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技能比拼看以产促技、以技反哺,重庆技能人才与“重庆制造”共同成长——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之赛场深观察
9月18日下午,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赛程接近尾声。重庆技能人才在大赛舞台上拼技能、比脑力、秀创意、展绝技,呈现向新、向前、向好、向上的蓬勃气象。尤其是擅长新技术的“巴渝智匠”,用手中的操纵杆、电子屏、编程器等不断突破技术技能的边界,在云端施展天马行空的创意,刷新大众对传统技能人才的认知。
由一场大赛延伸以产促技、以技反哺的深入思考,近年来随着数字重庆建设号角吹响,重庆选手的技能水平也向新而行、水涨船高。在本次大赛展现的高超技能实力背后,是新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是技能人才与“重庆制造”共同成长的最好诠释。
◉以产促技——产业底气提升技能实力
在数字建造项目比赛现场,紧凑、清脆的键盘和鼠标敲击声此起彼伏,重庆选手黎思吟状态投入、目光专注,全力比拼指尖“加速度”,把建筑工地“搬进”电脑,创建地形、墙体、渲染图片,一键生成相关代码,紧接着一座“高楼”拔地而起,再不停翻转、缩放打磨结构与细节……当把模型上传到平台,完成所有操作按下提交按钮,黎思吟长舒一口气,为首次征战全国技能大赛交上了一份“没有遗憾”的答卷。
黎思吟从小喜欢计算机,用“向往”二字表达对数字建造专业的热爱。2020年如愿开启学习生涯,当混凝土抽象成数字代码,建筑模型成为现实和想象的共鸣场,黎思吟感受到传统建筑行业的迭代更新,为数字建造迸发出的蓬勃创新力兴奋不已,在专业学习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数字建造是从最初投标到最后竣工的一个全环节应用,不用真正进入施工现场也能进行查看、监测与审批,方便甲方、乙方和施工方的交流沟通,防止因为对接不及时或者信息差而导致项目出现问题。”从学习的课堂到比拼的赛场,现场紧张的氛围感、高手过招的冲击感、拼尽全力的使命感让黎思吟这趟全国技能大赛征程丰富且深刻,她下定决心要继续钻研数字建造技术,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雕刻”数字建筑,做心中有数、手中有术的技能人、有“新”人。
▲数字建造赛项选手黎思吟
在数控车项目比赛现场,高廉政在批量件加工、单套零件加工模块上与其他选手一较高下,毫厘之间的比拼要求零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都要小于0.01毫米,速度、精度、细节三者缺一不可。“这次比赛工件量比以往翻了一倍多,难度加大跟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代表着现代制造业对数控车技术的高要求。”高廉政说。
目光接着投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重庆的新能源汽车迎来高光时刻,作为本次的比赛用车,凭借高颜值、高性能、高智能火速“出圈”,通过领先的技术给参赛选手带来前卫、创新、科技感满满的体验回馈,展现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风采与成果。
无论是传统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还是数控车技术对高精度零件的体量和要求加大,亦或者重庆新能源汽车在大赛舞台的精彩展示,都折射出重庆现代制造业的前进步伐。
一直以来,重庆制造业底色鲜明、底蕴深厚。今年6月,我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数字重庆建设撬动制造业变革重塑,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在本次大赛中,“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与赛项高度契合,比如智能网联汽车就是三个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数字建造为产业数字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等。“因为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支持,重庆技能选手也从‘巴渝工匠’蜕变为‘巴渝智匠’,加上科学的训练和高水平的专家赋能,团队整体实力有大幅提升。”重庆代表团相关负责人说。
◉以技反哺——专业之变扮靓产业图景
来自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赵杰参加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始料未及”是此次参赛的最大挑战。临近比赛前两周拿到样题和考纲,结果跟原本的备赛方向有80%的出入,而赛场上的考题又跟样题有80%的出入。“如果从头到尾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代码逻辑性更强,方法也更多样,但赛题没有按照常理出牌,需要完全按照出题者思路,尽量去贴近标准答案。”这样的变化让比赛的难度升级、体量增大,比如在计算机视觉的图像采集和标注部分,仅仅解析赛题代码就花费赵杰50分钟时间。
难,是参赛选手的普遍感受,迎难而上,则考验平时功底。赛题就像“开盲盒”,赵杰拿出“200%”的努力攻克“80%”的不确定性,除了用时间“堆”出底气,赛前吃住在学校,从早到晚埋头苦练,还靠日常沉淀与积累以不变应万变,对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的多年耕耘让他能够在比赛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作为学院云计算专业的带头人,此次参赛经验也触动他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每年我们都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企业、专家召开专业调研会,让新技术、新工艺能够走进新教材、新课堂。”赵杰表示,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出台以后,学院与中兴、华为、三大运营商等重点企业来往得更加频繁,有时候一个星期就会到企业走访一两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建设,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走向深入。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赛项选手赵杰
刘志赞也是此次参赛的教师代表,作为重庆电子技师学院教师参加网络安全项目,第一天考察搭建企业内网环境,第二天考察安全研判有关内容,如应急响应、内存分析与流量分析等。“相比于其他比赛通常只有应急响应赛和夺旗赛来说,这次比赛的考点更全,至少有6种不同的赛制,竞争对手也更强。”透过这次大赛的锻炼,让刘志赞联想到日常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快速上岗适应企业发展。
▲网络安全赛项选手税一卫、刘志赞
从赛场到赛外,本次大赛反应重庆技工教育在产业图景下的“专业”之变。在重庆50所技工院校中,目前共有27个专业、109个专业点服务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
对标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技能培训领域同样锚定重点产业、紧缺职业、急需工种,整合培训需求端、用工需求端、培训供给端三方资源,促进“培训链”“就业链”有效融合,全面推行“岗位+培训+就业”“用工企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紧缺工种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培训补贴目录”的3个“3+”组训模式,发挥各方资源优势,突出培训就业导向、提升培训针对性,打通求职、培训、招聘链条,促进供需双方有效配置。
从技能大赛看数字重庆,新重庆建设为数字技能人才厚植沃土,带动更多巴渝智匠把“一技之长”磨出来,把“一鸣惊人”创出来,把“一马当先”跑出来,68万数字技能人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芯片”,活跃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为重庆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和要素支持。
【新闻多一点】
惊喜就位、温情动人,5名重庆选手在大赛中度过难忘的集体生日
音乐一响,惊喜就位,动员会“秒变”生日会,这是9月15日重庆代表团赛前动员会上的一幕。5位选手将在此次大赛中迎来生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代表团团长黎勇,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代表团副团长苏静特别为选手送上大赛吉祥物“天天”和“津津”,全场齐送生日祝福,让选手收获了比赛之外的惊喜与感动。
其中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选手肖华刚好是9月18日过21岁的生日,他想用“一场胜利”当作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早早来到赛场准备锉刀、钻头、锯弓等工具,专注于数控铣和智能垃圾桶的装配调试。“比赛时我的整个状态还不错,希望能有一个好成绩。我第一次过这么意义非凡的生日,谢谢大家送给我的祝福,我会带着这份温暖与感动不断突破自我,努力拼搏实现技能梦想。”肖华说。
▲制造团队挑战赛选手肖华
细微之处见温情,点滴小事见心意,我市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与关怀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先后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重庆市“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方案》等多项政策文件,为推动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做好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在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方面,我市丰富技能等级设置,试点“新八级工”技能评价制度,促进劳动者畅通发展、技能成才;推动落实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给予对应人才相应的政策待遇。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构建“金字塔”型技能领军人才梯次层次,拟实施高技能人才“技耀巴渝”行动和巴渝“高精尖缺”技能人才“百千万”计划。
在加强高技能人才激励服务方面,我市给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0万元每人的激励,以及1000元每人每月的补贴;对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技术能手,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比赛获奖选手,设立台阶式奖励机制;对于高技能领军人才、世赛国赛等获奖选手,纳入免升考试、升本范围,并支持参选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和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此外,我市还通过搭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竞赛“青苗培养”项目、打造“巴渝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加大全市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等,多措并举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搭建坚实基础,并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待遇保障,让技能人才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有保障”“有依靠”。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