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9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我们不搞政治游戏,不搞语言游戏

请关注: 段字手 2023-09-01 14:24 Posted on 河北
 1992年1月,邓小平在深圳参观。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9周年。

我们依然怀念他!

中国今日的影响力、财富、人们生活水准的巨大提升,他是主要塑造者,他的价值观,他的方法论,甚至他的个性,都还在继续起作用,将来起的作用可能更大。毕竟,在改革开放出生的人,都是40左右,正是壮年,时间会证明。

他叫邓小平,人们渐渐地习惯于叫他邓公。

其实吧,邓公这个老人其实也很俗,他俗得跟你我差不多。

因为邓公即使在职时工作,也不是特别玩命,再忙也有时间用于打桥牌和麻将。


他似乎也不爱看书学习,没听说过他读过什么名著,只知道他十分痴迷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邓公的文章从无文采,鲜见引经据典。《邓小平文选》里极少长文,大多是白猫黑猫似的大白话。邓公谈不上大公无私,很顾念自己的小家。在下放江西时,为改变伤残的邓朴方处境,他给汪东兴写的那封诚惶诚恐的信,充满了一个父亲的无奈和无助,就知道他和天下父母其实一样。

他的确是个俗人,但正是这个俗人力挽狂澜,改变中国,他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俗人。

他俗,所以他接地气,他知道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想,他知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知道姓社姓资是无聊的争论。

有人曾评价,邓小平最大的贡献或许在于,把人的很多本真与常识又带了回来。

他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也够俗——因为跟美国关系好的(日、韩、新加坡、台湾等)都挣大钱了,这是小商贩的逻辑,却也是庸俗的真理。


 1979年,邓小平(右二)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面          1984年4月28日,邓小平(右)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里根
 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举行签字仪式。邓小平(左)会见参加签字仪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不要说改革开放是什么历史的必然,翻翻这四十几年的报纸,你会发现,没有邓小平等人的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早就被改革了多少次了。

联产承包,恢复高考,南巡讲话……他坚定地改变了中国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尽管他也犯过错误,但每个国人都会对他领导的改革开放给予最高评价。

对于中国百姓来说,非常幸运的是,邓小平高度尊重普通百姓的利益。

当年,看着“小平你好”条幅,邓小平说:人民万岁!

向松祚有文章说,他的母亲对邓小平的怀念。

这位普普通通的母亲说,因为邓让人民吃饱饭,所以他是个好人。这是一个俗人对另一个俗人的最高赞美。


改革开放前夜:挣脱历史的枷锁

南京化工大学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1978.5)

1978年,中国走出极端年代已经两年,社会秩序逐步恢复。

然而,多年激进运动造成的后果触目惊心:经济崩溃、民生凋敝,人均GDP仅225美元;大批政治运动的受害者饱受冤屈和歧视,无权参与社会生活;“阶级斗争”“计划思维”“两个凡是”等思潮依然大行其道;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停滞不前……

中国仍然被束缚在历史的枷锁中。

▌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改革的艰难突破

凤阳小岗村的“生死状”(国家博物馆 )

1978年11月24夜,18名“敢为天下先”的小岗村村民,冒死秘密签下土地承包责任书 ,率先冲破“人民公社”的桎梏,当年就取得大丰收。安徽、四川成功后,全国纷纷效仿——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第一次吃饱饭。


想吃米,找万里

万里、邓小平等人克服重重困难,为其正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回避了土地所有权等“姓资姓社”的问题,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短短几年内,中国的粮食、棉花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思想解放: 打破观念的枷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两个凡是”的主张遭受广泛质疑,破除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以实践来检验真理的实用主义思潮逐渐占据上风。

1978年10月,邓小平提出:中国经济必须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技术。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被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陈云和邓小平(右)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家庭联产承包作为农村的基本制度,以市场机制发展解放城市生产力;设立经济特区,积极发展与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采用世界先进技术……

自此,“改革”和“开放”被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

▌中美建交:走向开放的关键一步


三中全会刚结束的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立即访问美国。时任社科院副院长在飞机上问他:“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同美国的关系?”邓小平答:“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中国以变革、开放的姿态赢得了世界信任和尊重。除了资本、技术和商品的涌入,西方的制度、思想和文化,也为国人带来新的启示。

改革开放的80年代

“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左二)平反后在武汉大学

当历史翻开新的篇章,人们迫切想要追回失去的光阴。长期遭受贫困和动荡折磨的中国人,改革的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的冒险和创造精神如脱缰野马;受尽风霜的知识精英,长期积聚的喷薄力量,终于转化为变革的势能。


▌ “我们真是穷怕了”

与香港隔海相望的深圳蛇口

邓小平曾说:“中国人穷了几千年,穷怕了!” 然而,贫穷不是因为资源匮乏,更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够聪明、勤奋和冒险,而是这些精神长期被束缚在制度和文化的藩篱中。因此,经济改革最简单的逻辑,就是如何突破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桎梏,尽快解决温饱问题。

· 底层突破,顶层确认,再转为政策

“傻子瓜子”创办人年广九,因雇佣超过100人,合资经营等问题被当作“资本家复辟”;

1982年,因政府一则“紧急通知”,八位温州企业家变成了“投机倒把罪犯”,史称“八大王事件”……



最后因袁芳烈等人干涉,他们才得以脱身,陈朽的政策法律,也被修改或废除。乡镇企业、个体户、国营企业改制,无不如此。

· 顶层设计,单点突破,再以点带面

为减小改革阻力,中央决定在偏远的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进行试点。在深圳,市场化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资本和劳动力涌入,“深圳速度”令全世界侧目。


1982年,特区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经推出,引发“姓资姓社”的轩然大波。直到1984年邓小平亲自肯定,争议才得以平息。该口号被誉为“改开时期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口号”,标志着“竞争、平等、追求自由和私人财富的精神”再度兴起,并深深扎根于民众的心中。

深圳的成功,辐射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张名片。

经济社会巨变的三十年

▌90年代初的艰难突破

改革受挫,开放也受到限制。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带头对中国实施制裁。中国出口下降、市场疲软、生产萎缩,1990年GDP增长仅2.4%。在邓小平的斡旋下,日本率先结束封锁,向中国无偿援助50亿日元,又持续提供大量医疗、技术支持。

90年的“治理整顿”使个体户锐减360万

1991年底,各国陆续解除贸易封锁,中国经济重新恢复10%以上的增长。然而,苏东政治剧变引发国内对改革的疑虑,左的声音再度响起。沪深股票市场开局时,就曾引发激烈争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面临夭折的风险。


▌九二南方谈话:谁不改革谁下台!





1992年初,邓小平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视察南方多个城市,展示深化改革的决心:

“我们真的穷怕了!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要争论姓资姓社;改革要大胆一些,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速度;谁不改革谁下台!”



当年的改革宣言,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在当年的十四大报告中,领导人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姓资姓社”的争论终归沉寂。

▌“下海潮”:私营经济的勃发

▲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和潘石屹

南方谈话后,海内外慢慢又恢复了对改革的信心,大量的外资和新技术涌入中国,体制内精英争相下海经商。中关村的新技术产业、温州的个人企业、广东的外向型企业,成为民企翘楚。

随着私营经济对就业、GDP贡献率的飞速提升,人们对私企的认识逐步深入。十五大报告中,私营经济终于被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看懂邓小平时代与中国经济改革背后的涌动暗流,既能了解种种社会思潮,更是一把洞悉当下的钥匙。

发声越来越难,我把文章最低打赏金额设置成了一元钱,感恩与感谢默默关注我一年文章的读者朋友,发声不易,一元也是鼓励。

因为灵魂相近,所以才有共鸣,即使风沙漫天,感恩一路同行。哪怕面对的是千军万马,我们不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心,守一寸有守一寸的价值。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打开“赞扬”小程序
抱团取暖,共度时艰
顺手放入朋友圈,没准您的朋友就需要!

 往期推荐 · 好物分享 


【澳洲原装进口】这款澳洲睡眠糖,定让你睡个安稳觉(点击订购)

【再生修复牙膏】80岁老牙医的护牙秘方,再也不补牙(点击订购)

【五常产地直发】吃到真五常大米有多难?赶紧屯着吃(点击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