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生前唯一纪录片:人受控制,主要原因是人自愿受控制
意大利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安德烈是唯一为王小波拍摄过纪录片的人。那时,王小波从人民大学辞职,《黄金时代》刚刚获得《联合文学》小说大奖。
当时的安德烈没有想到王小波可以成名,他的读者很少,他的书无法进入主流市场,只能在书摊上流转。
该纪录片于1996年10月制作,素材大部分流失,只留下专访。以下视频为现存对话片段。(前四十秒无声)
思想的火炬从未熄灭
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摘自《黄金时代》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
摘自《沉默的大多数》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摘自《沉默的大多数》
猪
一只猪逃离了猪圈,四海漂泊。它不要安全感与归属感,只要智慧、趣味与美的生活。它不相信世界上有“命运”,只相信不管多么强悍、智慧的猪,都各有“限度”。敢于挑战限度的猪多半要遭受失败,但是它们开拓出来的新路,将使那些懒惰怯弱的同类获得幸福。它如此与众不同,是谓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中获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人物评价
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个人热爱写作,热爱做音乐,也热爱拍电影。每当看到伟大的作品,我经常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做到那样。大部分音乐如果努力,我是能做到的;有些电影我做不到,但我能感觉到差距有多大;唯独读王小波的时候,我完全没办法拿自己去做比较。很多人说他是中国的卡夫卡,我看不懂卡夫卡原版,但从翻译作品中还是能感觉到卡夫卡头脑中具有很多突破性的臆想。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高晓松
想起王小波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王小波生前写了那么多文字,苦口婆心讲道理说常识。后来他死了,人们才假装发现了他作品的价值,觉得他写得不错,是个优秀的作家。如果王小波没有死,到今天的话,他在人们口中应该算是那种一天到晚炒作的人吧。炒作和冒着一定的风险发表观点是有很大区别的,也是非常好分辨的。只可惜,大家似乎都分辨不了。
——作家韩寒
摄诗文艺书店大师典藏推荐
王小波典藏文集(6本函套)
识别二维码打折购买
素材来源:细读会入迷
推荐观看:
欢迎关注
摄影与诗歌旗下视频朗读号
青听间
视频 · 动漫 · 电影 · 音乐 · 朗读 | 微信· qtj-1028
编辑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