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方法叫“设而不求”
"设而不求"解题法,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先设定一些未知数,然后把它们当成已知数,根据题设本身各量间的制约关系,列出方程,求得未知数。但在有些数学问题中,设定一些未知数,不需要求出未知数,而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将未知数消去或代换,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捷、明快,在这里不妨命曰"设而不求"法。
比如容易中圈套的“平均速度问题”!
假如你从家到考场每小时走m千米,从考场返回家里每小时走n千米,则你往返家里和考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如果你的答案是(m+n)/2的话,你就中圈套了!
我们知道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我们假设从家到考场的距离为S,则去考场时间为S/m,返回家的时间为S/n,总路程为2S,则往返平均速度为:2S/(S/m+S/n)=2mn/(m+n)!祝愿参加中考的考生往返平安、顺利!
如果你进入考场,在考数学时遇到这样一个关于分式的填空题:
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关于解三角形的解答题: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和为3,斜边c为√5,求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我们除了把a、b利用勾股定理等算出来,还可以不求a、b值求面积。
如果你遇到这样一道反比例函数的解答题:
己知点A(a,b)是反比例函数y=8/x(x>0)图象上的动点,AB∥x轴,AC∥y轴,分别交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于点B、C,交坐标轴于D、E,且AC=3CD,连接BC.
(1)求k的值;
(2)在点A运动过程中,设△ABC的面积为S,则S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S的值;若改变,请写出S关于a的函数关系式;(3)探究:△ABC与以点O、D. 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否相似。
(3)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探究:
①△ABC∽△ODE是否成立?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验证对应线段是否成比例,从而得出结论;
②△ABC∽△OED是否成立?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验证对应线段是否成比例,从而得出结论。
延伸阅读:
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