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么美好, 一篇文章引出一段美好姻缘!

詹国枢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那么美好,一篇文章引出一段美好姻缘!詹国枢 编者按: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版面史上曾涌现诸多名扬海外的栏目,如“望海楼”、“微观中国”、“环球热点”等。2007年,时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的詹国枢在海外版创新推出了纪实栏目“微观中国”。此栏目一经推出,便在当年引起了轰动,不仅引发群体热议,而且有很多年轻记者在采访中脱颖而出,经受了历练,得到了成长,其中更有人成就了佳缘。

今日“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詹国枢《那么美好,一篇文章引出一段美好姻缘》,让我们一同回顾《人民日报·海外版》“微观中国”栏目的起源与发展,一同感受那段美好的“党报姻缘”。


那年,我从经济日报社调至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脑子里整天尽琢磨三件事情,一是抓好报道,二是扩大发行,三是增加收入

 如何抓好报道?作了一些调研。海外读者建议说,希望海外版不要老是报道国家经济建设如何如何啦、工农业生产如何如何啦、各省各市如何如何啦,能不能写一点中国最底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了解中国呀? 这个主意好,当然可以啦!但是然而,怎么才能让海外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呢?
时值岁末寒冬,大家忙着过年。记者王明峰敲门进来,要请假回河南探亲。我说:“回家过年,没问题。不过,交你一任务,找一农民工家庭,与他们一起回家,一起过年,回来写篇纪实报道,你看如何?” “那太好了呀!”小王非常兴奋,立即联系,找到一家农民工家庭,再赶到西客站订票。可惜,三天内票已售完,只好买张站票,约好日子,挤上火车,终于在拥挤的车厢里,与农民工一家见了面。
▲火车上的全家福(王明峰 摄)
春节刚过,元宵未至,小王回到北京,我俩打一照面,我问,怎么样小王?小王答,没问题老詹!果然,三天之后,稿子完成,题目仍按我原来取的《跟随农民工回家过年》,7000多字,写得非常生动,确实相当感人!
仔细看后,作了些修改,将那些虽然生动但稍嫌太真实因而不宜见报的东西,作些润色,并找来报社最能干的版面编辑任涛,让她精心做版,配上彩色照片,加上“微观中国”版头,很快见了报。
▲2007年3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4版“微观中国”刊登王明峰《跟随农民工回家过年》一文
文章见报以后,反响非常强烈!尤其海外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说是看了这样的文章,非常非常感动,真正了解了真实的中国,了解了真实的农民!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后多多刊出这样的好文章! 读者的鼓励,是最高的奖赏!我当然也非常兴奋。自那以后,“微观中国”成了海外版常设栏目,每双周刊出一期,每期一个整版,配上彩色图片,隆重推出!
▲2007年7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6版刊登《“微观中国”:体验真实中国》
没料到这一小小举动,在报社内引起不小轰动!尤其年轻记者,大家非常兴奋,全都跃跃欲试,纷纷请缨,要下基层! 《我在工地当民工》、《与基金经理在一起的日子》、《跟着“麦客”去收麦》、《我在海航当空姐》……一篇篇文章,饱蘸激情,生动鲜活,成了海外版一道靓丽风景。
▲2007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4版“微观中国”刊登罗兰《与基金经理在一起的日子》一文▲2007年6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4版“微观中国”刊登王明峰《跟着“麦客”去收麦》一文▲2007年8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4版“微观中国”刊登徐蕾《我在海航当空姐》一文
转眼到了金秋,各地开镰收割。来自农村的朴实小伙郭万盛找到我说,老詹,我想去趟新疆,写篇《在新疆采棉花的日子》,您看行不?我说当然行,题目挺好的,赶快动身吧! 三天后,小郭乘飞机赶到兰州,再坐上开往新疆的长途货运列车,跟随一家农民,到新疆收棉花去也。
▲2007年9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4版“微观中国”刊登郭万盛《在新疆采棉花的日子》一文
收了一月棉花,吃了不少苦头,小郭回到北京,变得又黑又瘦,看了让人心疼。不过,天道酬勤,那篇收棉花的文章,写得非常精彩,非常感人,不但在报社引起反响,而且,打动了海外版一位年轻记者的芳心! 刚分来不久的女大学生尹婕,看了小郭文章,不但钦佩作者才华,更为其吃苦耐劳的质朴劲儿所感染,不由得心旌摇动,二人相约见了面,你来我往,情投意合,最终结为连理。 此事我还蒙在鼓里,直到小郭小尹请我吃糖并表示感谢,这才知晓,好嘛,原来,新疆收棉花的背后,还有这么一段佳话!

回忆及此,心情有些激动。在海外版当总编那些年,脑子里老是琢磨如何抓好报道,精诚所至,倒也感动和影响了年轻人,他们不计得失,能干肯干,抓出一批又一批精彩报道。为鼓励先进,体现奖勤罚懒,编委会特设“总编辑奖”,由我决定,奖给何人,奖励多少。 每天清晨,到报社后,我把报纸展开,统统浏览一遍。文章好的,上面画一颗星,如再好些,再加一颗。每星奖励一百元。版面如何,亦依此办理。 中午,办公室将“总编辑奖”在一楼大厅张贴,编辑记者到食堂吃饭,都要驻足观看,议论纷纷,什么是好,什么是差,一目了然。这对兢兢业业办报者是一大鼓励,尤其“微观中国”栏目,不少文章都获五星,版面常常也是五星,二者相加,奖励1000元!这在当时,也不少哩。 而且,一个年轻记者,能够单独发表一篇六七千字的长文,这在人民日报历史上,相当少见,对于今后评个职称什么的,很起作用。 编委班子有位老同志叫沈兴耕,那天也来找我说:“老詹,我家就在浙江义乌,我认识那里老板,也想回去,搞一篇《我在义乌当“老板”》,你看好不好?”我说:“好呀,太好了,领导带头,值得提倡!”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同志,真到义乌踏踏实实当了二十多天老板,写出了自认为“从业以来篇幅最长也最过瘾”的长篇报道。
▲2007年8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4版“微观中国”刊登沈兴耕《我在义乌当“老板”》一文
“微观中国”这一方小小园地,在编辑记者精心浇灌下,真个是枝繁叶茂,香气扑鼻! 回忆那段时光,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海外版的年轻人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詹国枢在海外版楼前与海外华人报刊老总合影
注:本文转自詹国枢个人微信公众号“老詹聊发少年狂”。除特殊说明外,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詹国枢:难忘的高考岁月


一盘回锅肉和一段40余年的爱情故事


教你两招,学学“洪荒之女”的逗比绝技!


纪念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三十周年


微信ID:rmrbjtcw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