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王府井到金台路,你知道人民日报迁址的前因后果吗?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岁月流转,时光变迁,“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今日带您去了解人民日报社从王府井到金台路的这段历史。
”
出版彩色报纸的任务落实到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周恩来随即指示,组织人员到西德、英国、日本考察彩色印刷设备。原人民日报印刷厂厂长刘炳振是当年考察团成员之一,他记得:“16人到日本,8人到西德、英国考察轮转机和电子分色机。”“1973年先后从日本、英国、西德购进了4台小型胶印轮转机、电子分色机和胶印照相制版设备。”
尼克松带来的这张彩色《纽约时报》,无意中拉开了人民日报迁址序幕。
但新址选在什么地方,报告中并没有提到。
从1973年1月到9月,两份报告间隔了8个月,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不仅清楚记得这件事,并坚持“找一所停办的大学院校”。
他们在北京市规划局郊区组负责人茹洪才协助下,先后选了7个地方:木樨地桥东南侧的政法学院、木樨地桥西的一片空地、军事博物馆西侧路北农田、东城方巾巷停工的国际饭店、东郊化工区大郊亭地区、东郊王四营阀头地区、停办的原北京机械学院。
据闫德山回忆,这7个地方的共同问题是投资大、占用农田多,需要解决“农转非”问题。相比之下,其中机械学院较为理想,只需新建厂房,原有旧房稍加改造就可以利用。阎德山和冯连仲还从北京规划局勘测处了解到,从地质结构来说,大郊亭以北属永久性沉积岩,大郊亭以南是新生代沉积岩,机械学院恰好在大郊亭以北,属永久性沉积岩,地质结构比较理想。
一个月后,1973年10月18日,一份《关于人民日报选址问题的请示报告》,送到周恩来手里。
至此,人民日报新址尘埃落定。
周恩来为人民日报留出了发展空间。
今天是人民日报68岁生日,你知道她历任的社长和总编辑吗?
见证人民日报成长的一对国际友人(内含视频)
《人民日报》为什么能成为党中央机关报?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