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美国法律评论期刊做学生编辑,我要给教授论文打分

姚俊倩 法律演讲与写作 2020-11-07

编者按:在美国法律评论期刊做学生编辑,对JD(Juris Doctor,法学博士)同学而言,应该都不陌生。通过一年级的write-on competition写作选拔,二年级和三年级的锻炼,这段编辑经历是不少JD同学都有,而且都很有收获的一段。但对LLM(Master of Laws,法学硕士)学生而言,由于只有一年学制,再加之很多期刊并不公开对LLM学生开放申请,这段经历就比较特殊了。本文作者是乔治城国际法LLM的毕业生,在读期间加入了《乔治城国际法期刊》。下文,是她对对美国法律评论期刊不同之处的小思考与担任学生编辑的体会。


来美国法学院之前,我就耳闻美国法律评论期刊不同于国内的“惊世骇俗”之处:绝大部分的美国法律评论,是由学生团队主导和运营。习惯了国内由教授专家主导的法学评论期刊模式的我们,可能第一反应是:这,靠谱吗?

 

但这套规则,在批评与质疑中运作了100多年,对美国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方流芳教授在1997年,以《哈佛法律评论》为例,详细介绍与讨论了美国法律评论期刊的运营与利弊,大家有兴趣可可查看原文(http://blog.sciencenet.cn/upload/blog/file/2010/3/20103181451190245.pdf)。

 

一般而言,这些主导美国法律评论的学生团队都是JD学生,一年级JD在暑假通过write-on competition,提交自己的writing sample,填写想要进入的期刊,和我们高考报志愿差不多的模式。然后,各期刊按写作成绩、GPA、志愿先后等标准,择优录取。以乔治城法学院为例,各大期刊会把自己选拔成员的标准列出来,供申请者参考。

(乔治城法学院的write-on competition 详细介绍,请访问:https://www.law.georgetown.edu/academics/law-journals/writeon/)

 

在美国法学院,能进入学校的法律评论编辑团队是一份比较光鲜亮丽的经历,对找工作也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在律所网站上,大家经常也可以看到律师如果有做学生编辑的经历,都会在学校教育经历一栏中标出。

 

碰巧在去年我入学那会,《乔治城国际法期刊》首次面对只有一年项目时间的法律硕士学生LLM招聘选稿编辑(今年它也持续对LLM同学开放申请,欢迎大家报名)。抱着一探究竟的目的,我成为了传说中学生做“老大”的美国法律评论期刊团队中的一员。


一本期刊多则一百多号人,按照分工与职责,学生编辑分为很多种。具体来说,我是选稿编辑Articles Advisor,不负责具体的论文格式和引用的调整和审阅,只负责审阅文章内容。下文,我将谈谈自己对美国法律评论期刊不同之处的认知与做选稿编辑的体会。

 

1. 美国法律评论期刊的不同之处


我之前给国内不少期刊投过稿,经历过漫长的等待与专家评议,收到不少拒信,最终文章得以在一家CSSCI上发表。与编辑们的交流,这让我大概了解了国内期刊的运作。在美国法律评论期刊的学生编辑经历,让我对比出了两者的四点不同之处。

(《乔治城国际法期刊》审稿流程)

 

第一个不同点,美国的期刊文章按写作主体,分为两类,由专家学者写的论文称为Article,由在校学生写的论文称为Note,因而,如果你是在校学生,却给articles committee 投稿,不管写得再好,都很可能会直接被拒。

 

如上文所言,第二个不点在于,审稿人并非专家学者,而是学生。因而,各大期刊为了把控审阅质量,学生在审阅论文时,需要按照一套详细的审阅规则,给论文打分,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自己的审阅意见与理由。


(《乔治城国际法期刊》审阅规则(部分截图))

 

第三个,国外期刊有个流程标准化的文献查新(preemption check)环节,来弥补学生专业性的欠缺。通过搜索各大学术数据库,记录搜索关键词与相关论文,这个环节可以让可能并不是那么专业的学生编辑,以最高效的方式,评价论文选题与结论是否具有新颖性。

(《乔治城国际法期刊》文献查新步骤(部分截图))

 

反推之,这个文献查新的标准流程,也可供我们开展学术研究,写论文,尤其是做文献综述,以参考。

 

第四个不同点,论文作者需要在投稿时,提供自己的简历。所以,美国法学类期刊,很多并不是盲审。虽然按照流程,第一轮审稿编辑并不能先看作者的简历,但是在二审时,作者本人的学术经历和文章会放在一起考量。

 

此外,一些期刊还有比较独特的收稿偏好。以《乔治城国际法期刊》为例,按照历年来的审稿经验,他们对投稿文献来源会有优先级排序。通过email接收的投稿,会被他们事先认定为质量稍差的一类。而通过投稿平台ExpressO和Scholastica投稿的文章,编辑会事先认定质量会较高于邮箱投稿。所以,有志于投稿美国期刊的大家,可优先选用这两大平台投稿,增加中标率。

 

2. 我做选稿编辑的体会

 

刚入选选稿编辑时,我对自己要在这里做什么,怎么做一概不知。第一次了解《乔治城国际法期刊》的庞大团队,第一次听到主编对我们按时按质量完成任务的“警告”(如果在团队里表现不好会被除名,被除名成员讲会禁止在简历或者LinkedIn里继续提及自己在《乔治城国际法期刊》的经历),再到第一次知道Article和Note的不同区别,我对自己的无知与英文阅读障碍感到捉急地不得了。

 

开学后,我每周都收到senior editor的长篇邮件问候:要有任务了,大家一定要按时完成,完成不了要及时告之,不然拖延的后果很严重之类。这搞得本来读课程阅读reading时间都不够用的我慌地不行。

 

但好在团队成员够给力,审稿指示够明确,审稿流程够标准化,我分到的任务并不多。甚至还出现大家抢着审稿的“奇葩”事情。如果熟悉国际仲裁,大家应该都知道Gary Born,他在去年给我们期刊投了篇论文,整个办公室为之沸腾。可想而知,大家抢着要审阅他的论文,享受一下给大咖打分的快感。

 

在乔治城一年的时间,我在期刊的办公室度过了最充实的时光,它见证了我所有的自习与刷夜,是乔治城之于我,最熟悉,最温暖的所在。

(乔治城国际法期刊办公室)


免费打印,零食与咖啡无限量的提供,是期刊带来的硬件福利。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期刊,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TA们中绝大部分都是毕业就进big law firm,拿18万年薪的人生赢家,与TA们的相处与共事,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带给了我不小的成长与珍贵的友谊。

 

要问我最有满足感的一刻,那肯定是《乔治城国际法期刊》第48期正式出版发行,而自己小小的名字,永久地出现在了这一期。

 

恰逢今年《乔治城国际法期刊》招新,我想通过此文,鼓励所有对国际法感兴趣的同学报名试试。如果大家对其他领域的期刊感兴趣,即便这些期刊并未明确表示招募LLM学生,大家也可以主动发邮件联系相关期刊的主编,自荐。

 

各期刊主编的联系方式在链接中可以找到(比如,klg79@georgetown.edu是American Criminal Law Review的负责人邮箱):https://www.law.georgetown.edu/academics/law-journals/writeon/upload/JournalComparisonChart2017.pdf

Take the initiative,要相信,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最后,不管你身在何处,不管你是LLM或JD,如果有学生编辑的机会,请一定要尝试。因为,这份经历一定会让你收获满满。


欢迎关注乔治城中国法学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