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渔人”到“护渔人” 退捕上岸头 生活有盼头——重庆市荣昌区长江退捕渔民就业侧记
退捕渔民成为护渔队员。(摄影:侯星宇)
退捕渔民成为清漂工人。(摄影:侯星宇)
盛夏七月,濑溪河水清鱼跃,岸绿景美,一幅满是清澈和绿意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放眼望去,开阔的河面上看不到一艘渔船的影子,折射出的是“十年禁渔”的执法力度。
“十年禁渔”以来,重庆市荣昌区及时出台各项政策,逐船逐户采集退捕渔民信息,分类建立退捕渔民就业情况台账,实行实名制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多措并举引导退捕渔民积极就业创业,千方百计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让上岸渔民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从“打渔人”到“护渔人” 用实际行动守护家乡碧水
7月9日早上6点,禁捕护渔工作队队员冉瑞太穿上工作服,骑着电动车,沿着濑溪河从狮子桥到重庆市荣昌区万灵古镇。每天早晚都要往返一次,近90公里路程。途中,遇到违规钓鱼者,冉瑞太就上前制止,说政策;遇到不听劝的人,冉瑞太就“堵”在那里,不走人。
谁能想到,如此尽心尽力劝阻违规垂钓者的冉瑞太,曾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渔民。
“刚开始打渔时,一网子下去就有10多种鱼。可到了后来,鱼的种类越来越少,很多鱼连见都见不到了。”11年前,冉瑞太以打渔为生,亲身见证了渔业环境下的生态变化。
2020年9月,重庆市荣昌区实行“十年禁渔”,渔民退捕上岸,冉瑞太面临“失业”。重庆市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上门,引导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并开展社会保障工作。但冉瑞太没有文凭,除了一身捕鱼的本领啥也不会,身体状况也不佳,上岸后怎样生活成了大问题。
恰巧当时重庆市荣昌区首支禁捕护渔工作队成立在即,经重庆市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和重庆市荣昌区农业农村委推荐,冉瑞太成为禁捕护渔工作队队员,协助打击非法捕鱼行为。
如今,冉瑞太一身过硬的打渔本领重新有了“用武之地”——在哪里布网捞鱼,一早一晚什么时候打渔,他都一清二楚。非法捕鱼者的偷捕行为,也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从“打渔人”到“护渔人”,不变的是工作地点,变化的是工作方式。冉瑞太说:“用实际行动守护家乡碧水,这样的日子更有意义!”
从“打渔人”到劝导员 实现“家门口”就业愿望
和冉瑞太一样退了捕,上了岸,拥抱新生活的还有吴家镇郭世英。
今年50岁的郭世英,曾与丈夫从事捕鱼二十余年,渔业捕捞一直是其一家老小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全面实施“十年禁渔”后,郭世英一家为如何转业发了愁。
去年9月,重庆市荣昌区人力社保局“一对一”帮扶干部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郭世英家中有三位年迈的老人,不能选择离家过远的工作,导致她择业面狭窄,转产就业难度大。
针对这一情况,该局与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政府共同开发公益性岗位,定向为郭世英提供交通劝导站劝导员工作,让郭世英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现在的工作不仅收入稳定,还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谢谢政府的帮助!”如今,郭世英的愁容烟消云散,对于现在的生活,她感到很满意。
从“打渔人”到养殖户 创业重圆水产梦
7月10日,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今年34岁的退捕渔民蒋为笑容满面,在自家承包的鱼塘里投放饵料,喂养小龙虾。
蒋为告诉记者,过去他和父亲都以捕鱼为生,除了捕鱼也没有别的就业技能。前些年,听说即将实行禁捕,蒋为便着手准备转产,决定在自己熟悉的水产领域创业——养殖小龙虾。
养殖之初,蒋为便为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头疼不已。
重庆市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得知该情况后,当即与小微企业担保公司、银行积极对接,请工作人员上门帮蒋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这才解了蒋为的燃眉之急。
如今,蒋为的养殖事业越来越顺,腰包越来越鼓,生活也更有奔头。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我计划扩大小龙虾收售范围,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养殖小龙虾,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让退捕渔民有了新的生计,让他们的生活从船上的‘摇摇晃晃’变成陆上的稳稳当当,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退捕渔民重返‘江湖’。”重庆市荣昌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重庆市荣昌区建档立卡渔民120人,需转产就业99人,目前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他们用实际行动,在新的岗位上用心守护一江碧水。
来源:学习强国、荣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