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行锦囊 | 刘恩至:写板书,重互动,深耕课堂

刘恩至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2-07-15

编 者 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思政课中的能力培养


刘恩至:写板书,重互动,深耕课堂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恩至老师


大家好,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恩至,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首先,我采取了标“旧”立异的课堂形式。现代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便捷多样的手段,但譬如信息量丰富的幻灯片、生动活泼的图片视频等形式,某种程度上反而削弱了学生对于课堂过程本身的专注度。在在这种情况下,我尝试采取“传统的”板书授课法,努力让课堂回归它的本真意义,即让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锁定在教学内容上,也促使学生及时有效地动手记录讲授要点和课堂思考,构建教师和学生高度融合的教学场域。


其次,我十分注重经典文献的课后阅读。尽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公共课程,但我并没有对受众学生的要求进行预先性地降维。相反,我结合清华大学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接受度的前提下,每1-2周布置一定量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的课后阅读作业。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力求让学生消除固有的偏见和抵触,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逻辑和精髓真义。


最后,我在课程中加入了严肃活泼的互动交流。在每节课课前,我都会设置一个十分钟左右的课前回顾,通过形式轻松的互动环节来唤醒大家对于上节课学习内容的记忆。这种小型的互动提问,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之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在课下的复习,甚至是从自己的笔记中发现疑问,引发思考。我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也会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提问权利,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授课思路和切入角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