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旖旎秀丽的清亮河,一条盛满河东历史的涑水河,一条备受我们摧残折磨的母亲河!何日在涑水的源头上,我能再听泉水叮咚之声?何日我从源头直奔黄河时,一路上能再现“涑水清波哗啦啦”的欢畅?令人欣慰的是,在涑水河的呻吟中,我们终于开始反省了,觉悟了,行动了!也许不久,小浪底的黄河水,将被引入涑水河,清水复流不再是昨天的梦!保护母亲河,恢复它的美丽,安抚它的伤痛,这是我们的期待和愿景,更应是我们的努力和担当……
吴朋飞的历史水文地理探索与实践
回顾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地理学界,所做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上。这种状态的形成,大概原因有如下几点:
深受中国地理学界的影响,以自然地理研究为主要任务,以有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而以野外考察为手段、以地理描述为特点、以自然演变规律为研究宗旨的自然地理研究,客观上容易形成研究时限上的追溯,进入到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范围内;
依据室内的历史文献记录和室外的各类历史遗存,可以作为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可靠证据。
因此之故,那一个时代问世的若干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篇章,就成为历史地理学的经典著作,本书(《历史水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涑水河流域的个案研究》吴朋飞 著, 2016 .11,北京:科学出版社)作者吴朋飞博士多次提出和讨论的“历史水文地理”概念,正是历史地理学经典著作中的重要表述。
历史地理学界之所以提出“历史水文地理”这一概念,在于人类历史与水体之间业已发生过的密切关系。举一个最常见的事例,即世界各国的城市有许多就坐落在当地的河流岸边,如尼罗河岸边的开罗,泰晤士河岸边的伦敦,塞纳河岸边的巴黎,湄公河岸边的万象,利根川岸边的东京,黄河上中下游的银川、洛阳、郑州、开封和济南,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皆属于颇具象征意义的城市和河流关系之代表。这些城市自兴起后居民的生活方式、城市布局风格、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交通运输等内容,皆可以从所依傍的河流地貌、水文、气候等地理要素加以研究解释。于此可知,中国学者提出“历史水文地理”概念,其史实来自中国,其意义确属于全世界。
既然历史地理学界较早提出了“历史水文地理”概念,何以围绕这一分支学科具有理论色彩的论述相当缺乏呢?这不是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不足,而是恰恰相反,学界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是相当丰富而出色的,譬如说1982年版《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分册、2013年版《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所包含和论及的内容。前部著作“前言”介绍“本分册讨论我国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概况,各章分别对气候、植被、水系、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发展变迁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作了初步的探讨”。后部著作“内容简介”介绍本书“是在1980年(应为1982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前部著作奠定的著述结构,后部著作一如既往地加以继承,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超越,显示了历史地理学家顽强的科研精神和工作作风。
吴朋飞博士很有兴趣并耐心地对“历史水文地理”概念予以细微阐发,这是我表示支持的。自然地理学强调综合研究的一个积极结果,是建立了综合自然地理学。对于正在逐步建立的历史地理学体系而言,从环境变迁的视角展开区域环境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探讨,却因相关要素太多、资料缺口太大、可借助的研究参照太少,而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我主张围绕一个重要的自然要素展开深入的、拓展式的选题研究。
2008年5月,吴朋飞博士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现已改名为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环发院)完成了 47 32345 47 15287 0 0 4253 0 0:00:07 0:00:03 0:00:04 4253史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山西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研究》,之后就职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为该中心一名科研人员,这似乎意味着他的学术研究必定离不开黄河这条浩荡大河了。不过,我没有料到,今年暑期他发给我的书稿不是原来论文那样的题目,而是这本《历史水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涑水河流域的个案研究》,这个题目说明吴朋飞博士将研究范围缩小了,内容更集中到“历史水文地理”研究所对应的内容上了。
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流域个案,是指晋西南地区由东向西、独自流入黄河的涑水河。涑水河在《水经注》里称为“涑水”,《水经注》记述涑水岸边的安邑,乃“禹都也。禹娶涂山氏女,思恋本国,筑台以望之,今城门南台基犹存”。夏代文化属于涑水河流域的一个精彩历史片段,把吴朋飞博士这部著作阅读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出现在这一流域上的历史故事,尤其是这一流域环境变迁的过程及其结果的详细分析。
▲ 汪士铎《水经注图》中的涑水水道
涑水河这条黄河一级支流,现在显然比不上上游的湟水,中游的汾河、渭河那样的名气,本书既然是以涑水河作为“流域个案”,也就程度较深地挖掘了涑水河流域的历史资料,凸显了这一方水土的历史价值。从阅读中我们得到了这么一个鲜明的印象:涑水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较早辛勤劳作的一片土地,地理位置居中,河流长度、流域面积适中,独自流入黄河,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人们长期居住于此,善于利用自然资源,熟中生巧,变废为宝,河湖相连,河渠交融,人地关系深厚,俨然一方乐土,其中的历史和自然价值并不取决于河流称谓的知名度。
很明显,本书作者对于一个人类文明相当成熟地区的环境变迁过程,也倾注了极大的注意力。一方面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思想,即以人类需求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为研究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提供有效路径,另一方面是对以往水资源环境演变研究中,一些预设的结论性词语如“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进行翔实的辨析考察。其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乃至行动,如坚持历史地理学的复原方法,第二章复原《水经注》之涑水水道、第三章完成如何涑水河 6 次河道复原工作及其图件,堪值称赞。
▲ 涑水河河道变迁图
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水文环境变化,这是由历史地理学(包括历史水文地理)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在环境变迁、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历史流域研究等学科的影响下,作者紧紧抓住“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三个核心词汇,探讨人类活动对涑水河原生水资源环境的改造利用,并逐渐演变为人工次生水资源环境的过程,以及次生水资源背景下的流域灾害和环境变化,提出新的综合判断,属于这部学术著作的重要贡献。
近日我从“短文学网”(短篇原创文学)里,读到了瑶台望月所撰《抱愧涑水河》一文,如同北方诸多河流从清到浊、从好到糟、从水多到水少一样,今天的涑水河已经成了一条源头无水、沿线接入许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污河。作者倾述了自己对家乡河流的无限感受,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怎么才能让这样美好的愿望不落空呢?那就要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政府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每一名居民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树立“河流再生”的思想,不断地坚持下去,逐步达到改善身边的环境质量和恢复河流健康面貌的目的。
通过研究,我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我们是龙的传人”这句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在环境变迁领域内具有的含义是:前人创造的业绩应由我们来继承,前人的未竟之业将由我们来完成,前人做下的具有负面环境效应的结果须由我们来改善,而且都是责无旁贷!
本文为侯甬坚为《历史水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涑水河流域的个案研究》(吴朋飞 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一书所作“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号:978-7-03-050527-9
出版时间:2016-11-01
定价:82.00
历史水文地理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较为薄弱 的分支学科之一,吴朋飞编著的《历史水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涑水河流域的个案研究》在学术评述基础上对该学科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并以山西涑水河流域为研究案例进行具体实践。围绕改造“盐池”的人类水文活动行为,从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 角度深入研究了涑水河流域的河道变迁、盐池防洪、水利资源利用、河流水文特征、流域灾害、环境变化 及其应对等,展现了盐池改造中流域原生水资源环境 逐渐演变为人工次生水资源环境的变化过程。
吴朋飞,1979年生,江苏如皋人,历史地理学博士、环境地理学博士后,北京大学访问学者,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和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专职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城市史、黄河环境变迁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合著《开封古城黄泛地层洪水记录及洪灾度反演》1部。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