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错误你有么?
常有同学在作业或考试后找错因,轻描淡写几个字:看错了(算错了)!果真如此吗?什么原因导致看错(算错)?如何根治这病呢?
可以简单把错误分为以下几类:
遗憾之错
明明会做,结果反而做错,具体言之,“审题错误”是由于审题时看错数字看漏条件等造成的;“计算错误”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导致;“誊写错误”就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错误”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求自变量使函数取最值,而并非求最值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举不胜举,也是考试中最不应该发生的错误。要消除“遗憾”必须要弄清遗憾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审题错误”,是否因为急于求成呢?如何解决呢,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稿纸用得太乱,公式用得不熟等?建议将草稿纸对折分块,每一块上演算一道题,有序排列便于回头查找。“誊写错误”,可以用检查和检验等程序予以解决。“表达错误”,就需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性与严谨性,平时作业如能按照规范书写表达,学习高考的评分标准写出必要的步骤,并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回答问题。针对这类错误需要经常锻炼自己的细心程度,多做一些考验自己耐心、细心的试题,这样长期总结、训练就会解决此类问题。
似是而非之错
记忆不够准确;理解不够透彻;应用不够自如;回答也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其实“似是而非”是自己对知识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造成的。所以务必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针对这方面的错误,要把各部分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整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理科的解题思维和解题的方法,数学的学习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
无为之错
或由于不会,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作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的问题。在平时考试中遇到这种问题,考后一定要尽量弄懂,实在是不能掌握的干脆就放弃,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收获!因为能做出超难考题的毕竟是少数,并不会对自己有多大影响。
以上这些问题就是所谓的“粗心”造成的,究其原因:
①没有认清粗心的危害。总认为“平常做作业也很轻松”、题目都会做,出点小错误没什么了不起。可能你的老师也常常这样评价你:挺聪明,就是有点马虎。所以在你的潜意识中就有了粗心是可以原谅的小毛病,这就导致在考场上频频出现粗心大意的现象。
②平时缺乏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比如,写出公式后省略,计算或“拷贝”他人的结果,或用计算器代劳,对于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掌握的并不扎实、不熟练,导致考场上经常出现各种计算错误和笔误。
③浏览试卷时感觉题目简单,而得意忘形、盲目作答,却忽视了题目中隐藏的“陷阱”。
④答卷时间安排不当。比如,自己认为数学是强项,为了不丢分而仔仔细细答卷,结果考试时间快到的时候,发现时间不够用而草草作答。
⑤平常的练习中一目十行、张冠李戴、丢三落四成了习惯,考试中就会自然而然出现抄错数字、窜行等问题。
⑥急于求成。为了表现自己聪明、学习好、答题速度快而追求做后面的难题,或看到其他同学答卷而不甘落后,草率作答,匆忙答题,结果把应得到的分数丢掉了。
⑦焦虑紧张。平时作业及测验很少粗心,而到关键性考试时由于患得患失、焦虑紧张常常出现看错题目、书写失误。
⑧试卷到手急于答题,而无视答卷的要求或规则
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几点建议:
①正确认识:平时学习中不能对粗心现象麻痹大意,而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来对待。
②自我提醒:平时的学习和作业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自我提醒,尽最大可能做到按部就班严格按照规范解题,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解答习惯。
③摆正心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不要去想成绩。
④学会调整:每次考试之前深呼吸几次,把心情平静下来,做完题目之后要伸伸懒腰,再深呼吸几次,把心情平复下来再把题目认认真真的做一遍,就是按你的解法做一遍,检查错误;要是时间你觉得来不及,就每做完个题目就深呼吸几次,检查一遍再做下一题,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细致检查。
⑤养成习惯: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做好分析,然后按照分析的思路下笔答题,做完题目之后要检查是否符合解答规范或要求。
⑥劳逸结合: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注意体脑的劳逸结合,考试之前切忌用脑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