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摘要

本刊编辑部 教育研究微刊
2024-09-04


2024年第2期

摘要



职普融通的当代涵义与实践框架
——基于技术及职业关系演变的分析
徐国庆  余韵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职普融通提升为国家重大教育改革项目。落实职普融通,首先要定义其性质。职普融通问题的关键分歧点在于它是手段还是目的。影响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技术。技术影响职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教育之间的关系。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工匠技术阶段、机械技术阶段和人工智能技术阶段。智能化技术促使职业之间的关系由科层化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融合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成为当前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在机械技术时代建立的,随着经济社会步入智能化时代,职普融通已成为教育体系改革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职普融通达到理想状态是远期目标,当前的改革目标应更具现实性。职普融通教育体系改革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一前提,形成立体化的多层次融通体系,并把增强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选择性作为重点。职普融通的实践框架可从课程互设、学校互融、学制互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这三个层面虽然在复杂性上呈递进关系,但改革实践可从任意一个层面开始。


究竟是谁成为了乡村教师

——基于人力资本类型与师范生就业选择的调查分析

徐国兴  王重光

[摘要]师范生乡村从教不仅事关个体就业及其生涯发展,也对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基于人力资本异质性视角,考察本科师范毕业生毕业后从教、乡村从教和乡村从教获编的样态及异质人力资本的统计效应。调查发现,样本就业形势严峻,从教率与乡村从教率相对较低,从教难和乡村就业不充分矛盾凸显。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控制其他因素后,人力资本类型对不同层次从教选择的效应呈现多样化。通用人力资本与专用人力资本积累越多,毕业后从教与乡村从教获编的概率越大;通用人力资本与专用人力资本积累越多,乡村从教概率越小;与通用人力资本相比,专用人力资本对乡村从教概率的负向效应明显;在专用人力资本中,学科竞赛参与对乡村从教概率的负向效应最显著。研究结果并不完全吻合人力资本影响师范毕业生从教的一般机理,折射出当下国别或省域的教育劳动力供求及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促进优秀师范生尽可能从教并顺利成为乡村教师,需要职前优质培养与职后妥善安置统筹兼顾,实现人力资本提升与人职匹配优化的有机结合。

组织变革视角下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尹浩宇  赵丹

[摘要]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推进县域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乡村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载体,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的关键,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变革是适应乡村小规模学校班级规模较小、管理方式灵活等特殊性的关键动力,有助于提升办学质量。但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组织目标不清晰,组织结构呈跨校科层制,扁平化优势体现不足,组织变革能力及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基于学习型组织、科层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等相关理论及其主要特征,围绕愿景、价值、战略等核心要素,通过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愿景—促进”组织变革模式,可以增强组织变革的内驱力和创造力。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亟待转变学校组织发展理念,强化育人为本教育观念;重塑学校组织发展目标,挖掘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优化学校组织制度,促进组织高效运行;创生学校“在地化”组织文化,推进校地共生发展;再造学校组织环境,拓展高质量学习空间;优化学校组织技术,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各级政府应通过构建多元治理共同体、完善小规模学校治理政策、优化小规模学校治理机制、应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组织变革提供保障。


基础教育学的学科逻辑

范涌峰

[摘要]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智能时代知识变迁中的教学知识变革

鲁子箫

[摘要]技术进步引发了人类知识图景的遽变。数字化、智能化的知识生成、知识表征、知识形态弱化了知识的确证性,人类从追求知识之普遍性、真理性转而追求其经验性、实践性。知识变迁深刻影响着传统知识教学,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以科学为中心的知识内容、学科分化的知识组织等使教学知识不断累加,知识的智育价值、功利价值被强化,知识过密化、浅表化加剧,知识与生命相疏远。人工智能时代,基于知识变迁中教学改革面临的知识困境,教学知识变革是教学变革的前提。这需要通过教学知识的生命立场重建和人文价值重估,走出“教学便是教知识”的观念桎梏;以“减法思维”精选教学知识、以“主题融通”重组教学知识,倡导“人机协同”的知识学习,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困境。未来,教育必须按照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并坚持知识为生命服务的原则,才能培养出不被技术“物化”和被算法决定的、有高度主体性的人;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作为沟通教学知识与生命本体的桥梁并引导学生走向“技进于道”的超越,“人工智能+教育”才能回归育人原点,使学生在技术协同的教学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优质均衡:义务教育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理路

柳海民  满莹

[摘要]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2023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本刊编辑部

[摘要]2023年,建设教育强国成为教育工作最强音。本刊编辑部对本年度重要学术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并充分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形成教育研究十大前沿与热点主题。主题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走好人才培养的中国道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系统思维与协同推进,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形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等重要方面。教育研究紧扣理论前沿和时代命题,以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贡献知识与智慧。


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

——基于2023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分析

宣小红  史保杰  惠文婕

[摘要]2023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来源广泛、栏目丰富,源杂志转载量较高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以师范院校为主,高等学校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新时代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德育的现代危机与应对策略研究、知识价值观转变与教学范式研究、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路向研究、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研究、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视域转向与方法论研究等八个热点问题。教育强国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人才培养的战略性与创新性研究,新时代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研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研究,人民教育家精神与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研究,课程现代化与教材管理研究,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等十个问题将会是教育学研究未来一年关注的重点。

大学文化资本:生成逻辑与积累机制

胡钦晓

[摘要]文化资本因文化而生。大学文化之所以能够生成资本,主要在于其价值增殖性和资源稀缺性。学术资本是大学最原初、最重要的资本形式。大学文化资本只有服务于学术资本发展,才能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大学文化资本在主动适应高深知识发展,引领时代发展的同时,要坚守自身的知识品性。在一定意义上,大学文化资本的独特性,决定着大学发展的独特性。文化资本既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大学发展优劣的评价标准;既是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大学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逻辑来看,其产生来自大学间的文化差异;其发展来自大学内外部群体的认同;其整合是基于认同基础上的重构,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其变革既包括大学对传统文化资本的赓续和改造,也包括对他者文化资本的借鉴和扬弃。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来看,既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外部场域的影响甚至制约,也需要行动者的主体自觉。大学文化资本乃至大学多样资本,都是行动者建构和积累的产物。正是有了大学的行动自觉,才能有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和积累,才能使大学这一历经近千年的传统组织,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百年学术史观照下的中国成人教育研究

乐传永  叶长胜

[摘要]中国成人教育的百年学术发展经历了肇始与萌发、黯然与断裂、转向与变革、开拓与适应、深化与扎根五个分期。在百年的流变中,成人教育研究力量不断增强,研究队伍趋于专业化;学科知识愈加丰富,理论体系得以完善;学科研究逐渐深化,制度化趋向增强;呈现研究主题持续更新与拓展、国际研究与本土实践不断交互、研究方法愈加规范化与科学化、研究建制日益完善与体系化、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与精进等多维的发展性特征。但是,其也存在研究路径上借鉴、模仿偏多,自创、自为不足;研究内容上应用性研究偏多,基础性研究缺乏;研究生态上封闭性较强,开放性不够等问题。未来,中国成人教育学术研究应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生发,在延承与变革的勾连中创新,在要素与结构的协同中深化,在国际与本土的共融中发展。


民办学校公共服务职能论析

劳凯声

[摘要]公共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模式,也是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实际行动。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改革推动了不同类型民办学校法律身份和主体资格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导致其所供给的教育服务出现分化。由于不同民办学校均须遵循公益性的要求,因此,营利性民办学校供给的私人服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现为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市场化公益行为。公益性对不同民办学校的公共服务供给有不同的要求,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而言,应禁止学校内部的利益分配;而对营利性民办学校而言,在允许分配利润的同时,应遏制过度逐利行为。“社会企业”反映了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跨界的时代潮流,对理解民办学校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办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社会一般需要的同时,满足特殊需要群体对教育的自主选择要求。

在危机应对中投资于未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全球教育财政政策分析与启示

王建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所引发的健康和经济危机,加重了之前业已存在的全球教育危机。联合国及相关发展机构一直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和全球治理的前沿,倡导将教育恢复作为摆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实现经济复苏的关键对策,呼吁所有国家及合作伙伴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而投资于教育。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尚未将教育列入财政支持优先事项,公共教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份额下降,教育在应对危机的财政措施中没有受到重视,教育援助在官方发展援助总额中的占比下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我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仍然强调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只增不减”。在后疫情时代,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必要参考借鉴国际社会关于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与政策倡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新教育融资机制,公平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供国际教育公共产品,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 END -


杂志介绍

《教育研究》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历史最长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刊物。《教育研究》杂志始终关注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刊登教育科学论文,评介教育科研成果,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传播教育教学经验,宣传教改实验成就,开展教育学术讨论,报导学术研究动态,提供国内外教育信息为主旨,是教育理论界首选的权威刊物。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研究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88

电话:010-62003454

电子信箱:jyyj@nies.edu.cn

网址:www.nies.edu.cn/jyyj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教育研究微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