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德仁院士:超大城市发展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借鉴与启示(PPT 演讲实录)

2017-05-06 卫星与网络 赛杰奥

来源:卫星与网络(微信ID:satnetdy)


2017年4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主办的第六期钱学森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本期论坛的主题是“钱学森智库助推雄安发展”。本次论坛旨在运用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理论和研究成果,汇聚国内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共讨共商,为实现雄安新区的健康、绿色、快速发展出谋划策。



李德仁院士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超大城市发展问题与对策》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未经本人核实),及数据详实的报告幻灯片:



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今天很高兴来参加今年的第六期钱学森论坛。


大家可能知道钱学森是航天工程科学家,其实钱老也是通过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来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大地理科学家。所以,今天我们尝试用钱老的思想来讨论超大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雄安新区的发展和建设。那么,我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第一个是超大城市的形成,第二是它带来的问题,第三是国外可以借鉴的经验,第四是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超大城市的形成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社会和经济方面最主要的一个活动。21世纪,全球人口的半数以上要生活在城市地区,而且这个趋势是不断地在加快。每年超过6000万人会涌入城市,平均每一周会有100万人。而联合国统计,全世界358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的153个在亚洲。在27个人口超过千万级的“超级城市super city”,其中有15个会出现在亚洲。这就是我们城镇化的速度。



城镇化就会带来一些复杂的系统方面的问题:异常脆弱的基础设施,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进城务工者的蜗居生活,这就是我们超大城市面临的几个主要的问题。




我们2011年城镇化人口已经超过了50%,但是,整个2011年和1958年相比,我国建筑工地的面积上涨了20倍。它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二、超大城市的问题


第一,超大城市地面会沉降。这是国外若干个城市,从希腊、罗马、墨西哥,还有我们华北平原的地面沉降情况,欧空局调查出来的数据。 



上图是我们运用雷达遥感技术研究的北京地区地面下沉的情况。红的地区,是一个漏斗状的,它的年下沉速度达到了100mm/年,是在北京市东部、东北部交叉。朝阳东部咸宁侯到双桥一带,沉降严重,靠近通州,因为通州现在是一个副城市中心。我们用GPS、北斗验证了刚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沉降逐年的变化,越来越快,从2003年看不到明显的沉降,到了2010年沉降越来越明显,我们已经把这些成果报给了中央领导。


这与经常抽地下水有关,跟我们这个地球的构造、地质的变形有关,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第二个问题是城市的环境问题,我们称之为城市热岛,包括城市微气候,城市的能源和经济,城市的空气污染PM2.5、雾霾、碳排放还有热不适。



这样就出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我们就会发现北京遇到的风雨雹的异常天气的出现;武汉就出现一个晚上500mm的降水就把整个城市给淹了,人们戏称,“春天到武大看樱花,夏天来武大看海”。2012年北京有暴雨,2011年武汉市有内涝,2013年光昆明的雨灾损失就达到一亿元以上。



我们的城市存在海绵城市的问题,就是不透水层面积过大。如果不透水层的面积占到总面积的75%以上,这个城市就没有抗洪、抗暴雨能力,就不能保证下雨时城市不内涝。你智慧城市安装再多的传感器也解决不了。这就是为什么提倡要建设海绵城市。



这是武汉市的情况。



武汉市的不透水层已经达到78.75%,所以它花很多钱来排涝,仍旧不能对付24小时的暴雨造成的水涝。因为建筑填湖盖房,水面就减少。去年,武汉的南湖引起了洪涝,破坏了很多很高级的豪宅。广州也是如此,广州不透水面积快速增长,到2013年,广州核心城区的不透水面积已经达到75%,也就是失去了抗洪抗涝的能力。


而国外在这方面是非常注意的,在城市中间,拥有充分的绿地,让它有很好的透水的能力。



交通系统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高峰时间交通堵塞,停车难,公共交通出行难,交通管理难。光靠技术手段,传感网,智能交通不可能完全解决。所以,我们要研究钱老的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理论,来解决交通的挑战和问题。



美国也有类似的问题,2007年美国因为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是872亿美元,浪费的汽油,浪费的时间是42亿小时。而中科院2011年的报告显示,中国15座城市的居民每天上班比欧洲多消耗576亿分钟,折合损失也是200亿人民币。而释放出来的尾气,对我们的大气污染有很大的“贡献”,造成了雾霾、PM2.5等等。



大城市的能源系统也有很多问题,能源生产不可持续,能源消耗的效率低。我们要想办法做错峰来控制,用智慧的能源来解决,地面的智能调度,错峰的使用。



我们还要解决绿色能源的问题。美国奥巴马做了很大一个工程,让每个房屋的屋顶铺上太阳能电池,解决绿色的能源。那么我们研究,从拉萨-兰州-太原-北京-天津-大连向北的中国城市,均可以在建筑物顶部和向阳面安装太阳能电池版发电。测绘学应当和能源专家一起做这件事。并且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路灯照明系统已经在我国许多地方推广。


但是目前太阳能发电的案例还不多见,所以我们希望,大家来研究如何在可以利用太阳能的地区充分利用太阳能,来解决绿色的无污染的能源问题。解决汽车的有序供电的问题,解决城市管理上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现有的措施并不多,但智慧城市的应急管理,大数据的发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看一看,国外发达城市发展的借鉴。


三、国外超大城市发展借鉴



首先看纽约,纽约做了多次的规划,它的趋向是从城市规划走向区域规划,搞卫星城,搞一个很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而不是简单地“摊大饼”。这些卫星图显示的是它发展的一个过程,整个大区域整体均衡的发展起来。



而伦敦也是一样的,搞卫星城,搞大区域大伦敦的发展。下面是它的一些遥感图片。



东京,也做了若干次的规划,而规划的趋势都是相同。



巴黎,也有绿色的演变的趋势。



四、雄安新区规划与建设建议


所以,我们觉得中央领导应及时地对雄安新区的发展重视规划和建设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个区域具有区位优势:它是一个京津腹地,跟北京、天津构成一个很好的德尔塔三角形。



他的交通是便捷的,距离北京在建的第二个国际机场比较近,跟几条高速公路都关联的比较好。



而且生态环境很好,有很好的湖泊水的供给资源。



而它目前的开发程度比较低,发展的空间很大。所以这个决策我们认为是正确的。



看看这张图,北京、天津、雄安,雄安有可能按照我们的风水,故宫的风水,建成一个类似中轴线的格局。就使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得到一个很好的传承。



我们有几条建议,建立京津冀新型城市群,疏导北京非首都功能,针对大城市病进行规划和治理。要与北京的整体的协调发展,来统一地做系统工程的规划。

 


要顾及到城市的地质条件,做科学的规划,要把地下要探明,要把地质、断裂带搞清楚。地铁、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选址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



应合理控制城市人口的规模,避免出现下图左边的景象,而应该建成右边的这样一种人居和谐的、可持续的绿色生态环境。



我们的产业布局要合理,要做卫星城,不是“摊大饼”。上图左边的这种“摊大饼”现状是不对的,需要有像右边这样一个很好的规划,共同区域的规划。


水的问题,要跟南水北调统筹。因为白洋淀水量并不是很丰富,而水来自于南水北调,丰年是足够往北京天津运输的,平常年份、旱年是不够的。水质是可以保证的,库区的老百姓少施肥,少污染,可以保证二级水,直接饮用的水,现在已经做到了。但是水量是个大问题,需要统筹研究,也许还要从长江再引水来支持我们雄安的发展。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规划。



第五,我们建议发展半小时便捷的高速交通。让京津冀,雄安与北京,与天津之间能够有个便捷的、快速的地铁或者高铁或者高架的交通。这样区域的整体感会加强。我们很多人可能住在北京去雄安上班或者住在雄安去北京上班,这件事情的实现需要靠一个高速的交通网。我们希望二者间的交通时间能够控制在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好的规划才能保证整体的一个发展。



第六,需要注重环境的保护,要尽量的采用绿色的能源。


我们的领导说,雄安新区的发展要做到50年不落后。武汉大学是1926年由美国的MIT建筑系主任做的规划,到现在90年不落后,人文资源的细调,没有挖平一个山,森林没有去掉一个,这就是我们要借鉴的。雄安新区要作为一个环保的新城,绿色的新城。



还要注重资源的配套,让我们的居民能安居乐业。


商业航天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一个产业,构建航天现在靠国家资源,将来靠市场资源。说不定我们可以把商业航天的中心放到雄安区。


把全国人民吸引过来,商业航天现在全世界非常活跃,我们航天科工二院要发150个通信卫星,我们航天科技集团要发16+4+4遥感星座,我们的长光所要发60个视频卫星……我们现在有1米分辨率5公斤重的遥感卫星,一放就是50-100个。


商业航天未来面向全国、全球有很大的需要,所以我个人认为,雄安新区要吸引一下类似这样新型的产业,这样的话让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我的结论有如下几点:


纵观人类历史,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变革与转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城市化背景下,需要统筹超大城市土地经济利用、城市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人居环境的保护和抗御各种灾害能力等深层次问题,持续做好规划;


智慧城市对经济转型发展、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具有广泛的前景,使得人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


雄安新区,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历史性战略部署,在当前的改革与转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充分征集智慧建议,立足“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后发优势,助推我们实现中国梦。



本文来源:卫星与网络(微信ID:satnetdy),原文标题“李德仁院士:超大城市发展问题与对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点击“阅读原文”可浏览城市化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