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时光中,我们究竟在何处
各位好,昨天的书评晚上发的时候一时疏漏,忘了起标题了,我在这方面是个挺追求风格统一的人,所以今天想重发一下。
昨天说文章说了想开线上书店的事情,作为下一段时间的经营之本,有不少读者给我建议书店名。我觉得“海西书屋”和“小西书店”这两个名字都不错,最后会从中二选一吧。
最近因为写作屡屡碰壁,暂时不知道该写什么好,前两天学着鲁迅先生写了一件小事,在小号上发了一下,竟也404了,其实,明明没说什么。每到这个时候就心很累,不想多说话。
还是请大家去关注一下我的小号。有些稿子会在那上面发。
但这两天不会有什么打稿,现在状态不太好,就跟断电了一样。
说起断电,这两天国内很多城市拉闸限电,本来也是寻常事,很多官方媒体明明已经做了不少正视现状的解读了,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思路。这挺好的,人家毕竟是国家队,说话还是有根据的。
但我这两天不断看到一些自媒体大号在说限电是“在下一盘大棋”,是“中国对美贸易战的杀手锏”,脑洞大开,思路之清奇。读来总让人觉得很有喜感。
我记得,郭德纲有个笑话,说你要是光看着五百块钱能笑出来,你这病五百块钱肯定治不好。
现在有人说咱拉了电闸就能让美帝原地爆炸什么的,还说的那么煞有其事,仿佛咱的电闸通的不是中国的工厂商铺居民区,而是美国人的电椅。我们一拉闸,美国人就翻白眼。
有这种想法的人,我也建议他们去医院好好看看,拍个CT什么的,有病一定要早治。不要因为过度关心国家大事耽误了自己的治疗。
可是一想又不对,CT那玩意儿是要费电的,如果这帮号主设想的大棋要下,要靠咱这边限电“饿死美帝”,医院就查不了病,他们这病就没法治……
死循环了,朋友们。
当然我也无心为这帮人诊病,写一篇小文描述之也纯属浪费,由他们去好了。
明天可能也不会有长稿,我决定出门转转,我所在的城市新开了一家游乐场,想去玩一天。今天就不更新稿子了,也很抱歉今天微信上不回大家的信息了,请见谅。
给昨天的稿子想了现在这么个标题,觉得自己觉得还蛮好的,1000年前,当那个幸运的维京人踏上一片陌生的海岸时,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到了什么地方,他管那片土地叫“文兰(vinland)”,并给自己的民族留下了一段神奇的传说。
给喜欢动漫的同学推荐一下演绎这段历史的《冰海战记》。
我觉得这是个很可贵的态度,因为古代各民族先民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地图塞得满满当当的,不承认世界上有他们不知道的地方。
人的天性就是惧怕未知,喜欢有人告诉你“一切尽在掌握”的那种感觉。而这个思路放到现代,就是各种“大棋论”。有些江湖骗子就是喜欢摆出一副“天下事尽在吾彀中”的样子,煞有其事的告诉你:这都是计划好的。
然后他们好借机骗流量、敛财。
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理性思维。我们必须承认世界上并不只有那些知识地图上已经画好的地方,多理性思考自己究竟在何处,少拿“大棋论”忽悠人。这对人对己对国都好。
又写长了,就这样吧。我去玩了,祝大家安。
原来,我们“遭遇”全球化,也不过是个偶然。
我的公号写作题材比较杂,时评、历史、书评、影评甚至乐评、画评、读者问答都有,写什么基本取决于自己当天早上想到啥。但这挺不方便专追我某一类文章的朋友的,前两天就有朋友来信说:小西,你又很长时间没荐书了。
是的,上次书评,我写《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一个“美利坚”,是怎样衰亡的),由于该书之前我也只看过简译本,这套书拿到以后,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把它读完。感觉读这种大部头,就跟长跑一样,不仅距离长,而且跑起来后平均速度会很慢,写稿之余每天读一点,另外还夹杂一些《秦制两千年》,王小波或鲁迅杂文之类的以作调解,无聊时还要看看xx文、x豪之类公号逗逗闷子,所以很久之后我才完成了自己的既定任务——看完之后,我觉得真的是跑完了一场马拉松长跑。满足感是有的,累也是真累。
所以就想下一步读一些短一点的书籍,看点轻松些的文字,正好读客文化前不久给我寄来一本《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我要收拾行李回家那天刚到货,我这人读书比较信缘分,看这书也短小,就它吧。于是它成为回家这几天我的枕上读物。
老实说,看这本书除了缘分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它的这个名字,我们今天的人一说起全球化,首先想到估计是冷战结束后最近30年的国际大协作;懂一点历史的人可能会追溯到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启后那波澜壮阔的岁月。但该书的标题就开宗明义,说公元一千年也有全球化,这就实在太好玩了,必须读一读。
小说家的笔法大体相似,但历史学者的论述却各有千秋。这位名叫韩森的作者是耶鲁大学的历史教授,女性汉学家。我感觉她写文章的特点就是特别善于像老奶奶给孩子读睡前故事一样,一段一段的、特别生动的讲故事,然后把自己的主张寓于这些故事当中,让你自己去体悟。前几年在国内比较出名的《丝绸之路新史》就是这个套路。
这一次她也是这么写的,在书中,韩森以公元1000年为横断面,给我们讲了很多她眼中的有趣故事:
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的维京人驾驶着他们龙头船,一路劫掠、一路商贸、一路远航,早哥伦布500年就已经到达了美洲,甚至可能到达了墨西哥,在古代玛雅神庙的壁画留下了他们身影。
公元1000年左右,非洲的一批酋长们在皈依伊斯兰教之后,加入了阿拉伯帝国编织的世界贸易网,并依靠他们领地内富产的金矿,成为了那个时代“全球最富有的人”,大津巴布韦、加纳王国、马里帝国,这些相继兴起的“非酋”国家当年各个都犹如漫威电影中的瓦坎达附体,富有的令世界称羡。
同样是在公元1000年左右,作者认为,当时最深度融入全球化的国度,是中国,宋朝被作者形容为“世界上最全球化的地方”。大量的丝绸、纺织品、瓷器、金属器通过海陆走向世界,同时,世界各地的珍珠、宝石、香料、珍贵动物又流向中国……
总而言之,在作者描述的1000年以前的那个世界中,世界与今天很不一样——欧洲穷的像非洲,非洲却富的像欧洲,唯有中国还是中国,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中心之国”。
然后作者说,这些转变都是当时正在开启的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全球化的锁链会深刻改变每个国家、每个区域命运的走向,让它们登上未曾设想的巅峰,也可能跌入未曾防备的低谷。
不过,如果以作者的这个思路深想下去,也许我们能获得另一个看待全球化问题的图景:也许,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也许全球化一直是一种与人类相伴随的趋势,它从没有真正停止过,只不过会遭遇高峰和低谷。
距今七万年到一万年的现代智人大迁徙,可以看做人类全球化的0.0版本。智人的足迹遍布全球,并开始了互通有无的交流。
而人类全球化的第一轮高峰与版本升级,也许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的古典时代,东方秦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之间形成的思路贸易链,让凯撒也能够穿着来自东方的丝绸出席晚宴。
这轮全球化终结于其后罗马帝国与汉王朝的崩溃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地中海贸易圈不复存在,西方的贸易活动几乎断流。全球化随着中世纪的到来进入低谷。
地中海贸易圈垮塌,全球化1.0版本的终结。
第二轮全球化如本书作者所言,开始于公元1000年左右,在经历中世纪早期的闭塞与匮乏之后,欧洲人试图重新加入全球化的大潮当中,而同时代的中国则尝试着成为全球化的贸易中心。
这轮全球化终结于之后蒙古帝国那空前绝后的全球大征服,蒙古人的马刀和随后而来的黑死病潮让整个中亚为之一空,也让欧洲与东方伤亡惨重。
蒙古入侵,全球化2.0版本的终结。
第三轮全球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理大发现,这轮全球化持续了整整四百年,取得了无比辉煌灿烂的成果,让欧洲一跃成为世界的中心,也将人类正式推入了近代工业文明当中。
但有始必有终,这一轮的全球化,结束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与之后漫长的冷战和东西方对垒当中,全球化的春梦在20世纪初维多利亚盛世的鼎盛当中戛然而止,又是战争、瘟疫、大量人口的减员,以及人们悲观的等待着世界末日的来临。
意识形态战争,全球化3.0时代的终结。
但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的春光似乎再次普照大地,短短30年的时间,就是我们这代人人生所经历的这段时光里,人类文明再次振作而起,我们过上了三十年前冷战末期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生活。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轮全球化高潮的好日子,似乎只持续了持续了三十年。
而今,大国的撕裂、矛盾的加剧、瘟疫的横行——所有这些曾经历代全球化末期的征兆,又开始浮现。人类似乎将走入新的轮回。
为什么这轮全球化高潮会结束的这么快,我想有些问题,正如《公元1000年》的作者已经喻于书中的: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利在最大程度呈现时,它的弊也将最大程度的显出,每一场全球化,都会加剧而不是弥平全世界各区域各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平均——遥想公元1000年,站在全球化中心的宋朝精英们在聚敛财富的同时,加剧了国内的贫富分化(有宋一代,是少有的从建国之初起就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这类大型农民起义的朝代),也引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觊觎。
亦或者说,后者正是助推前者的燃料。每一场全球化的盛景里,江湖潜沸其实都寓于在歌舞升平之中。
所以对比起来看,就像明清时代全球气候经历了所谓“小冰期”一样,与人类之前所经历的三轮全球化比起来,这三十年,也许会被后世称为“小全球化”时代也不一定,它太短暂了,还未恩泽一代人,新时代的历史大幕,已经缓缓开启。
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也许就是站在了这个“小全球化”结束的当口上,我们的人生注定要经历比之前历代人多得多的转折与变化。
大时代巨浪的拍击下,有的人会激愤、迷茫,也保不齐有的人会偏激、疯狂。而什么可以让我们在这汹涌的波涛中聊以寄慰呢?也许只有多读书吧……
多读读史书,看看一千年甚至更久以前,那时那地的人们是怎么生活、思考的。我们也就能放下某些“我执”。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如此罢了。
这些,就是我在翻阅这本《公元1000年》时的所思所感。
当然,我写的太沉重了,这其实是一本读来让人很快乐的小书,大家就权当作者带着我们周游一番千年以前的世界好了。
点下方的链接就可购买了。
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千年以后,也会有人这样如数家珍的记述我们这个时代——更或者,我希望他们到时仅仅能说上一句“那个时代的人们过的很幸福”,不被历史记载的年代,人们总是最幸福的。
不知我们是否会有这个幸运。
全文完
写完了,跟大家说一个想法,因为问我要书单的朋友日多,我最近在考虑要不要要办一家线上书店。
以后本号推荐过的书,我写一篇书评,在这家书店里上架一本,将来我的文章若是出了纸质版,也放在这家书店里卖。
以后有机会,我还能把这家书店开到线下,最好能靠着大海,关注本号的朋友路过,我们在店前摆张桌子,泡两杯咖啡,一起读读书,看看海,谈谈天下事。
于我能作为一门生计,于您又是雅事,这样挺好的。
当然,这都还只是梦想,慢慢来吧,今天先这样。以后读书栏目,我尽量保持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