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故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早就指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吴传钧,1991),凝聚了地理学的若干关键概念: “人地关系” 维系着“环境变化”、“景观”、“发展”、“风险”等人类-环境地理学的关键概念,而“地域系统” 凝聚了“空间”、“时间”、“全球化”、“区域和地方”、“尺度” 和“系统” 等空间-分布地理学的关键概念。
地理学的11个关键概念
地理学发展出一系列重要概念,它们相互联系,不断深化,大大改变了地理学认识世界的方式,以至于需要从总体上重构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重构地理教学的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
作为人类环境的地球表层一直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地貌发育、土壤形成、植被演替、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一直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环境变化已是当代最重要的全球性研究主题,美国生物学家卢伯辰科认为“21世纪将是环境(科学)的世纪”(Lubchenco,1998)。地理学最早指出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Marsh,18644),当代地理学重视全球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聚焦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探索的论题,地理学者先后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改造论、适应论及协同进化论等人地关系思想(蔡运龙,1996)。当代人地关系研究注重资源、环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①及其变化与人类福祉的关系,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对人类物质需求、安全、健康、社会关系、自由权与选择权的影响(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sment ,2005);普遍参与自然资源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社会实践。当代地理学注重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社会体制和政策、历史文化等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地理学关注各种事物在空间中的联系,即在空间维度上关注各种事物及其相对位置和相互联系,在空间的框架中对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地理学的“空间”概念包括:经验空间(empirical space,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一切事物的几何位置)、流空间(flow space,指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资金流等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和地方空间(place,指具体的地域)。地理学的空间单元有流域、气团、植物群落、土地系统、社区、企业、聚落、城市和区域等,各种地理单元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并构成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地域系统。地理学聚焦“格局” 来进行空间综合,认识空间关系,而要解释格局又离不开时间。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进展为地理学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和新的可能性。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地理学重视研究这种变化的过程———事物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地理学中的时间概念包括“物理时间” 和“社会时间”。前者是对事物运动、变化之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精确度量,这种研究依赖时间序列数据及其分析;后者指社会变化过程,其研究依赖用以界定社会变化性质的社会理论。时间也分为不同的尺度,从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到多年变化。时间变化的研究涉及变化的状态、变化的驱动力(原因)、变化的机制、变化的后果等方面。地理学特别关注与此有关的“周期”、“发育”、“演化”、“演替”、“平衡”、“循环”、“阈限”和“突变”等概念。时间是推断因果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地理学在这个维度上重构过去,解释现在,预告未来;在此基础上作出规划,规划就是控制和管理变化。时间研究也离不开空间, “全球化和本土性”就是一个典型的时空概念。传统的时间序列以经验分析为基础来解释格局的变化,但时间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当前特别注重对非线性、混沌、复杂性、平衡稳定性等方法在时间变化研究上的重要性。
地理学对空间联系的关注源于世界不同地方的复杂差异性。传统地理学以区域为核心概念是这种关注的集中表现。地方是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载体。每一个地方都是唯一的和特殊的(正如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外表和个性),但又具有和与之联系的其他地方相同的共性特征(正如所有人都有共同的生物学属性)。地方差异既是地方之间联系的原因,也是地方之间联系的结果。地方有其客观属性,也存在主观属性(例如乡情、地方认同),了解两者对于认识地方和管理地方都很重要。传统地理学把地方看成组成世界的“马赛克”,当代地理学则更多地把地方看成是空间联系的“切换点”或“节点”。在全球化背景下,跨越空间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了,这使地方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地理距离依然存在,地方差异(尤其是社会关系和文化上的差异)依然存在,各地卷入全球化的程度不同,对全球化的响应也不同。地理学注重地方特性、地方差异和地方联系,这具有实实在在的认识意义和实践价值。
尺度是物质运动和社会发展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一种将世界加以分类和条理化的思维工具。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
46 34167 46 15874 0 0 6645 0 0:00:05 0:00:02 0:00:03 6644且两者相互联系。一般而言,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时间尺度也会增加。不同尺度并非各自独立,而是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嵌套式的结构整体。地理学研究涉及多种尺度。一方面,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某一系统运行的方式和机制,需要缩小研究的尺度;另一方面,为了有整体和宏观的认识和把握,需要扩大研究的尺度。地理学研究需要清楚地界定所关心问题的尺度,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不同尺度上的研究结果关联起来,以利于既全面又深入地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
“系统”是具有可变属性之要素的集合,也包括各要素诸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和各要素诸特征之间的关系。“系统”的一个主要原理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有三种主要类型:封闭系统、孤立系统和开放系统。所有系统都有三类基本属性:结构、功能和演化。系统分析关注系统的边界和环境、系统的状态、系统的结构、涉及能量转换的系统行为、系统的功能及系统的特征参数。地理学隐含着系统概念的一些重要观点(如整体性、相互作用、空间等级),在这种传统综合性基础上,借鉴系统论思想和方法发展出一套地理系统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系统思想促成了对众多环境条件的综合评价,有助于平衡地理学的专门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趋势。地理学既关注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也关注人类系统和社会系统。结合其他关键概念,地理学特别聚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吴传钧,1991)。借鉴系统论方法,地理学着力系统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根据系统的复杂性和组织程度,有些系统易于建模,但还有很多系统则难以模拟。系统方法促进了地理研究,现在也在关注其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无论是生态系统、环境系统、社会系统,还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表现出复杂性、非线性、突发行为和演化轨迹,需要借助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景观是我们看到的地球表层或其某部分的形态,是在漫长时空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产物。要了解景观,需要认识塑造景观形态、影响其发展的各种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人类活动)。既然景观是“看到”的形态,就与观察者的位置、社会地位、价值观、利益、动机和背景等因素有关,这些都会影响对景观的描述和解释,因此景观具有物质和观念两个维度。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景观构成地理多样性(包括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等),地理多样性是世界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蔡运龙,2007)。景观保育和管理是地理学的主要应用之一,地理学广泛地参与景观评价和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管理需要综合的方法,要全面考察景观的特征和形成过程,要分析其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
全球化是指世界不同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关联日益紧密。首先,各地的环境变化已累积到使全球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变化、污染扩散、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环境变化又反过来冲击所有国家和不同地方。因此,“只有一个地球”、“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等概念得到普遍认同。其次,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联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频繁和紧密,生产、劳动、资本、资源、技术、信息等的流动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影响各区域、各地方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此外,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影响到各国、各地区的安全(包括领土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而对全球环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的责任是有区别的,全球化过程的空间格局是不均衡的,对各地的影响可能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全球化世界仍然是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当代地理学研究特别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地方。
发展是指人类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地理学注重在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发展中发挥作用,研究广泛的发展问题,例如城市化过程与城乡规划,各种产业的发展和规划,区域均衡,城乡关系,社会公正,消除贫困和改善弱势人群的生活状况,提高人类福祉和生活质量,等等;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地谋划发展道路。地理学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发展受环境及其变化的制约,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9)。地理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紧密结合,展开诸如环境承载力、生态足迹、自然资本等方面的研究,科学地认识和评价人类发展赖以维系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科学地认识和评价不同地区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
地球表层和人类社会都是复杂巨系统,充满不确定性,常发生突发事件和突变,如各种自然灾害、“金融风暴” 和恐怖事件。此类突变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和其他负面影响,又往往很难预测预报。因此,对不确定性风险的预警、评估和防范成为当前多学科的紧迫研究课题。把握突发事件发生及其影响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分布是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地理学的大有用武之地。地理学在突发事件的定位、影响范围的界定、暴露人口的估计、脆弱性的评估、经济损失的计算、应对措施的制定、潜在灾害的预警及其防范措施等方面都发挥了并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本文摘编自《地理学: 科学地位与社会功能》(蔡运龙 陈彦光 阙维民 刘卫东 齐清文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07)一书“第1章 地理学的性质和作用”,标题为编者所加。
(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丛书)
ISBN978-7-03-035233-0
责任编辑:李敏 王倩
《地理学: 科学地位与社会功能》旨在为地理学者深入认识地理学和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为公众了解地理学抛砖引玉。作者们思考了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和社会功能,力图回答诸如“地理学究竟是什么”、“地理学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认识做了什么”、“地理学还将做什么”之类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学的性质和作用,自然动态和社会需求对地理学的促进,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与地理学的关系,社会科学、哲学与地理学的互动,技术发展对地理学的推动,地理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地理学的前沿领域,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地理学高等教育,地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编辑:刘四旦)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