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揪心!此地疫情重症多、进展快!专家表态


1月7日,记者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号楼隔离病房外,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兼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专家马晓春教授。
马晓春教授就目前在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总体情况以及治疗方法给予了详细的介绍,他同时表示,此次疫情的特点是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很高,且危重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大家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还要少聚集,但也没有必要恐慌,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相信这次沈阳的疫情会很快过去。

此次疫情特点——重症多、进展快


目前,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共有33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采访当日,一位重症患者已经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区治疗。余下2位危重症患者,3位重症患者。

谈到本次疫情的特点,马晓春教授表示,沈阳这次总体病情较重,而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患者年龄大,65岁以上有十多个;二是患者基础疾病多,加上新冠病毒的感染,使得病情复杂了许多;三是重症和危重症的比例很高,接近20%,这在全国来说都是最高的;四是危重病人发展迅速,肺部损伤严重,出现了一些合并症。”


顶级专家团队——守护患者的生命

在重症隔离病房外,专家团队的医生们就在大厅里用简单的隔断搭起一间临时办公室,数块屏幕上显示着大大小小的片子和相关数据。马晓春教授表示,此次沈阳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卫健委派出了非常强的专家团队,而每一位患者的治疗都是在专家组共同干预下实施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目前驻扎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团队包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马晓春教授。而这支顶级专家团队和省里、市里及沈阳六院的医疗团队、护理团队相配合,为每一位患者织起一张生命之网。

马晓春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位过去在ICU接受治疗的病人病情稳定转移到普通病区。而经过一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早期实施俯卧位通气、康复病人的血浆输入、特殊时期针对特殊患者的激素的使用等等,都对现在病人的救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康复者血浆——来自全国的支援

除了国家卫健委派出的顶级专家团队,马晓春教授表示最让他感动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持,他说:“对于新冠病毒来说,目前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从病因的治疗上来说,还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但从临床实践上看,病人康复期血浆可能是有效的,所以这一次,我们在一些患者身上应用了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


但实际上,这样的血浆是非常紧缺的,总量很少,马晓春教授表示,国家为了满足沈阳患者的治疗需求,做了很大的努力来支援沈阳。“这次我们得到全国其他地区的支持,包括新疆、武汉、大连等地都向沈阳运送了康复期病人血浆,作为沈阳人我也特别感谢全国百姓对我们的支持。”据悉,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的使用量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用量不同,但目前来看总的用量还是很大的。

95岁高龄患者——医护共同配合治疗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除了医生,还少不了护理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付出。马晓春教授表示,很多患者年龄大,基础病也多,因此涉及到早期存在的疾病整体的治疗以及护理。目前的重症患者中,有一位95岁的高龄患者,她原本就长期卧床,本身身体条件就不好,加上新冠肺炎的感染,可以想象治疗的难度。当然这不仅仅是医生团队,还包括护理团队,“目前这个老人在病房内这段时间被照看的非常好,没有任何医疗或护理造成的合并症,包括褥疮都没有发生。”

另外对于还处于危重症的“零号病人”,马晓春表示在现有设备的支撑下,患者总体全身器官功能是稳定的。但原发性的肺部损伤是比较重的。目前病情进入到一个僵持的状态,但我们觉得还是有希望的,我们还是会积极的按照专家组设定的治疗方案走下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人民网科普视频号,欢迎关注~


大家都在看

▽ 不好!此地多名师生确诊…

▽ 气愤!5个月大女婴抹婴儿霜后变“大头娃娃”?

▽ 阳性!!南京3067人紧急核酸检测!怎么回事!

来源 / 辽沈晚报、帅正新闻、沈报
责编 / 宋文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