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马看不见小刺猬,就像有时候爸爸也看不见我|导师手记

梦云 三明治文化中心 2023-08-21


在文学里谈天说地 在教育中共同成长

这是写作导师梦云的一篇手记



“为什么大大的东西总是看不见小小的东西呢?”这是在读《雾中的刺猬》时,诗栩提出的疑问。


《雾中的刺猬》是由谢尔盖·科兹洛夫和尤里·诺尔斯金创作,弗兰西斯卡·亚布索娃绘制的绘本故事,1975年,诺尔斯金将它拍摄成动画短篇。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每天晚上都要去和小熊一起数星星的小刺猬,在这天晚上又出发了,刚走了没多久,它看到林子里白雾中有一匹白马,那匹白马吸引着它走进了雾中。在雾中,它遇见了一些动物,也碰到了一些麻烦,不过,在大狗、萤火虫、鱼的帮助下,最终还是顺利带着果酱走了出去,到了小熊的身边。



阅读时,孩子们发现,吸引着小刺猬走进雾中的白马虽然在故事里出现了好几次,小刺猬总是看到它,甚至在终于到了小熊身边后,也还在想着它,可它却一直没有看见小刺猬,其它在雾中出现的动物们或多或少都跟小刺猬发生了一些联系,唯有白马从头到尾似乎都没有看见小刺猬,只是吃着草。



子琳说:“小刺猬觉得白马很可怜,也很好奇白马在做什么。所以,它走进了雾里。”


诗栩说:“它俩是陌生人。因为小刺猬不知道白马家在哪里、在做什么。”


子鑫补充:“如果他俩认识的话,他俩应该会打招呼的。”


思宜说:“白马大概有好几匹,出现的是一些不同的白马。”


讨论了一会儿后,诗栩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白马太大了,小刺猬又小又跟草地很像,在雾里很难被看见。但,为什么大大的东西总是看不见小小的东西呢?”


麒骅说:“这就像我看不见小蚂蚁,小蚂蚁能看见我。因为小蚂蚁太小了我太大了。”


诗栩又说:“有一次,我爸也没看见我。”


接着,孩子们从小刺猬的不被看见想到了自己的被忽视,对此,他们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常常是被大人忽视的。大人们总会觉得孩子们太小了,很多情感、道理是他们暂时无法体会或理解的,是否“懂事”,“心智”高还是低,也常常被用来评判一个孩子在生活和自我表达中的表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当然比不上大人丰富,他们也常常无法归纳自己的想法,做出一些“理性”判断,但他们感知能力却并不会比成人低,甚至是更加敏锐的,他们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而且,他们是有情绪的,喜、怒、哀、乐、委屈、痛苦、悲伤……这些情绪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小孩子,就“小”而“轻”。


不过,小就只能被忽视吗?作者用猫头鹰的形象给了读者些许慰藉。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相对复杂的角色,一只猫头鹰,大大的身体,圆瞪的眼睛和尖尖的爪子让它看着有些可怕。每次讨论猫头鹰,刚抛出问题问孩子们猫头鹰想干什么的时候,总是会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说,它想吃小刺猬。这是他们根据猫头鹰的外形和对猫头鹰一贯以来的认知得出的结论,猫头鹰聪明睿智,会在夜晚出来捕猎田鼠那样的小动物,所以捕食一两只小刺猬,这再正常不过。



但仔细观察猫头鹰的出场,通过它的动作与行为,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故事里的猫头鹰不是这样的。



向上滑动阅览猫头鹰出场片段


从松林走出来的时候,

一只猫头鹰张开翅膀,悄悄跟上了他。

小刺猬一点儿都没有发觉,

他提着一小包山梅酱,

一边走一边凝望着星空。


“一颗星星!”小刺猬突然停下脚步。


猫头鹰差点儿扑到小刺猬,他连忙收住脚,假装望着星空。


“水洼里也有一颗星星!”小刺猬自言自语。


猫头鹰也低头往水洼里瞧。那里什么都没有,除了他自己。


他生气地跳了进去,用毛茸茸的爪子不停地拨动水洼。


这时,小刺猬往一口黑乎乎的枯井里瞅了瞅。


“喔嚯!”小刺猬叫了一声。


“喔——嚯——”枯井闷声闷气地回应。


小刺猬


猫头鹰飞向枯井,好奇地落下来,也冲着井里叫了一声:“喔嚯!”


枯井也对猫头鹰喊:“喔——嚯——喔——嚯——”


猫头鹰趴在井栏边,又大叫了一声:“喔嚯!!”


枯井轰隆隆地回答:“喔——嚯——喔——嚯——喔——嚯——”


猫头鹰咯咯咯地笑了。他们呼呼哈哈地叫着,倾听彼此的声音。



身形比小刺猬大许多的、看着有些可怕的猫头鹰,做的事情有些傻乎乎。“傻”,也是小朋们普遍会对猫头鹰产生的第一印象。


在故事的开头,猫头鹰傻傻地跟着小刺猬,小刺猬做什么,它也做什么,闹出了一些笑话:小刺猬停下时,它差点扑到小刺猬,连忙收住脚,假装在望向星空;小刺猬看水洼里的星星,它也看水洼里的星星,啥也看不到,就拨弄水洼;小刺猬对着枯井叫“喔嚯”,它也对着水井叫“喔嚯”,叫得非常起劲,就像真的在跟水井聊天。



故事的中间,小刺猬走进了雾中,遇见一些让它害怕的、好奇的,还有帮助了它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猫头鹰又出现了一次,对着小刺猬大叫“喔嚯”。对此,小刺猬的评价是“真是个疯子”。


故事的最后,小刺猬终于到了小熊的家,它们喝茶看星星,一切恢复如常。而猫头鹰则回到了水井那里,继续跟水井你一声我一声的“喔嚯”。


为了探究“猫头鹰”是个怎样的角色,我们把跟猫头鹰有关的行为摘出来,放在一起,就会看到在乍看的“可怕”和“傻”之下,猫头鹰其实并不可怕。


猫头鹰并不想伤害小刺猬,同时,它为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些轻松的氛围。


子琳说:“这个故事里不能没有猫头鹰,没有猫头鹰就不再搞笑了,这个故事是有些可怕的。”


麒骅说:“小刺猬是猫头鹰的leader,小刺猬做什么它就做什么。”


诗栩说:“猫头鹰想交朋友。”


为什么猫头鹰要跟着小刺猬呢?大家发现,这也许是小小的小刺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例如它会看到水洼里有星星,但猫头鹰太大了反而看不到。所以,小也有小的好处嘛。


讨论到这里,很多孩子们会开始同情猫头鹰,觉得它没有朋友,很孤单,很可怜。但猫头鹰自己觉得自己可怜吗?


罗曼说:“我觉得不会,最后小刺猬去赴小熊的盛宴。而猫头鹰也在赴水井的盛宴。”


小刺猬和小熊会一起喝茶、吃果酱、聊天、数星星,当然可以算得上是赴一场“盛宴”,猫头鹰和水井也没啥东西吃,只是喊来喊去,这算盛宴吗?对猫头鹰来说,或许就是,因为它想要跟人交流。


它看到小刺猬对水井说:“喔嚯!”水井回它:“喔——嚯——”


于是便用“喔——嚯——”跟水井聊天,后来它在雾中再次遇见小刺猬,之前一直没跟小刺猬有过交谈的它,对小刺猬说:“喔——嚯——”


但是小刺猬不仅没有理它,还说它是“疯子”,不是小刺猬忘记了自己不久前刚跟水井这样“交谈”来着,而是它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在跟水井“交谈”,只是出于好玩,“喔嚯”了一声。


猫头鹰用从小刺猬那里学来的交谈方法跟小刺猬交谈,失败了,但水井还在,它们还可以愉快地“交谈”,想聊多久就聊多久。我们当然可以觉得猫头鹰可怜,但它自己大概并不觉得。


在启蒙四阶段的工作坊里,跟孩子们共读这本故事,是为了探讨故事中不同的角色类型,让他们意识到写故事的时候,不仅可以有主角和反派,还可以有朋友、帮助者、指引者、滑稽角色等等类型,让故事内容更丰富。


但在共读和讨论中,我们还可以看见更多,看见像猫头鹰这样复杂的人物,在它身上品出不同况味。也会看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投射自己的生活。


“小刺猬和小熊是好朋友,是因为小刺猬在路上就在想着小熊,想着一会儿见到它要说些什么。我去见我朋友的时候也会想待会要跟她说什么,玩什么。”


“因为它们一起数星星,所以小刺猬在路上才会注意星星。小时候我爸爸教过我数星星,所以我也很喜欢星星。”


“故事里不能没有小熊,要不然小刺猬就没有方向了,但是小刺猬是听到小熊的声音着急走,才掉进河里差点被水流冲走的。”


……


有时候讨论并不会产生什么结论,当然也不需要一定产生什么结论。讨论的过程也是在穿越书籍的迷雾,书里的人物和场景存在于字的迷雾中,在阅读中我们会撞见它们,每个读者的遇见和感受都会有不同,共读讨论让自己看见的也被别人看见,而别人看见的,也会让我们面前的迷雾消散一些,看见更多。


能够与小朋友们一起阅读、讨论,穿越书籍的迷雾,这实在是在三明治做导师的一大幸福。


说了这么多,要放下故事喝茶去了。对了,垒泽说:“小熊和小刺猬是要结婚的。”


不知道它们结了没有呢?祝愿它们可以一直“在一起”。




作者介绍



这个冬天,和梦云老师一起读故事

跟着小熊维尼漫步童话世界

捡拾一片《小熊维尼》式的天真,共话轻而美的童年梦。


适合年龄

8-9岁


工作坊亮点

阅读原著,认识天真的维尼熊和它各具特点的朋友们。精选世界各地优秀的短篇童话,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小熊维尼》的文学特点及其蕴含的爱与勇气,关照自己内心的情绪,在与同龄人的共读中获得成长的共鸣。发现自己的“小熊维尼”,结合现实与想象,为它和自己创作独一无二的故事,记录轻盈透亮的童年梦。


工作坊内容

1、每次工作坊将精读《小熊维尼》一章内容,并与相关主题的短篇童话故事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故事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对话”“矛盾冲突”等故事创作要素。

2、基于文本,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探讨成长过程中“愿望与勇敢”“孤独与陪伴”“关心与嫉妒”“成长与别离”等话题。

3、学习《小熊维尼》的创作方法,赋予自己喜爱的玩偶特点,尝试为它们创作故事。


工作坊时间

(共2周,10次,共20小时)


线下工作坊

1.30-2.10 13:00-15:00


工作坊导师

梦云


工作坊小贴士

需要提前购买《小熊维尼的世界》(A.A.米尔恩/著  E.H.谢泼德/绘 单益义 张文逸 薛绮玮/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坊会精读其中一本:《小熊维尼》)




 更多寒假中文线上线下工作坊 

 正在招募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