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不然,我也转型去做个“情感博主”吧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2022-05-08



你看,聪明的都转型了。


各位好,昨天的那篇文章《为什么说,造就了三国的,居然是他?》,折腾的我一宿没睡好觉。
文章本身没什么问题,论证我自己觉得也挺精彩,删掉的主要原因是文章成文太晚,发的仓促,导致错别字太多,连标题都拉了一个“的”字,我想这么好的思路,以后应该存一下改改再发——反正这种历史文章,也没什么爆款文的潜力,好饭不怕晚吧。以后不赶得那么急了。
另外还有些原因,就像我在前天《确实累了,歇歇吧》一文中说的,以后写文要尽量避开敏感话题,多谈谈小说、历史什么的。昨天文章就是按着这个思路写的,但发出去后,看了好多留言回复,发现还是不够风花雪月。于是莫名的心慌,一夜无眠,混混沌沌做梦,也是自己被追捕的场景,今天中午起床,却还昏昏沉沉的,此时脑袋都不太清醒。
这种生活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我必须要调整状态,我现在特别想安心的睡个好觉。为了换来今后的一枕安眠,以后这种中国古代史也少写点吧。
那,还能写点什么呢?我在头疼这个问题。
或许多写点外国小说和历史?我试试。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叫《我们这是怎么了》,是吴晓波老师写的。
吴晓波老师这人,记得去年他现那一回眼时我曾揶揄过他,说他现在把自己搞的跟吕布似的,每隔十年就改换一次门庭,切换一次自己的目标读者群。
这种吕温侯式的写作风格让我觉得挺让人心寒而齿冷的。不过昨天他那篇文章倒是写的中肯,通过描写一个富商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点有价值的思考与反思。
应当说,吴老师干他的老本行——财经记者,还是很称职的。
但是就是这么一篇稿子,最后也没了。好多人于是跟着吴老师一起问“怎么了”。
其实我觉得这倒是好理解,你看看吴老师文章下的那些高赞留言就知道了,都是这个画风的——
很显然,吴晓波那篇稿子的初衷,是站在富商的角度阐述他们的困境与苦闷的。但评论区里被推上高赞的那几个人的回答,却都是“资本家挂路灯”口号的扩写版——这样说似乎有点刻薄了,其实严格说来,这几位留言者的逻辑、论证什么的都还挺清晰的。
但这也正是这些留言的可怕之处,这些留言不是通过感性去嫉妒那些富商的生活,他们是通过理性去论证这些人的不值得同情和消失的必要性。这就不再是情绪,而成为了立场。而立场这东西,一旦撕裂就很难办了。
吴晓波老师在文章中情感充沛的呼唤“我们这是怎么了”,而他的年轻读者们,却在留言中冷静的说:“不,你们压根不是我们。
群体的碎化,立场的分裂,年轻人不再认同老一代人走向富裕和经济赖以繁荣的那些方式,不仅在感情上嫉妒这些“风口飞猪”,而且在理性上否定他们。甚至年轻人和年轻人之间也不再统一。
这个时候吴晓波这样的写作者,已经失去了他赖以写作的根基,他的文章被404,也算理固其然吧,那文章就算留着,其实也没多大的价值了。
其实不仅仅是吴晓波遭遇他的读者反水,我听说这两天胡锡进总编也因为他的某段已删发言被他的前亲密战友和粉丝们的批斗了。
只能感叹一句这年头无论你站哪一派,写什么文字,似乎没什么意思,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文章写了白写,话说了白说。只有流量收割是永恒的。
所以真正该问的,其实不是“怎么了”,而是“怎么办”——至少那些码字的人怎么办。
红楼梦里有段判词,叫“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是句大实话,甭管季节怎么变化,人总需要寻个门路活着才好。
你看也是在昨天,任泽平老师就发了一条微博状态,诚恳的邀请吴晓波等一众财经写手旧友“一起来做情感博主吧”。

任泽平老师这个人,我之前也写文章揶揄过,简要来说,任老师堪称中国财经界的球王贝利,一张嘴跟开过光一样:给许老板当军师,恒大金融后来那样了,后来又想当人口专家,建言“两万亿补贴生孩子”之类的,直接把自己都弄禁言了。
哦,对他之前还说什么中国股市5000点不是梦之类的,然后你看看现在的大盘……
所以重新放出来以后,任老师痛定思痛,毅然决定放过经济界,转型去当“情感博主”。

现在,人家每天发的文章都是“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和他过一辈子”之类的。

总之,都鸡汤到不能再鸡汤,但居然也都能篇篇10万加,足见“情感博主”还真是一片有待开发的热土。
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想网红,写完经济写情感。
难怪连岳这号人在看到“公知”生意不好做了以后,都钻到这片地里就不肯出来了。
跟任老师相比,吴老师算是不开窍的,而跟连老师相比,任老师又算悟道晚的。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
原来,写作的尽头是“情感博主”,就像宇宙的终极答案也不是42,而是“找一个温暖的人,一起过一辈子”。
受教了。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问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这是元好问的《鹧鸪天》吧。以前,我一直觉得,宋以后中国大部分诗词文人都挺没出息的,家国板荡,黎民飘零,本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大声疾呼,那么多悲情需要写就。
可是杜甫的三吏三别之后,就再少这样的名篇了。他们写来写去,最后居然都写到“闺阁密情”那点事儿上去了。不是说儿女情长不值得描写,可一帮大男人,就在这点事儿上涂脂抹粉、争奇斗艳,中华当日之国运走向衰败,理固其然了。
但我现在忽然想到,这些“婉约诗人”们未尝就不是古代版的“情感博主”呢?当一个社会中其他的共识已经撕裂,当写别的都让人日夜无法安枕。写写儿女私情,喂喂心灵鸡汤,可能就是百无一用的文人最后的那点能自由思考、自由创作的空间了吧。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所以,看看吧,真到了万不得已、写别的都让人不安了,也许我也会尝试转型,去当个婉约诗人,去喂喂心灵鸡汤。愿到时也能写出彩吧。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大家都去写情感了,那经济、历史、政治这种正事儿,留给谁去关心呢?
刚看了一篇新华社的高论,对我启发很大——这种事,可以请尼日利亚专家替我们操心么。

全文完
本文2500字,感谢读完。
5月以来,本号相对比较冷淡,我自己状态也不太好,主要失眠,调不好作息,就这么着吧。大家容我恢复一下。
今天的音乐,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主题曲。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