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社的“百岁老人”、史学专家——谢兴尧

柯愈春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人民日报社的“百岁老人”、史学专家——谢兴尧柯愈春
编者按:

说起党报人,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活跃在人民日报各个年代版面上的“笔杆子”们。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人民日报大院里,曾有过这样一位百岁老报人——
他开疆辟土,是太平天国研究的拓荒者之一;他遍览群书,为人民日报图书馆留下丰富的典藏资料;他酷爱读书,是人民日报老总编邓拓的多年“书友”。
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社老同志柯愈春《人民日报社的“百岁老人”、史学专家——谢兴尧》一文,带您一同认识这位百岁老人,认识这位低调内涵的史学专家。

读书种子谢兴尧,是我52年前的上级,时任人民日报图书馆馆长,我那时是刚从学校分配到报社工作的三门干部。一直到他去世前夕,他与我谈话与写信的内容都是书本子。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说,“坏在‘读书种子’,爱书本子”,他在这里说的是一句含蓄的牢骚话。谢兴尧家,先世没有土地房屋,穷极潦倒,轮到他父亲,成了好学之士,于是以读书传家。
▲谢兴尧
▲谢兴尧其父谢泰来履历

“惟思索寻究者为可畏”
1927年,谢兴尧考取北京大学史学系,后入北大国学门研究所。离毕业还有半年,常写有关太平天国的笔记、杂文,投于《北平晨报》副刊。太平天国研究领域,当时还是一片荒漠之地。谢兴尧曾读曾国藩的集子,看到奏折中说,“俘物多少,送军机处”。谢兴尧猛然省悟,想到要找清代军机处,读当时的原始文件,包括洪杨与清廷两方面的文件。从实物与档案入手,系统研究以洪杨为首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些军机处的原始档案,当时是不让人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的馆长沈兼士,明白谢的请求后,批评说:“储存档案册的房子那么高,档案一直放到屋顶,哪里有立身之地?”军机处的档案保存在景山西侧的大高殿。恰巧遇到一位熟人单士元,具体管理清代档案。单先生对他说:“我这里有两条规定,一是不许带毛笔和墨盒,只能带铅笔与纸片。二是给你杠来一架梯子,你要看什么,自己爬上去翻阅。”想读军机处档案的愿望实现了。意外地发现一个文件,就是天德王洪大全的口供。这个口供的内容与价值,谢写成文章发表。
▲谢兴尧手札
《北平晨报》从1930年12月31日开始,在第5版《北晨艺圃》连载谢的文章。以《洪杨卮谈》为题,一直至1932年4月16日,长至16个月,涉及内容广泛,引起学界的普遍注意。《洪杨卮谈》,是邓之诚教授起的名字。卮谈,意思是慢慢谈,一点一滴地谈。
从1931年1月19日起至2月4日止,《北平晨报》又连续六次刊载谢兴尧《李秀成之死及其供词志疑》,文中就曾国藩对李秀成未得解京或就地正法之旨而先行杀戮,主要原因是曾国藩顾忌廷审时泄露攻破金陵后军士所获库藏,以后将供词多次修改,删去“十要”、“十误”等内容。此文一出,顿为师友所赞赏,亦为学界所称道。
南宋吕祖谦说:“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究者为可畏矣。”年轻人正确的学术起步,为他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邓拓托人物色的文史专家
  1950年的冬天,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看过谢兴尧在上海办《逸经》杂志时发表的一些文章,也有《华北日报》副叶、《国闻周报》及《新生报》的《文史周刊》等报刊的连载文章。那时,谢兴尧出版有关太平天国的专著数种。邓拓找到出版总署的金灿然,让他与谢兴尧联系。有一天,出版总署的叶蠖生、金灿然给了谢两封信,一封是叫谢送交人民日报社的,一封是让送交人民出版社的。谢将一封送到人民日报社后,邓拓接见他,看信后随即说:“你就在人民日报工作。”当场把谢交与理论教育组组长贺笠,贺笠说:“你一两天后就来报到。”

到人民日报后,谢兴尧在理论教组当编辑,被定为行政12级,享受正局级待遇。
▲《逸经》
在理论教育组当编辑期间,1951年秋,受邓拓派遣,参加武训历史调查团,报社同行者有诗人徐放。江青也参加了调查团,用名李云鹤,谢不知道。谢后来说,险些没有乱说。回京后,调查团写有《武训历史调查记》,1951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前后,受邓拓委派,参加由文化部组建的《水浒传》调查组,聂绀弩和谢赴江北一带调查施耐庵遗址,写成材料上报。老邓每次开完工作布置会,都要单独嘱咐谢,不要外说。
▲《武训历史调查记》

一拍即合的根本是爱书本子
邓拓于1958年9月调离人民日报时,写了一首留别诗,其中说“文章满纸书生累”。谢藏有旧石图章,篆刻极精,文曰“书生习气未能无”,邓见后握在手心抖动,不忍释手,谢因以相赠。邓与谢,可谓气味相投。
▲《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
十年前,我在浙江图书馆读清人别集,在善本室见到一部珍贵古籍图录,偶然发现有邓拓的藏书印章,书名为《欧阳文忠公集》,卷端书名下钤“邓拓珍藏”印,我顺手用相机拍下。最近去白石桥国图大馆及琉璃厂中国书店查寻此书下落,竟无收获。邓拓曾经收藏这部本,要是宋本,据说以字论价,如今不知流落何处。此书购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应该是谢陪同他一起买的。
▲邓拓藏欧阳文忠公集
喜欢收藏是邓、谢的共同爱好。五十年代,尤其是1957年以后,老邓常常让谢陪伴去北京琉璃厂,摩挲古书。邓拓为中国书店赋诗说:“寻书忘岁月,人莫笑蹉跎。但满邺侯架,宁辞辛苦多。”末署“壬寅冬日戏改邵康节诗一绝,以谢中国书店诸同志之辛勤劳动”。壬寅应是1962年。邵康节即邵雍,南宋诗人。
▲谢兴尧
邓拓写《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其资料来源大体由谢兴尧提供。人民日报图书馆有份《参考咨询记录》,每查资料都记明要求查询者姓名、查询内容及查询结果。据记录,自1960年至谢退休,共为老邓查证资料一百多次。为老邓查核资料,谢老一般不亲自下库,大都由谢布置图书馆的张今吾、井成泉、孟宪谟、海松岩等人効劳。张今吾是编制报刊索引的专家,思维敏捷,埋头苦干,动作利落。我1964年到报社,谢老是馆长,老张是谢老的得力业务助手。总编室领导与我谈话,让我向老张学查对,编索引,上夜班回答报纸各版提出的事实疑问。井成泉,抗战后任《华北日报》副刊编辑,号谙斋,谙斋即哑巴的意思,暗含有学问者沉默寡言之意。所写馆阁体楷书,严谨秀洁,报社图书馆古籍封套标签都是他书写的作品。

报社图书馆要为报纸宣传服务
▲谢兴尧
有一次送代买的书,我问谢老:“你在人民日报图书馆长任上,最得意的是什么事?”他不加思索地说:“自我1956年从理论部赴任图书馆长,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让报社图书馆该有的书全都有了,这叫初具规模。”他又补充说:“这些书刊,不少是我与老邓一道去琉璃厂觅回来的。”他说到各类图书,线装书中的地方志,珍贵本子不少;革命报刊,不乏稀见之物;革命根据地的图书,有些本子不易找寻。还有傅山批明末刻《老学庵笔记》之类,都是少见的有用之书。
我问他:“像报社这样的图书馆,为什么放在总编室管辖?”谢老说:“那是老邓的意思。老邓为图书馆规定了一项任务,就是为人民日报的宣传服务。为报社人员一般的业余阅读服务,那是次要的事。”他补充说:“图书馆的夜班、集中重要图书的参考室,就是专门为报纸宣传服务的。”我说:“你说的意思我听懂了,也有体会。我们图书馆收藏的党报《新中华报》、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等,都由图书馆编有好多种索引,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比现在的百度检索要早得多,这就是贯彻为报纸宣传服务的方针。还有参考咨询,又叫查对,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当天见报稿的查对核实任务。”谢老点头说是。
▲谢老题赠《堪隐斋杂著》
谢兴尧,与邓拓时代的人民日报图书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民日报社的“百岁老人
▲谢兴尧

2004年,谢老九十八岁那一年八月,他让保姆老王给我打电话,说想见见聊聊。晚年他住在人民日报大院,与我的住地相邻。我去后,见他坐在小厅桌旁的椅子上。他让我坐下,附耳小声对我说:“再过几天,八月十一日,我就要上白玉楼了。”白玉楼,指唐代诗人李长吉临死前召赴天楼的事。我说:“凭你说出这样的话,天帝眼下也不会召见你。”他缓缓地对我说:“早年到北京后,我的英语不好,补了两年英语,我隐瞒年龄2年。”我一想,老人是在说,他生于1904年阴历8月11日,再过几天就一百岁了。

谢老2006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其身份证显示生于1906年9月28日。即使没有“早年隐瞒年龄2年”之说,他也仅差3个月就一百周岁了,也算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

▲谢兴尧批注《太平天国诗文钞》
因为有两年时间没有着落,谢老本人在不少文中所涉记年不相吻合,但有不少记载露出事实。《学史漫谈》中说到,他在北大预科得益的两门必修课,一是《国学概论》,一是《文化集要》。这就是说,他上过北大预科,预科学期为两年。1942年所写《书林逸话》中说:“余自民国十四年寄迹故都。”他在文中及口头一再说,民国十六年(1927年)考取北大本科。
黄庭坚生在北宋年间,告诫那些铁槛红墙家后代说:“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谢兴尧以才气名世,读书种子也。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李庄为我“送样子”


怀念邓拓


邵华泽的故土情怀


怀念“池北偶”——《告台湾同胞书》的起草者


新闻人必看!他们是人民日报首次赴港澳台访问、驻点的记者!


微信ID:rmrbjtcw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