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泰资管天团 | 姜诚:财报季,如何做个心安理得的“躺平”派基金经理
相比之下,身为“非典型”基金经理的我倒有点惭愧,看看自己的日程表:5点多起床,6点钟吃好早饭出发上班,地铁上读书,7点多到办公室,倒杯开水刷刷滞后的公告和调研纪要,开盘时要么开会聊聊重点股票,要么做做案头工作,要么写写投资笔记,行情软件几乎看不上一眼,下班后陪孩子做做作业,抽空瞄几眼研究报告,11点雷打不动上床睡觉,“受益”于疫情,最近出差都很少……有朋友质疑我是不是骗子基金经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非典型。 回想自己保持这样的“躺平”状已经多年,为了保住饭碗,我得使劲儿证明自己不是骗子。
认知一,绝大多数短期信息是噪声,或者说,阶段性表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长期判断的干扰。
投资中有一对为人所忽略的矛盾,我们掌握的信息看起来很多,拿来做预测又不够多。“判断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世界是复杂而不确定的。”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无法跳脱的困境:很多我们知道的东西没有用,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又不知道。以给股票估值为例,我们能够得到关于财务数据的公开信息,譬如收入、毛利率的变化;通过进一步调研,可以找到这些数字变化的原因,譬如原材料价格变化、产品价格涨跌。这些周期性的数据对判断股票价值毫无用处,却占用你大量的时间。而长期供需关系,政策的导向等对价值评估很有帮助,却无从获得。
巴菲特曾说:一年的利润损失就好比邮寄过程中寄丢的一张红利支票,对一个企业的价值影响微乎其微。简言之,短期利润本身,就是噪声。 认知二,做准确的长期预测很难,做事后诸葛亮却很简单。
当别人预测一只股票2060年的利润有多少时,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预测不靠谱,所以没有人会拿长期利润去做精确的估值,因为那注定是个精确的错误。但轮到我们自己做判断时,却也容易低估难度。当我们接受了太多信息,又无法刻画事情的全貌时,就会开始构建自己的故事版本。譬如,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连续三年领先同行,它的产品看起来很有竞争力,管理似乎高效精细……从内部可以找到足够多理由来“证明”这是家优秀的企业,却对可能的外部因素选择性失明。
在“内部信号”的作用下,这一判断会被不断强化,卡尼曼在新书《噪声》中将内部信号定义为一种自我管理的奖励:是一个人努力做出判断并最终完成判断后的奖励,它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一致感,它使我们感到我们所考虑的证据和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而隐藏或忽略那些与判断不匹配的证据可以增强这种一致感。
一个典型的讨论会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当某个主要领导就一个股票首先发表了意见后,其他人就更倾向于附和,进而极大降低讨论的开放性和客观性。在股市中亦如此,当一种观点被表达并占据上风,追随者就会蜂拥而至。附议者的理由可以是迷信权威,抑或盲目从众,可以是真的觉得有道理,也可以是明知是泡泡却还要参与以期躲过最后一棒。结果是形成群体极化现象,最终形成比原有倾向更极端的观点。
有些人会利用这种极化现象,参与泡沫并在破灭前全身而退。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想“地狱有石油”的故事。人性基本经受不住考验,所以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人性暴露在考验之下,烫手的东西,离得远点为妙。 认知四,熟练使用放大镜的人很多,自带望远镜的人很少。
深度研究,是个大箩筐,它包括了研究深度、广度和远度。但很多人片面强调了深度,拿着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做细致入微的调研,对企业抽丝剥茧,跟踪渠道库存,细拆影响利润率的每一项要素,阅读企业家做过的每一篇演讲……把研究做细很好,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不太好。同时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效果会比较好:放大镜用来审查内部,望远镜用来观察外部。企业的表现是复杂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老戴维斯跟他的儿子说:你可以把会计当作兼职来学习,但必须学习历史。有时候,我们刻意离当下的现实远一点,是为了能看到距离虽远却更重要的史实。 归根结底,在繁忙的财报季,“躺平”不是偷懒。适当调查,大量阅读,深度思考,才能穿越噪声迷雾;不轻易出手,出手的命中率才会更高。
首先,要分清主次,识别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因素。就好比跟一个女孩相亲,外貌特征中黑眼圈是周期性的,五官、身材和性格是结构性的。再比如做股票间比较研究,利润增速的差异是周期性的,持久的成本差异是结构性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的利润波动是周期性的,竞争格局优化或恶化导致的利润波动是结构性的;单一品种驱动的利润增长通常是周期性的,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支撑的规模和品类扩张是结构性的……把书读薄的前提是先把书读厚,每一个数字都拆过才知道哪个数字不重要。
其次,要掌握卸妆技。有人说投资是一门艺术,我觉得不是,会计才是艺术。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上灵活的“自由裁量权”,每一张报表都像一张画过妆的脸,想要她丑就丑,想要美就美,化妆品是“盈余管理”。所以,看上去好看不重要,卸妆后好不好才重要,真假面之间的差异所表现出的公司意图最重要。有时,知道了编报表的人的意图,报表就不重要了,但首先要能读懂报表,才能识别背后的意图。
此外,要有完备的投资框架。投资框架不止是选股方法,还包括投资的目标和愿景(价值观),以及对商业世界的基本认知(市场观和世界观)。对一个价值投资者来说,多数短期数据是噪声;对追逐业绩趋势的人来说,就不是噪声。每一个涉足股市的人,要先想清楚你要从哪里赚钱,然后要对市场的复杂多变和未来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有基本认知,最后才是建立合适的方法。每一步都不容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躺平,得有资本。 总之,躺平式的价值投资看似容易实则难,它需要深刻的洞察力,而非丰富的想象力。
勇敢的人喜欢挑战高难度,投资中亦如此。桌子上有一块奶酪,旁边有一只猫,老鼠冲上去可能被捉,也可能带着奶酪全身而退。猫口夺食是高风险活动,可一旦成功得到的报偿更让人艳羡。股市中也总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奇怪的是喜欢扮老鼠的人多,正是高赔率的诱惑。为什么穷国人口出生率高而寿命短,因为在缺乏安全感和希望的情况下,“多生早死”是一种适应性强的生存策略。眼前明明有一条康庄大道,还去搏命不明智。好投资不以难度系数取胜,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眠,亦能赚钱。
科学研究表明,心理上的不平等也会造成真实的健康和智力损失。有些人很有钱,却总像穷人一样思考,拼命想要更多;有些人已经功成名就,却总嫌江湖地位不够,在断裂的阶梯上奋力攀爬。基金的排名游戏是一碗毒药,它让你焦虑,给你压力,带来失控感,损害你的健康。芒格说,关注别人赚钱比你多,简直愚蠢!当别人求快时,你愿意慢,结果未必慢。 用市场的躁动来惩罚自己,不明智。“躺平”的原则是:用深度思考代替碎片化思考,用谋定后动取代频繁调动,用耐心交换高胜率,跟时间做朋友而非跟它赛跑。“躺平”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能给你带来可观的财务回报;同时又能带领你不断获取新知,接近世界本质;更重要的,它不透支你的身心健康。 保守,目标不是不亏钱而是赚更多钱,活得久才能赚更多。你希望像巴菲特和芒格那样把投资当作一项终生事业安稳地做到老,还是像彼得.林奇一样在拼尽全力迎来高光时刻后功成身退?弱水三千,各取一瓢,我选前者。 有些事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事儿看起来难做起来容易。
左晖说:要做难而正确的事儿。我认为,在波诡云谲的股市中,能做到笑看风起云涌,静观花开花落,这种躺平,才是看起来容易实则难,却无疑正确的事儿!
当然,对基金经理来说,还要点运气,你得有个充满信任、宽容和理解且没人拿着排名积分卡天天敲打你的工作环境。说这话的我,有点凡尔赛啦……
清华大学金融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曾任安信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15年投研经历(其中11年投资管理经验),投资风格稳健,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以长期复利的视角审视上市公司,淡化短期择时;以多情景假设构造安全边际,不盲目依赖乐观预测,持股周期较长。
中泰资管APP
官网:www.ztzqzg.com
扫描二维码开启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