知、害怕做选择了。


小俞问,为什么电影里,迷宫中的奖杯看上去很大,你图片上这个奖杯却很小?这也让我心念一闪。人身在迷宫里,如果离自己的目标已经很近——不论是奖杯还是出口——那他所看到的目标一定要比实际的大。因为这时,它已经成了自己全部的渴望,和眼里的一切。

能顺利找到目标并非易事,毕竟谁都不能开上帝视角。我又追问,假使你们在迷宫里,绕来绕去,寻不到一条正确的路,或者走了半天,又走到之前路过过的地方了,这可怎么办呢?


她们说,会紧张,会绝望,会抓狂。这时,人的判断力会愈发降低,因为着急了,无法冷静思考自己该走哪一条路。遇了岔道,犹豫向左走或向右走,犯错过一次的简单陷阱,也会不由自主地再次掉进去。


小俞说,那不如提前发射红色火花退出比赛算了。“咱不干了,罢工。”


你看,要走出迷宫,还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如果是一个胆小软弱的人,知道还有一条退路可以退,当他坚持不下去时,选择放弃、等待“救援”,显然更轻松一点。


“一定要走出去的话,还可以强行破坏树篱,拿魔杖把它们都炸了,那不就结了。”小俞补充道。哈哈,她的想法总能另辟蹊径,虽然违背了“走迷宫”的本意,变成一场逃出生天的爆破,但这个方案颇有亚历山大挥剑斩开戈尔迪之结的胆魄。


三关里头,J.K.罗琳最喜欢湖底探险,我个人比较喜欢迷宫这个设定。作为考验勇士的难题,它实际上算个“集大成者”。掌握的魔法不够多、头脑不够清晰灵光、心智不够成熟、意志不够坚定,甚至跑得不够快,都可能会成为夺杯路上的绊脚石。

迷宫又不只是三强争霸赛的关卡。它本质上是谁都会遇上的人生关卡。从小到大,纠结走哪条路的时候,一个劲儿兜圈子的时候,被困在局里动不了的时候——很多吧?我说你们回去想想,这一次,就去写自己心里的迷宫。


老实讲,我已经记不大起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在迷茫些什么了。也许是留长发或留短发?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要不要放弃一个不那么坚定的爱好?


我想,每个孩子多少也会有自己的迷茫,或面对一整个迷宫,或面对一道答案在AB之间纠结的“选择题”,该怎么选怎么走怎么破,对自己的成长而言,便成了必答题。


一看他们写上来的故事,啥都有。小亦写了自己的穿衣纠结症——想坚持己见,“用内心去感受你想要的”,却又担心自己搭出来的衣服被吐槽“怎么审美都差成这样了?”


小汤写断舍离的困难:“我也不是怕整房间,我怕的是扔东西。”


“理房间时,你常常捧着一件东西,以一种游子要出门闯荡,母亲望着他时的眼神望着这件东西,然后轻轻把它放进即将被扔的一堆里。理了一阵之后,又觉得这样不妥,又把它拿回来。过了一会儿,又扔到被丢弃的一堆里,犹豫一阵后又放了回来。就这么来回倒腾,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丢,不丢?”

小俞当天刚参加完一个辩论回来,憋着一肚子火气:自己队既有临时不来的队友,又有悠然不备战的“队长”,结果大掉链子,纵使自己力挽狂澜,还是输得一塌糊涂。


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她当时的心情——急躁、不安、心有余而力不足(估计快想把心里的迷宫炸掉了吧)。她却在文末这样“检讨”:“虽然对方辩友和老师评价我为‘猛虎下山’,但是我依旧意识到我不应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自我消耗。如果能冷静应对,及时接受事实,我们可能不会败得那么惨。”


小方是我们班上唯一的男孩。他的矛盾点很单纯。“ 那天,我在跟我的一个朋友说《纳尼亚》,可他说那是‘哪尼亚’,很不礼貌。我有点生气,然后他就哭了,可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有点没礼貌还自己哭了?”


他想不通。所以在故事里,他请出了一个难能可贵的角色:“心中迷宫指路者”,妈妈。他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妈妈,而妈妈对他说,“你和他都是孩子,都没恶意,出发点不同,很容易产生误会,你可以站在他的角度去想想。”


读到这个角色,我挺感动的。如海上行舟需灯塔指引,有时要走出思绪的迷雾,也离不开一个善良的摆渡人。

这些故事里,我最喜欢小江写“钢琴课的困扰”。那天临下课,我讲作业要求时,她就在聊天框里偷偷打出——“纠结症狂喜”。


文中写她从大班开始学琴,最初老师太水,后来换了个新老师,又过于严苛。因为做不到,小江老挨批评。“是不是我没有天赋,不可能做好?我像在迷宫里撞墙,无可奈何。”


信心磨平,她感觉练琴无聊透顶。


“‘咚咚咚’,老师的敲门声传来。此刻的我就仿佛在迷宫中遇见猛兽,自己却无法抵御。就这样,一周周地过去了,我也习惯了钢琴课的节奏,同时妥协了。我像一个死了心的人在迷宫里席地而坐。”


阅读导师轶宁读了之后不禁打趣,走不出去就席地而坐的心态很好!


但到后来,事情有了一线转机。小江学着摸清钢琴老师的“套路”了。只要预估老师下一节课会怎么“为难”自己,就可以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往往课上不会吃批评,还会被表扬。


这还没完。文章的落点,才是人会在迷宫里心虚的根本。她说即便如此,每周四钢琴课前,自己还是怀着“百倍的担心”。“万一这次被骂怎么办?”就好比明明已经摸准了路标——白色的向左转,黑色的向右转,却还是害怕一百个里有一个白色的路标,看到反而该右转。


甚至还可能像小江写的那样:“我总是紧张地站在原地,不知道究竟朝左还是朝右,明明朝左朝右,现在都能通向终点。”

对了,我们是从三强争霸赛讲到第三关迷宫,又讲起“心之迷宫”的。不知不觉,走了很远的路。


闲聊中,小俞说,“我已经把哈利波特这套书读穿了。”很感激这些孩子,兴致勃勃地聊着,写着,与我一同闯入这个我们共同热爱的魔法世界的深处。


我也总是希望,魔法的光能与现实之光交织在一起。在今后的日子里,在遇到“内卷”、遇到“躺平”,或遇到“青年谢顶”的时候,在选择与选择之间,他们还能想一想曾经怎么通过“心之迷宫”——在自己的视角里,向无限延展。



《哈利·波特》魔法读书会 

 全世界的哈迷朋友:欢迎来到魔法世界!


适合年级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4-6年级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5-7年级


工作坊亮点

1、分主题阅读,文本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引导孩子搜集和整合全书、乃至全套书中重要的故事线索,培养“探究型”的阅读习惯。

2、先理解书中难点,后做开放式讨论和辩论,鼓励孩子就人物和情节形成自己的深度解读。

3、课后作业包括阐述、补写、转换视角改写等练习,旨在以轻松的命题打开孩子对魔法世界的想象,同时建立魔法与现实的联系。


工作坊内容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1、以揭开“阿兹卡班囚徒”的真实身份为线索,带领孩子们梳理全书脉络,理解故事主线和支线;理清本书在“哈利·波特宇宙”中的地位,以此为起点,准备跟随作者一起打开“黑魔法势力再度崛起”的泄洪之闸。

2、孩子们将通过文本精读,了解本书中主要人物的塑造,与文学人物共情;深度“解剖”书中较为复杂的角色,感受、学习精巧的人物形象与性格设计。

3、追踪与辨析第三部中出现的魔法监狱阿兹卡班、监狱看守摄魂怪、守护神、时间转换器等重要概念,了解其内涵,反思其在故事乃至现实中的意义。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1、围观精彩刺激、百年难遇的“三强争霸赛”,理解这项赛事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层面的价值。

2、“岌岌可危”的友谊、懵懂可贵的爱慕、冰冷残酷的亲情、百味陈杂的事主之心——在这本书中,拆解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联。

3、借故事内容,发现和讨论一些至今仍无法完美解答的社会议题,寻找魔法世界与我们麻瓜世界的共性,思考人性的闪光之处与共同弱点。


适合年级

共2周,10次课,共20课时

周六周日休息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线上工作坊

8.2-8.13 9:30-11:30

线下工作坊

7.19-7.30 9:30-11:30(满)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线上工作坊

8.2-8.13 19:00-21:00

线下工作坊

8.16-8.27 10:00-12:00


工作坊小贴士

1、课程需自行准备书籍《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者:【英】J.K.罗琳,翻译:马爱农 马爱新。

2、确认报名前,需参加魔法小测试。


授课导师



 附:魔法小测试 

(通过测试,方可报名参加)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1.哈利的守护神是?

2.活点地图上,莱姆斯·卢平的昵称是?

3.由霍格沃茨通往霍格莫德的秘密通道共有几条?

4.本年度夺得魁地奇杯的学院是?

5.如何正确使用时间转换器?

6.论述:我不知道摄魂怪是什么东西。请你用一百字解释一下。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1.本届三强争霸赛要几岁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

2.布斯巴顿的校长是谁?

3.假疯眼汉穆迪事实上是谁?

4.为了通过第二个项目,哈利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5.伏地魔凭借哪三样东西复活?

6.论述:请用一百字写出你对赫敏创立的S.P.E.W.组织的看法。



报名方式


  • 如果您是我们的老学员可咨询自己的阅读导师。


  • 如果您是我们的新朋友,请扫描二维码,添加亚芹老师咨询。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