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代京城规划第一人”原来是他!中山公园等就出自他手!

孟屯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被淡忘的“近代京城规划第一人”孟  屯
编者按:
说起老北京,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儿”总会聊到:从前的北京,不是今天的样子,南来北去都得绕着皇城根儿走。然而到底是谁把它变成了如今这样整齐划一、规整有序的格局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怕是很多老北京人都答不上来。
说起北京特色,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绕不开“中山公园”这个景点,究竟皇家禁地内的这个“大众公园”缘何而来呢?
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就特邀人民日报社老同志孟屯为大家揭开这些疑问,让咱们一同去看看吧!
北京中山公园,说出来大家都很熟悉。在人民日报社王府井117号旧址上班时,我便经常去逛。上世纪70年代,我住西交民巷,近在咫尺,晚饭后散步,说去就去。有时,花几分至多1毛钱,带孩子去看一场露天电影,乘凉娱乐,全有了。
▲上世纪50年代,北京中山公园内的“保卫和平牌坊”
▲如今北京中山公园的“保卫和平牌坊”
饮水思源,这么好的去处,最初是谁创建的?突然提问,还真回答不出来,如果再问,天安门广场是谁开辟的,东西长安街、南长街北长街、南池子北池子是谁开通的等等,就更说不清了。
2011年高考,福建卷语言阅读理解题,有一道是《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该题选自2006年6月21日《中国青年报》林天宏的文章,文章说,作者问一个记者:“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记者回答:“梁思成。”——这大概很多人的答案。但这个回答是错误的。民国初年,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改造,各项工程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进行的。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位“中国现代城市的奠基人”朱启钤(qián)却被逐渐淡忘了。
▲朱启钤(qián)(1872-1964年),字桂辛,号蠖公
前不久在南小街赵堂子胡同3号,看到了朱启钤故宅,我才开始了解朱启钤的生平业绩,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北京南小街赵堂子胡同3号朱启钤故居,当年中国营造学社的办公地点就在朱启钤故居的前院
辛亥革命后,清帝被废。1913年2月22日,隆裕皇太后去世,国民政府决定在太和殿公祭3天。为了保证会场安全,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朱启钤,负责维持秩序、疏导交通等事宜。借巡视的机会,朱启钤仔细察看了午门、端门、天安门左右的情况。当时,这些皇家禁地,别说是一般人,就连曾做过北京警厅厅丞、交通总长的朱启钤,也从未涉足过。当朱启钤走进社稷坛时,发现这里已经完全荒废,坛内草莽丛生,蛇鼠为患。看管太监甚至在里面放养牛羊。他萌生了把这块宝地辟为公园的念头。
▲朱启钤(右一)官袍照
社稷坛这块地方,唐代即有古刹,辽代建兴国寺,元代扩建为万寿兴国寺。明初永乐皇帝朱棣在修建皇宫时,遵循《周礼》“左祖右社”的规矩,在皇宫的左前方建了祭祖的太庙,在右前方建成社稷坛。“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在农业社会,社稷乃国家之根本。”所以,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社稷坛建成后,明清两朝帝王每年春秋两季都在这里举行祭祀大典,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皇家禁地。
社稷坛全园面积有360余亩,主体建筑是社稷坛台,是呈正方形的三层高台,用汉白玉砌成,象征着“天圆地方”之说,坛上按照方位铺有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五色土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坛四周有三重围墙,内墙四面各辟一座汉白玉门,名棂星门,中间一道名坛墙,坛墙与外墙之间,北有拜殿、戟门,西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等。
▲北京中山公园内的社稷坛,中为五色土
自古以来,中国只有皇家花园、私家花园,没有供大众游览的“公园”。当时北京普通百姓游玩的场所,只有城北的什刹海和南城的陶然亭等,而这几个去处,或离市区太远,或缺乏游览设施,算不上公园。
帝制推翻,民国建立,开辟公共空间,建立公园,提到政府的日程上来。已经升为内务总长的朱启钤,考虑把社稷坛辟为公园。不过,当时社稷坛还属清皇室管辖,不便实施。
1914年春,承德行宫的清廷古物运到北京,无处安放。朱启钤自告奋勇,与清室交涉。按照规定,清室本该由紫禁城搬到颐和园,可是溥仪家当太多,一时难以移居。经过交涉,清室同意将三大殿以南除太庙外的各处,划归民国政府管辖,以便放置古物。社稷坛归了民国政府。朱启钤开辟公园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朱启钤将社稷坛开辟为公园的计划报告袁世凯,袁世凯批准了,但是,政府没钱。朱启钤成立董事会,自任董事长,筹备开办公园事宜。他发动绅士、商人捐款,他自己首先捐1000元大洋,不到半年就募捐4万多元。段祺瑞、徐世昌、黎元洪等都捐了钱。
▲1914年,朱启钤(左十一)任民国政府内务总长,筹办中央公园时与部分出资建园的董事会成员合影
▲1915年6月16日,朱启钤在正阳门箭楼举行改建开工典礼
▲袁世凯颁给朱启钤的银镐。上面錾有:“内务总长朱启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爰与1915年6月16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交通永便。”
在开园前的短时间内,朱启钤对社稷坛内建筑进行了大面积修整,开辟了面对长安街的正门。1914年10月10日,公园正式对普通百姓开放,名为“中央公园”。
▲1916年,前门改造工程完工,朱启钤(前排中)验收工程后与众人在正阳门城楼前合影
辟为公园后,社稷坛四周广建亭榭。西部有唐花坞,是培育和展览各种名贵花木的温室花房,还有四宜轩、水榭、迎晖亭、绘影楼、春明馆等。南部有从圆明园迁入的兰亭八柱和兰亭碑,原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碑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立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和乾隆所写的有关“兰亭”的诗作。八根石柱上分别刻着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刻文物。东部环境清静,称长青园,内叠假山,搭花棚,筑花坛,置盆景。在松柏苍翠,杉竹相映中,点缀着来今雨轩、松柏交翠亭、投壶亭等景点。如今,这些景点仍是中山公园的主要景点。
▲中山公园内“唐花坞”
“来今雨轩”,原是茶座后改为餐馆,其名字来自杜甫《秋述》一诗的小序。杜甫曾受唐玄宗赏识,很多人与他交往,后因杜甫贫病交加,许多人疏远了他。一日秋雨绵绵,有故友探望,有感而赋诗。小序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人以旧雨指故友,新雨指新朋,来今雨轩意为新朋故友欢聚一堂。
▲“来今雨轩”轩名由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所定,是指朋友欢聚一堂之所
据考证,中央公园是北京城内最早开放的一所公园。之后,又陆续开放了天坛、先农坛、文庙、国子监、雍和宫、北海、景山、颐和园、玉泉山、汤山等风景区。由此,出现了“公园之置,民国最盛”之说。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灵柩停放在社稷坛台北的拜殿,供各界人士吊唁瞻仰。为纪念孙中山,1928年,拜殿改名中山堂,园名改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很快就成为当时北京最重要的公共场所。“各界名流,相聚于此,各类聚会,首选于此,许多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也孕育于此。”来今雨轩成为中心。
鲁迅先生在日记里多次记录了到中央公园的活动:“午赴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应季市午餐之约”,“晚往公园,寿山招饮”。寿山,说的是齐寿山,他们合译的《小约翰》就是在这里酝酿完成的。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也是在这里构思而成……与这里交集过的社会名流、文化名人数不胜数:程砚秋、徐砚孙、徐养吾、齐白石、张大千、梁思成、冰心、萧乾、叶圣陶、朱自清、刘半农、徐志摩、老舍……著名访华学者杜威的60岁生日宴,罗素的饯行宴等都是在来今雨轩举行。
▲如今的“来今雨轩”
朱启钤希望公园能开启新道德、新生活、新风气,能提高人们的文化、体育、卫生观念,因而他将中央公园视作基地,引导建立了许多团体组织。例如,北京最早的民间体育组织行健会、中国画学研究会、中国书学研究会、南社、中国营造学社,等等,都是在这里酝酿组织的。朱启钤实现了他的愿望。
▲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举行成立大会时的合影
▲1921年4月,朱启钤(右七)奉徐世昌之命赴法国代其接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与驻法公使陈绿(右五)等人合影
当年,园中有一副楹联“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上句说的是风光景点,下句说的是社稷坛南成片的古柏林。这些古柏大多是明代所栽,其中有7棵挺拔参天,形态各异,为辽代种植,迄今已逾千年,最大的一棵,主干周长一丈九尺。朱启钤对园中的千年古柏爱护有加,逐一造册登记,并安排人员对它们进行妥善管理,这些古柏至今仍郁郁葱葱,成为公园中著名的景观。
▲社稷坛被改建为中央公园后,园内的千年古柏按上围栏妥善保护起来
朱启钤是我国最早的古建筑学家,是对北京旧城进行科学改造的第一人。做过北洋政府的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国务总理,其间,他有计划地进行各项市政工程建设,先后主持把中南海南侧宝月楼辟为新华门;拆除天安门前的千步廊建成天安门广场;拆皇城城垣,改造与打通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子大街,开通了京城东西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建北京环城铁路东西火车站,改造正阳门城垣;推进南城香厂新市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工程。正是由于朱启钤对北京旧城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市政改造和建设,人们赞誉他是北京旧城规划,并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
▲从正阳门城楼上向北拍摄,此时天安门前的千步廊已被拆除,这里成为一片广场。广场中间是中华门。中华门至正阳门之间的棋盘街增建了两个花园。远处的景山、北海白塔、紫禁城角楼、午门、西华门、东华门清晰可见。
朱启钤是清末民初的跨世纪人物,他活了92岁。历经清末、北洋、民国、日伪、新中国5个时代,集官场政要、实业财阀、社会名流于一身,但是,他最大的成就和价值,在于他是一个城市“营造专家”,北京能成为今天这种布局,几乎是由于他一手操办。但是,今天知道他的人甚少。著名学者王世襄说,可惜现在的人对朱启钤知道的太少,不能理解他的重要性。从学术来说,他是中国很多学科的奠基人。
▲周恩来总理到东四八条寓所看望朱启钤老人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红庙的“庙”在哪里?
水碓子的“水碓子”在哪里?

从王府井到金台路,你知道人民日报迁址的前因后果吗?

微信ID:rmrbjtcw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