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宁:李默然背诵人民日报“今日谈”

于宁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李默然背诵人民日报“今日谈”于 宁
1994年9月1日,辽宁日报集会庆祝创刊40周年,邀请的嘉宾中有著名表演艺术家、时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默然
▲李默然
▲李默然在电影《甲午风云》中扮演邓世昌
在会上,请李默然代表嘉宾致词。李默然没有拿任何稿子,而是出人意料地全文背诵了一周前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今日谈”
▲1994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鸣岐不让”》
“今日谈”的题目是《“鸣岐不让”》,登在8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鸣岐”就是张鸣岐。张鸣岐生前是辽宁省锦州市委书记,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在干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很好的口碑。在一次抗洪斗争中,他不顾个人安危,亲临一线指挥,不幸被洪水卷走,以身殉职。在孔繁森的事迹报道之前,他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地市委书记的典型。
▲1994年7月14日凌晨,张鸣岐(右二)、张秀和(左二)同志牺牲前在齐腰深的水中察看水情。  
▲1994年7月13日夜,时任锦州市市委书记的张鸣岐(中)在抗洪救灾指挥部和其他干部一起部署抗洪救灾方案。
《“鸣岐不让”》的全文如下:
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生前没有坐高级轿车。为啥?“鸣岐不让”!张鸣岐的儿子从沈阳到锦州去看他,他的司机没有开车去接。为啥?“鸣岐不让”!张鸣岐的妹妹求他给小弟弟换个工作,但没换成。为啥?“鸣岐不让”!张鸣岐身边没有一个公务员,一些杂事都是自己干。为啥?“鸣岐不让”!组织上几次给张鸣岐换房,但均未换成。为啥?还是“鸣岐不让”!
总之,在有利于张鸣岐个人的这些事情上,“鸣岐不让”,就办不成。在这句话面前,不正之风就却步,廉洁之风就抬头。
焦裕禄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一旦做出了榜样,则力量更加无穷!它能以摧枯拉朽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冲刷一切污泥浊水,什么公款吃喝呀,公费旅游呀,行贿受贿呀,贪污腐化呀,都难以存在,何需“三令五申”!
这“不让”二字,写起来很简单,说起来也容易,但做起来却是很难很难。难就难在它是需要以领导者的“吃苦精神”、“吃亏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为基础的。你看,焦裕禄和张鸣岐吃了多少“苦”,吃了多少“亏”,“奉献”了多少,“牺牲”得多么悲壮!这大概就是焦裕禄和张鸣岐这样的领导干部感人至深的缘故吧!
▲驻锦州的解放局官兵和武警战士在张鸣岐牺牲地寻找遇难者遗体。
▲1994年7月18日,锦州市市民冒雨在街道旁为时任锦州市市委书记张鸣岐遗体送行。
这篇“今日谈”写得很好,经李默然以他那铿锵有力、深沉浑厚的嗓音声情并茂地背诵出来以后,更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人心的效果。每当他背完一句“鸣岐不让”,都激起一阵掌声,而且一次比一次更热烈。当他背完全文回到座位上后,全场掌声经久不息。这掌声是送给他的,也是送给作者的,更是送给张鸣岐、送给张鸣岐那崇高的精神境界的!
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当时也在场,深受感动。1994年10月6日他以“江陵”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今日谈”《何以如此动情》,对此事予以报道和评述。他写道:“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没有一点华辞丽藻,竟然在人们心中引起如此巨大的共鸣,这一事实本身,就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反腐倡廉的心声”。
▲1994年10月6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何以如此动情?》一文
此后,李默然说,“我已不止一次地向万人读了这篇短文,无不引起强烈反响”。1995年春节,在文化部举办的迎春文艺晚会上,李默然再次满怀深情地朗诵了《“鸣岐不让”》,打动了全国亿万电视观众的心。
《“鸣岐不让”》的作者蒋平,是大连市旅顺口区委的一名干部。他在业余时间喜欢写杂谈,主题集中在反腐倡廉、端正党风、扶正驱邪上。他爱憎分明,直抒胸臆,敢怒敢言。1978年以后的十多年间,他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的这类文章就达800多篇,在当地颇有名气和影响,赢得了“反腐倡廉专业户”的赞誉。
蒋平是给“今日谈”来稿最勤的作者之一,有时一周来两篇稿。由于每天收到的来稿很多,我们一般都不退稿,对蒋平也是一样。但是他有股“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韧劲,不管稿子用不用,照投不误。
1994年8月24日,我收到蒋平寄来的《“鸣岐不让”》,眼前一亮,迅即编好,送交夜班老总,第二天就见报了。大家都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是宣传张鸣岐同志精神的佳作。后来经李默然这位艺术大师多次朗诵,极大地增强了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一篇微型言论产生这样大的反响,在“今日谈”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蒋平杂谈——反腐倡廉集》
1995年,蒋平把他多年的杂谈结集出版,书名为《蒋平杂谈——反腐倡廉集》,请李默然和我作序。李默然和我都欣然应允。

李默然序的题目是《一面集中的镜子》,他写道:“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戏剧就该是一面集中的镜子,它不仅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们集中起来,凝聚起来,把微光化为光明,把光明化为火光’。《蒋平杂谈》可说是党风廉政教育的‘一面集中的镜子’。”



于宁,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1970年起从事新闻工作,1981年于中国社科院新闻系毕业后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他坚持执笔撰写重要言论,1982年—1993年为人民日报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数百篇。从1985年起,连续10年参加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会"新闻报道,撰写开幕、闭幕社论,并撰写多篇专访、通讯、侧记。党和国家的重大节日多数社论,出自于宁之手。另外,他还为若干重大历史纪念日撰写社论,如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0周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的社论等。先后有《怎样写新闻评论》、《评论员札记》及评论集《跨世纪之路》、《大好时光》等著述出版。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缅怀陈锦华  一段难忘的回忆


深切怀念梅葆玖先生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怀念邻居汪曾祺


微信ID:rmrbjtcw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