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王府井到金台路,你知道人民日报迁址的前因后果吗?

朱悦华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周恩来为人民日报筹划新址朱悦华
从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17号到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行程不足8公里,人民日报整整用了8年完成迁址。这次搬迁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带来的彩色报纸有关,从搬迁计划的提出到落实都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心。
岁月流转,时光变迁,“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今日带您去了解人民日报社从王府井到金台路的这段历史。
▲人民日报王府井大街117号旧址
▲1949年冬,《人民日报》全体人员在王府井编辑大楼藤萝架下合影

1
尼克松带来彩色报纸,毛泽东看后说:我们也要出彩色报纸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标志中美两国关系历史新纪元开始。
▲1972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全文
尼克松访华,还给中国人带来了一份礼物——彩色《纽约时报》。毛泽东主席看后说:“我们也要出版彩色报纸。”
出版彩色报纸的任务落实到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周恩来随即指示,组织人员到西德、英国、日本考察彩色印刷设备。原人民日报印刷厂厂长刘炳振是当年考察团成员之一,他记得:“16人到日本,8人到西德、英国考察轮转机和电子分色机。”“1973年先后从日本、英国、西德购进了4台小型胶印轮转机、电子分色机和胶印照相制版设备。”
尼克松带来的这张彩色《纽约时报》,无意中拉开了人民日报迁址序幕。
▲1972年,毛泽东接见尼克松
▲周恩来同尼克松会谈
197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给周恩来总理起草了一份《关于<人民日报>彩色印刷建厂问题请示报告》。报告称,“1972年年底,总理和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了人民日报筹办彩色报纸的报告后,我们即和国家计委、建委、北京市规划局协商,研究厂房修建问题。”报告提出了解决厂房的三个方案:
方案一现址扩建。只新建彩印车间,其余可以不动。按此方案,需拆迁150余户约500余间民房。搬迁工作,估需一年。新建厂房,紧靠北京饭店,机器噪音、煤烟,有害空气等对北京饭店不利。
方案二在近城区找一所停办的大学,人民日报全部搬迁。这样,办公室可以利用教学楼,只需找点空地(如学校的运动场等)建厂房。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建厂快,国家投资少。但是,但目前还找不到适当的学校。
方案三选择适当地点,全部新建。据了解,在北京站对面,原拟建一科技馆,后来下马了,那里有几处馆址,已打好地基,并已建好一层馆室。这些建筑,只要稍加改修,即可改成印报厂房。此处也有相当空地,可盖办公楼。此处离报社各宿舍也较近。
与北京市规划局研究后,报社倾向于第三个方案。但周恩来对第二个方案更感兴趣,他用两个感叹号、一个反问句,在第二个方案旁批示:“最好!!”、“为什么找不到?”

2
周恩来坚持:找一所停办的大学院校给人民日报

1973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再次给中央起草了《关于人民日报明、后两年基本建设计划的请示报告》,报告说,“关于建筑厂房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在王府井地区扩建厂房困难很大,今年订购的四台小型轮印机,只好暂时安装在报社东郊分厂(在使馆区)。最近,北京市负责同志告诉我们,此处影响使馆区的秩序,只能短时间试印,应尽快另觅新址建厂。我们建议厂房和办公楼全部迁出王府井,另外选地建筑。这样,在1974年和1975年需分期建筑厂房、办公楼和附属用房6.5万至7万平方米,报社现有4万余平方米,将来可交国家另行安排。”
但新址选在什么地方,报告中并没有提到。
9月24日,周恩来在这份报告上做了“特急”批示(如图):“计委、北京市规划局并康生、万里同志:两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的新馆址,只能选空出大学、学院改建,请计委、北京市规划局共同承办并告。”周恩来再一次明确强调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新馆址“只能选空出的大学、学院改建。”
从1973年1月到9月,两份报告间隔了8个月,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不仅清楚记得这件事,并坚持“找一所停办的大学院校”。
▲周恩来
▲人民日报王府井大街旧址宣传栏
看到周恩来不容置疑的“特急”批示,人民日报马上派出吴述俭、冯连仲、蔡向欣、闫德山等人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停办的大学院校。
他们在北京市规划局郊区组负责人茹洪才协助下,先后选了7个地方:木樨地桥东南侧的政法学院、木樨地桥西的一片空地、军事博物馆西侧路北农田、东城方巾巷停工的国际饭店、东郊化工区大郊亭地区、东郊王四营阀头地区、停办的原北京机械学院。
据闫德山回忆,这7个地方的共同问题是投资大、占用农田多,需要解决“农转非”问题。相比之下,其中机械学院较为理想,只需新建厂房,原有旧房稍加改造就可以利用。阎德山和冯连仲还从北京规划局勘测处了解到,从地质结构来说,大郊亭以北属永久性沉积岩,大郊亭以南是新生代沉积岩,机械学院恰好在大郊亭以北,属永久性沉积岩,地质结构比较理想。

一个月后,1973年10月18日,一份《关于人民日报选址问题的请示报告》,送到周恩来手里。


报告说,“接到总理批示后,9月28日,余秋里召集国家建委、北京市委和人民日报有关人员开会,对人民日报新馆址做了研究。大家认为,人民日报全部搬迁至北京东郊京通公路北侧一机部所属机械学院较为理想。”原因:
一是因为机械学院已经搬到陕西建校,现址没有教学任务;二是该地距机场、车站和人民日报纸库较近;三是人民日报现有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王府井旧址),机械学院土地共约27公顷半(合412.5亩)。房屋面积共约11万平方米,人民日报可全部搬入,只需新建3万多平方米厂房和一部分职工宿舍,投资少,有发展余地;四是该地环境安静,有利于报社夜班工作同志的休息。
▲北京机械学院旧址礼堂
第二天,周恩来在这份报告上圈阅了一个“同意”
至此,人民日报新址尘埃落定
▲人民日报王府井大街117号旧址
▲人民日报金台西路2号新址
当时机械学院地处郊区,周围一片农田,大家不太愿意从繁华的市中心王府井迁到这里。20年后,这里已是寸土寸金的商务中心区了。
周恩来为人民日报留出了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王府井大街旧址门口
▲搬迁后代人民日报社金台西路新址大门
▲如今的人民日报社金台西路新址大门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来龙去脉
今天是人民日报68岁生日,你知道她历任的社长和总编辑吗?

见证人民日报成长的一对国际友人(内含视频)

《人民日报》为什么能成为党中央机关报?

微信ID:rmrbjtcw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