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根本不懂女孩子!!!

没错!
普普又来送书啦!


人民网科普联合重庆大学出版社
免费送出5本《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


活动时间:

2021年5月12日--2021年5月14日


活动方式:

①关注“人民网科普”微信公众号

②点亮“在看”并参与话题互动留言

“你印象最深的一位女性学者/科学家”


评选规则:

截止5月14日中午12:00前,评论区点赞量最高的5位读者,将获得

《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


揭晓时间:

在下次送书活动中开奖

参与须知:

①留言前100名才有机会参与本次活动。

②为避免重复统计,请勿重复留言,重复留言以第一次为准。






就像所有的刻板印象都来自于偏见一样,有时我们去刻意证明的,未必是正确的。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影响着决策者,诸如堕胎权、赋予女性投票权,以及学校该如何教育我们,等等。这批人塑造了我们对自身心灵和身体的看法,也影响着我们彼此的关系。当然,人们期待科学家给出客观事实,同时也相信,科学所讲述的肯定是没有偏见的故事。 这个关于人类的故事,起始于人类演化的开端。 安吉拉·萨伊尼,牛津大学工程学硕士,麻省理工大学研究员,英国科学记者、节目主持人,曾获得由英国科学作家协会和美国科学进步协会颁发的奖项,并被评为欧洲年度科学记者——她发现,一旦这个关于人类的故事牵涉女性,其中就有太多的错误。


#1

Inferior
安吉拉当时大概16岁,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下午,在位于伦敦东南部的学校操场上,她仰头看着自己制作的火箭直冲云霄。她被选为学校首个科学兴趣小组的组长,刚从这个书呆子式的胜利中走出来,她便组织了一个小型火箭制作活动,这一天是火箭升空的日子。一切都非常完美。发射前一晚,她还计算了现有制作材料对于确定要来的人是否充足——她根本用不着担心这些。因为当天她是唯一到场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这样成长起来的怪咖,应该知道自己有多孤独;而如果恰好你又是一个女怪咖,就会觉得越发孤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坚持从事科学工作的女性似乎越来越少。在各个领域的最高层,她们都是明显的少数。无论我们把目光放到什么时代,情况大抵都是如此。从1901年到2016年,共有911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女性只有48位,这些女性获奖者中有16位是诺贝尔和平奖,14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菲尔兹奖是当今数学领域的最高荣誉,目前只有出生于伊朗的数学家玛丽安·米尔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在2014年得过一次。 即便到了今天,我们对宝宝的期望仍以粉色和蓝色填充;我们给男孩买玩具卡车,给女孩买洋娃娃,当他们喜欢诸如此类的玩具时,我们就会很开心。这些从小就有的差别对待,反映出我们内心的想法:男女之间存在着一条生物学分界线,也许正是这种差异塑造了我们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受到观念的引导,而数十年的科学研究则强化了固有观念,比如男人喜欢见异思迁,女人更愿意从一而终,等等。放眼历史,到处都充斥着此类性别迷思。当我们想象早期人类的生活时,映入脑海的是强壮的男子飞奔在丛林中寻找猎物,而柔弱、温柔的女人待在家里照看炉火和孩子。我们甚至怀疑,是不是由于身体更高大、更强壮,男性天然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更好地理解自己、去伪存真的过程中,我们当然会求助于生物学。人们相信只有科学才能够解除这些暗暗的、吹毛求疵的感觉,因为似乎无论通过多少平权立法,这种感觉永远挥之不去——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可实际上,我们的生物学甚至可能会对已然存在于世界各地,并将继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做出解释。


很明显,这是一个危险的领域。许多人相信,在争取基本权利的过程中,科学说法不应成为考虑因素。他们说,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当然没错,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忽视生物学。如果两性之间确实存在差别,我们当然想要知道。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更公平的社会,就需要能够理解这些差异、适应这些差异。
问题在于,科学给我们的答案并不总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当我们向科学家寻求解决方案时,会假设他们是中立的。我们觉得科学方法不可能带有偏见,也不会算计女性。 但我们错了。

#2

Inferior
为什么科学领域中女性如此之少?这个谜题对于理解为什么存在诸如此类的偏见至关重要。不是因为它透露了女性的能力,而是因为它解释了:虽然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为之奋斗,但科学仍然未能使我们摆脱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危险迷思。 女性在现代科学领域中所占的比例严重不足,因为在大多数历史时期,人们认为她们在智力上逊色于男性,故意将其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因此,科学机构同样歪曲了关于女性的整体情况,也就毫不奇怪了。这反过来也扭曲了科学的面貌,甚至扭曲了如今它所表达的观点。 当16岁的安吉拉一个人站在操场上,将自制的火箭发射向天空时,她深爱着科学。她想那是一个答案明确,未曾受到主观性和歧视污染的世界,那是一座没有偏见的理性灯塔。但她那时并不知道,自己孤身一人站在操场,正是因为科学的世界并非如此。


性别歧视不仅仅是男性针对女性而施行的行为,也会融入整个体系的机理当中。在现代科学中,这个体系一直都属于男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存的全球科学界女性数据估计,2013年,全世界仅有略多于1/4的科学研究人员是女性。在北美和西欧,这一数字是32%;而在埃塞俄比亚,该数字只有13%。
通常情况下,在本科阶段女生的数量较多,而随着学历程度上升,人数却越来越少。这一现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存在已久的儿童保育问题入手来解释,正在男性同事投入更多时间到工作中,并逐步得到晋升时,抚养孩子却让女性与职业生涯脱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职场中会有如此这般的情况存在。一个能在办公室或实验室投入更多时间的男性,自然会比一个做不到这样的女性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得更好。当面对应该谁来休产假或陪产假之类的问题时,暂停工作的几乎总是母亲。
家务和母亲身份并不是影响性别平衡的唯一因素,还有更为根本的性别歧视存在。和所有事情一样,从头细说会很有帮助。因为从一开始,科学就把女性视为智力低于男性的群体。

#3

Inferior
斯坦福大学科学史教授,《心灵没有性别?:现代科学起源中的女性》(The Mind Has No Sex?: Women in 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一书的作者隆达·席宾格(Londa Schiebinger)写道:“近三百年来,英国皇家学会中唯一永恒的女性存在,便是一具保存在学会解剖储藏室中的女性骨骼。” 在科学历史的大多数时间里,它们都理所当然地将女性排除在外。虽然许多女科学家甚至在逆境中取得了成功,却经常被当成局外人对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玛丽·居里(Marie Curie),虽然她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但1911年法国科学院(France’s Academy of Sciences)却拒绝接纳她作为其中的一员,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玛丽·居里(Marie Curie)[图源网络]
我们不得不在科学的历史中追寻女性的身影——并非因为她们没有能力做研究,而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她们没有接触科学的机会。持续了几个世纪,充斥着根深蒂固的排斥和偏见的体制刚刚开始恢复,而我们至今仍然生活在它的遗物当中。
让更多女性参与科学,正在改变科学的运作方式。如今有人开始对以往从未被质疑的问题发问,前提假设遭到挑战,新观念正在取代旧思想。如今,抛开接二连三颇成问题的性别差异研究,我们获得了一种思考女性思维和身体的全新方式。例如,关于性别差异的新理论表明,女性大脑和男性大脑之间的细微差别,只不过是由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这一事实所带来的统计结果。几十年对女孩和男孩的严格测试证实,两性之间的心理差异微乎其微,而我们所看到的性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塑造的,而不是生物机制。对人类进化历史的研究表明,男性统治和父权制并非某些人宣称的那样,在生物学的意义上与人类社会之间具有固定关联,实际上,我们曾经是一个人人平等的族群。甚至连“男人比女人更滥情”这种老掉牙的神话都被抛弃了。 ——没错,真正的性别平等应该是两性的平权,而非简单粗暴的其中之一。我们之所以如此想要探索更多,是因为科学所倡导的客观和公正,依然是每个人内心最深层的渴望。

#4

Inferior
有一些道理在人类的文化里是相通的,例如,客观承认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用TA的年龄、种族、性别等等去定义,破除刻板印象不应该只存在于性别的对立。也许这一切的分割来得很冰冷理智,有人说,这就是科学应有的理性态度,这就是研究应有的方式。但我们去研究社会,研究人类,其根本的目的也不过是想要更加了解我们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神谕。可以说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向外部世界的探索来认识自己了,不论是对宇宙的想象还是对观念世界的静观,都有助于回到”认识你自己“的核心问题上来。 时至今日,“认识你自己”来到了新的时代,面临很多需要重新解答的旧问题。“认识你自己”书系想要做的,就是通过以科学的最新发展为基础,结合多学科领域的交叉成果,为更多的阅读者提供“认识你自己”的新路径。

“认识你自己”书系最新力作——

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

一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科学之书重新定义男性和女性
面对任何基于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不公偏见请在本书指导下予以回击
 挑战“作为女性意味着什么”的传统观念,是一项需要充分论证的细致工作。这不是一幅关于弱者或从属者的肖像。她在科学上既没有表现得逊色于男性,也没有任何一个温和顺从式的形容词能用来将其与男性区分开,将她归类到更规规矩矩、更谦恭的性别成员当中。这位女性和其他任何人一样,都代表了坚强、谋略与智慧。
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科学研究主体,它肯定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而不是在性别战争中进一步割裂男性和女性。它让我们彼此更加紧密。
 这是一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具有启发性的好书。萨伊尼利用大量数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迫切需要的解释,以此来说明长久以来,即使是最为公正的科学研究领域,也不知不觉成为了父权制社会偏见的助推器。这本书也给科学界的其他成员造成了重要的挑战:承认并纠正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重新审视女性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作用,对任何性别都是有益的。——《英国独立报》 启蒙运动带来了科学、哲学和艺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但这个时代也创造了一个关于女性的叙事——她们在智力上不如男性。科学记者萨伊尼认为,科学界长久以来排斥女性,科学的过程充斥着固有偏见, 萨伊尼表示,新的科学成果和社会意识正在推翻大量的性别刻板印象,但很多问题仍然从技术与观念上悬而未决。——《科学美国人》
建立在生命科学基础上的性别认识有赖于科学研究人员舍弃偏见的扎实工作。但根据萨伊尼严谨细致地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界在历史上帮助我们建构了基于性别的社会与生物规定性的“自然秩序”,即便是对此种秩序的打破仍然受制于这种思维局限。这是一本颇有分量的著作,语言优美、叙事引人入胜,萨伊尼从人类学、演化史、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角度为其论点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她对无意识偏见的论证几乎难以反驳,所以,不管你对性别和平等有什么看法,先读读这本书。——《宛若处女》作者阿尔蒂·普拉萨(Aarathi Prasad)

《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是“认识你自己”书系的其中一本,也是在我们看来帮助人类“认识自己”无论如何必不可少的一本。
在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让更多的个人了解性别差异与性别刻板究竟所指为何。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人民网科普视频号,欢迎关注~

大家都在看

▽ 知名食品过氧化值超标!很多人爱吃,品牌方道歉...

▽ 这些化妆品均为假冒!有你用过的吗?

▽ 阳性!一无症状感染者曾坐此趟动车,途经多个站点...


来源 / 人民网科普、重庆大学出版社责编 / 刘子若  本期编辑 / 刘晶晶(实习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