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辑副刊30余载,退休后是什么让他依然执着于此?

李辉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与副刊相伴30余载,如今他已是花甲之年,却依然难舍这份副刊情缘。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社原文艺部高级编辑李辉《编一辈子副刊,多么美好的事情》,带您重温那段与副刊相伴的日子。


🔹全文共2615字,阅读大约需要5.5分钟。

🔹“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经作者授权推送

🔹微信ID:rmrbjtcw

大学毕业之后,我这一生其实就做了一件事:编辑副刊。1982年2月,从复旦大学分配到《北京晚报》,主要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当编辑。1987年秋天,我调至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还是当编辑。


副刊于我,总是有一种摆脱不了的怀念。这种怀念是个人情怀所致,更是难忘一些美好记忆。在编辑副刊的30余年时间,我总是得到许多前辈的厚爱,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美好。


每一次阅读他们的稿件,每一次与他们聊天,都在触摸历史文化的体温——这是我在讲座的时候最爱说的一句话。


两位副刊编辑前辈夏衍、袁鹰


临近退休时,我与大象出版社王刘纯社长聊天,说我想做件事情。他问,什么事?我说,中国报纸副刊可谓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如鲁迅的《阿Q正传》、冰心的《春水》《繁星》、郭沫若的《女神》、巴金的《激流》、萧红的《呼兰河传》等,都是报纸连载的。现在读者很难在图书馆阅读多年前的报纸副刊,如果陆续结集出版,用10年时间出版300种左右,就足以让读者大致了解中国报纸副刊的辉煌。


李辉编《副刊面面观》

剑武著《从第一槌开始》

罗雪村著《我画文人肖像》

虞金星编《心香一瓣》


王兄当场敲定,“副刊文丛”由此开始运作。从2017年1月起已推出15种,2018年将推出26种。一个庞大的计划,有大象出版社的鼎力支持,选题与审定均在顺利进行。想一想,似在梦中。


退休前后能够做这样一个大项目,当然与编辑副刊的美好记忆相关。


20世纪80年代初,恰逢报纸步入一个黄金时代。走进《北京晚报》的开始一两年时间,我虽然以采访文艺界报道为主,但最初分配的岗位确是副刊编辑。1984年,我终于回到“五色土”,此后的30多年,我几乎没有离开副刊这块阵地。


刚到“五色土”,我提议设立“居京琐记”专栏,邀请居住北京的文化界名家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并约请丁聪先生为每篇文章配图。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和支持。当时的我一口气寄出了百十封约稿信。


我开玩笑说,撒一张大网,看看到底能捞上多少鱼。记得在约稿信中,我写道:“文章可长可短,题目可大可小,风格也可不拘一格,重要的是写出居住北京的感受,或描写,或点评,或抒情,或讽刺。”我的想法是,这些名家都是文章高手,只要涉及现实问题,甚至针砭现实,就一定会有精彩之笔,并能引起读者共鸣和社会反响。


1984年在丁玲创办《中国》杂志的招待会上,左起:曹禺、吴祖光、萧乾。(李辉 摄)

2007年10月2日,丁聪、沈峻夫妇和人民日报文艺部同事邵剑武、李梅与女儿邵天红合影。(李辉 摄)


令我感动的是,收到约稿信的文化界名家都陆续寄来了他们的新作。从“五四时代”文坛和新闻界的冰心、冯至、顾执中,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胡风、梅志、萧乾、卞之琳、唐弢、臧克家、郁风、骆宾基、端木蕻良、王世襄、黄永玉、汪曾祺、吴冠中、周汝昌、姜德明、李泽厚、王蒙、唐达成……他们一一寄来手稿,如今重新翻阅,清晰可见的文字手迹总是令人感受到一种美好,兴奋之情尽在心中。


可以说,重新阅读这些文章,可以感受到名家的历史思考和干预现实的精神,字里行间的文化品位与生活乐趣,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称之为上乘之作,实至名归。


丁聪为吴冠中《宣纸恋》配图

丁聪为萧乾第一篇“居京琐记”《泡》所配漫画


十多年后,我将“居京琐记”的部分作品,编选交由主政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汪稼明兄出版,对我而言,出版此书可谓留存最美的记忆。此书,随之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一次台北随意的淡水之行,走进一家有河书店,未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了这本《居京琐记》!缘分就是这样不期而至。


在台北淡水的有河书店,与《居京琐记》不期而遇


“居京琐记”是众多作家、画家、翻译家等人参与的专栏。与此同时,我又请几位先生轮流开设个人专栏,如请冰心开设“伏枥杂记”,请张洁开设“杂拌儿”等。


萧乾先生在“五色土”发表的文章可谓最多,先后请他发表了“欧战杂忆”“文革杂忆”“北京城杂忆”等一系列专栏。《北京城杂忆》在“五色土”发表之后,冰心读了,特意写来《读了“闲话北京城”》一文在副刊发表。


萧乾与冰心(李辉 摄)

冰心《读了<闲话北京城>》手稿


这一组《北京城杂忆》在日本颇受欢迎,汉学家更将之作为阅读教材。1986年,我将这一系列专栏文章结集为《北京城杂忆》,交姜德明负责的人民日报出版社“百家丛书”出版。


1987年萧乾题赠


就在编选萧乾这本书的这一年,是“文革”结束10周年。大家商议,“五色土”应该举办一个征文,字数限定在两千字左右,征文名称确定为“难忘一事”。


启事发布,短短几个月时间收到全国各地的来稿将近7000封。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几十年的大大小小的往事,让我们读到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内心感受。稿件有选择地刊登,引发的轰动效应至今我还记忆清晰。


这些作者来件,可以说我大多看过,一些珍贵的历史记录我舍不得扔掉,数百封一直保留下来。转眼32年过去,重新翻阅“难忘一事”征文,诸多历史云烟,其实都在细节之中。


“难忘一事”征文中,不少当年的红卫兵、红小兵回忆自己的亲历场面,譬如如何斗老师,如何批吴晗、田汉等。我和高立林兄予以编选,结集为《滴血的童心——孩子心中的文革》,请冰心老人写序,交给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温航女士,该书于1989年9月出版。


《滴血的童心——孩子心中的文革》书影

1985年在五色土,左为高立林,后为侯志军,中为李辉


一年之后,1987年我离开《北京晚报》,走进人民日报文艺部,继续在“大地”副刊做编辑。这一次,我的主业是编杂文。


1988年4月下旬至5月初,人民日报文艺部和《贵州日报》联合,在贵阳举办全国杂文家的花溪笔会,老中青杂文家大部分都来了。笔会过后,经过一番筹划,“风华杂文征文”于1988年7月有声有色地拉开帷幕。可以说,这一次征文,老老少少悉数上阵,收到的杂文精品可谓比比皆是。将之称之为多年来最好的一次杂文征文,应该不为过。


1988年4月下旬花溪笔会部分作者合影。后排左起:严秀、于浩成、老烈、何光渝、陈小川、胡靖、米博华、黄裳、叶延滨、李辉。前排右一吴国光,右二周琪。


我是杂文编辑,负责起草征文启事。之后,请负责杂文的副主任舒展先生修订。


我在约稿信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内容没有限制,或政治、或历史、或人生、或文化,均可以深邃、敏锐、新鲜、犀利的笔触艺术地反映。尤望各位异想天开,独辟蹊径,随性情而发,在风格,语言,乃至形式诸方面,不拘一格,刻意求新,拿出令人拍案叫好的‘绝活儿’——您的代表作来。”


“风华杂文征文”圆满结束,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等。从发表的目录可以看到,参与者之多,文章风格之不同,可见一斑。


1988年年底,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举办风华杂文征文活动,部分评委合影。左起:唐因、秦牧、舒展、刘再复、戈扬、范荣康、严秀、唐弢、柯灵。

“风华杂文征文”一、二等奖获奖名单


我负责编选这本征文集。传承鲁迅杂文风格是此次征文所强调的,故书名确定为《阿Q真地阔了起来》,交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于1989年4月出版。


风华杂文征文选


时间流逝如此之快。最初做副刊编辑时26岁左右,转眼已是花甲之年。可是编辑副刊对我而言,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一个美好的职业。


走进20世纪90年代,我依旧与副刊同行。1998年开设“多味斋”栏目,几年后,结集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那些年,“大地”副刊时常举办散文征文,如“匹克散文征文”“燕舞散文征文”等。巧合的是,前几年文艺部同事一起前往青岛采风,一位参与“匹克散文征文”的获奖者,此时已在青岛工作,听说我来了,特意前来请我们大家一起游览青岛八大关一带的海滨风光。作者与编者彼此的关系,就是缘分。


1988年文艺部全体同事合影。令人难过的是,蓝翎、舒展、英韬、夏清泉、朱碧森5位已经去世。

2010年4月宽沟之行。左起:向兵、张健、徐馨、邵剑武、刘琼、徐红梅、穆颖、刘玉琴、李辉、刘博明、郭运德。(董阳 摄)

2012年文艺部新春聚会 ,文艺部老主任袁鹰来了。

2012年文艺部新春聚会 ,我和邵剑武与文艺部同事合影。后排左起:常莉、董宏君、徐红梅、刘玉琴。

2017年,退休人员李辉年底最后一天,与文艺部新老同事合影留念。


2016年开始编辑“副刊文丛”时,《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当然也在我心中。孙小宁的“文艺地图”版面,时常有精彩的文章,特意请她编选一册新的结集,书名为《一城风月问来人》。


翻阅此书,我感觉又回到了西裱褙胡同34号的那座老楼,又闻到当年印刷厂的纸墨香味。当年我们“五色土”的编辑,曾经留下一张合影,李凤祥、高立林、邓壮、辛述威、孙雁行、薛涌、谭桂兰、王燕宁、解玺璋等,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五色土的编辑们。前排左起:李辉、薛涌、谭桂兰、王燕宁、辛述威、孙雁行、李凤祥;后排左起:高立林、解玺璋、邓壮、高伟。


美好的副刊岁月,36年,就这样匆匆地流走了……



注:文中图片均由李辉提供。本文转自“六根”微信公众号(ID: liugenren)。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纪念 | 郁达夫、徐志摩、胡适……沈从文的友情岁月


1977年高考都考了啥?让亲历这次高考的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为您揭秘!


他们因书结缘,30载亦师亦友!蓦然回首,这份记忆历久弥新!


史海钩沉

细述人民日报社史社闻、报人风骨

见贤思齐

分享新闻老记写作经验、人生感悟


如有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jttx2012@sina.com

如有问题,请致电:

010-65369433


解锁更多精彩文章

人民日报社“金台唱晚”

微信号 : rmrbjtcw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