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蛇中之王--眼镜王蛇的科普、饲养笔记与人工繁育

Viperman 爬行天下 2020-08-27

(本文转自Viperman公众号)





   眼镜王蛇的科普、饲养笔记与人工繁育



作者:Viperman(巨王蛇)


      相信对于很多蛇类爱好者,尤其毒蛇发烧友来说都难以抗拒眼镜王蛇的魅力。而这个圈外的人也没几个不知道它响亮的名字的。它体型巨大、凶猛迅捷、毒性猛烈、智慧非凡。在野外,因不折不扣的食蛇性又压制着领域内其它蛇类的数量。所以不论从哪一点来说眼镜王蛇都是蛇中之王。在亚洲丛林里,大公象见到它都要畏惧三分。

      本人接触并饲养眼镜王蛇历史已有近八年,这种巨大的毒蛇必然是让我最着迷并投入大量心思的。目前我饲养着一条成年的雌性眼镜王蛇(封面图)。本文将主要结合着我的饲养经历、日常照片视频、喂养和管理心得、掌握的一些自然科普以及人工繁育图文等来多方面的描述眼镜王蛇。文中一部分科普资料及数据(粗体字部分)还有部分图片(无水印的)来自于不久前从"东邪"手中买来的一本Tom Charlton(英)著作的《KING COBRA》一书,全名译为:“眼镜王蛇自然史和饲养管理”。



------------------------------------------  1 


自然科普概述  ——————— 2-7

饲养图文   ——————————8-20

日常清理维护与安全操作   ——21-25

与人类的复杂关系 —————26-27

毒性和咬伤的救治——————28-30

冒险玩弄不如安静欣赏  —————31

野外繁衍与人工繁育—————32-39

物种生态现状、保护工作————40

总结及感言  ——————————41


——————————————————



                        自然科普概述     


                                                 
       这个物种首次被描述并详细记录是在1836年。  因经常被发现于树上,一名叫做康托尔的军医将它命名为汉娜(Hamadryas Hannah),而Hamadryad意思是希腊神话中一位住在树上的仙女。后在1858年,来自德国的爬行动物学家Albert Gunther将眼镜王蛇属Ophiophagus(食蛇者)第一次提出。


下图,康托尔在1836年绘制的一条印度眼镜王蛇,原图由Inaraneil Das提供。




眼镜王蛇在树枝之间活动的拙劣素描图:Viperman。




       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英文名King Cobra,字面意义看似为眼镜蛇之王或者王眼镜蛇?然而中文名并没称呼它为王眼镜蛇,因为在属分类上它不是眼镜蛇也不是王蛇,而是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眼镜王蛇。跟之前介绍过的尖吻蝮一样,眼镜王蛇也是单属单种。并且本人觉得眼镜王蛇这个名字让这位蛇之王者带着威严又不失一丝沉稳的特质。

      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没有之一,Tom Charlton:成年雄性通常可达4米以上,体重6-10公斤,明显大于雌性。而成年雌性体长2.5-3米,很难超过3.5米。并且雄蛇的头部更加宽大厚实。尾巴比例也更长。有时会出现一些罕见的超过5米的雄性个体,野生个体最重的记录来自于2017年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雨林研究站捕获的16公斤重的雄蛇,而眼镜王蛇最长的记录(存在质疑)是1937年4月在马来西亚迪克森港捕获的5.5米个体,这条蛇被送往英国伦敦动物园,并且在随后大约两年时间里增长至5.7米。据说随后二战爆发,就像很多被认为的有危险的动物一样,人们担心伦敦遭到轰炸会致使它出逃而杀死了它。一些出版物都提到过这条世界上最大的眼镜王蛇,包括吉尼斯动物实录(1982)和世界蛇类(1987)。我们努力追踪更多关于这条大蛇的信息,后与伦敦动物学会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但并未获得关于当时5.7米眼镜王蛇的测量记录。且据说当时的动物记录卡由个人保管,存在丢失的可能,因此,这条巨型眼镜王蛇是否真实存在有待进一步调查”。


 巨大的眼镜王蛇,网图

   

---------------------------------------------  2

   

      在野外,眼镜王蛇主要靠捕食其它蛇类为生,它们一般在白天活动,不同于一些蝮蛇和蟒蛇的半寻找半埋伏的捕猎战术,眼镜王蛇是非常积极的掠食者,它们花费大量精力长途跋涉地寻找猎物,因为修长的身材,行动也会非常的迅速。一旦发现目标(蛇),它就会猛扑过去张开大嘴将其咬住,巨大的体格使其一般的猎物都无法挣脱,因为毒液成分以神经毒素为主,配合着前沟类型毒牙注射进猎物体内。会迅速麻痹被捕获的猎物。不过眼镜王蛇会根据猎物的大小掌控自己的排毒量,毕竟毒液本身是以很高的能量消耗换取来的。而成年眼镜王蛇在防御性攻击时狠咬一次实际完全可以释放达到400毫克的毒液量,足够杀死一头成年亚洲象。据说在印度的猎虎时代,每年都会有几头工作的亚洲象因为眼镜王蛇的咬伤而死亡。足以证明该种蛇的厉害。


捕食中的眼镜王蛇,网图


      Tom Charlton:关于寿命,野生眼镜王蛇难以估计,因为该物种行踪隐秘难以捉摸,长期监测野生个体困难较大,加之生长率受到性别,地点和食物等因素影响,因此个体大小并不是确定年龄的可靠方法。不过眼镜王蛇已经被证实为是长寿的物种。一只来自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圈养雄性个体活到了31岁。众所周知动物在人工营造的适宜环境下往往会比在野外的亲戚长寿。毕竟在野外环境眼镜王蛇要面临寻找食物,气候变化,抵抗疾病等诸多生存挑战。


      虽然眼镜王蛇是单属单种,但这个双单蛇却是分布最为广泛的蛇类之一,东南亚各国以及多数岛屿,印度次大陆,北上至中国南部多省都有眼镜王蛇的踪迹。


下图,眼镜王蛇地域分布(红色部分),其中X标记代表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一次尚未确定的样本报导的位置。地图:Mark O’shea。




---------------------------------------------  3




       Tom Charlton:它们占据了许多不同的生境,包括原生林和次生林、竹林灌木、开阔的草原和红树林沼泽。在热带地区,眼镜王蛇的一个重要栖息地是热带低地雨林。虽然像眼镜王蛇这样的顶级捕食者都会回避人类,但在棕油、水稻、茶叶和橡胶等人类农作物的耕地也会发现眼镜王蛇活动。因为这些被人类破坏的栖息地通常是大量啮齿动物的家园,而这些啮齿动物又能吸引各样的其它蛇类。因此,眼镜王蛇会把这些地方当做是一个狩猎场。


农业用地环境,印度西高止山脉。照片:Owen Roberts。



低地雨林生境,吉隆坡巴鲁。照片:Tom Charlton。





红树林沼泽生境,马来西亚半岛Lumut。照片:Tom Charlton。





---------------------------------------------  4


如此广泛的分布也造就了眼镜王蛇不同的颜色和花纹,从刚出生的幼体来说,有如下图两个纹路类型。照片:Tom Charlton。



       其中 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中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与泰国中北部产地幼体外观为上图(右),而泰国南部、马来西亚、新加坡、婆罗洲、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产地幼体外观为上图(左)。成年的眼镜王蛇颜色和花纹更加多变,以下11张图展示出各个产地的野生成年眼镜王蛇的外观,图片取自前面提到的《KING COBRA》一书。


中国香港,西贡郊野公园。照片:Jean-Jacques-Ferguson。




印度西高止山脉。照片:Jonathan Hagstrom。




印度安达曼群岛。照片:Tom Parkin。




越南康岛群岛。照片:Scott Trageser。



---------------------------------------------  5


泰国Kaeng Krachan国家公园。照片:Tom Charlton。




泰国南部甲米省。照片:Tom Charlton。




菲律宾,薄荷岛。照片:Elliot Pelling。




马来西亚,马六甲。照片:张恩华博士。




新加坡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照片:John Foenander。




婆罗洲,东加里曼丹。照片:卡尔蒂姆自然保护区。




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岛。照片:Nathan Rusli。




---------------------------------------------  6


       总体来说,分布地域偏北的眼镜王蛇通常为棕黑或者黑底色,与身上的黄或白环纹形成鲜明对比。应该是高纬度四季变化分明,在早晚温差较大的季节深色皮肤更有助于让蛇在晒太阳的时候汲取能量。毕竟眼镜王蛇跟所有蛇及其它爬行动物一样属变温动物。需要太阳热量和适宜的环境温度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在中国南部的亚热带丛林,每年冬季气温很低,最冷的月份中,太阳光也不够给予让眼镜王蛇正常活动的能量,所以这里的个体要选择冬眠来熬过寒冷的岁月。冬眠期间蛇会躺在一个安全的、隔绝的地方昏睡,完全停止进食,直到季节更替回暖,它们再次活动捕食。在这样气候下生存的眼镜王蛇通常会经历明显的体色变化,低温季节体色变深便于吸收阳光迅速升高体温,而在季节明显回暖时,它们的体色又会逐渐变浅。而热带地区的眼镜王蛇不会冬眠,因为恒定的高温,这些区域的成年蛇全年保持活跃进行觅食。



       尽管分布广泛,但是---Tom Charlton:眼镜王蛇跟大多数蛇一样是独居动物,除了繁殖季节,它们很少有社会行为。又因为食蛇性有时会导致同类相食,所以个体间的任何接触都是危险的,特别是当它们之间个体大小存在较大差异时。来自印度西高止山脉的研究站的研究者对2条成年雄性进行了6个月的追踪观察中发现,其中一条活动区域在面积1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而另一条的活动面积大得多,达到了30平方公里。并且研究观察到,个体会重复使用庇护场所,回到同一地点觅食且不同个体之间活动范围不重叠。这说明了眼镜王蛇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且领地范围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大


        因为眼镜王蛇分布广泛,所以不同产地的种群也有着不同的繁殖季节。Tom Charlton:热带地区的繁殖期一般在1-3月,亚热带地区一般为4-5月,而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野生种群被发现繁殖期在9-10月。并且跟其它眼镜蛇科成员一样,眼镜王蛇为卵生蛇类。

   

     关于野生眼镜王蛇的繁殖行为和人工繁育,将在本文最后的野外繁衍与人工繁育篇章做详细介绍。


 

---------------------------------------------  7

    


                     饲养图文




       综上所述,巨大、凶猛,致命的毒液都成为了眼镜王蛇的贴身形容词,单是这些点就足以吸引很多蛇类爱好者了,包括我。然而一旦接触并用心观察过眼镜王蛇的人就知道,除了这些明显的外在表现,眼镜王蛇还蕴藏着很多其它蛇类不具备的内在魅力。


 

       本人总共接触并饲养过4条眼镜王蛇,上图。不得不说,在被惊扰时,这位众蛇之王的表现比其它蛇的防御架势更具威慑力,尤其是野生个体。受到惊扰时会立起身体前三分之一并且张开大嘴发出很大的呼气声来警告来犯者。甚至对你冲过来!2012年我跟云博士合资救下两条即将被泡酒的成年云南眼镜王蛇(上图2,3)。我在给蛇转移到蛇箱时候,其中一条马上立起脖子回过头张开大嘴向我冲过来(虽说眼镜王蛇的防御姿态很像眼镜蛇,但与多数眼镜蛇原地起身防御不同的是,眼镜王蛇更加擅长立起身体在向前快速移动中摆出防御或进攻姿态)。我赶忙后退好几步,紧接一个后跳跃上床。此刻它便停止向前冲。我不动,它也不动。就像双方都在思考是进是退。并且可以明显看到它的眼睛在跟我对视。不一会,它低下头缓慢离开。当我再次缓慢移动的时候它会马上察觉,视觉跟很多大型游蛇一样敏锐,它就会侧着头继续观察我的一举一动。但不会像先前表现的那样激进,感觉呈现的是那种宠辱不惊的老练。可以说,这条蛇跟大多数其它蛇的相同点是,虽然会采取吓人的防御姿态,但一有机会它还是会选择逃避。而后来长期的接触不同个体的眼镜王蛇总结来看,它们又和很多蛇有着不同,相比一些攻击对手时实打实真正咬下去的蛇类,眼镜王蛇多数时候是戏剧性的张嘴恐吓而非真来咬,这样展示既能达到最好的威慑效果,同时又能避免真正贴身肉搏对双方带来的伤害。并且通过观察对手动作,它们会变幻防御动作的激烈程度和掌握进退的尺度。这不得不说更像是一种战略智慧。可能是因为它们在大自然中本身就是顶级掠食者,除了人类和同类,极少有其它动物真正对成年眼镜王蛇构成威胁。


2012年救下的即将被泡酒两条成体眼镜王蛇,照片:Viperman。


   

       下面侧重说一下饲养和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眼镜王蛇不能进行两条或多条混养。大量资料显示两条成年眼镜王蛇碰面会发生激战,而且我也深有体会。我跟云博士合资救助的两条起初就是都到达我手中,因为资源有限,某天我打算一起放进一个大的蛇箱,然而两条蛇刚转移到更大的空间,其中一条立刻咬住对面另一条的脖子。两条蛇瞬间扭打在一起。我抓住蛇身大幅度甩动,好一会两条蛇才分开。值得一提的是,本以为咬住这么久,被咬那条身体一定被注入了很多毒液,我担心中毒死掉,但仔细观察发现被咬的那条蛇脖子展开好一会,一动不动的仰着头,而伤口中缓缓流出了透明的液体。这是否是一种自身的排毒机制尚不清楚,后来这条蛇也始终没有发生异样。


两条蛇当年激战图,照片:Viperman






--------------------------------------------- 8

 


       基于巨大的体型和主动搜寻食物行为可能产生的活动量,眼镜王蛇的饲养空间一定要越大越好。单单是饲养箱和环境配置,我就没少下功夫。本人目前正在饲养的一条体长2.9米的成年雌性眼镜王蛇。这个体长刚好符合雌性标准身长。它于2014年4月26日来到我这里,当时体长1.7米左右,安置在一个1米长半米宽的复合板蛇箱中。而一年后搬进长度1.35米,宽和高分别为0.7米以及0.65米的PVC箱子中。目前就打算把它转移到1.8米的蛇箱中。而《KING COBRA》一书中写到要用2.4米长的饲养箱。并且箱子的通风一定要流畅。如果条件优越,可以尽量加高饲养箱的高度。一是眼镜王蛇和眼镜蛇一样有立起脖子观察周遭环境的习惯,二是很多资料中也描写到野生的成年眼镜王蛇也经常在高处的树枝上被发现。当然,如果要满足眼镜王蛇攀爬活动的要求,除了高箱配置外,里面还要放置能够攀爬的树枝。基于蛇基本都是生性害羞的动物,饲养眼镜王蛇一个大的躲避穴当然也是有必要的。躲避穴可以用类似花盆的器皿制作,大小能够容纳下盘卷休息的眼镜王蛇就好。然后就是一个足以盛下大量水的器皿。并且盛水器的重量要大到不会被巨大的眼镜王蛇活动时打翻。最后切记,箱子的拉门一定要配锁!


饲养环境中盛水的厚重瓷盆, 照片:Viperman。



       有了合适的箱子和基本设施,下一个需要给予的就是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这两点也几乎是养所有的蛇需要考虑的。温度控制上,箱子顶部可以设置1~2处加温灯,晒点周围温度可以略高。30—32°C,其余部分可以为25—27°C。以供蛇自由选择温度适宜的区域。夜间加热可以选择夜灯或者陶瓷灯。陶瓷灯是应对冬季较低室温时候的加热利器,但灯体周围要加置防烫网。当然如果是盛夏时节,亚热带气候地区或者温带地区则完全室温就好。还有在低温方面,我观察到一些我国产地眼镜王蛇对寒冷的耐受力要高于舟山眼镜蛇,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眼镜蛇科还是比较怕冷的。而在湿度的要求上,可以说眼镜王蛇是有一些讲究的。它与眼镜蛇属的很多成员适合较低的湿度相反,不论是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这些在自然界跟眼镜王有重叠分布的,还是远在非洲热带地区的红喷毒眼镜蛇等种类都需要较低湿度。但眼镜王蛇的饲养则需要较高的环境湿度,尤其是成年个体对高湿度的耐受力更要远远大于幼体。


模拟降雨给我的眼镜王增加湿度。照片:Viperman




--------------------------------------------- 9


       关于我特别在意眼镜王蛇饲养时的环境湿度并非小题大做。据饲养观察,眼镜王蛇在湿度不够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是有明显异样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如果环境相对湿度长期低于50%,那么该物种的颈下大鳞片会出现明显的褶皱现象。我饲养的第一条眼镜王蛇(2010年初秋)来自好友杨的赠送,是一条2米左右的大亚成体,当时实现了拥有这个品种的愿望让我欢喜不已,但是蛇到手之后我就发现颈下鳞明显褶皱,看起来干巴巴。后来得知此蛇自从2009年被另一好友小佳(化名)收来之后就一直是简易环境饲养。垫材为报纸。随后2010年初赠送给杨,最后到我手上。不过因为当时见识少经验少,北方的同类饲养者也寥寥无几,圈子里没什么互动交流,所以我仅仅觉得可能是单独个体对干燥气候不适应的表现,加之褶皱现象据说已经保持很久了。所以此蛇在我手里依然用木箱报纸水盆等简易设施饲养。直至2012年12月,此蛇因为患肿瘤死亡。


下3张图为好友杨于2010年赠送我的眼镜王蛇,可以明显看出颈部鳞片的褶皱。照片:Viperman


  进食



       然后说前面提到的2012年救下的两条云南眼镜王蛇,后来我自己留下了浅色的一条,当时我虽然在给它布置环境上更精心了一些,但我依然没有意识到湿度的重要性,垫材依然是报纸。最终三个月后蛇的颈下明显出现褶皱,本身该蛇就因为是成年野生个体显得比较神经质,进食和活动都很胆怯很小心翼翼,再加上冬季的极度干燥蛇很快出现精神不振,身体干瘦,报纸作为垫材怎样喷水都留不住湿度。在2013年初此蛇就一命呜呼。


  当时环境如下。照片:Viperman。



进食特写。照片:Viperman。





---------------------------------------------  10

 

      如果饲主在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地区,空气的相对湿度数值常能够达到70%左右,那这样环境下饲养自然不必担心湿度不够。但在中国长江以北的温带地区,主人们就要在加大湿度上多费心思了。以中国华北或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为例,一年之中恐怕只有盛夏的伏天(通常在7月中到8月初)空气湿度指数能够达到70%,初夏和初秋勉强能够超过60%,其余时光低于50%的时候很常见,在北方干燥的冬季很多地方的室内则难超过30% 。因此,简单的报纸作为饲养垫材显然不科学。


休息中的眼镜王蛇。照片:Viperman。



       不过因为对该物种的喜爱,两次失败的经历都没有打倒我。终于在2014年我引入了现在手中这条雌性眼镜王蛇。它是人工繁育个体,看体色应该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或者泰国南部产地。并且经过咨询前辈和查阅资料,我决定使用ZOOMED森林地表垫材来覆盖整个箱子底部。这种垫材是经过防腐处理的柏树木碎块,具有较好的保存湿度的效果。有很多饲主也会用防腐消毒处理后的竹叶,这样更加还原自然。铺设森林地表垫材之后上面我还会放置几块大的树皮。果然森林地表刚用上,内部本身含有的水分开始迅速蒸发到空气中,湿度读数很快升高。含有水分的垫材保湿效果一般会持续几个小时到小半天时间,如果垫材中的水分蒸发殆尽,那么可以进行补水,我的补水方法很简单,用装水的喷壶喷淋就可以了,把垫材都淋湿,很快箱子内的湿度又会回升至60读数以上,这样又能保持个半天左右。一般情况,补水工作1-2天进行一次就可以。除了定期对垫材喷水之外,我还会经常对着蛇的颈下大鳞直接喷水(冬季很有必要)。而这条眼镜王蛇很多时候也非常配合,喷淋时它会立着一动不动让水淋湿颈下。不过直接喷淋冷水会对蛇造成不小的刺激,因此不论是喷淋垫材还是蛇体本身,我都会用温水进行操作。饲养4年多以来此蛇从未发生颈下鳞干皱现象。不过如此高的环境湿度,饲养者必然要做好箱子内的通风工作。尤其在夏季,长期通风不畅会造成细菌与霉菌滋生,也会导致蛇的呼吸道疾病。除了箱子的通风缝隙要多之外,闷热天气我也会选择打开箱子的拉门一阵,然后打开室内的门窗辅助通风。为了减少水分对箱子底部的侵蚀,我定制了尺寸合适的玻璃槽,安置于下方


定做的璃槽需要8-10厘米的边缘高度,以便更好的保护箱子底部。照片:Viperman(2014小亚成体阶段)

2018成体阶段



森林地表垫材全面铺设效果。照片:Viperman。




仿自然环境造景的蛇箱。照片:David Howard。前面提及的垫材、躲避、水盆、树枝以及灯具防烫网这些设施图中环境应有尽有。





---------------------------------------------  11


       相比成年个体,小亚成体眼镜王蛇有时有着更加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我的这条眼镜王蛇刚到手时候是一条不到两岁的蛇,在新的环境会中不断游走,足足5—6小时的时间里一直保持活动不停的状态,可谓是把新环境试探个遍。因为它是人工繁育个体,从出壳时就在人工环境下成长,对新的人工环境适应的极快,所以开食也是很顺利。


眼镜王蛇刚到不久时的样子(2014)。照片:Viperman。







这个年龄段的眼镜王蛇受到惊扰,通常会更加奋起的直立进行防御。



成年之后,性格沉稳了很多。




---------------------------------------------  12


       眼镜王蛇是新陈代谢很快的蛇类,尤其是年轻蛇,吃过一顿之后有时两天内就消化的差不多了,所以在喂食过后的几天要经常打理蛇窝保持卫生。我这条蛇它在成年之前都是7—10天喂食一次,当然,再频繁一点也没关系,具体频率也可以根据季节和食物大小或蛇当时的状态而定。说明一点,喂食活体的野生蛇类(尤其南方蛇类)可能带有感染寄生虫隐患,所以,喂食解冻的饲料蛇更加保险一些。


圈养的马来西亚眼镜王蛇进食解冻的网蟒,照片:Tom Charlton。




       眼镜王蛇的视觉非常敏锐,很多时候隔着蛇箱的亚克力门就能看见我拿着食物过来,此刻它会表现的非常积极。而且我饲养的这条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喂食条件反射。有些时候,我拿着食物走到箱子前它能够准确发现并做出反应,在透明亚克力门后面上蹿下跳。不论死或者活的猎物(蛇)我这条眼镜王蛇都会一口咬住。这时我必须非常小心。因为不论饲养何品种的蛇,空气中一旦弥漫食物的味道,蛇就会迅速进入准备捕猎的状态。它们的舌头会收集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并将这些气味分子传送到口中的雅各布森器官进行分辨。食物的气味会瞬间让蛇类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蓄势待发,并且对移动物体(包括主人)都会超级敏感,随时准备着进攻。因此饲养眼镜王蛇的饲主必须能迅速判断出这种明显的猎食前兆,所以如果猎物本身体积不大,用手直接拿着猎物投喂是非常危险的。不论饲养的眼镜王蛇是否在直线攻击距离之内或者之外。如果它需要的话,可能会迅速冲过来咬你个措手不及。一般建议饲主准备一把较长,抓握较强的镊子或钳子之类的工具来辅助投喂。并且开箱之前务必观察蛇在其中的位置,避免与之正面交锋。或者把猎物扔进蛇箱,就迅速拉上拉门。


用长镊子工具喂食,照片:Tom Charlton。




---------------------------------------------  13


      2015年夏季,这条眼镜王蛇已经长到了2.5米,因推测这条蛇应该是2012年出生,所以按着年龄来说已经比较接近成年个体了。当年年深秋的几张照片如下,那时我的相机还是松下的DMC-FX30GK数码相机,但特定环境和光线下的拍摄效果依然很棒。照片:Viperman。






       此阶段开始,我给降低了喂食的频率,改为10—15天喂一顿,而食物的体积也随之加大。考虑到南方大型游蛇的寄生虫问题,又考虑到大体积饲料冷冻的麻烦,我开始决定让它改为捕食北方的大型蛇。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成为了首选猎物。因为个体大营养丰富,且本身这两种蛇野外主食老鼠而非青蛙等两栖类,加之北方环境孕育的动物本身就少有寄生虫,所以再合适不过了。这条眼镜王蛇本身对捕食的积极性加之又是对抗两种北方最大的蛇类(赤峰锦蛇的成年个体一般为1.5—1.7米,棕黑锦蛇普遍也能达到1.5米,两者的超大个体都能够达到2米),因此捕食的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


---------------------------------------------  14


下图,眼镜王蛇吞食棕黑锦蛇(2017)照片:Viperman。




相遇时,猎手(眼镜王蛇)会毫不犹豫冲过去咬住猎物(棕黑锦蛇)的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猎物吃痛会猛烈的扭动身体挣扎,因为两者都有巨大的体型,扭打在一起时会经常卷起树皮垫材或者掀翻塑料躲避穴。

捕食照片(2018)照片:Viperman。






       有时一些凶猛的棕黑锦蛇也会反咬眼镜王蛇,虽然作用不大,但如果眼镜王蛇觉得不耐烦,它也会松开猎物躯干,转而去攻击猎物的头部让其无法对自己反抗,而猎物的缠绕反击对眼镜王蛇也不会起太大的作用。不一会,猎物就在毒素作用下瘫软麻痹。




        如果咬住的是躯干,猎物(蛇)被麻痹后眼镜王蛇通常也不会松开它,而是从被咬之处用嘴一张一合地挪动至猎物头部,然后顺着头部整个将这条蛇吞下,这行为确实与一些捕食老鼠的其它蛇类不同,并且其它食蛇蛇类的进食方式也是如此,如金环蛇。它们挪动之前还总是能判断出猎物头部的方向。




---------------------------------------------  15


以下是我的眼镜王蛇日常活动及捕食短片,完美展现眼镜王蛇的机灵与迅猛。



 很多次进食过后,这条眼镜王蛇都会去主动喝水。在平日,它通常会对瓷盆里放置几天的水不感兴趣,而一旦新鲜的水取而代之,它就会迅速爬过来大量地喝。因此。在进食完毕未来的几天消化时间中,也要及时给眼镜王蛇提供大量的,洁净的淡水,这是很重要的。


日常喝水照片(2018)。照片:Viperman。






       目前这条眼镜王蛇体长已达到2.9米,保持着半个月左右喂食一顿的频率,在此频率下,这条眼镜王蛇夏季大概2个多月会蜕皮一次,冬季三个月左右蜕皮一次。冬季蜕皮前务必要做好垫材加湿的工作。


蜕皮中的眼镜王蛇(2018)。照片:Viperman。






蜕皮之后,下图,皮肤质感重回光鲜靓丽。




---------------------------------------------  16


       并不是每一条眼镜王蛇到家后进食都会如此积极或者死活通吃,跟饲养其它动物一样,不同个体有不同的性格。特别是部分野生个体刚到人工环境下会有不小的精神压力,通常这类个体不敢捕食活的猎物,即使人工杀死猎物有时也会拒之门外。有时不仅拒食,在受到惊扰时更是起身撞击箱子的透明拉门。因此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就拿2012年饲养过的云南眼镜王来说,蛇刚刚住进箱子基本只会躲在躲避穴中,极少看它出来,活体饲料或是解冻饲料根本是置之不理,这时候就需要的是耐心,除了偶尔的打扫换水之外尽量不要去打扰蛇。消除蛇对新环境的恐惧是头等大事,并且环境可以设置的复杂一些让蛇不会觉得特别空旷进而增加安全感。想办法把蛇的精神压力降到最小,再拉长时间增加饥饿感。当某一天我发现它会不时的在躲避外面停留时,猜想它已经熟悉了新的环境,这个时候再次投喂死食,就顺利的吃掉了。投喂的解冻饲料蛇可以弄出一点血,通常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开食效果。多嘴一句,为了野生种群的保护,能尽量购买人工个体就少选择引入野生个体吧。



2012,我的云南眼镜王蛇进食,下图。




 

---------------------------------------------  17


关于训练吃鼠


      因为眼镜王蛇不折不扣的食蛇性,且某些产地的个体可能只会吃原分布生境内特定的几种蛇类,所以遵循自然饮食喂养一条眼镜王蛇绝对是一件操心的工作。虽然它们有时也会吃蜥蜴,但不论是蛇或者蜥蜴作为饲料,对饲主来说光是为眼镜王蛇准备这些食物就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特别是北方的饲主,例如我,在冬季更是面临着引进食物困难性的挑战。所以不少饲养者会训练眼镜王蛇吃大众食“老鼠”来解决这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因为随着理念的革新,把蛇作为观赏型动物的人越来越多,进而目前市场上对蛇类万能饲料小白鼠和大白鼠的饲养技术也是相当成熟。人工养殖的鼠,干净且营养丰富,最主要的也是货源广泛价格低,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每年都是夏秋给我的眼镜王蛇吃蛇,冬到来年的春再给它吃老鼠。而训练这些嗜蛇动物吃老鼠,这又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和更多耐心的工作。


眼镜王蛇进食老鼠(2018)。照片:Viperman。




      在中国,确实记载过眼镜王蛇在野外捕食竹鼠的事例,但这并不代表这种蛇会轻易接受恒温的啮齿动物作为食物。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未经训练的个体都会对投喂的解冻死老鼠置之不理。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循序渐进的训练工作。下面讲讲我对其训练的过程。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诱导期,我在训练之初会用切下的饲料蛇皮肉包裹解冻老鼠头部或者在饲料鼠身上抹上蛇血来进行诱导。这是很关键的一个开始。因为我这条眼镜王蛇状态好并食欲旺盛,即使面对其它带有蛇气味的投喂物体也都不会抗拒。所以这个状态下的眼镜王蛇进行训练吃鼠是完全可行的操作。它通常会咬住包裹蛇皮肉的或者抹蛇血的那一块,然后会顺势吞下连接的老鼠。需要注意的是,眼镜王蛇下颚的拉深度不如其它吃鼠的蛇类,所以老鼠的体积不宜过大,鼠身体跟蛇头等宽或者略宽为宜,否则吞咽会非常困难,若造成中途放弃吞咽更是得不偿失,对训练过程也是无益。


用玉米锦蛇段作为诱饵包裹老鼠。照片:Tom Charlton。(西方老外玉米锦蛇有的是)





       第二阶段,可称为促进期加磨合期,我记忆里是在吃过鼠至少六顿以上的时候。 因为每次一顿通常要吃多只老鼠,所以如此投喂操作反复几顿,就可以尝试一餐过程中第一,二只老鼠附带蛇肉或蛇血,而第三,第四只老鼠只稍微加抹一下蛇的气味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加。果然这个时候我的眼镜王蛇也顺利的吃掉了第三只和第四只。我暂且认为它的身体对老鼠这类食物已经储存了短暂的肉体记忆。先不论这个所谓的记忆是几顿老鼠累积来的还是当下这顿短暂储存的。但起码是个不小的进步。不过别高兴太早,我记得下一顿后两只老鼠没添加任何蛇类气味时候,它又不吃了。而就拿我的眼镜王蛇来说,这个阶段时间也很长且表现也不稳定。需要长期的磨合。如果它对每顿最后那两只原装老鼠没兴趣,那就干脆一直喂蛇血老鼠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老鼠头上的蛇血可以逐步减少。而不再采用之前的分类战术。2016年末到2017年夏季再次有新的活蛇之前,一直在喂蛇血老鼠。


       第三阶段,完全转变期,这个阶段我觉得来的挺突然的。2017年末到2018年初吃了几个月的蛇血老鼠后,某一天我只解冻了老鼠而忘记了解冻饲料蛇,这才反应过来是否可以试试不用蛇类气味引诱了。结果很满意,可能是因为长期用老鼠果腹真的带来了肉体记忆,果然蛇血已经不再重要,它经过嗅探,很快吃下了原味老鼠。其实这个结果,与其说是特意训练吃鼠,倒不如说是一半训练一半自由发展而成。可能跟一些专门训练有方的饲主还是有所差异,欢迎留言补充交流。


---------------------------------------------  18


眼镜王蛇主动进食无蛇气味的老鼠。照片:Viperman。










      如今我的眼镜王蛇不仅能够稳定吃解冻老鼠,甚至对活老鼠都能够迅速做出捕食反应。追逐,啃咬,最终吃掉。如果不立起脖子,观众们是否会觉得它是一条巨大的鼠蛇?


捕食活老鼠短片



---------------------------------------------  19



       虽说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食性,但目前没有明确的资料能够说明眼镜王蛇进食老鼠会给身体状况带来异样。书籍资料中也提到,完全进食老鼠的眼镜王蛇能够顺利的成长并且繁殖下一代。不过我的眼镜王蛇最初喂老鼠的阶段会单独将不消化的毛团排除体外,看似未消化完全,但随着年龄增加,这种现象随之消失。关于改变食性对眼镜王蛇本身是否真的会有影响,也欢迎每个有经验的饲主继续来交流探讨。



    关于喂食训练


      Tom Charlton:肥胖以及相关问题在许多人工饲养的爬行动物之中非常常见,尽管眼镜王蛇的新陈代谢速度很快,但它仍然会跟其它爬行动物一样受到此方面的影响。即使是非常大的饲养环境,有的眼镜王蛇也会因为嗜睡而出现肥胖的问题。所以,觅食训练(本人觉得非常可行,百利而无一害)成为了饲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大程度确保蛇的健康、活跃度,足够的反应力。因为野生环境中,除了繁殖季节,眼镜王蛇大部分的运动与能量消耗都来自于寻找食物,而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进行还原。进行分散喂食:即在大范围内放置多出较小的食物刺激蛇进行运动主动寻找。或者将食物在环境中进行摩擦(遗留气味痕迹),鼓励蛇的觅食行为,蛇会沿着气味不停追踪,之后在1—2小时过后提供食物。



---------------------------------------------  20




           日常清理维护与安全操作


  

     既然前面提到眼镜王蛇代谢极快,又喜欢喝干净的新鲜水,那么,相比那些慵懒的蝮蛇,饲养眼镜王蛇过程中更加频繁的清理工作是少不了的。尤其是进食后的第3天左右开始到第5-6天,蛇会多次进行排泄。尤其在一年中的夏季,为了蛇能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必须做到每次排泄之后都要清理。这样是避免病菌滋生确保蛇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保证一周给眼镜王蛇换水2次。而对于整体环境的清扫,可以选择夏季给垫材消毒。例如移出垫材在阳光下暴晒,或者直接用紫外线灯进行整体环境消毒。因为消毒灯的强紫外线照射,点灯消毒时最好将蛇转移别处,同时饲主也应该回避。


每年夏季,我都会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将垫材暴晒消毒,如下。



 


---------------------------------------------  21

 

       关于日常清理需要做的细节无非就是,把蛇用工具搬运出来,清理过后再把蛇放回去。而且无论养哪样蛇类,只要排泄就立即清理是我的一贯原则。但即使对于弄蛇经验丰富的饲主来说,给一条成年的眼镜王蛇做清理维护工作也绝对是一项致命挑战。虽然很多人工饲养的眼镜王蛇,包括我这条,平时都会表现的非常温顺,它们确实能够明确主人是没有威胁的动物。但不代表它们就是绝对安全的。因为巨大的体格加之好动的个性,一旦搬运起来,往往要比其他蛇类更难以控制。而有时离开蛇窝后蛇可能失控乱窜,情绪变得越发暴躁,毕竟箱子之外的环境,气味对它来说也都是半熟半生。这种失控状态持续越久,就越危险。还有除了动物本身的的喜怒哀乐难以被察觉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它们是剧毒动物。


下图,在一次清扫中,眼镜王蛇被转移至箱外后情绪变得紧张,暴躁。照片:Viperman。





      因此有一到两把巨大结实的蛇钩对处理如眼镜王蛇这样的大型毒蛇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够让饲主身体尽可能远离毒蛇,更重要的是钩起蛇的时候能够让蛇与钩的接触点成为支点稳定住运动的蛇。



我用的这款可伸缩式蛇钩,结实又便于携带和安放。



---------------------------------------------  22


     对于有弄蛇经验的饲主来说,蛇钩很好用。饲主身体任何一个部位不暴露在蛇攻击范围内的前提下,用钩子钩住蛇的前半身,然后绕到后面另一只手拿住蛇的后半身(针对成年蛇的钩法),这样蛇就会很稳定的停留在钩子上,有效地让饲主处在蛇攻击范围之外的位置。有时碰巧蛇头有顺着蛇钩攀爬的倾向,要及时的,灵活的掌握用力方向和力道让蛇达到新的平衡点进而阻止其攀爬(此处实践去意会难以言传)。如果万一没有避免蛇爬上钩子逼近饲主自己,那么请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相信眼镜王蛇长期饲养以来与饲主建立的互相信任,通常蛇会爬过手臂扬长而去。反而过激的动作才有可能激怒眼镜王蛇,但我的这一观点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再次强调,虽然久养的眼镜王蛇一般不会发疯,可正因为眼镜王蛇是活生生的动物,所以某些个体的行为仍然难以预测。必要时,饲主仍然可以撒手就跑。因此既然饲养动物,尤其是毒蛇这样的危险型动物,就要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而不是完全照着一些理论生搬硬套。


因书中有现成的图片作为参考,所以这里我不再亲自给读者示范。照片:David Howard。    



      

照片:Tom Charlton。




蛇钩的正确使用示范,网图

  

      蛇箱所处的周遭环境一定要宽敞(同样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前面也提到过眼镜王蛇会在向前移动中防御和进攻),没有明显的杂物和障碍,以便让饲主自身跟蛇周旋时能够有充足的空间进退,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个因素,在2017年夏天我果断搬走了蛇房的书柜。补充一点:相比成年的眼镜王蛇,2米左右的亚成年个体通常来说情绪更加不稳定,而且动作极快,应对时必须更加小心。而对于那些体型超大的雄性个体,清理工作最好由双人配合操作。



       钩出来的蛇放置在离主人远距离的,安全无明显能藏身处的临时场所。或者一个暂存的临时大容器。待蛇箱清理完毕,以同样的钩法将蛇拿起并引导蛇回归蛇箱,最后切记拉门上锁。



---------------------------------------------  23



      诱捕箱是一个很好的处理工具,书中也有提及。打理之前诱导蛇钻进可以封锁的暗盒中,然后拿出暗盒,清扫完毕暗盒放回蛇箱中。或者蛇的整个躲避穴也可设置暗盒款式。这样在日常维护中对蛇和饲主都更加安全。照片:Tom Charlton。



      关于必要时刻的抑制这一点。可以说我极少对我的眼镜王蛇进行这种做法。而这种手段的应用通常是饲主需要给患病的蛇进行治疗,性别测定,或者专业人士的采集毒液的需要等原因。因此,基于对蛇本身的压力以及饲主的面临的高风险,只有万不得已时才应采取对眼镜王蛇进行抑制的行为。尤其是巨大的成年雄性眼镜王蛇,超大的力量会导致抑制工作变得非常困难与危险。在这种情况下,2-3名经验丰富的弄蛇人员在场很有必要。


    塑料圆盘抑制法,照片:Tom Charlton。




   对成体眼镜王蛇的握颈控制,照片:Tom Charlton。



      

  幼体眼镜王蛇的握颈控制,照片:Tom Charlton。





      因眼镜王蛇的颈部肋骨比较脆弱,握颈控制中,也要掌握力道,以免折断颈部肋骨。



      对于探别性别的控蛇需要,在这里我提供一个本人使用的安全又简易的方法。针对较大体型的毒蛇,例如眼镜王蛇,可以准备一个带拉链的网兜,引导蛇前半身钻进去,然后看准机会迅速封住拉链。蛇前半身被完全控制在网兜中,这样就可以提起尾巴用探针从容进行探查。我的眼镜王蛇就是这样探查性别的。


---------------------------------------------  24

       



      饲养阅历越多,时间越久,就会发现眼镜王蛇平日有着很明显的对周围事物好奇的行为,它会不停游走,伸着舌头嗅来嗅去,我曾靠近观察过我的眼镜王蛇,它也会过来观察我。眼睛会盯着我看,然后吐着舌头又离开。会表现的对我这个主人完全没有警戒心。就算有攻击的动作也都是敷衍的冲撞,饲养的其它蛇类可做不到这些,例如五步蛇,响尾蛇,亦或者是很多大型无毒蛇。它们几乎时刻会对人摆出防御架势,甚至做出攻击行为。


平日里,眼镜王蛇经常频繁伸出紫色的舌头来嗅探周围的环境,它表现出比其它蛇更强烈的好奇心,包括对饲主(我)的观察。照片:Viperman。

   








抬头观察饲主(我),并不会表现出对其太大的兴趣。也因为长期饲养,也并不会对主人产生恐惧,因此很少表现出过激的行为。照片:Viperman。









     可以说,一些动物一旦失去对外界的警戒心,就难以有真正意义的防御性攻击。然而,我想说这并不是饲主对眼镜王蛇失去警戒心的理由。眼镜王蛇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很多玩家以为眼镜王蛇其实非常安全的感觉。并且因巨大的体型、很多时候虚假防御的行为以及比其它毒蛇具更好的和人的互动性,会让一些饲主满足炫酷心里而做出很多与眼镜王蛇不必要的肢体接触,他们通常会不用任何防护工具用手直接拿蛇的躯干将蛇举起,摆出各种炫酷的动作。或是随意触摸蛇的头部。而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以耍蛇维持生计的家庭更是利用这些特点来摆弄眼镜王蛇吸引游客。


虽然很炫酷,但下图中的行为并不提倡。




---------------------------------------------  25


 

                     与人类的复杂关系




      说到蛇与人类的关系,想必普遍除了让人惧怕或者厌恶之外,就是很多商业价值上的利用。例如食用或者药用。但似乎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因为其特殊的防御姿势而跟人类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在很多地方,人们对眼镜蛇的崇拜与敬畏由来已久,甚至形成了文化。


     Tom Charlton:眼镜王蛇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神话以及传统中都有特色,它们的宗教地位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眼镜王蛇以及真正的眼镜蛇都是古代蛇神纳迦的后裔,在印度教和佛教的信仰中都被称为纳迦。

     

      过去的一些时光中,专门的眼镜王蛇崇拜文化存在于印度和东南亚,其中最著名的是在缅甸发现的,那里的女祭司与新捕获的野生眼镜王蛇举行危险的仪式。在这里,当地的佛教文化中这样描述:眼镜王蛇的任务是保护被称为“纳迦森林”中居住着精灵的神殿,因此它们没有受到人类的伤害。在仪式中,捕获的眼镜王蛇会在女祭司面前被放出来,然后迅速恢复防御姿势。女祭司会穿着宽松的衣服,大概是为了对自己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然后会沿着眼镜王蛇的身体与之接触。表演时,女祭司要亲吻眼镜王蛇的头或嘴。一旦完成仪式,这条被捕获的眼镜王蛇会重新放回发现它的地方,以免激怒纳特人。虽然这些仪式在20世纪早起到中期被一些西方人记录在案,但表明它们的宗教和文化意义的描述并不多,这种危险的表演背后的原因也尚不清楚。



       现在眼镜王蛇崇拜文化在缅甸几乎消失了,而那些今天仍然在用眼镜王蛇表演的人只是出于娱乐目的。


一位身穿传统服装的女耍蛇人与一条眼镜王蛇正在表演,这些表演现在仅仅用于娱乐目的。仰光,缅甸。照片:David Warrell。




---------------------------------------------  26


       耍蛇娱乐的习俗起源于宗教,至今仍然被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一些人用来谋生。耍蛇人利用蛇的自然行为来控制蛇的攻击,同时避免被蛇咬伤,还会采取其它危险行为来娱乐公众。虽然很多不同种类的蛇都会被耍蛇人捕捉和展示,但眼镜蛇以及眼镜王蛇因为其戏剧性的威胁姿态和行为的可预测性而在这些表演中被广泛使用。在东南亚,眼镜王蛇的娱乐用途最为突出,那里蛇的表演通常在旅游景点。在泰国东北部的孔敬省(Khon Kaen),有一个名为Ban Khok Sa-Nga的村庄,也被称为眼镜王蛇村。在这里村民们把各种各样的蛇放在木箱里,包括缅甸蟒蛇、鼠蛇、孟加拉眼镜蛇以及眼镜王蛇。每天,游客成群结队来到这里观看当地的男女老少用蛇表演,最受欢迎的当属那些巨大的野生眼镜王蛇。



下图,眼镜王蛇村的村民与野生眼镜王蛇表演以吸引游客。照片:Randy Ciuros






缅甸女祭司与眼镜王蛇的危险仪式和东南亚的耍蛇活动纪录短片,不论是仪式还是娱乐项目,这些耍蛇者都必须具备超大的胆量和娴熟的弄蛇技巧。视频来源网络。(00:01—04:12 女祭司与眼镜王蛇的危险仪式。04:13—06:34 耍蛇人戏耍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并且耍蛇人刻意展示了眼镜蛇没有被去掉毒牙)



在这里补充一点,以视频为例,正因为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直立的防御姿态导致了动作的可预测性和攻击范围的局限,使得戏耍这类蛇的行为成为了普遍现象。而蝰蛇和蝮蛇的S型防御姿势使得攻击角度和范围大大增加,拿五步蛇举例,若如此肆无忌惮的戏耍它,不论你的手处于哪个角度,它都能轻松的咬到你!所以,就拿印度耍蛇人来说。他们中敢于戏耍圆斑蝰的都几个?



     Tom Charlton:不过,仍然会有许多耍蛇人都在表演中多次被眼镜蛇或眼镜王蛇咬伤,如果幸运的话,他们只会失去手指。


---------------------------------------------  27


                    毒性和咬伤的救治




       显然,对于那些被眼镜王蛇咬伤后最终只是手指烂掉的耍蛇人来说,这个结果是幸运的,有可能咬伤时并没有注入大量的毒液。况且在东南亚的那些村庄,一般的毒蛇咬伤事件时有发生。通常是活动的人们没有看到埋伏起来的蛇从而进入攻击范围,蛇被激怒,进而咬人。而那里的人们通常只会用世代相传的草药配方来治疗毒蛇咬伤。



      因为本身行踪隐秘和回避人类,眼镜王蛇咬伤事件很罕见。但对于眼镜王这样的剧毒蛇咬伤来说,草药效果远不如抗毒血清。如果被眼镜王蛇实打实咬上一口,在没有抗蛇毒血清的情况下,被噬咬的伤者因为巨大的毒液量而有着极高的致死率。没错,不是较高,不是很高,而是“极高”!强大高效的神经毒素配合着释放量会迅速麻痹伤者的呼吸系统,有报道称个别被咬的患者在30分钟之内就会丧命,更有极少数患者是过敏体质,被咬伤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蛇毒会变得高度敏感,而这种情况通常更会加速死亡的来临。


眼镜王蛇咬伤后造成伤者肢体和胸部水肿。照片:Ahmad Khaldun Ismail博士。




       蛇毒是蛋白质和多肽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用于捕食。因为绝大多数的毒蛇,包括眼镜王蛇,并不像大型游蛇或者蟒蛇那样会施展强有力的绞杀,因此毒液对快速杀死猎物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不让猎物反伤到自己,一些蝮蛇和蝰蛇甚至采取咬到猎物立刻松口的策略,等着猎物毒发身亡再过去从容不迫的吞食。而在防御性咬伤中,毒液的目的是让对手吃痛或者死亡来确保毒蛇自身的安全。


       眼镜王蛇的毒液是一种粘稠的黄色液体,由位于头部两侧皮下的巨大毒液腺产生。这对儿高度发达的毒液腺,能够储存350—500毫克(不含水分及其它杂质的干重)的巨量干毒,成分主要由强大的突触后神经毒素组成,作用是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传导信号的乙酰胆碱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瘫痪,最终被害者呼吸停止。Tom Charlton:而作为混合毒类型毒蛇,眼镜王蛇毒液中存在的其它有毒成分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被咬伤者的身体。其中的细胞毒素会破坏组织,造成严重的局部组织坏死,最终局部毁容。心脏毒素会影响心脏的收缩。更有一种独特蛋白质构成的毒素,只在眼镜王蛇的毒液中被发现,叫做汉娜毒素,它的作用是导致血管破裂造成出血,进而被害者血压急剧下降。这也是否说明,被眼镜王咬上一口,伤者可能同时体验到类似被银环蛇、五步蛇、响尾蛇咬伤的滋味?


咬伤治愈后,患者被毒液侵蚀的皮肤留下的疤痕。照片:Tom charlton。



  



       看来,虽然眼镜王蛇属神经毒毒蛇,但毒液中的细胞毒素成分对肢体的破坏不容小看。





---------------------------------------------  28




       毒理学中,有毒物质的毒性通常用“半数致死量”来衡量,英文缩写LD50,意思为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杀死一半数量试验动物所需的有毒物质的剂量。表达式:毫克/千克体重。Tom Charlton:眼镜王蛇毒液对小鼠的皮下注射测试LD50=1.7mg/kg,那就可以理解为1.7毫克的毒液足以让1公斤的试验鼠有着一半的死亡概率。陆地毒性最强的毒蛇-内陆太攀蛇(澳大利亚)对小鼠的LD50=0.025mg/kg,换算过来此蛇毒性比眼镜王蛇强68倍,而印度眼镜蛇对小鼠的LD50=0.45mg/kg,为眼镜王蛇的3.8倍。可虽说眼镜王蛇的单位毒性弱于很多剧毒蛇,但再次强调因为超大的排毒量以及咬伤后神经毒素症状的迅速发展,眼镜王蛇依然被认为是比多数剧毒蛇更危险的蛇类。据报道,曾经一头重达5吨的亚洲公象在印度的一次猎虎行动中被咬伤后于3小时内死亡。



      书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在一次咬击中眼镜王蛇毒液的释放量究竟有多少,不过根据我掌握的另一份资料显示,成年眼镜王蛇噬咬一次平均的排毒量为382毫克,而其中干毒量约101毫克。比能够致死一个成年人的量高出10倍。在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试验中,皮下LD50=0.34mg/kg。显然这个测量数值更为可怕。不过这份数据来自于我高中时买来的由顾学玲、康景贵编著的《科学养蛇问答》一书。此数据年代比较久远且适用范围可能仅仅局限于中国产地的眼镜王蛇。因此只作为一个参考吧。


幼年眼镜王蛇锋利、中空的前沟毒牙,可将毒液输送到受害者的组织深处。照片:Tom Charlton。




     而在历史上很多人类被咬伤事件中,不少例伤者都没能幸免于难。例1:广西蛇贩因为捕捉亚成年眼镜王蛇遭到咬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中毒症状严重,1小时之后身亡。例2:江西抓蛇大王因表演眼镜王蛇钻裤管,蛇中途停留并咬伤其腿部,而后当事人不治身亡。例3:广西崇左42岁男子在崇左沿山公路和朋友一起烧烤,途中发现一条三米长的大眼镜王蛇,于是上去捕捉,并拿在手中到水泥路上拍照,庆祝自己捕捉到一巨大的眼镜王蛇。当拍照好以后,把这条目测三米长的大眼镜王蛇放入蛇袋子里的时候,不慎被这条大眼镜王蛇咬伤,随后立刻现场去找医生治疗,据悉,还没有出山就已经死亡!例4:马来西亚蛇王Abu在表演时被成年眼镜王蛇咬伤,虽然他不是第一次受伤,但这次没能幸免,最终因为猛烈的蛇毒导致死亡。可见,不同与其它毒蛇咬伤,眼镜王蛇因巨大的排毒量,根本不给伤者足够的抢救时间。


       由此可见,蛇不会无缘无故的咬人。因眼镜王蛇如此厉害的毒性,所以预防远胜于治疗。我还是那句老话,既然选择饲养毒蛇,与其思考被咬之后怎么办,不如多思考如何不被咬到。对于饲主来说,一些不必要的接触行为是能够导致被咬伤的最大隐患!!!


---------------------------------------------  29


       Tom Charlton:一旦被眼镜王蛇咬伤,首要任务就是联系到最近治疗装备齐全的医疗机构。在送医的同时,也要实施基本的急救措施。从伤者肢体上取出任何束缚物品,例如手表、手镯、戒指或衣服。通常保持被咬肢体的中立位置,防止移动和弯曲。减缓毒液扩散的压力绷带固定在被咬肢体上端,松紧度应该能允许一根手指插入绷带下,不应完全限制血液流动。或切开伤口扩创排毒。被眼镜王蛇咬伤属于严重的医疗事故,抗毒血清是唯一经过验证的治疗毒蛇咬伤的最有效药物,而且只有经过训练的医学专业人员在需要时才能够实施应用。


眼镜王蛇强大的神经毒素能够迅速关闭伤者的呼吸系统。照片:Tri Maharani博士。







      一定要让伤者保持冷静,可能的情况下拨打求救电话中,让急救人员知道造成咬伤的物种。尽量安排救护车或者私家车前往医疗机构。


      虽然过敏反应比较罕见,但仍然存在,通常过敏源为蛇蜕、排泄物、唾液或者毒液。经常接触蛇的人,意识到是否对这些蛇的副产品过敏非常重要。

      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被咬伤后的几分钟到数小时,典型症状为面部和嘴唇周围肿胀和发痒的皮疹。在速发型的过敏反应中,舌头和喉咙也可能肿胀,血管扩张,导致呼吸困难,气喘,血压迅速下降崩溃。此刻应立即给予注射肾上腺素。


      眼镜王蛇咬伤,通常需要注射10瓶以上的抗毒血清才能中和大量的毒液。抗毒血清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向宿主动物(通常是马或者羊)注射非致命的少剂量蛇毒液来刺激供体产生抗体,然后采集宿主动物的血液,从红细胞中分离出含有抗体的血浆。这些血浆被进一步处理以分离抗体,正是这些抗体被用来中和蛇毒。虽说抗毒血清能够有效中和蛇毒,但是并不能逆转任何伤害,因此,注射抗毒血清必须在指示之后立即执行!


从一条亚成年马来西亚眼镜王蛇的噬咬中提取毒液。照片:Tom Charlton。





      目前,泰国曼谷的红十字会分别制备了单价眼镜王蛇抗毒血清和神经多价抗蛇毒血清。单价抗毒血清可用来中和单一毒蛇的毒液,例如眼镜王蛇。而神经多价抗毒血清可以对抗多种神经毒素类毒蛇咬伤。例如眼镜王蛇、孟加拉眼镜蛇、金环蛇等种类。


单价眼镜王蛇抗毒血清(左)和神经多价抗蛇毒血清(右)。照片:Taksa Vasaruchapong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眼镜王蛇的毒液成分高度可变,每个产地的的群体都会产生一套独特的毒素成分组合。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区域产的眼镜王蛇毒液中的细胞毒素浓度远远高于其它产地的个体,如果被咬伤,意味着更大范围的组织破坏,而中国南部、老挝、泰国中北部地区产的眼镜王蛇毒液中以神经毒素组成部分更加突出。印度以及北部地区的种群更是拥有整个物种中最强的毒性。这就意味,某个地区制造的眼镜王蛇抗毒血清,在治疗其它区域的眼镜王蛇咬伤时可能效果较差。



      不过,就像水可覆舟亦可赛艇,除了制备抗蛇毒血清,蛇毒也在医学上还有着其它广泛的应用。临床实践证明,不同种类的蛇毒有着不同的功效。例如镇痛作用、降低血压、促进凝血、抗癌作用、治疗血栓等等。这里不再详细表述。


---------------------------------------------  30



             与其冒险去玩弄,不如安静来欣赏




       相信看了上篇幅的描述,不会有玩家想再随意上手眼镜王蛇了吧。曾经,我也做过像耍蛇人那样徒手举起眼镜王蛇的动作,一样摸过防御姿态的眼镜王蛇的脑门,可能因为在我刚刚对蛇产生好感的儿童时代,看了非洲耍蛇人的纪录片。那时梦想过要当一名玩蛇大师,除了对蛇本身色彩的着迷外,可能就是起初敬佩耍蛇人的本领。而在20岁左右时我也如愿以偿。但随着对毒蛇深入的了解,体会到毒蛇具备的能够轻松杀死一个人的能力时,就明白了毒蛇不是宠物,更不是玩物(当然无毒的蛇偶尔上手没问题)。进而改掉了这个习惯。我不知道其它喜欢上手毒蛇的饲主是否也是基于受到耍蛇文化的影响,再或者是一些饲主本身艺高人胆大,但不论是喜欢炫酷还是真的爱不释手,我都奉劝停止这种行为。爱抚,把玩那都是人类情感的一厢情愿。就像鱼依赖水,主人就不能上手玩鱼,而蛇生性安静,就注定只是观赏型的动物。主人就要陪着它安静,尤其毒蛇,遵循它们不愿被打扰的习性也是对饲主本身安全的有力保障!还是那句老话:相互尊重才能共同声息。

 


       与其冒险去玩弄,不如安静来欣赏。以下照片:Viperman。
















---------------------------------------------  31


              

                    野外繁衍与人工繁育


                                         


       从一名合格饲主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顺利表述并做到了了解眼镜王蛇的基本自然常识、行为特点、饲养方法以及安全的操作管理。那么,为自己心爱的眼镜王蛇繁育下一代必然是很多饲主考虑或已经实行的事情。


       因为本人目前没有任何关于眼镜王蛇的繁育经验,所以此篇幅的文字描述基本均摘自Tom Charlton著作的《KING COBRA》一书中野生眼镜王蛇繁殖行为描述篇和人工繁育篇章。


       野生的眼镜王蛇在繁殖期的整个过程都表现出了复杂的行为。因此,想要人工繁育眼镜王蛇,先来了解野生眼镜王蛇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很有必要。


     Tom Charlton:在野外,繁殖期的成年雌性四处游走留下气味痕迹,此刻成年雄性会停止进食集中精力寻找雌性。在一年中的这份时候,雄性食欲下降也降低了两蛇相遇时雌性被捕食的风险。若两只雄性眼镜王蛇同时发现雌性,为了获得繁殖的机会雄性之间会进行仪式化的战斗。战斗中它们通常不会啃咬对方,而是用身体试图将对手压倒在地。胜利的一方是体型较大者。接近雌性时,雌蛇会非常谨慎地判断雄蛇的来意,这时一个危险时刻,有记录显示,在繁殖季节,雄眼镜王蛇杀死并吃掉雌眼镜王蛇。一旦交配成功,它们可能会在一起待上几天,甚至几周,重复交配数次,并且雄蛇会保护雌蛇不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当繁殖期结束,雄蛇便离开雌蛇,不再扮演繁殖过程中的任何角色。


为争夺配偶而进行仪式化打斗的野生雄性眼镜王蛇。照片:Gowri Shankar。




野生眼镜王蛇交配,印度西高止山脉。照片:Romulus Whitaker。




一条较大的眼镜王蛇吃掉一条较小的眼镜王蛇,香港。照片:Wenda Cheng。








---------------------------------------------  32





      一旦雌蛇怀孕,它会积极调节体温,根据需要徘徊在阳光和阴凉处,以确保身体时刻保持能够促进卵子健康发育的适宜的温度。在产卵前的14-21天,雌蛇会经历一次蜕皮,然后开始筑巢行为。许多卵生蛇类都有母性表现行为,但眼镜王蛇的独特之初在于,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为产卵而建造巢穴并加以保护的蛇。巢的功能是让孵化环境保持比较恒定的湿度的温度,护卵行为的作用是抵御其它动物的捕食。因为在野外环境,老鼠、巨蜥等许多动物都会吃爬行动物的卵,所以雌蛇的守护大大提高的成功孵化的几率。


守卫巢穴中的雌眼镜王蛇。照片:KB Thapa。



      怀孕的雌蛇会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通常靠近水源,并且选择斜坡,因为这样的地形能够帮助排走过多的雨水。该地点还要有大量的落叶、苔藓以及其它森林地面碎片,因为这时筑巢用的材料。雌眼镜王蛇会用身体围出一个土丘,然后再围绕围绕一丛丛的植物盘绕一圈,把它们拉向自己,直到材料被紧紧捆在一起。树叶以及碎片可能从几米之外的地方收集起来,然后被雌蛇挪向巢穴。眼镜王蛇的巢穴宽度可达120厘米,高度可达90厘米。通常筑巢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底层的建造,通常由密实的植被构成,雌蛇会把卵产在中央一个被称为“巢室”的地方。然后它开始建造巢穴的第二阶段。用更多的树叶覆盖在蛋上面,并且能够保护自己和蛋免收风雨侵袭。有时雌蛇会在产蛋前完成整个巢穴的建造,它用自己的体重压紧巢顶的植被。整个孵化过程中,蛋会完全被封闭。


由掉落的松针和其它森林地面碎片搭乘的巨大巢穴。照片:KB Thapa。



 

     雌性眼镜王蛇在巢穴中呆1-3周,偶尔长达6周,在此期间它们很少远离巢穴。雄蛇也曾被认为有参与保护巢穴的行为,偶尔也会被观察到靠近巢穴的雄性。然而并没有证据能够进一步证明这种猜测。更有可能只是雄性被雌性吸引而来而不是巢穴本身。并且关于雌性眼镜王蛇凶猛的护巢行为也被报道夸大了,虽然它们能够抵御大多数威胁,但很多情况下仍会在人为的干扰中表现的没有明显反应或主动撤退,然后几小时后返回。


图1:Romuls Whitaker。图2:Elliot Pelling。图3:Malay Vispute。




     而在孵化的最后阶段,雌蛇通常会离开巢穴不再守护。这是否是因为避免幼蛇被吃掉而表现的行为尚不清楚。最后,幼蛇孵化便开始独自生活。(此段落含义表述是否正确存在质疑)。


---------------------------------------------  33




       Tom Charlton:人工繁育不仅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挑战,而且还确保了健康蛇苗的获得,从而减少野生动物的进口。跟许多爬行动物一样,体型和年龄是衡量一条眼镜王蛇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圈养个体的生长速度通常快于野生个体,眼镜王蛇性成熟年龄在3-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雄性体长通常3.5-4.2米,雌性大约2.8-3.3米。


     在繁殖之前,必须确定蛇的性别。眼镜王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两性特征,公蛇通常长得更快,成年后明显大于母蛇,而且身体和头部通常比较臃肿。尾部性别探针是确定性别的准确方法。探针探入泄殖腔,探头朝向尾巴。在公蛇中,探针会进入倒侧的半球,而在母蛇中,探针会进入气味腺。性别的判断根据探针穿过的尾下鳞片数量而定,母眼镜王蛇中,探头只能通过1—4个鳞片的距离,而在公眼镜王蛇中,这一距离至少为7片鳞,较大的公蛇能够达到15片鳞以上。


       为了繁殖,可在准备好的一对眼镜王蛇饲养环境中提供环境循环。即模拟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虽说对于繁殖这不是必要的条件,但重新创造自然季节变化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引入对儿蛇时帮助诱发交配行为。不仅如此,这种季节性变化的复制本身也为圈养动物提供更加丰富的环境。根据地点,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来自亚热带北部地区,另一种是来自热带地区。来自亚热带地区的眼镜王蛇应该经历一段冬眠期,一般为12月份—来年的2月份。







一些眼镜王蛇因环境季节循环造成的体色变化,冬季(深色)上,夏季(浅色)下。照片:Tom Charlton。



 

      冬眠之前三周左右应该停止喂食,确保蛇的消化道中不再有任何食物残留,这非常重要。任何食物残留在低温中都不会被消化,久而久之会腐烂,导致感染。并且这段时间足够让蛇排空肠道。然后每隔几天降温2-3°C,直至环境温度为15-17°C。然后保持恒定。冬眠环境要黑暗而安静。并且定期检查环境的温度变化情况。


      眼镜王蛇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8周左右的时间,并且供给足够的淡水。直至温度再次缓慢升高,一旦环境温度超过24°C,就可以再次进食。状态和体重完全达标后,春天即可准备交配。


      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它热带国家的眼镜王蛇不会在一年当中经历较大的温度变化,而是分为干季和湿季,所以温度循环对它们来说没有必要。在6-10月份期间,只需每天或者隔天喷水制造人工降雨就可以复制湿润的季节。再次强调期间要确保通风良好,以免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在此之后,喷淋工作可以降低频率以模拟干燥季节。


      繁殖之前的几个月,雌性眼镜王蛇应该增加食物摄入量,以补偿卵细胞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以及为妊娠期间的禁食期供给营养。雌性需要充足的脂肪储备但不要超重,肥胖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  34





     关于配对儿,在一切前期工作准备好之后,雄蛇跟雌蛇应该在年初的某次蜕皮后放在一起。在热带地区,这种情况通常在1-2月份,而在亚热带地区,通常是冬眠完全苏醒后的4-6周。


当体型较大的雄性接近时,一条紧张不安的雌性中国眼镜王蛇展开了颈部褶皱。照片:Tom Charlton。





     因为眼镜王蛇同类相食的倾向,配对期间会给饲主带来不小的压力,密切监视是必要的。不论是在野外还是人工环境,雄性眼镜王蛇攻击甚至吃掉雌性眼镜王蛇的报道已经被记录在案过,因此,此工作最好有另一位具备丰富毒蛇处理经验的人员在场,万一发生不测时及时提供帮助。为了方便应急处理,在配对之前也要尽可能移走蛇箱内暂时不必要的陈设。


     一般情况,雄蛇尽量会鼓励雌蛇与之交配,但如果安置一起之后10-15分钟没有成功或者两蛇都明显没有配对儿倾向的话,就应该分开,5-7天之后再继续尝试。


交配开始前。雄眼镜王蛇会游走至雌眼镜王蛇的背上。照片:Tom Charlton。



     

      若雄性表现积极雌性也善于接受的话,那么两蛇放在一起之后会很快开始交配。雄蛇会跟随雌蛇移动,一旦雌性准备好,它就会抬起尾巴,让雄蛇的尾巴裹在自己尾巴下方。直至连接在一起不分开。交配时间短则一分钟,长则两小时,一旦结束,就应分开。


交尾中的眼镜王蛇。照片:Tom Charlton。




       每隔一周它们会被重新安置在一起,在繁殖季节,雌性在明显能看出怀孕之前,成功交配可能会发生3-4次。一旦雄蛇不再表现出对雌蛇的兴趣,或者雌蛇不再愿意接受,就不应再进行配对儿尝试。


     交配成功后的大概两周左右,雌蛇会发生排卵。期间雌性身体中部明显肿大,大约一周之后,肿胀现象会消退。


排卵中的雌眼镜王蛇。照片:Tom Charlton。




     接下来的几周里,随着卵细胞在雌眼镜王蛇体内的发育,它的身体也开始变化。这个阶段中,雌蛇开始拒食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在产卵之后的护卵期也很可能不会进食。这突出了从体重良好的健康雌性身上繁殖后代的重要性。而在这期间,雌性也会积极的寻找合适的温度点进行体温调节,确保身体保持在合理的27-28°C



---------------------------------------------  35



     眼镜王蛇的妊娠期个体间差异很大,少则37天,通常在45-60天之间。在罕见的情况下,有长达112天的记载。雌蛇在产卵前的14-21天会有临产准备,这样饲主也就可以估计出产卵的大概时间。


     根据野生眼镜王蛇习性,雌蛇在产前的蜕皮之后,开始表现出筑巢行为。在这个阶段,蛇箱内的一些饰物应该被转移走,以便有足够的空间来让雌眼镜王蛇筑巢。大量的筑巢材料,由干燥的树叶和潮湿的苔藓组成。人工环境一般建议选择防腐处理过的树叶或者竹叶。一旦添加了筑巢材料,雌蛇就会开始用身体把它们圈在一起,形成巢穴。


巢穴和产前休息照片:Tom Charlton。






 

    产卵的过程需要几个小时,一旦完成,雌眼镜王蛇会用一层筑巢材料覆盖住蛋。圈养的眼镜王蛇通常可以产蛋20-45枚,也曾记载过56枚的超大产蛋量。

以下照片:Tom Charlton。





     除了对温度和湿度的监控之外,饲主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做到最低限度的维护。数字温度计应小心放置在蛇巢中蛇蛋周围,确保温度范围在25-30°C。巢穴孵化提供的环境指数不是特别稳定,温度可能会有2-3°C的波动。而湿度也要用高质量的湿度计来监测,虽然巢中湿度有筑巢材料中的苔藓来维持,但饲主偶尔也要在巢丘顶部喷水来维持在80-90%的湿度。


数字温度计的探头被放置在蛋的孵化层内。照片:Tom Charlton。





---------------------------------------------  36


      雌蛇一般会在巢中顶部盘绕休息,偶尔会下来活动,喝水。一旦雌蛇表现出完全遗弃巢穴不再花时间在巢丘顶部休息的迹象,饲主应当立即将它移出重新安置。此刻继续自然孵化,直至蛇苗破壳出现。要确保箱子的安全性,以免蛇苗逃跑。


照片:Tom Charlton。





     如果需要人工孵化这些蛋,产蛋过后饲主可以小心的移出雌蛇。这样就可以从巢中取出这些蛋,虽然此刻雌蛇会显得疲惫,但因为眼镜王蛇的护卵习性,饲主仍然要非常小心。


     跟很多爬行动物的卵一样,取蛋时不要让蛋旋转,否则有可能杀死里面的胚胎。使用记号笔标记蛋的顶部可以有效做到转移时确保蛋的水平位置。


     检验蛋是否成功受精,可以用一个小而集中的光源,比如大功率的LED手电筒,轻轻挨着蛋壳,然后照亮它。如果蛋是受精的,里面的血管清晰可见,证明具有孵化小蛇的能力。而不可育的蛇蛋照亮后里面呈现清一色的淡黄并且没有血丝。但有时候,也有血管需要几天时间来发育的情况。所以在孵化的早期阶段,任何外表完好透明澄清的蛋都不该被丢弃。



成功受精的眼镜王蛇蛋中布满血管。照片:Tom Charlton。


   


      人工孵化是人工饲养蛇类和其它爬行动物最常用的孵化管理方法,用人工孵化器,为胚胎提供了可控、稳定、完全满足卵孵化条件的环境。


---------------------------------------------  37


                                            


      成功孵化眼镜王蛇是一个复杂,艰辛又耗时的过程。蛇类的的幼苗一旦破壳,还会在蛋中逗留几天时间。然后相继爬出蛋壳。通常幼苗体长40-50厘米,这时,饲主通常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确保它们在生命早期的脆弱阶段存活下来,直到这些眼镜王蛇苗子6个月左右大之时。就开始失去幼体的颜色,并且体质会更加强壮。


蛋盒内孵化的一窝中国眼镜王蛇。当第一只破壳而出的时候,剩下的幼蛇会在一周内陆续也陆续孵化出来。照片:Tom Charlton。




        因为群体压力和同类相食的隐患,相继孵化出壳的眼镜王蛇幼苗应当由饲主一一分开。因为刚出生的眼镜王蛇就具有很强的防御意识与毒性,所以搬运过程需要用一把尺寸合适的小蛇钩。每条都要单独安置在孵化前准备好的饲养盒中。盒子尺寸大约40厘米X25厘米X30厘米为合适,并且要确保环境的各项指标达到饲养标准参数。这些安置条件都应是孵化前的准备工作范围。


新生的眼镜王蛇就有很强的防御意识。照片:Tom Charlton。





      孵化不久的眼镜王蛇苗在5-12天之后会经历第一次蜕皮,在这之后就可以尝试喂食。饲养幼体眼镜王蛇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拒食现象。


      在某些地方,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幼体的眼镜王蛇通常表现出不愿意自己进食,即使提供天然的猎物,许多个体在自行捕食之前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人工辅助填喂。而中国本土孵化的小眼镜王蛇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更容易进食,并且也很快能适应进食死食。


     对于刚孵化不久的眼镜王蛇来说,喂食时用镊子夹住食物在它们面前晃动通常达不到理想的开食效果,这样做更容易引起幼小蛇的防御反应,进而增加压力阻碍捕食。正确的方法应是将食物放入盒子中让其自行捕食。最好在安静的夜间进行,鼓励不愿意进食的幼体的方法之一是尽可能的提供猎物的多样性,找到一种能让幼蛇产生很大兴趣的猎物。可以选择亚洲本土的颌腔蛇属或者鼠蛇属成员,如三索颌腔蛇、滑鼠蛇。(原文描述为辐射大鼠蛇Coelognathus radiata和印度支那大鼠蛇,我没有查到radiata为颌腔蛇属的哪个具体成员,推测最有可能是三索颌腔蛇,而印度支那大鼠蛇推测为滑鼠蛇)。而一旦眼镜王蛇幼苗进食完成,就应保持至少24小时不被打扰,以免迫于压力引起吐食或其它不良反应。


---------------------------------------------  38




用解冻的玉米锦蛇喂食幼年眼镜王蛇。照片:Tom Charlton。




       具体关于拒食的个体,书中提到,饲主需充分演练填食的技巧。幼体眼镜王蛇很娇嫩,填食过程需要非常谨慎小心,以免伤害到幼蛇。大小合适的死蛇、刚出生的粉红色老鼠、啮齿动物的尾巴以及小鸡的大腿都可以用作填喂的饲料。一旦控制住幼蛇,就应用钝圆的镊子夹住。可以适当将填喂的食物浸入水中润滑,使其更容易被推进和吞咽。一些个体会在食物放到嘴边的时候立刻咬住,这样饲主可以轻松将食物推进喉咙。而另一些在受到控制之后不愿意张嘴的个体,会紧紧闭合嘴巴。这种情况下,需要饲主耐心的,巧妙的利用温和的力量让其张开嘴。一旦吃完,食物应该被推至远离喉咙的位置。当饲主能够快速熟练的完成填食操作时,几天有规律地喂一次幼蛇也只会造成最小的压力,而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一般,幼蛇也会适应这种方式。如果觉得蛇会自己吞下食物,饲主也应该允许它这么做。有了耐心和时间的付出,所有的幼蛇最终都会自己进食。



进行填食过程的幼年眼镜王蛇。照片:Tom Charlton。




       不过关于幼蛇开食困难的问题,很多也基于是没有合适的藏身处、环境温度的不适合、过度的打扰甚至饲养员的更换等外界原因。这样会造成幼蛇的情绪紧张。所以,不论自然捕食或是填食,为了蛇能够快速适应环境,以上几点都应避免。唯有精心布置的环境加上最小限度的干扰,新生的眼镜王蛇才能够迅速茁壮的成长。


在人工饲养环境成长的幼年眼镜王蛇。照片:Tom Charlton。





---------------------------------------------  39



      物种生态现状、保护工作                




       蛇在自然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眼镜王蛇也不例外。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活动范围的扩张导致野生动物资源被急剧的消耗和自然栖息地破大量破坏与侵占。眼镜王蛇在一些地区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因此,保护工作变得艰巨而刻不容缓。


      在印度,眼镜王蛇受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严格保护,不会被捕杀或买卖,为了研究活动而捕捉或者打扰都需要特别的许可。但是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眼镜王蛇仍然被合法或者非法的捕捉和交易,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通常它们被用于食用或药用。一些动物学机构和观赏活动的需求也让许多野生个体被运往西方国家。不过如今的美国和欧洲,人工饲养的眼镜王蛇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以进口野生个体的需求也大大减少了。


      而对人类对蛇类栖息地的侵占将直接导致人和蛇的个体冲突。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因被毒蛇咬伤甚至死亡。这更加深了人们对蛇的误会。每年都会有很多眼镜王蛇被人类杀死。恐惧和无知是造成这种迫害的主要因素。但眼镜王蛇意外咬人的情况非常罕见,在印度或东南亚,那些常见的蝰蛇、蝮蛇以及真正的眼镜蛇才是造成蛇咬伤事件主要种类。因此,一些研究机构的人员免费提供居民区的蛇类清除服务,将蛇安全的转移,而不是让没有经验的居民试图移动或者杀死蛇,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并且研究人员还会进行知识的传授与普及,告诉那里居住的人们蛇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识别毒蛇并避免被蛇咬伤。


       Tom Charlton:对于眼镜王蛇来说,被提供保护是幸运的。一些野外研究人员努力了解该物种的生态,进行长期研究以找出最佳的管理方法。无线电遥测项目已经被用来跟踪个体的运动,通过一个简单的外科手术过程将一个小无线电发射器植入刚捕获的眼镜王蛇体内,然后再将它放归野外。这时无线电追踪器就能跟踪这些蛇的运动模式。并在不打扰它们的情况下进行行为观察和研究。第一个眼镜王蛇的无线电遥测项目是由印度西高止山的阿古贝雨林研究站进行的,在那里,眼镜王蛇被选为旗舰物种,是保护阿古贝森林运动的象征,这最终不仅有利于眼镜王蛇,也利于这片栖息地的所有物种。

     

---------------------------------------------  40

      


                   总结及感言




       到此,关于本篇对眼镜王蛇的介绍全部完毕。经过一个多月断断续续的精雕细琢,将自己的饲养笔记与书中科普内容相结合使得这篇推送涵盖的内容上相比之前的文章有了质的飞跃。当初并没预计会写这么多内容。不过除了我本身对眼镜王蛇的着迷使得我获得了更多的饲养维护心得体会之外,我更加感激Tom Charlton著作的《KING COBRA》这本书及时的出现和到来,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知识,更能帮助拓展写作思路。也非常敬佩这本书的作者。让我不得不佩服欧美人在学术领域的敬业,原书中单是眼镜王蛇一个物种的知识就覆盖了150页的内容。只有如此客观、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才能让这个大千世界蕴藏的知识与秘密不断被挖掘出来,蛇在大众人的眼光中亦正亦邪,儿时的我一样惧怕蛇类。但正是那时受到探索频道、国家地理等科普纪录片,以及一些自然科学书籍的影响,我才能抛开主观情感,以客观的眼光去了解蛇的真面目。有时,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喜爱不必要寄予情感,它们本身就是惊艳而神奇的。


       我们都应爱护这些美丽的生灵,保护这颗蓝色星球的生态!保护与探索相结合,方能大开你我的眼界,或是造福全人类。不过每当看到类似如下场景,都会感到惋惜和无奈。


一条不幸的眼镜王蛇在进食巨蜥时被人类杀死。照片:Rafe Brown。




       毒蛇常因为剧烈的毒性而被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就像文中之前提到,不仅抗毒血清的制造离不开毒蛇本身,毒蛇的毒液在医学中亦有广泛的应用。而这些有益的,能够帮助人类的前提条件是人们自觉的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但下面这一张照片来自东南亚的某国家,更是让我感触颇深。


一条眼镜王蛇捕食一条年轻的网斑蟒(网图),因为蟒蛇的奋力绞杀反抗,两者最终同归于尽。旁边随处可见难以降解的人造垃圾。这两种蛇,都是蛇中的顶级杀手。它们在被人类破坏不堪的栖息地之中仍然在为生存奋力挣扎,而背后拍照的人类也是否意识到了自己本身也是在这自掘的坟墓中艰难呼吸?





---------------------------------------------41




          关注Viperman,精彩永不断!







淘宝搜索店铺:

爬行天下宠物用品销售总店

http://pxtx0412.taobao.com

总有一款是你需要的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教你区分R属巨人守宫的各个产区防止被骗


 【斑斓王锦蛇超图鉴】——浓墨重彩!国王崛起!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