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专家点“绿”成“金”,拓宽城口县乡村振兴发展“智”富路
逐梦绿水青山,共绘发展新篇。9月14日—16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的7位专家走进位于重庆最北端的城口县,助力当地特色农业、生态林业、农文旅融合和医疗卫生4大领域高质量发展。3天时间里,专家们扎进田间地头,走入工厂车间,通过现场教学、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帮扶,把论文写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城口县委、县政府共同牵头实施。帮扶项目涵盖8个大项、30个受援点,惠及当地群众1200余人。
深入挖掘健康元素
推动腊肉产业提质升级
腊肉是城口的富民产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生猪养殖到腊肉制作工艺,再到产品销售,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张宇昊深入每个环节开展调研,逐一耐心回答厂家人员提出的各类技术难题。他建议在养殖环节通过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生物饲料,部分取代传统饲料等方式进行降本增效;在加工环节系统研究并固化加工过程工艺参数,实现标准化生产,挖掘腊肉的加工过程中浅发酵健康元素;结合预制菜的风口,研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预制菜肴,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专家的指导真是场及时雨,让我们深受启发,这下我们发展腊肉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聆听完专家的指导,腊肉生产厂家深受鼓舞。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张宇昊调研腊肉产业
聚焦全产业链发展
让生态资源变为致富之源
在高燕镇星光村的淫羊藿种植基地,空气中满是沁人的草木之香。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冬虫夏草所所长陈仕江行走其间,仔细观察着这片长势良好的淫羊藿苗,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城口生态资源丰富,山地气候明显,土地富硒,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特别是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走在我市前列。“这几天,我调研了城口的林下经济、中药材产业,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城口对打造‘大巴山药谷’的有力行动和坚毅决心。”陈仕江说。
那如何打响“大巴山药谷”品牌?陈仕江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强大巴山中药研究院人才建设和保障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力量;进一步发挥自身林地和自然环境优势,聚焦林下淫羊藿、林下天麻品种全产业链发展,掌握优质天麻种植、菌种生产等关键环节,建立更广阔的市场渠道;建立优质淫羊藿种苗繁育基地、扩大种植基地规模、建立提取物加工厂、拓展市场渠道,加快城口中医药大健康及其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和实现路径。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冬虫夏草所所长陈仕江调研石斛种植基地
学术研究助力产业
让城口漆绽放新生命力
高大的漆树上,漆农正细细地割开小口,用树叶做容器,一点一滴地将天然漆液收集。因漆树资源丰富,且生漆耐腐蚀性强、光泽度高等特点,城口被誉为“中国生漆之乡”。
望着成片的天然漆林,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系副主任、漆艺专业负责人唐影既感欣喜,也有隐隐的担忧。“城口有着非常优质的漆资源,然而大木漆的产业发展也存在不少短板,漆农青黄不接、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瓶颈都等着我们去突破。”
在参观大木漆艺术空间、了解天然漆树品种保护和培养情况、调研松柏问山文旅综合体后,唐影为大木漆的发展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当地与院校共建教学用林,与院校实现共赢发展;依托研究所、科研机构进行漆品种的开发,将生漆进行精细化加工,做好品控精细化分类;做好大师工坊,吸引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入驻,后续还可以规划产业化漆林。
“要做好漆文化的传承、培育、创新,要做优质漆、民族漆,这样才能让城口漆走得更好、更远。”她的话温柔而有力量。
▲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系副主任、漆艺专业负责人唐影调研松柏问山文旅综合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专家的智慧引领和倾力帮扶下,城口人民正重新认识这方山水,也重新探索、思考人与青山绿水的“逻辑”,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和谐共生、共美的“金钥匙”。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是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联袂打造的高端智库。“走进城口”是今年专家团服务的第五站,也是我市今年开展的首个获批人社部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活动。接下来,专家团还将走进彭水、云阳、巫山等区县,持续为基层发展聚智赋能。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