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美国智库做法律与公共政策交叉研究,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姚俊倩 法律演讲与写作 2020-11-07

前言:笔者为乔治城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的硕士生,今年春季,我申请了哈里森公法研究院(Harrison Institute for Public Law)的研究助理职位。哈里森公法研究院隶属于乔治城大学法学院,是美国高校智库,主要做法律与公共政策的交叉研究。这份研究经历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美国智库的研究与运营,大开眼界,对美国政体、政治与法律的互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1. 《纸牌屋》的脑洞:美国智库的客户、研究与运营


如果迷《纸牌屋》的话,大家对第一季的这个桥段应该都有些印象:女主人公Claire是环保领域的专家,最开始运营了一家叫做Clean Water Initiative(净水计划)的NGO,于是她的丈夫Frank就请她亲手操刀《特拉华河流域法案》。

(Claire Underwood in House of Cards)


由于这个法案打得是绿色环保牌,会对流域内的天然气开采有很多限制和监管,石油天然气企业当然不乐意,但另一方面一些环保人士又认为法案里的环保措施还不够严厉。所以,这个法案是受两面夹击。如何让这个法案得到通过?达到说服至少一方,甚至两方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任何法案要想成为法律,都必须经过两院的投票批准,然后由总统签字。要在投票环节胜出,先不谈各方利益与站位的天然冲突与偏见,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寻求justification,说服两院议员给法案投票。俗话说,李菊福。

 

任何利益团体(他们可以是富得流油的大企业,也可以是热心环保的公益组织),只要他们想要改变公共政策,就要游说参议院或者众议院的议员发起法案(成为法案的sponsor支持者)。游说,就要justification,讲道理,智库研究的作用就彰显了出来。此外,议员本身如果有法案justification的需求,也可以寻求智库的帮助。

 

所以,Claire在寻求justification的过程中,可以助她一臂之力的,就是我所在的这类研究法律与公共政策的智库机构。

 

基于以上美国法律与政治的互动,在我看来,智库与纯粹的研究机构最大的不同是,智库的研究是结论先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先有一个结论,比如,客户以应对气候变化为最终目的,觉得在全国推行碳税很好,问智库是否可以得到证明以及怎么制定政策施行碳税。智库就要通过研究,论证推行碳税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为什么好处大于坏处;进一步,碳税政策具体应该怎么制定。所以,智库的研究,是结论先行的研究,而且,是提供解决方案的政策研究。

 

一开始,我是不习惯这个逻辑的,感觉有点违反我之前理解做研究应有的逻辑:不都是先有问题,再有结论吗?第一次听到老师们交谈中高频地提到客户(clients),提到客户需求,提到客户项目竞标,我还以为我到了律所。

 

但随着项目研究的推进,以及对法律和公共政策互动的理解,我认识到,这个研究逻辑也挺接地气的。促进公共政策的改变,本来就是需要有强有力的利益支持。而且,应对公共政策困局,从来也没有完美的解决之道。在现实中,我们从来都是带着枷锁在跳舞。落地、务实、有态度的研究与调研,对现实世界施加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法律与公共政策交叉研究需要的。

 

不过,智库也有可选项,它们可以选择客户,做自己认同的项目。在这里,我主要参与了两个项目。在第一个项目下,客户A想要探讨在美国全国推行碳税以及碳关税的可能性与政策方案,以倡导美国政府积极完成减排义务,应对气候变化。在第二个项目下,客户B想要探讨增强美国政府采购和供应链中的《联邦资金责任和透明度法》(FederalFunding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Act of 2006)执行力度的可能性与政策方案,以倡导美国在国际层面上,重视进口产品来源国的工人人权保护和环境保护问题。

 

2. 研究插曲:一开始就犯错误

 

带我的老师是研究院的主任Bob(Bob他的小名,全名是Robert Stumberg)和副主任Prof. Porterfield。他们俩的每次对话,就像一场双簧秀,即便我只get到一半他们俩对川普政府的吐槽,我还是觉得挺逗。

 

我每周都会和他们俩见面。主要指导我研究的是Prof. Porterfield。他的讲话语速很快,我得非常认真听,同时记笔记,才能听懂他的80%内容,但是好在他非常乐于解释我不熟悉的概念。每次和他的对话,都是一场涉及范围极广的lecture,从宪法中的Commerce Clause,到美国国会体系,再到WTO体系,他神采飞扬地给我这个中国小白学生补知识(非常感谢他们在可以选择美国学生的情况下,选择了我,而且还不厌其烦地给我“补课”)。我适时的get到点的反馈,会让他更加兴奋地继续说下去,互动非常有趣。

 

每周,我要基于我提交的研究报告,给Prof. Porterfield做个口头陈述,然后他基于我的口头陈述以及我的研究报告,给我布置下一个星期的研究任务。口头陈述是一个比较折磨人的过程,老师一开始也没让我说特别多,给了我个过渡。他先问,我再答。但到中期,每次见面开头,老师就会特别满怀期待地看着我,等我主动陈述,最开始肯定是不习惯和心虚,觉得自己不行,但后来习惯了后,觉得自己如果基于做好的研究报告目录展开叙述,也不是那么难。

 

对于书面的研究报告,Prof. Porterfield的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他手下带的clinic法律诊所的JD同学就经常被他嫌弃格式。我第一次提交报告,并不知道他的要求和偏好,也犯了这个大忌。

 

第一次研究,我做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碳税和碳关税实践报告,类似于国别情况统计,我觉得用excel统计更好,但是问了老师的意见,他说还是word好。但是我呢,自以为变通地用word达到了excel的效果,就是在里面穿插了很多表格。同时,对于citation引用,我觉得这种国别情况统计,用新闻里面的那种,对文字直接加超链接的办法更好,所以也没有用咱们通常写论文时的那种文后引用。

 

交了报告上去,老师非常克制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意。我看了一下自己的研究报告被打印出来惨不忍睹的样子,也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我在word里面插表格,自己电脑显示的排版还不错,但在另一台电脑里,格式就全变了,表格还被拆分地特别分散,因为我的word默认是国内A4纸大小的布局,但是美国默认的打印纸大小是8.5·11英寸的美国信纸大小,在老师电脑里,重新按照这个布局大小排版,格式全变了。

 

此外,hyperlink超链接的方式,也没法让老师在纸质版的打印材料上,看到我引用的信息来源。最不应该的是,我十几页的报告,没有一个目录,让老师看地云里雾里,没法了解我的报告框架。

 

第一次的报告,教训深刻。但老师没有责备我,还自我调侃了一番,说自己是老年人,习惯看纸质版的材料,不像我们年轻人,习惯在电脑里看东西。每个人工作习惯不同,让我迁就迁就他😅。

 

3. 感想:急不来的研究与一步步的影响

 

2016年秋季学年,当时的我怀抱着崇高的学术追求,选了两门seminar的课,要交两篇论文。这两门课,老师会给你选题定个范围,或者让你自由发挥,虽然课上会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老师也会给你的论文写作提纲给点意见,但缺乏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上的系统指导。

 

而我在开头总以完美主义要求自己,迟迟不下笔,拖延症泛滥。后期补论文的时候,又急性子,导致写论文写地异常痛苦。所以,这两门课下来,我觉得不对劲,如何开展研究与如何写作论文,学术研究我仍旧没有入门,不管是方法上,还是心态上。

 

春季看到这个职位后,我觉得这份工作能够让我至少能够在在有着丰富研究经验的教练指导下,实际操练一把,就立马进行了申请(我才不会告诉,还有很大部分原因是这个职位给钱,16.9刀/小时)。

(哈里森公法研究院位于McDonough Hall一楼)


这四个月里,我每周花费十几个小时在这上面,总共200多个小时的投入,对比我之前写的两篇论文,投入要多得多。但对这两个项目而言,我仍旧是处于最基础的开端阶段。我提交的几百页的报告,也只是碎片化的调研初稿,与真正形成一篇有逻辑,有参考性的调研文章,还差的远。这也让我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做,做研究,急不得。

 

除了实质性的研究,我还间接参与了lobby(游说)政客的过程。这是在第二个项目,涉及美国《联邦资金责任和透明度法》的执行力度问题。老师给了一份他们之前整理的所有2006年参与到这个法案制定过程的参议院、众议院两院的政客名单,以及可能关心《联邦资金责任和透明度法》与人权保护的有关国会委员会以及政客的名单。(美国国会的大部分立法工作由各种各样的委员会及下属委员会进行。一般议案提出后,都是先经专业委员会研究审核,再付诸表决。)

 

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按照2017年国会议员的最新构成,以及他们各自所支持(sponsor)的最新法案,找到现在国会中,最关心《联邦资金责任和透明度法》执行情况与人权保护议题的国会议员与相应委员会。因为客户需要这份名单,找到最有兴趣、最有可能支持这个议题的政治团体,进行游说。

 

这让我联想起了《纸牌屋》里觥筹交错的政界名流晚宴,大家心事重重,各揣着一份接触名单,举着酒杯,向目标政客走去。民间草根的想法,上升到殿堂之上的法律,可能最初就是从酒会中开始,夹杂着利益集团的斗争与内耗,一步一步,在智库的助攻下,升级打怪。

(Frank Underwood in House of Cards)


妥协可能必不可少,但改变,从来也不是一蹴而就。


这让我恍惚间有了种错觉,我真的有在make a difference,即便微小到尘埃里。

 

附:乔治城法学院研究助理申请tips


1. 申请:通过学校的simplicity系统以及图书馆粘贴的告示,时刻关注学校的研究助理招聘职位。一般研究助理的职位会有writing sample的要求,所以,提前准备一份会有先占优势,因为这种职位一般也是rolling basis,老师想找到合适的人后,立马开始干活。


2. 简历:强调自己的过往研究经历。我在简历的经历部分,把最相关的三段研究助理的经历摆在了最前面,意在强调我做过相关类似工作;其次,是我在《乔治城国际法期刊》做学生编辑的经历,说明我对美国的学术编辑,文稿要求有一定了解;最后,是我在LexisNexis的做学生代表,负责数据库培训的经历,表明我对法律研究工具的熟练程度。


3. 面试:Take it easy。首先,根据职位要求,想想自己为什么合适,准备几个理由;其次,把简历上可能提到的问题准备一下;最后,观察面试你的老师是什么类型的面试者。如果是比较喜欢自己说话的那种,就让他多说,你适时表达你懂了,get到点了就行;如果是那种喜欢听你多说的,你就多说自己为什么适合这分工作。


4. 难度:由于语言劣势、只在学校待一年的项目劣势以及F1签证劣势(要申请到SSN社保号,才可以正式开始工作,领工资),在校内找到paid的职位比较看运气。


欢迎关注乔治城中国法学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