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功新时代 英才谱新篇丨家蚕基因“代码”解读者夏庆友

重庆人社 2023-03-17

讲述重庆广大英才听党话、跟党走,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的生动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重庆发布、人民网重庆频道陆续推出“建功新时代 英才谱新篇”系列报道。



科学家名片

夏庆友

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


夏庆友工作照 曾英豪 摄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养蚕历史,丝绸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手工产业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蚕丝制品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创造新的产品,不仅在服装领域,还将向医疗大健康、文创科普等领域发展。夏庆友教授带领团队正往这些方向去努力,并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成果。


西南大学蚕学研究所申报的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正式获得批准相关链接:猜,嘞是啥?

从事蚕学研究41年,夏庆友教授始终坚持原始创新。他主持了家蚕全基因组计划等重大项目20余项,在家蚕生长发育、免疫抗性、丝蛋白合成等重要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并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为确立我国蚕学基础研究的世界领先优势做出决定性贡献。


本期栏目
小编对话夏庆友一起聊聊关于养蚕的故事

↓↓↓


在投身蚕桑领域研究的几十年时间里,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最有成就感的研究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我本科期间画的一张关于“酯酶”的图。


1981年,我刚进入大学,翻看教科书发现书上关于公式、定理等内容,基本上都是外国科学家的名字,很少有中国人的名字。


像蚕桑领域,书中会提到,养蚕缫丝最早起源于中国,至今有4、5000年的历史,但近代科学技术少有提到中国人的贡献。我不服气,也萌生了一个梦想:要把我画的图放进教科书中。


1985年,我在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做了一个关于“酯酶”的研究,然后用半透明的绘图纸仔细地描摹,画了很多稿,最后成功将“酯酶”画下来。两年后,这张图被选进了教科书。


后来,从我读博士阶段到参加工作,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进入教科书。比如,2008年12月18日,我们团队绘制的“世界首张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向全世界公布,首次成功开发出转基因新型有色茧品种。


再比如,2013年出版的《蚕的基因组》,这本书是对我和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完成的家蚕基因组计划的总结,它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纲领和手册,同时这本书也受到许多外国大学教授的关注。



你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家蚕基因组,研究它有何重要意义?

从动植物到人类,所有的生命体都有细胞,细胞里有细胞核,而细胞核里主要物质就是基因组,就是遗传信息。


打个比方,一部手机最重要的不是它的外观,而是内部的操作系统,指令代码决定了手机的一切功能。基因就好比代码,但手机的代码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基因却会突变,可以说研究基因组就是在解读生物的“代码”,了解本质。


只有解读出这些“代码”,才能了解各类生物千百万年以来的变化、进化到现在的构成,甚至还可以看看人跟猴子的“代码”有多少差别?人跟蚕宝宝到底有多少共同?


落脚到蚕宝宝,我们团队在2003年绘制完成世界上第一张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这相当于人类第一次看到家蚕的“代码”;然后到2008年,通过国际合作完成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到2009年完成40个蚕类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


有了这些图谱后,就相当于有了一张详细的基因位点地图。科研人员只要按图索骥,就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出控制某个性状的目标基因,并鉴定、调控它的优异等位变异。比如,哪些基因组可以抗病、高产,我们就去提取、设计,从而提高蚕茧产量、改善蚕茧品质。


夏庆友 曾英豪 摄



你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能否给我们读者科普下什么是种质创制?设立该中心对于重庆以及我国的种业有何意义?

像我刚刚说的研究基因组就是在解读“代码”,那么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可以比作为规模化地改写遗传“代码”的中心。


种质是一切育种的源头,通过对某一物种进行基因组测序,再分析、研究,找出跟物种各个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进行规模化筛选与鉴定,培育革命性新品种。创制就是工程化和规模化的创新,自然界原有品种的重现、再现,自然界没有的品种去进行补充和创制。


就比如蚕宝宝,要改写它成千上万个遗传“代码”在实验室是做不了的,有了这个中心,我们可以进行工程化、规模化的改写,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型素材。这些素材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应用于育种,未来将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模式,规模化进行鉴定筛选与品种培育工作。同时,创制出的材料也可为基础研究提供新契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夏庆友 曾英豪 摄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现已入驻了哪些物种?未来,该中心有哪些发展计划?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品种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但面向未来需求的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现在,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依托重庆本地资源、产业基础,以及前期研究积累,首批进驻了家蚕、杨树、青蒿3个物种。未来将陆续开展柑橘、水稻、油菜、棉花、马铃薯、甘薯、罗非鱼、茶树、黄连等物质的创制研究。


通过对这12个物种开展规模化、智能化的种质创制,获得更多新型素材,加上不断从野外发现的新素材,从而建立种质资源库。


有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种质资源库,我们就可以从中进行选择、培育,从而形成育种中心、专利中心、知识中心。有了这些的积累,最终可以成为产业引导中心,引导种植、加工等等,形成一个产业链。



在你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有很多的优秀人才,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专研农业、生物领域的青年人才您有什么建议和嘱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正如报告提到的那样,希望我们的学生、青年人要有创新思维。学生总是问我:“夏老师,我要做什么呢?我该研究那个方向呢?”这是不对的,应该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我最喜欢学生跟我说:“夏老师,我想做什么……”


在本科生阶段,学生需要做的是去找知识、鉴知识、用知识;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应该是去创造知识,去发明新的理念和定律。


我们国家现在如此的重视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我希望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整个社会能营造起更可持续的科研文化氛围。


点击阅读更多相关内容:重庆英才谱新篇|“桥梁医生”周建庭:治愈2000多座桥梁建功新时代 英才谱新篇丨“解题人”杨新民:当数学遇上人工智能

来源:重庆发布

这笔补贴不能领!已有多人上当→

2022年重庆人社系统十大亮点工作系列⑨政银合作撬动资金 创新措施援企稳岗

万州区事业单位2023年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及在村挂职本土人才招聘工作人员5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