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围绕“老”问题,全国政协调研组赴重庆开展专题调研
编者按: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今年5月,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如何更加准确理解、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好地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相关规划政策意见,哪些贯彻落实得比较好,哪些有待具体、深化和完善?
如何不断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增加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普惠服务的有效供给,弥补养老专业人才特别是护理人员短缺等问题?
……
带着这些问题,10月13日至16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率队,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围绕“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赴重庆市开展专题调研,为破解养老难题找寻答案。
重庆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截至2022年底,重庆市常住人口321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712万人,占人口总数22.16%,居全国第五;65岁及以上人口588万人,占人口总数18.3%,65岁以上老龄化率居全国第二位,呈现“程度深、增速快、差异大、失能多、负担重”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建军介绍说,调研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以及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发展状况展开,希望通过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结合深入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终形成务实高效的政策建议。调研期间,调研组深入市区镇街道乡村,走访了福利院、敬老院、医院老年养护中心、护理职业学院、老年大学以及街道(镇)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老年食堂,走进农村特困群众家中,召开政府部门参加的调研座谈会和调研组内部座谈会,面对面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分析总结调研情况。委员们深入界别群众、老年群体,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采用现场调研、提问交流、谈心谈话、座谈讨论等方式,一方面了解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另一方面解疑释惑,宣传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调研组认为,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力推动老龄事业、老龄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推动实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目标,取得不少成绩,积累了鲜活经验,很有借鉴意义。01
需求分类
银发族是消费者,也可能是生产者
02
供给合力
政府企业社会一个不能少
“红烧狮子头,折扣价3.8元。菜品能量,272(每100克/Kcal)。营养素,蛋白质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7克。”调研组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老年食堂看到,当陈阿姨把菜盛到盘中时,前面电子显示屏上立即会显示出价格和营养构成,科技感时尚感十足。据食堂负责人介绍,食堂按“政府补一部分,老人出一部分,企业让一部分”原则运营。社区老人只需用身份证注册即可,不用办储值卡,避免了金融风险。60岁以上享9.2折,70岁以上享8.5折,80岁以上享7.8折优惠。通过扫脸绑盘,避免混用。按监管要求,厨房监控信号直接传给市监局,以保证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强调要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调研组了解到一个现象,重庆老年食堂里,70岁左右的老年就餐者比例最高。“年轻一些的自己做,年纪再大些,出行也不方便了,用送餐方式比较合适。”惠源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说。惠源家的运营成本中,政府补贴占到一半左右。主要围绕老人精神需求、健康需求、生活服务需求(主要是做饭不方便)开展服务。“豆花饭5元,特色碗碗菜10元,两荤两素一汤15元。”调研组看到,从重庆首家民营养老机构渝中区红叶养老院发展而来的惠源家,经过20多年摸索,已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老人、社区、政府和服务机构四方共赢。“我国老龄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未富先老。西方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先走过了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比较富裕之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道路。我国情况则不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潘立刚说,因此,解决我国的问题,必须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路,找到适合我们国家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办法。政府兜底,联合爱心企业、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为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成为重庆市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一方面,重庆基本保障网越织越密。已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6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设置村级互助养老点8000个,打造“中心带站”联合体216个,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2728个,推动形成街道社区“一网覆盖、一体服务”联网运营。另一方面,不断吸引社会各界力量,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其中,441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吸引社会力量投资7.8亿元,平均服务项目从13项增至46项,入住率从45.8%增至68.3%;全面落实建设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十四五”以来吸引社会力量投资52.2亿元,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176家、床位2.68万张,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达772家,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平均入住率达到70%。03
城乡协同
养防医结合护航银发家园
调研组发现,农村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似乎要比城里的高一些。04
筑牢根基
技术迭代 人才队伍也要升级
如何充分发挥技术作用,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这也是调研组比较关心的问题。防摔地砖、智能手杖、升降床、助行器、沐浴椅……调研组在齐力(重庆)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展厅看到,这家公司研发的适老产品颇具匠心。“前几年,每年销售额也有三四千万元。今年会更好。”齐力家居负责人介绍说,产品主要卖给养老机构,平均一位老人所需的产品,总价格2万元左右就够了,成本并不高。随着技术迭代,产品性价比也会不断提升。技术进步的成果,正在加速惠及老龄群体。“重庆天气比较潮湿,老人洗浴是大问题。我们的助浴车可以开到居民楼下,老人不用交钱,费用由政府补。”宜康光大百龄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重庆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残联印发了《关于做好“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合力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截至10月初,已改造9000余户,累计投入资金约3750万元。人才队伍建设,也是调研组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在网上发布信息后,名额秒光,录取率比考大学都低。”在重庆老年大学,学校负责人解答调研组关于学员和老师来源问题时说,教师有部分是临时按课程外聘,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为解决老年大学教师成长问题,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老年教育教师队伍职称晋升体系,61人通过中、高级职称评审。全国政协委员、重庆渝中区副区长高琳发现,我国老年大学虽然管理规范,但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在教师培养上还有很多课要补,整体规划、职业资格体系等方面也很欠缺。“老年大学录取率低,与学制设置不合理有关。普通本科大学四年或五年就毕业了,很多老年大学基本是终身制,读20年了还没毕业。导致后边排队的人越来越多。”高琳补充说。在医养结合领域,人才缺口更为明显。在重庆市第二福利院,调研组发现,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队伍不稳定。扣除社保后,护工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也没什么额外开销。但面对失智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服务对象,压力很大。据了解,重庆市一直在探索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每年定向吸引人才约1500人。“十四五”以来,新增养老服务专业人才1万余人,累计达2.7万人,基本形成“80后高管、90后中层、00后一线”的人才结构。成绩不小,但形势依然严峻。与数百万老人的需求相比,人才短板依然突出。调研组从重庆护理职业学院了解到,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九成左右,基本实现充分就业。这也间接证明了人才紧缺的急迫性。调研组认为,培养有责任心、有爱心,有护理技能,能够实现科学、精准护理的人员队伍,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更关注战略性人才。“我国现在以居家养老为主。再过20年是什么情况?解答这样的战略性问题,需要战略性人才,需要发挥高级智库的作用。”黄爱龙说。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10月25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