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咖啡能有什么坏心思?

上期送书活动的获奖名单,请直接划到最后
接下来又是激动人心的普普福利大放送时间


人民网科普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免费送出10本《食物冷知识》

活动规则


活动时间:

2021年11月19日--2021年11月26日


活动方式:

①关注“人民网科普”微信公众号

②点亮“在看”并参与话题互动留言

“你知道哪些食物冷知识?”


评选规则:

截止11月26日12:00前

评论区点赞量最高的10位读者

每人将获得《食物冷知识》一本


揭晓时间:

2021年11月26日

参与须知:

留言前100名才有机会参与本次活动。

②为避免重复统计,请勿重复留言,重复留言以第一次为准


咖啡“有毒”,还是“无辜”?
如果你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单是扫一眼新闻标题就会让你觉得喝咖啡的后果很可怕,比如:《女性喝咖啡易患心脏病》《肺癌“可能源自咖啡”》《5杯咖啡,3倍风险》《研究:喝咖啡可增加癌症发病概率》……美联社在1986年年初刊载过一篇文章:《研究发现咖啡不会增加心脏病发病风险》
仅仅过了两年,美联社又发表了另一篇文章:《脱因咖啡可能存在致病风险》
1990年,危言耸听的新闻标题继续出现在报刊上:《咖啡使心脏处于险境》
但短短28天后,报刊上又出现了以下文章:
《咖啡不会增加心脏病发病风险》《心脏病发病风险:咖啡警报解除》《研究表明咖啡对心脏无害》
然而,6个月后风向又变了:《咖啡与心脏病发病风险紧密相关》

一年后,一切貌似尘埃落定了:《研究表明咖啡与心脏病发病风险无关》正当你以为事情到此已经结束了,22天后,咖啡又成了健康杀手:《研究表明大量饮用咖啡会增加心脏病发病率》

咖啡是好还是坏?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然而,20 多年过去了,我们仍未给出准确的答案。每当政客们出尔反尔,我们就会怒不可遏。但科学家就能随便地改变他们对某种食物的看法吗?
关系与漏洞
你见过的第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是:你的父母或小学老师在一个小圆筒周围堆放一些沙土,然后把圆筒移开,往沙土坑里放些白色粉末,再倒入一种透明液体,于是立即有白色的泡沫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火山”四周的沙土被打湿,你兴奋地大叫。白色泡沫的产生主要经过的反应过程如下:小苏打+ 醋 → 白色泡沫这个化学反应就像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一样稳定而可靠,这就是所谓的“确定性”

小苏打和醋的化学反应

又比如,如果你没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你就会患维生素C缺乏症,这意味着食物和传统的维生素缺乏症之间存在确定性的联系。
但是,下面这个反应呢? 人 + 膨化食品 → ?你会发胖吗?你会得癌症或心脏病吗?你会对膨化食品上瘾吗?我们知道,人体的运行涉及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化学反应, 消耗并产生上千亿个分子。即使是超加工食品,它们的化学成分也很复杂,与人体相互作用的方式通常无法预测。除了食物之外,还有很多因素(比如基因)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遗憾的是,只要涉及化学物质和人体,几乎所有问题的答案都介于“可能”和“不可能”之间。比如,超加工食品会致癌吗?咖啡能延年益寿吗?防晒霜能预防皮肤癌吗?相关的研究结果通常既不显著也不确定。
事实是,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参照“经典菜谱”的方法来了解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发现的,比如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典实验、改变世界的理论等来了解。换句话说,我们缺乏对科学事件的自主思考。
要想真正理解营养流行病学或其他科学知识,你就必须学会欣赏科学的美丽,以及认识它的缺陷。你要学会发现错误,或者通过逻辑推理找寻某件事情的真相。

《食物冷知识》[美]乔治·扎伊丹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10月

上期送书活动获奖名单来啦!
快来看看!

11月12日,人民网科普联合中信出版集团
免费送出6《长江文明》
详情戳:走,学习去!赶快来看中奖名单!↓ ↓ ↓
01-羽众

02-Hygge

03-Shine Lee

04-咚咚咚


05-菜小白

06-小熊小熊不要烦恼

以上就是上期送书活动获奖的幸运儿啦!

获奖者请于11月26日12点前在👉 走,学习去!这条推文后留言收货信息。逾期未回复视为自动放弃奖品(记得是推文后留言,不是进入后台回复),小编核实后会于7个工作日内安排寄出图书。

大家都在看

暴躁、精神萎靡!已有未成年人出现症状!这类场所注意→

不敢相信!经常吃含酵母的馒头、面包对身体有害?真相藏不住了…

判刑!1人隐瞒病情入境致488人隔离


来源/ 人民网科普、中信出版集团责编/ 刘敬 本期编辑/雷敏(实习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