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77年高考都考了啥?让亲历这次高考的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为您揭秘!

李辉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 ● ●  






李  辉











1977年10月21日,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恢复。那一年,无数年轻人放下锄头、捧起书本,唤醒心底尘封已久的“大学梦”;那一年,千万学子煤油灯下夜战,希望通过知识点燃命运的火种。“知识改变命运”成为那次高考最好的注脚。


时钟滴答,明天起,高考又将拉开帷幕,940万学子怀揣理想步入高考考场,书写属于他们的人生答卷。


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原文艺部高级编辑李辉《我的高考》一文,带您去看看40年前的高考。





🔹全文共2736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经作者授权推送

🔹微信ID:rmrbjtcw




准考证上的照片


1977年12月,我有了一个极为普通的号码:04013——高考报名号码。


将近37年前的准考证,我收藏至今。找出它,往事立马被激活了。一个不起眼的物件,让我的回忆也就有了一种可以触摸的感觉。


按照今天的标准,准考证印制得再简陋不过了。长13厘米,宽不到10厘米。它不过是一张小纸片。但小纸片上却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正面上端印着“湖北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1977)”的字样,下面紧挨着以花边加框醒目地印着3个字“准考证”。然后依次为照片、号码、报考类别、考试地点、考试时间表。反面则是“考生注意事项”,一共5条,简明扼要,该提醒的一点儿也没落下。


准考证,勾起高考回忆。

1977年湖北高考准考证背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仔细一看,姓名一栏“李辉”二字是手写的。报名号码、报考类别、考试地点3栏倒是正规得多,是用印章盖的。但不知为何其中有两项盖的红色,一项盖的则是紫色。无意为之,还是刻意为之?天知道。


自己感到好奇的是个人照。说是一寸标准照,可是,却非正面照,身体有点儿斜,右耳几乎看不清楚,还戴着一顶单帽,把头发捂得严严实实。照片不正规也不讲究。在今天,恐怕任何证件上都不允许使用它,何况壁垒森严、严加防范,连一只苍蝇也不让混入的高考现场。


最不可思议的是,就连这张照片也不是我1977年的近影。照片上的我,圆圆的脸,初看沉着,再看稚气犹在,完全一副少年模样,哪里像是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两年半、参加工作整一年、已经21岁的小伙子?


翻出旧相册,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农村,才发现准考证上张贴的这张照片,应该是我在1972年上高中之前拍摄的。虽只5年多,但与我1977年的照片相比简直判若两人。1977年的我,脸已不再是圆的,而是显得清瘦,那副模样倒真的成熟了许多。


1974年高中毕业时的李辉


1977年12月6日,我就是拿着这样一张印制简陋、照片也贴得毫不严谨和规范的准考证,一路放行走进了高考——后来人们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次高考。




面对试卷

何止是汗颜?


1978年,李辉在复旦门口留影。


高考后我走进了上海复旦大学。大约一两年后的一个暑假,我回到家乡,一位与我同时参加高考却未能如愿的中学同学来看我,送给我一份特殊礼物——我参加高考的所有试卷。怎么得到的?是否违反相关规定?他没说,只说了一句:“其实你的成绩也不怎么样。”


的确不怎么样。我报考的是文科,有5门考试科目,但只需参加4门。英语是参考科目可不参加,我没怎么学过,当然乐于放弃。其余4门成绩分别为:语文74分,数学62分,政治69分,历史地理(简称“史地”)69.4分。加在一起不过274.5分。与如今动辄600分的高考录取分相比真是汗颜!但这在当年却也不算低分。可见当时分数普遍不高。


面对旧物,汗颜而庆幸。


高考试卷,这样的礼物多么珍贵。


试卷比准考证还要简陋而寒酸。每一门试卷都是薄薄一张,大小不一。发下来的纸颜色各异、或黄或白,有的纸薄得透明,如今连写便条都不会用它们,可当年却派上了大用场。都说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试卷之寒酸正好印证了当时物资的极度匮乏。若不是再见旧物,即便是我们这些过来人,大概也难以想象此情此景了。


1977年高考考场外(图片来源于网络)


试卷的题目,今天的一个初中生恐怕都可以毫不费劲地应对。数学且不提,试举另外3门部分考题为例。


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为“解释词语”,占10分,举出5个词语,分别是:诚实;俭朴;伎俩;纲举目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它们如此简单,其余部分也就可想而知了。


1977年高考,湖北省语文试题。(图片来源于网络)


史地试卷,历史和地理各占50分。


历史部分有7个问答题,其中第一个问题为:“秦末、唐末、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谁?各提出什么战斗口号?这些起义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占12分;第2个问题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哪四大发明?”,占4分……


地理部分有填空、问答两类考题,填空占12分,诸如地球分为几大洲几大洋,我国最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石油工业基地是哪些等。问答题其中一个为:“从北京到南宁,坐火车要走哪几条铁路线,穿过哪些大平原,越过哪些东西走向的山脉,纵贯哪几条大河的流域,经过哪几个省、自治区和省的行政中心城市?”占8分。


政治试卷分为政治词语解释、问答题、论述题3类。词语解释共占30分,6组词语分别是:党的十一大路线;四个现代化;“四人帮”;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问答题之一为:“在党的十一次重大路线斗争中,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是谁?毛主席总结历次路线斗争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占10分。论述题之一为:“简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客观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占20分。


1977年的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图片来源于网络)


摆在我们湖北文科考生面前的,就是诸如此类简单的考题。但它们还是难倒了大量考生。


我也没有得到高分。30年后重看自己的试卷,不由得汗颜不已。笔迹之乱、知识之贫乏、文字之幼稚、见解之浅薄,用“惨不忍睹”这个词一点儿也不夸张。我羞于示人,连妻子也不例外。


语文试卷作文题为《学雷锋的故事》,我的开头这样写道:



“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在粉碎了“四人帮”的今天,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荡漾着这曲调欢快昂扬的歌声。它发自亿万人民的肺腑,它鼓舞着亿万人民的斗志,它激励着亿万人民前进!歌声中,雷锋的精神在发扬光大;歌声中,无数雷锋式的战士在成长;歌声中,又有多少学雷锋的故事在传颂……



多么幼稚,多么可笑,哪里有一丁点儿文学性?更难见最基本的文字功力。至于后面牵强的构思,也就不必提它了。




幸运的百分之五


知青时期的李辉


这汗颜只是我自己吗?


我出生于1956年,我们这代人从小学起就卷在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中。1974年高中毕业,伴随“文革”走过了8年,游行、贴大字报、到工厂和农村劳动,没有接受过一年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说是高中毕业,其实连初中水平也不到。那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口号喊得震天响的年代,那是“大破文化命”和知识分子斯文扫地的年代。后人谁能相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居然一度取消了大学教育,甚至停止高考长达10年?


我和我的同辈人,有幸或不幸,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长大,接受可怜的所谓教育,之后下乡插队劳动,再迎来了1977年的高考。


李辉


许多年、许多代后,历史老人如果再审视我们这一刻的高考,会汗颜吗?会怜悯我们吗?


也许当年阅改试卷的老师们,已经为我汗颜过了。他们一定有怜悯之心,在我拙劣的试卷上判分,给我带来了运气和希望。我永远从心底感激他们。高考试卷上有的老师只写姓,有的则留下了他们的全名,勉强可以辨认。


他们来自何处,我不知道。40年过去,他们都还好吗?


当年到湖北招生的复旦大学的老师,怎么会从诸多考生中选中我?这位招考老师是谁,我也不知道。


据说我们那一届全国的高考录取比例是百分之五。


我真的太幸运了,竟然成了百分之五队列中的一员,未来的人生道路从此改变……


2004年,李辉重返高中校园。



注:除特殊说明外,文中图片均由李辉提供。本文转自“六根”微信公众号(ID: liugenren)。


文末互动

▪ 你的高考有哪些难忘故事?

▪ 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2017年高考的点滴瞬间,或与“金台唱晚”读者一同分享关于高考的那些珍贵旧物吧!

▪ 欢迎在文末留言,如有文稿或照片,请发送邮件至jttx2012@sina.com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恢复高考 39年前那不能忘却的记忆


那些年,我们的高考 ——“党报人”的高考记忆


詹国枢:难忘的高考岁月


又是一年开学季!你知道50年前的考生是如何备考的吗?


金台园里的“时装秀”(内含视频)


纪念 | 郁达夫、徐志摩、胡适……沈从文的友情岁月


您熟悉的"学习小组""侠客岛",精英团队成员竟是这群年轻人!



史海钩沉

细述人民日报社史社闻、报人风骨

见贤思齐

分享新闻老记写作经验、人生感悟


如有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jttx2012@sina.com

如有问题,请致电:

010-65369433



解锁更多精彩文章

人民日报社“金台唱晚”

微信号 : rmrbjtcw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